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苏州古塔概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钱勤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苏州古塔概述
  作者:钱勤学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不仅以古典园林和水巷小桥著称于世,而且是一座美丽的宝
  塔之城。
  苏州建塔的历史可上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时期。据史载,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细亚)高僧性康不远万里来到孙吴政权的发祥地吴郡(苏州),讲经说法,传布佛教。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起了一座寺院。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报答母恩,又在寺院中造了一座13层的舍利塔,这就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塔。
  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苏州成为文明富庶的“三吴奥区”之一,“衣冠人物,千载一时”,佛教也在吴地兴盛起来。尤其梁武帝萧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大力倡导下,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寺造塔,一时之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州有不少著名的佛塔,就是在南朝梁代始建的,如报恩寺塔(北寺塔,当时称通玄寺塔)、灵岩塔、光福塔、昆山千灯秦峰塔(延福教寺塔)、昆山华藏寺凌霄塔(已毁)、寒山寺塔(当时寺名妙利普明塔院)等。
  隋文帝平定江南,使中国复归统一。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促进了南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他在仁寿年间(601-604年)曾下诏各州郡建塔,并且附发了塔的样式,以便统一规制,大量建造。据记载,全国各地共建成舍利塔111座之多。苏州的云岩寺塔(虎丘塔)和上方山楞伽寺塔,就是隋代始建的。
  然而,苏州早期的塔都是木结构塔,经不起天灾人祸的破坏,早已销声匿迹。取代易毁的木塔的砖石结构塔出现于南北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到宋代达到了它的顶峰时期,砖木混合结构塔的日趋成熟,使塔在结构技术和建筑艺术上都更为完美。苏州在五代吴越至宋代的370年间,除北宋末年一度遭受金兵焚掠外,都处于安定时期,繁荣景象超过了唐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开始在民间流传,“冠盖人物之盛为东南之最”。在此期间,吴越国王钱鏐和宋朝皇室都崇尚佛法,吴地禅风日繁,寺塔大兴。绘刻于南宋绍定年间的《平江图》碑,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到,苏州(宋代叫平江府)城里当时有报恩寺、瑞光寺塔、万岁院(吴越时称罗汉院)双塔、妙湛寺塔、白塔、虹塔等14座塔,城外则有云岩寺塔、半塘寺塔、枫桥寺(寒山寺)塔、天平山塔等5座塔,共有19座之多。
  宋代是苏州建塔的一个高潮时期,当时始建的塔有罗汉院双塔、常熟崇教兴福寺塔(方塔)、昆山慧聚寺妙峰塔、常熟梅李聚沙百福宝塔等,还有宝带桥的西座石塔、甲辰巷砖塔也是宋代建造的。已经成为废墟的报恩寺塔、瑞光塔、云岩寺塔、楞伽寺塔、寒山寺塔、灵岩寺塔、秦峰塔,也在五代末至南宋期间得到了重建。在这一时期,始建和重建的塔有不少保存至今。元、明、清三代苏州新建的塔数量不多,而且其结构技术、建筑艺术都无法与宋塔相比。其中有众多的僧人藏骨灰的小型石塔。辛亥革命后,洞亭东山曾建有一座名为安定塔的砖塔。
  苏州历史上最新重建的一座塔是1993年动工、1996年竣工落成的寒山寺普明宝塔。这座仿唐四边五层楼阁式塔的建成,结束了寒山寺和枫桥古镇600多年无塔的历史。
  苏州历史上大大小小曾有100多座宝塔,现全市仍完好保存着古塔20多座。这些古塔,数量多,时代早,选址好,造型美。现存古塔以楼阁式宋塔为主,共14座,占总数的十分之七。最古的云岩寺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这些古塔是研究宋塔、宋塔建筑和宋代营造法式的珍贵实例。
  古塔—这高耸的佛教建筑物,在苏州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地理位置的选择都很恰当,高低大小也能因地制宜,与街道、山水配合良好,与中卫环境融为一体,已成为一种象征和标志。城内的报恩寺塔、瑞光塔和罗汉院双塔,分别耸立于城北平门内、城西盘门内和城东相门内,突兀高耸,直插青空,相互呼应,离城10余里便遥遥可见。漫步城中,婷婷塔影不时映入眼帘,成为街道的对景、园林的借景。以体重高大被成为“一郡浮图之冠”的报恩寺塔,屹立于南北通衢人民路(古名卧龙街)北首,重檐复宇,翼角翚飞,金盘耸云,朱栏牵绕,最为壮观。“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淡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前人的诗句写出了报恩寺塔的雄姿和登临凭眺的感受。城外的云岩寺塔、楞伽寺塔、灵岩寺塔、光福塔等,大多耸峙山顶,与周围景物巧妙融合,成为名山胜境的象征、点化风景的神笔、引导游人的标志。“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号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塔成为苏州的象征。石湖上方山有了一塔就显得“丰神特秀”,不同凡俗。古塔和钟楼将灵岩山装点得恍若天上宫阙。常熟、震泽、千灯、梅李等名城古镇,也因为有了古塔而气势不凡,令人向往。
  以阁楼式宋塔为主体的苏州古塔,既体现出宋人刻意追求细腻纤秀、精雕细刻、柔和清丽的审美倾向,又融入了江南吴文化淡雅隽永、玲珑飘逸、精巧工致的地方色彩;既庄严肃穆、昂然挺秀、峻拔雄奇,笼罩着神秘朦胧的宗教气氛,又揉进了江南山水的秀丽于清幽,充溢着亲切含蓄的人情味。苏州的古塔大多出檐深远,翼角反翘大,檐下浮影围绕,参差错落,富于变化,大多自上而下作富有韵律的递减,呈现出丰满柔和的抛物曲线,给人以向上的、庄严的、美好的感受。苏州的古塔不仅具有江南阁楼式宋塔的共性,又姿态各异,各具个性,无一雷同。报恩寺塔有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瑞光塔恰似婷婷玉立的女子,罗汉院双塔像一对直接青天的巨笔,楞伽寺塔如仙风道骨的“披褐道士”,云岩寺塔就像拔地而起硕大无朋的巨笋。耸拔的古塔与宏伟的殿阁、平缓的传统建筑群、如弓的古桥、水陆城门以及郊野的湖光山色,构成了苏州古老美丽的空间立体轮廓和丰富的景观。
  苏州旧时有“七塔八幢”之说,这与塔相提并论的幢也是属于佛教建筑物。它的名称应是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以《佛顶尊胜陀罗经》最为多见),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经幢始建于唐代,到宋代颇为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全为石构。通常立于佛寺山门外。幢与塔同为佛教建筑,同样具有宣扬佛法的作用,但两者用途、功能不同,造型结构也不同。塔主要为供奉舍利而建,幢则为镌刻经文而立。以同是石结构的经幢与阁楼式石塔比较,石塔主体为塔身,多模仿砖木结构塔做出层层腰檐平座,经幢的主体为幢身,是镌刻经文的八角形石柱;石塔多以带相轮的塔刹结顶,经幢则以宝珠结顶,无相轮和刹。苏州历史上经幢亦较多,但保存至今的已为数寥寥,唐宋经幢只有常熟的兴福寺、甪直保圣寺、虎丘千人石等屈指可数的几处。还有立于明代虎丘金刚经石幢和山塘街白公堤石幢,幢身造型已变成粗壮的方柱形,幢顶和基座的雕刻也简练得多,而且白公堤石幢所刻的不是经文,而是《重修白公堤记》和菩萨、罗汉以及寒山、拾得画像。至于拙政园、留园水池中的石幢,那是用以点缀园景供游人观赏的建筑小品,已经不具备宗教意义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