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院僧教育之反省--青龙寺座谈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学院僧教育之反省--青龙寺座谈会
主席法藏法师致词:

  学人非常欢迎大陆各位法师、学者远道而来,也感谢惠空法师带这么多嘉宾来我们这偏远的地方,给我们佛光普照。

  今天座谈主要是谈僧伽教育,当然,谈僧教育也就牵涉到大家对中国佛教的理想。两岸佛教同一根源,我们可以就这两个简单的子题,互相交流。

圣辉法师致词:

  今天在这里所要进行的主题是僧教育的反省。为什么要进行僧教育的反省?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法藏法师、惠空法师,都是致力于佛教教育的。二十世纪的两岸佛教教育事业,可以说非常有成就,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我们也发现应该还可以办得更好,还可以培养更好的人才。所以我们今天针对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乃至教育的对象、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管理等等,要认真进行反省、进行总结。不但要反省,而且还要总结过去僧教育办学的经验,更主要是为今后办学找出更好的发展方向。

  再次感谢法藏法师提供场地,并感谢促成此次因缘的惠空法师,使两岸从事佛教教育的法师与学者同聚一堂,对僧教育进行探讨。

惠空法师:

  僧伽教育和整体佛教是密不可分的。佛教僧众素质和佛学院中所具备的师资及人力资源的良窳,至为重要,其中牵涉到基层主持继承、职事制度与大环境的变迁(例如僧源因社会变迁、一胎化及小家庭制而减少)之影响。目前佛教在台湾,因为佛学院僧教育系统,缺乏足够完善统整的内容,及国家认可的文凭,致使僧侣进修常需至一般大学或研究所,而不是到真正的僧侣学校去拿博、硕士文凭。僧源、制度及一般社会风气的价值判断,是佛教根源的问题,源头不解决,解决后面问题都是支离破碎的。

法藏法师:

  僧伽教育因为周遭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譬如人才的来源、道场的支应、僧伽道场的制度、社会风气都是需要加以考虑的。学诚法师目前正任大陆佛学院教职,他们不仅开收费之先风,并有不少人踊跃报读,作法和一般佛学院不同,请法师提供经验。

学诚法师:

  要办佛学院,稳定师资、场地、资金及方法,一样也不能缺,尤其以“管理及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由于佛学院缺乏方法,十多年来,师资及学生的流动性很大。佛学院可以考虑将比丘、比丘尼及沙弥分班,取代传统以成绩分班的方式,更利适才教育。因为沙弥年纪轻,学习程度快又好,与比丘同班反而会造成沙弥轻慢比丘,有违戒律。分配座位时,以戒腊为依,较公平公正。不时薰习经律论,减轻无心犯戒,或贡高我慢的问题,使戒、定、慧三学并重。学院象征性酌收学费,三年一千两百元,没钱就分期付款,因为有付出,可减少学员的流动性,减少观望、想混日子、混文凭、不认真准备等试探者的干扰。文理课程虽不能少,也应补充国际观、管理知识及其他能力,并从佛教界应培养何种人才考量,并增设培育增长道心的课程。设置“教官”,协助领导学生,导正学风,避免不良的事传入佛学院。办学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的学佛信心,闲谈不论佛教是非,仅在“布萨”时公开讨论。不忘添设硬体设备;宗派的探究及各类人才的培养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济群法师:

  圣严法师曾说:“今天不办僧伽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佛教教育本应以僧格的培养为基础,但现有的体制及教育方式,和一般大学教育方式一样,偏重知识灌输,和丛林及私塾教育相比,现今僧材人格的培养不若以往,这主要受到师生的情感及老师为人处事之影响。藏传佛教所以人才济济,归功于十几年的专精学习及能够深入宗派,一门深入,目前台湾佛学院缺乏佛学知见上的完整建立,没有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流于支离破碎,甚至有人赶经忏,急著当家,一生就差不多了。此外,上课内容太狭窄,不够实用。事实上,佛学院在知识面上,应更宽广。

  除了初、中、高级的分级制,台湾的佛学院不妨设置专精的宗派研究,及综合宗派的学习项目,目前一般佛学院所开的课程都差不多,缺乏层次深浅及不同面向。至于教材统整的难处,仍有许多留待探讨。

静波法师:

  在佛学院教学,感受僧格的培养至为重要,不能忽略。有的学生热心弘法,但学养不足。出家人没有老实本份的修为和弘法的正见,反而会毁坏佛教,所以出家后,至少应该寂寞几年,用心学习,才得以领导大众,承担如来家业。佛学院师长之人格及行政领导,在课堂下不应使学生失望,出家人所负的纠正责任是很大的,所以对于不良行为要加以指正。

倪强教授:

  台湾有数十所佛教院所,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佛教培训班,但办学效益不良,可见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大家更应该投入及关心。具正派思想及修行好、学养高的佛教师长,要有使命感,在知识传承之余,要学行并重,真正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信行的增长,不能缺少。

宏寂法师:

  学院制的教育方式所培育的僧格是否能提高,需要反省检讨,徒弟若能在师父朝夕相处的教诲中成长,感受必定十分深刻。我的师父自小便接受如是的教育,他七岁出家,我的师公要他背早晚课、楞严咒,有时睡梦中,就突然被师公抓起来背咒,其他像生活中的照顾及基础学习,也都是师公教的。十九岁时,师公认为他应该受戒。二十岁时,用扁担提著重重的行李,师徒一同走了几天的路。从此,我的师父正式进入丛林的团体生活,没有再见过我的师公一面。出家六十年,我的师父展现的威仪及道心,就是道道地地的出家人,令人心生敬仰,并使我时常省思。未来青龙寺,希望能进行全僧伽教育:第一、僧源及素质考量,不以世俗学历为主,而考量其修道意志及道心;第二、乃是其调柔心。

