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做一等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宏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做一等人
  ※ 作者: 释宏觉 - 圆光佛学院 大学部四年级
  一、前言
  吃饭、拉屎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参禅、参话头、用功,亦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何以故?当一个人哇哇落地时,是父母亲喂食流质后才有拉屎、拉尿。当婴儿慢慢长大后,再依各国所食以何为主而喂食。例如:东方人多喂米食,以米食为主食。但西方人喂面食、或马铃薯等,以此为主食,他们依然可以长大成人。再渐渐长大后,呀丫学语时,东方人教中国语、台语、广东话、日语、韩语等等;西方人教美语、英语、墨西哥语等等,人们也在一生中恒不间断的用著这些语言沟通。所以学僧说:参禅、参话头、或各种各式各样的用功模式,一样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只要大家认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人的一生中要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事实,自然提起生存欲念去学习接受,而成为一种本能的力量。
  人们在物质的领域上,可以不断努力发展新的科技去突破对物质欲望的渴求,那是因为教育的走向,及国家经济建设推动之故,譬如:父母喂食米饭,我们即成为米饭的体质,事实上,我们的体质是可以接受面包…等来当主食的。譬如:我们的社会,也可以是重视人类精神体质的,并且探讨宇宙真理,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全世界中,禅修较热门(非经济挂帅之国),有如缅甸、泰国……等。他们将修行,视为人生一大重要之事,真正在探讨宇宙生命之现象。当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几乎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以禅修的经验一日一坐八小时以上的,甚或入初禅的比比皆是。虽然修习之入手处不同(有如各国主食不同般)但殊途同归。而国人不知此原理,却掀起缅甸禅风来台,以为缅甸禅师才是可以让我们成佛作主的,殊不知“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欣彼厌此。今依课程上了“高峰原妙禅师禅要”得此上上禅,亦可推动“中式复古禅风─话头禅”。只要本著「父母喂食米饭”之精神,亦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
  二、高峰禅要特点概述
  1、高峰禅师介绍
  高峰禅师(1238-1295)南宋临济宗僧,江苏吴江人,俗姓徐,号高峰。十五岁剃发,十七岁受业于嘉禾密印寺法住。初习天台,转而参禅,首诣断桥妙伦,其后参礼雪严祖钦,得其心法。咸淳二年(1266)隐居于临安龙须寺。五年,偶为同参推而坠地,闻响而彻悟。至元十六年(1279),入杭州天目山西峰,开创狮子、大觉二刹,弟子数百人,受戒者及数万。元贞六年,焚香说偈坐化,世寿五十八。谥号“普明广济禅师”。
  2、高峰禅师开悟过程概述
  二十岁起跟著断桥和尚,自誓三年死限,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仅参一年有余,不曾得师指点工夫下手处,每日恰似个迷路人般烦烦恼恼。
  不多日,由雪岩和尚指点,才将前所用功夫积之病剿除。再令看个“无”字。从头开发,做工夫一遍,如暗得灯,如悬得救,自此方解用功处。每日问“今日工夫如何?”因见说得有绪,后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阿谁与你拖者死尸来?”声未绝便以痛拳打出。每日只这么问这么打,打到有些涯际,因老和尚赴南明才暂停,但始终用功著。忽于某夜梦中忆断桥和尚堂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话头,自此疑情顿发,打成一片,东西不辨,寝食俱忘。至第六日辰已,在走廊看见大众欲入三塔时,也不知不觉混入队中跟入塔内阁上讽经,抬头忽见五祖演和尚划像两旁赞偈:“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元来是这汉。”忽然打破老和尚日前所问“拖死尸”句子,如放下百二十斤担子。
  乙丑年,老和尚问:“日间浩浩时,还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再问:“睡眠梦中作得主么?”答云:“作得主。”又问:“正睡著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无言可对。和尚云:“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处安身立命?”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者一著子“明白”。经及五年,某日睡觉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友推枕堕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再一次开悟。
