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两岸僧伽教育交流的意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倪强教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两岸僧伽教育交流的意义
  ※ 作者: 倪强教授 -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承蒙惠空法师的邀请,参加这次两岸佛教僧伽教育的交流活动,感到非常荣幸。佛教僧伽教育,这是海峡两岸佛教界都面临的的问题。回顾历史,总结现在,展望未来,这都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佛教今后的发展与前途。总结台湾或大陆的僧伽教育,兴衰得失,以及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尤其是那些未尽人意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使未来的佛教事业得以良性的发展,才能对自己乃至社会人群有双重的利益。因此,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应该说,实在是必要和及时的。
  一、培养人才的重要
  我对台湾佛教的情形了解甚少。从大陆来讲,自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具体的实现。信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中的任何宗教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佛教中,信仰八大宗派也是一样的平等和自由。作为佛教协会,一直努力协助地方政府贯彻宗教信仰政策。因为这众多种的缘起,二十年来,大陆佛教的发展空间逐渐扩大,各省市的佛教协会先后成立(海南省是最晚成立的),甚至很多地区县也都成立了佛教协会。另外,为了培养僧团人才,佛教界成立了佛教院校,一共有三十五所。其中,包括汉传汉语系二十六所,藏传藏语系七所,南传巴利语系二所。这些都是在呈报地方政府及佛教协会后,同意成立的。其他的培训班更多,不计其数。出家人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人居多;寺庙也一批批地恢复建设;为了彼此的交流沟通,佛教刊物的数量也很多,提供了僧人互相学习及提高素质的机会。同时,也成立了一批佛教文化研究机构:有中国文化研究所,也有各省份自己办的研究所。这些都代表著宗教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所以从大陆来讲,这些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也是佛教发展非常好的时期。但是我们也不能光看好的方面,如果不能面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佛教就难以进一步良性发展。
  就培养人才的僧教育来讲,有些法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够;虽然会议上会提出来讨论,但在实际行动上却不够重视。有的寺院修得很漂亮,佛像大而庄严,花费的资金也不少,但却不一定符合佛教的要求。因为佛教的发展,并不决定在寺院有多么辉煌。因为只重视了外表的问题,相对的,在培养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就显然不够。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很多法师为了建寺不惜一切,但在教育上就没有行动。关于这一点,基本上还是认识不够的问题。这就需要整个佛教界,达成对于僧教育的共识。所以这次座谈会中,能够讨论到相关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参预并提高认识,我认为是很必要的。现在要办好僧教育,不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是不行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惠空法师很有远见。他之所以举办这次会议,就是要让大家认识僧伽教育的重要性,把佛教的僧才培养出来;虽然现在还看不出它的影响,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渐渐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结果、影响和作用了。
  大陆佛教在培养人才方面,首先就牵涉到了教材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曾经开会讨论过,但是一直也没有把它统一起来。致使初、中、高级佛学院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教材。而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有利于培养人才。否则,面对重覆的教材设制,既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利老师讲课,同时,也不利于人才次第的培养。
  另外,虽然大陆方面也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是师资方面仍旧缺乏,真正水准高,讲课效果比较好的法师,还是不多。因为师资的问题,以至于有很多课程无法依次开课;而在财力、教材和师资的问题解决之后,最需要的就是一些善于抓教育,乐于抓教育,真正为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人。一般来讲,寺院的住持、当家、知客这样的角色,想要做好也不容易,但要把一个学校办好,则是一件更难的事。这是我个人在中国佛学院任职后的体会。因此,面对佛教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应当要有一种为佛教事业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地方坚持下去,为培养人才的事业工作。而人才又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所以要办好一个佛教院校、培养一批人才绝非易事。就我个人而言,深深感到,一定要选择这样的一些人来负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大会开得非常之好。不仅在佛教学术界上如此,同时,也要有一批培养人才的寺院、学校,树立榜样,使佛教界有更多的人感到:“办教育、培养人才是光荣的”。这样的风气一出来,我们的佛教才会有希望,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经过讨论之后,大家对佛教教育有了共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中国佛教协会也曾经讨论研究过这个问题。赵朴初会长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一再强调: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可见,这次会议题目出得好,把“僧伽教育”的主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效果也很好。我相信透过这次的研讨,对两岸佛教的交流、发展、推动都会有产生很好的效果。希望今后两岸佛教多加强联系,多举办这样的会议,以此推动未来佛教的良性发展。