法藏法师:

  出家之前的基础教育不能偏废,以我们的经验,在净人阶段被要求调教乃至进行大乘教育是比较容易的。有些学生到学院之前已经出家了,他出家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他已经跟某位师父出家,在某个道场住过,他对于出家好像已经熟悉,但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内容,他都没有接触过,但他却认为已经出家而自认是一位比丘了。

  所谓的大乘教育,包括调柔教育,习气执著可以采取部份师徒制的呵责,乃至刁难给予磨炼,这部份对比丘可能不容易进行。而在现今的佛学院的教育体系下,大部份是比丘、沙弥及在家众统合一班进行教育,更有男女众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佛法不只在知识的传授,更是调炼心志的部份,对于不同根机、阶位层次,我们施予共同的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

  教育事实上可分几点进行:

  一、净人教育:半年至一年间,实行三部份。

    甲、行门:进寺前三个月,每日拜佛一定数量、背五堂功课等

    乙、生活门:培福、值事部份,加强生活中的心性调柔要求。

    丙、人际门:僧伦的关系,例如对比丘、沙弥乃至比丘尼都要合掌恭敬
      ;与师长谈话一定要合掌,没叫放掌不可放掌,这样可培养调柔心
      。

  执行模式:一个净人,他的僧长或师父,顶多一位师长指导二位、三位。指导包括:每日执行解行功课报告,修行心得报告。若想成为一个出家人,必须透过这个僧团比丘师父开会羯磨通过,方可出家。

  二、沙弥教育:需二年时间,且要考核。基本的教育与净人的教育一样有三
    个部门训练过程。一样有师长的小班式指导,在共同的教育外,另有各
    别个人教育指导(因才施教),经一、二年的学习之后,同样透过僧团
    会议,开会决定有没有资格受比丘戒。

  三、新学比丘教育:刚受大戒后,进入此阶段,三至五年时间著重于戒律的
    学习,再辅以定慧的学习。

  四、职事比丘教育:解门以定慧的闻思为主;行门除固定共修外,另以常住
    职事的承担为方便,以达到陶练道格、积聚资粮的目的。

  五、专修比丘教育:从专修乃至参学都由僧团来支援。

  六、弘化比丘教育:入道场十年以上,出家七年以上的职事比丘,可以视个
    人因缘,而进行“初阶段”的世间弘化工作。俟专修阶段完成后,方展
    开另一阶段的“专职弘化”,此时方是理想的自利利他。

  这是未来进行“全僧格”的教育,著重的重点不是传统的戒文而已,而是共同在行门、生活门和职事、人际、僧伦门、专修用功等方面,培养一个具足僧格的僧人。

  对于此地稍后想要创办的“僧伽教育院”而言,要来此共修共学的人,不管他在俗时是研究所毕业、博士身份,或国中、小学毕业也好,只要符合道心要求,愿意“一切从头开始”的净人、沙弥甚至新学比丘,我们都接受他来此训练,初期我们希望到的目的有三个:

  一、出离心的建立:培养“真正欲求解脱”的出离心,乃至提升到为所有众
    生之出离所发的“菩提心”。

  二、僧身份的建立:加强对戒律的信心、执行及理解,一切所行皆不坏僧伽
    之身份。

  三、正知见的建立:确立对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及基本大乘佛法的正确
    认识与信仰,以建立大乘佛法的知见。如果能深入研究,则扶以专宗的
    学习(主要是天台、戒律、净土三宗为主)。

宏正法师:

  从事教学工作五年中有些感想:

  一、招生的不统一:各个佛学院都在抢僧源,是否可以考虑几个佛学院联合
    统一办学?

  二、课程师资的问题:普陀山佛学院的女众班比男众班晚一年,结果女众班
    开的课程和男众班的完全不一样,除了戒不一样外,其他应该一样。但
    问题在于,法师很多,好的法师却不多。很多佛学院是看所请的法师能
    讲什么课,就开什么课,预定的课程都会被改掉。现在我们学院,开什
    么课、请什么法师,都按课程规划执行。

  三、培养专才还是通才?我听过很多法师弘法的录音带,不管是大陆还是台
    湾,最关键的问题通通没讲到,但是人却很红,说他是通才,也不是通
    才;说是专才,也不是专才,现在很多这种情况。

  四、提高老师教学素养(资粮)及僧格的问题:我们要求法师身教多于言教
    ,法师不管在课堂或课外,都有管理学生的权力,学生只要有地方不对
    ,每个法师都有责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学生很
    难教。我是圣辉法师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也很气他,现在了解他是为
    我们好。在佛教界有时该民主时就要民主,不该民主时就不该民主,那
    怕是错的,学生也不可以当面顶撞老师。虽然我也是年轻人,但和现在
    年青人不一样,我们那时学唱念,每天早上都要背楞严咒,学到第五会
    时,还要再从第一会背起;学敲板,是师父捉著你的手,在桌子的边上
    敲,因为那儿结实,打了会疼,疼了才记得住,不疼记不住。有个师兄
    ,那个手每天就是红红肿肿的,考不会还是打,还不是真打,他已考虑
    到我们这一辈跟他们那一辈不一样。但是,我们这一辈的教法对现在的
    学生来讲也已不管用了。所以,我们应该探讨适应现代学生的管理方法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