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重辉黄金纽带 维护世界和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明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重辉黄金纽带 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中国代表团团长 明旸法师的基调演说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和平友好的盛会,与韩国、日本的大德长老、善信居士们欢聚一堂,回顾我们三国佛教界往昔友好的历史,共商增进交流合作、延续佛祖慧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计。这样的聚会稀有难得,在我们三国佛教史上还是第一次。
  纵观人类文化的历史,像中、韩、日三国这样,既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在宗教、文化等方面互相影响、共生共存的现象,实不多见。在中、韩、日三国历史悠久的友好交流话动中,佛教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虽然,在佛教正式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前,据史书记载,中国与朝鲜半岛、中国与日本列岛已有往来,但只有当佛教在中国扎根、发展并向外传播开来以后,中、韩、日三国人民的心才被一种伟大崇高的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后人感到惊讶的是,中、韩、日三国在接受、消化佛教方面有众多相同的倾向,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因缘。正像赵朴初会长讲的,佛教是联结三国人民友好关系的“黄金纽带”。
  佛教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的时间是公元4世纪后期,时当中国南北朝时代,朝鲜半岛则是高句(音勾)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期。高句丽接受了中国北朝佛教的影响,百济接受了中国南朝佛教的影响。新罗到公元5世纪末才从中国传入佛教,但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历代国王广建寺宇,大力扶持佛教。生活在公元六七世纪之间的新罗高僧圆光、慈藏从中国留学回国后,积极传布大乘佛法,并把中国先进的文化介绍到朝鲜半岛,他们是中、韩佛教友好交流的先驱。公元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从此,中、韩在佛教上的交流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一批叉一批的新罗僧人跋山涉水,来到中国研修佛法。他们有的终生住在中国,或潜心苦修,或住山弘法。在著名的禅宗灯录《五灯会元》里就有许多新罗禅僧的传记。“新罗国”也成了禅师们说法的常用语汇。更多的留学僧如义湘、圆测、义天等学成回国,创宗立派、讲经说法,使佛教在朝鲜半岛发扬光大。
  在中、韩佛教友好交流史上,最值得赞叹的也许是金乔觉王子。他越洋渡海来到中国,在现在安徽的九华山苦修度众直到最后圆寂。他的卓绝苦行、道德感通使其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的开山祖师,他被人们尊奉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九华山成为名闻遐迩的地藏道场。
  也许是受航海技术的局限,日本到公元6世纪中叶才从朝鲜半岛传入佛教。此后不久,日本就开始直接与中国进行佛教方面的交流。中国唐宋时期是中日佛教交流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日本佛教界出现过入唐、入宋求法的热潮,一批又一批日本僧人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参学,他们回国时不仅带回去大量经书法宝,同时也把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在这期间也陆续有中国僧人到日本传法。众多为传播佛法、交流文化鞠躬尽瘁的中日高僧大德,不仅是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日本文化的奠基人。鉴真、最澄、空海、圆仁、荣西、道元等等,他们就像夜空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光芒四射,照耀千古。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创新的勇气,以及他们在吸收、融汇佛教文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胆识与智慧,永远都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回顾历史,我们都为中、韩、日三国人民、三国佛教界悠久绵长的友谊感到庆幸和自豪,也为这中间出现的一段痛苦的经历感到惋惜和痛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侵略战争发生呢?背景是非常复杂的。作为佛教徒,我以为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内心的贪欲、瞋恨和愚昧。只要人们内心的贪瞋痴没有根除,战争就不会绝迹。今天世界上不少地方仍然有仇恨和流血,有完整的国家分崩离析,有友好的邻邦反目成仇,大动干戈。这真是我们人类的悲剧和耻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下过去那段痛苦的经历,对于唤醒我们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佛教徒的理想是要在全人类彻底消除对立和战争,使地球成为清净庄严的人间净土。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我们大家才聚会一处,共同商讨弘扬佛法、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的大计。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强,宗教徒人数持续上升,宗教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新兴宗教组织风起云涌,各种宗教思潮借助先进的传播工具广为流传。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我们佛教徒应当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团结各国佛教徒和一切热爱和平、拥护正义的力量,引导人类建设一种理性、宽容、智慧、道德的生活。佛教也许不是救治时代病症惟一的药,但它应该是最好的药、最合理的药。佛教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思想,诸法无我的智慧,慈悲奉献的精神正可以帮助人们走出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危机,以及生态恶化、内心空虚、精神失落的危机。
  所以,我完全同意我国代表团名誉团长赵朴初会长的论断:我们这次聚会意义深远,它关系到我们三国佛教界友好合作事业的未来。我们三国佛教界携手并肩走向未来,是亚洲稳定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我们未来交流合作的一些设想。
  我想我们三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佛教领域内的人才培养、学术信息方面的交流;二是共同合作参与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佛教正处在恢复阶段,无论在修复寺院、组建僧团,还是在培养人才、弘法利生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佛教发展的形势相比,在许多方面我们只有积极努力,才能迎头赶上。所以我们真诚希望我们三国能在培养人才、交换佛教学术信息方面取长补短,通力合作。
  中国佛教界一直重视培养僧才。我们要感谢日本佛教界,多次接纳中国佛教学人前往留学,我们希望这方面的合作能继续保持。当然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接纳韩国、日本佛教学人来华修学。据我所知,目前已有日本曹洞宗僧人在我国河北赵县柏林禅寺留学将近二年。也许是中国寺院里一种古老的宗教氛围和传统精神吸引了这位日本留学僧,使他能够安贫乐道,苦修苦学。
  学术研究、资料信息的交流我们过去已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从1986年开始,中国佛协和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合作,每二年一次的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希望这样的会议能坚持举办下去。
  韩、日的佛教学人在以现代治学方法和语言整理、研究、阐释佛教教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佛教界应认真借鉴吸收。另一方面,中国具备南传、汉传、藏传三大语系佛教的三藏圣典和大量学术资料,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保持资料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对于推动我们在学术研究上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建议三国之间建立佛教资料信息交流网络,各国有专人负责信息的交换、通报工作,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服务。这应是学术交流的一个具体步骤。
  在开展友好往来、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二战以后,三国佛教界都作出了不懈努力。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赵朴初居士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象征慈悲和平的佛像请托与会的日本代表赠送给日本佛教界,引起日本佛教界的强烈反响。继后,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大谷莹润、西川景文、菅原惠庆等先生组团漂洋渡海,送还中国在日殉难烈士遗骨,他们同大西良庆长老、椎尾弁匡长老等发起了“日中不战之誓”的签名活动,他们以八十余岁高龄亲到街头征求签名。1955年赵朴初居士首次访问日本。接着,日本佛教各主要宗派领导人组成亲善使节团访问中国。1962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和文化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逝世1200年的活动,在日本形成了全国范围的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运动,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1964年。中、日两国佛教界的频繁交往、共同努力,对促进两国邦交正常化、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中韩佛教界的友好往来有了很大发展。赵朴初会长和我本人访问韩国受到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和主要宗派领导人多次访问我国。最近,韩国佛教天台宗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造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是对促进中韩佛教友好交流作出的又一贡献。我始终相信,中、韩、日三国人民、三国佛教界能世代友好,就能促进亚洲的繁荣和稳定;而繁荣稳定的亚洲是世界和平必不可少的保障。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和平友好事业,就一定会获得三国广大人民的响应和支持,形成一股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巨大力量,造福子孙后代。
  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很重。只要我们能坚持团结在佛陀教义的旗帜下,珍惜我们传统的友谊,同心同德,就一定能使佛法甘露洒追世界每个角落,使全人类离苦得乐,获得永远的清凉与幸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