  二、交流活动的感受
  在这次僧伽教育交流活动中,有一些特别的感受和体会,在此一并提出:
  (一)、服务工作全面而细腻。这次活动从始至终,参访了多所佛教的大学和院校,还有许多寺院。其中,参加了一个整两天的研讨会。应该说,时间非常紧凑。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好。由于时间上的问题,参加的人,无不感到特别紧张和相当的疲倦。每天五点多起床,十点多睡觉。但是,参与接待的法师和居士们更辛苦、更累。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周到和细腻,考虑也非常的周全。每次出发的车上,法师和居士总是送报纸、水、吃的;而每次到达一地,又要搬运行李、安排住处等等。尤其慈光寺的出家师父,个个看起来年纪不大,又比较瘦小,但工作却非常认真,很能吃苦。这实在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我看到这些情形之后,感动之余,还觉得应该学习和效法。
  (二)、组织严密,行程严谨。这次活动的行程是一环套著一环。虽然这次从大陆来的人员,感到紧迫和疲惫,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以为举办这样的活动不容易,应该安排得紧密一点。这样收获和成效会更好。因为,我们不是来游览观光的。尤其是,惠空法师所主持的慈光寺,让我有了更深的感受。因为慈光寺和其他的寺院比较起来,显得比较简陋。看得出来,惠空法师的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好。但就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之下,竟能花费这么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举办这么大的活动,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单从这一点看,这个活动安排得紧凑,累了一点,也是应该的。何况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尽量要多看、多听,才更具有它的意义所在。而且从安排中,可以看得出来,整个行程是经过周密策划才安排的,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三)、研讨会、座谈会的题目出得好。这次研讨会共有十场,有二十几篇论文,都是针对“念佛与禅”的主题。同时在参访寺院的过程中,共安排有七个座谈题目,题目都出得非常好,都是经过反覆考虑的,都是佛教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佛教未来的发展和走向,以及佛教的兴衰。而这些问题都不是讨论之后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而是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有结果的事情。虽然,研讨会中每篇论文都还有很多问题要讨论、尽管发表人的时间也很有限,但题目已经能激发大家的思考,代表了一个很好的开始。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它的影响和作用却没有结束。它将会有一个长时间的生命力,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提供与会者和许多其他人继续思考的机会。为了促进两岸佛教更好的发展,弘扬佛教的积极层面,相信与会的人们都会继续考虑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见,其意义和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四)、慈济精神印象深刻。这次参观的寺院和佛教院校很多,尤其是参观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给人的印象和启发非常深刻。证严法师为了佛教,为法忘身,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实在使人赞叹。记得“慈济”在大陆湖南的救灾,我曾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前往参加,看到他们为了作好赈灾的工作,进行两、三次的调查。每次有一、二十个人。这些人都是年青的男女居士,据说在台湾,都是企业的老板一类的人物,素质非常高;而到了大陆,却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去一个地方,从不随便点灯,并同大家一起吃冷饭,或吃玉米充饥,生活很苦;又赶上下雪,早起晚睡,吃的又很少,那种工作精神十分感人;尤其他们要求不搞个人活动、不买东西、不向当地民众提出任何要求,对当地的群众影响非常地好,人们深深受到感动。这真的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求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在参观过慈济基金会之后,又有很多的感动,不是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证严法师以一介比丘尼从一个简陋的精舍,走到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简单而实在。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佛教徒为了弘法利生,不论其能力大小,也不在于实力多大,只要实实在在、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地为众生服务,他就会被众生所拥护和爱戴,佛教事业自然就能展开。
  三、需要改进之处
  一个是活动时间长了一点儿。因为现在大家都比较忙,可以考虑今后稍微短些,太短也不好,以一个礼拜左右为宜。时间太长,对主办单位来讲,压力也大。另外,座谈会的题目,也可以更机动一些,如题目出少一点,就将能更深入地讨论,准备起来也会比较充分。我们都是佛教徒,总的来讲的确不错,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但我个人对会中个别法师的风格,觉得有点儿不是很妥当。作为一位法师或是居士,有问题实事求是提出来是应该的,但是不应当用一种想要压倒对方、战胜对方的气势,这种方式和风气不是很好。会场上不应该因这样的原因而耽误时间。也许是想要表明自己水准高,也许是年纪轻比较率直,也许是两岸相隔时间长了的差异;但这种风气在教内不宜助长,尤其是出家人应该摆脱名利的缠绕。希望两岸的法师和居士注意这样一点。或许我说的不一定准确,那就请多多包涵。两岸禅学研讨会和所有相关的活动已经结束,其所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加深了两岸佛教界的沟通,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互补,以此使未来的佛教事业发展的更好。因为,僧伽人才的培养,以及弘法利生的工作,都是佛教发展的根本。交流就更具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此次活动的圆满,应该说是组织严密的结果,再就是法师和居士们的辛苦,才产生了这样好的效果和收获。最后,我个人要向惠空法师及诸位法师和居士们,表示万分谢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