  3、话头禅、疑情概述
  参禅时,对公案之话头下工夫,称为参话头。参话头之禅不受身体干扰,挑水担柴皆可用话头禅来用功。在用功的当下最易“昏、散”,而“昏、散”也有深浅,但用功到一个阶段,自然拨落,其实只要好好的把方法抓住,“昏、散”自然退掉。当话头引出后(疑情)成片。时刻谨记,尊重“了生脱死”之事。并知道所有文字语言,均是思惟分别意识所行,而参禅是要将意识打死,不需要这东西,此观念非常重要。要把世间所有知识斩除后,功夫即易成就开悟。自此佛法世法打成一片,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洒洒落落,干干净净,做一个无为无事出格真道人。
  用功的方法有很多可参:不思善、不思恶,这么时,那个本来面目是谁?或“拖死尸的是谁?”、“念佛的是谁?”抓住“谁”的这可疑之感觉,放在心头。
  实际的操作话头疑团,先将六情、六识、四大、五蕴、山河大地,万象森罗总作一个疑团。时刻提在心头,明明白白的,非常清楚,不需用其它任何方法。只需这个话头疑情,安安静静顿在那儿,把整个生命笼罩住了。疑情是一个很好的觉照力量,故云“昭昭灵灵”。其实疑来疑去,疑至省力处,便是得力处,再也不被妄想打入,即能作主翁。在实际的操作话头疑团之过程中,直须坚凝正念,以悟为则,不管魔军在汝六根门头,随汝心设,随汝心生,随汝心求,随汝心现,凡所有欲,无不遂之。此时若起个不正知见,发心不正,道力不坚,魔会随你,你就跟著走。从此“般若正因,从兹永泯,菩提种子,不复生芽,劫劫生生,常为伴侣。”所以天台云:“汝之伎俩有尽,我之不采无穷。”魔不可怕,可怕的是我自己不能坚定正念、懈怠、放逸。当然,正知见很重要,脚步扎稳,也不要急于成就,更要懂得分辨,出家后有许多诱惑,必须把持自己。
  尽平生伎俩全力以赴起个疑情,疑来疑去,直教内外打成一片,终日无丝毫渗漏,自然有个悟处。假使今生无法悟道,大期已到,“纵在诸恶趣中,不惊不怖无拘无绊,设遇阎家老子、诸大鬼王,亦皆拱手。何故?盖为有此‘般若’不思议之威力。然则,有诸现业,毕竟‘般若’力胜。”恶业是生命中虚幻之假象,生死轮回亦是虚幻假象,重要的是,是否找到“本来面目”;若找到“本来面目”,纵使轮回,再出来后亦是不得了的人。例如:苏东坡、张无尽即是也。若不是宿世栽培,焉得如是开花结果!
  参禅时的心念由粗到细,细到密,密到无间,再到进退无门,无路可走,此时更须猛烈往前。直须虚空粉碎,大海枯竭,透顶透底,内外澄澈。
  努力用功,只想出离三界之苦、三、五、七日一定开悟。昏沉、掉举四字当体即是佛性,只要将此二放下,就寂静了,但一般人根性不够,不知放下什么?如何放。不要怕昏沉、掉举、或妄想,只要努力用功,心把正即可。如果能不顾生命、不顾得失,就是要开悟了。参禅贵在“信”,若能直下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不被五欲所撼,只管克日成功,不怕瓮中走鳖。经云:“信是道元功德母,信是无上佛菩提,信能永断烦恼本,信能速证解脱门。”因此“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得十分,悟得十分。”“学道如初不变心,千魔万难愈惺惺。”
  三、结论
  老师说:“佛门三等人:第一等人,修行了生死,真起生死心。第二等人,讲经说法。第三等人,弘法,为佛教做事。”
  当然人人想作第一等人。参禅是在心上用功,非在腿子上用功而已。勿把腿子功夫当首要,“定”固然重要,但并非成功的唯一因素。经常秉持“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不知何来?死不知去处?”之理念来叮咛自已。事实,不修行也是会死,修行也是会死,只是死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死的不知去处!但后者却可死得自在。从此岸到彼岸“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论我们搭的是喷射机、太空梭、航空母舰,但终究还是会到。只是有了正知见的引导,及正确的方法,当然省去很多冤枉路。而佛学院的教育就是建立我们的正知正见。老师在课堂上曾说:“修行如果没有方法,即使读了三藏十二部,还是不知道如何修行。”所以还是在正知、正见、及正确方法上奠基是为上策矣!在用功路上须谨记三要:一者要大信根。二者要有大愤志。三者要大疑情。再给自己一个目标设定:某期间必须进步多少。相信如此这般,即不使修行留白。
  经过如上的简介高峰禅要学僧的心得,禁不住再一次的说:吃饭、拉屎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参禅、参话头、用功,亦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今依课程上了“高峰原妙禅师禅要”得此上上禅,亦可推动“中式复古禅风─话头禅”。只要本著「父母喂食米饭”之精神,亦可成为人一生中恒不间断之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关心本份的事情
下一篇:教以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