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十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范观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十五〉
  范观澜
  对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述之:
  一、中国佛教的复兴
  关于中国佛学的复兴,就事论事,首先应该归功于佛学大德的学者居士们。因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肩负佛教传统家业的僧众们,也如清朝政府一样,都是不明世界大势,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一般人物。只有知识分子的学者居士们,随著时代潮流转变,因温故 知新 ,才 能开 启这个复兴的机运,而开启此一复兴机运的耆德元勋,如所周知,毫无异议的,首先应推石埭杨仁山先生。
  仁山先生(1837-1911)名文会,仁山其字,安徽池州石埭人。石棣,后来改名石台县。 他于清朝道光17年的11月16日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中。他的祖父与清廷名臣曾国藩为同年。他在十几岁时,曾随祖父见过曾国藩前辈。曾当时一见倍加赏识,劝他努力功名,他对曾说:“我不要求异族的功名。”曾说:“此子将来必有大用。”便留意还吩咐他的公子曾纪泽,好好培植这个人才。曾纪泽出使欧洲,带他出访,他在游历欧洲的阶段,极力留心科学。后来又到了日本,并得到日本佛学家南条文雄的帮助,使他发现了许多唐宋遗留在日本的佛学宝典。回国以后,便绝意仕进,立志毕生弘扬佛学。后来舍宅创刻经处,弘扬佛学的事业。所刻佛经与佛学要籍的版本,必力求精审,广事搜罗,详加厘订。一时风声听播,举如:戊戌变法中的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现代文化启蒙导师梁启超前辈,乃至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等,也都深受影响致力佛学。总之杨仁山先生在清末民初之间,名垂公卿,震声朝野,但始终为弘扬佛学而努力,毕生以居士身应化众生,可谓稀有难得。
  后来继承杨仁山先生弘扬佛学的事业,有欧阳竟无先生。(1871-1943) , 先生名渐,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八日生。与李证刚先生等,皆游于仁山先生之门,可以说是佛学的巨子,佛教的龙象,学者亦尊称之为大师。他继仁山先生遗志,创办支那内学院,专门阐扬佛学的般若、唯识之学。从他门下的,有出家的法师们,有在家的学者们,如吕 秋逸 、熊 十力 、王恩洋、梁漱溟、黄忏华等都是他的弟子。目前中国有许多佛学学者大半也是他的再传弟子,或是间接受他的影响的。内学院在抗战时期,迁移到了四川江津,竟无 先生也在四川逝世。内学院所刊印的佛经及序文,都是辞章典丽,考据精详的杰作,这又大都出自吕秋逸先生所手订,他曾遍考梵文、日文等版本,其态度之谨慎,可以想见。这时在北方并以佛学大师出名的,还有韩清净先 生, 所以 一般 学者,便有“南欧、北韩”之称。
  由杨仁山、欧阳 竟无先生阶段,时代已经传入民国,也正是二十世纪的初期。受仁山先生一系的影响,在京沪一带专门从事佛学的弘扬事业者,有丁福保先生编纂的《佛学大辞典》,梅光羲先生讲述的唯识,还有聂云台先生的护法,马一浮先生创办的复性书院,融会三教理论,专主禅理与儒家经学合参的门风,自成一家学系。但是可以认定,那些都是因为杨仁山先生直接或间接启发的对于研究关系。总之,到了民国初年,二十世纪的初期,中国学术界,对于研究佛学的风气,显见一反常态,特别是勇猛精进,方诸雨后春笋,向阳花木,大有竞艳争发,茁壮滋长之势。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发展有四、五十年之久。
  大凡一种艺术风气的形成,必然有它时代意义的背景,即其有前因后果,所以“法不孤起”,决不会无故幻出空中楼阁的。如上所述我国二十世纪初佛学的复兴以及佛学思想的趋向也有它必然的因果律约。
  第一 、关于 中国佛 学复兴 问题,质直地说,是受西方文化思想刺激的反应。因为十九世纪的末期,中国人为了注视西方文化思想,先由学习自然科学而发现西方 的人文科学和政治思想,因此便源源输入西方各种政治主义的理论,新思潮便勃然而兴。为了探求政治思想,自然而然便要追寻领导政治思想的哲学。新兴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进入,促使中国历史起了革命性的转变。一般知识分子在学术思想上因袭宋明理学,或者向来关门闭户,自寻烦劳地搞他三教异同的学说,忽然面对新近输入的西方各种哲学理论,仓卒之间,便有瞠乎其后的错觉。因此一般富 于民 族意 识,而且比较保守,又有较深国学修养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潜在的意识,无形中便产生一种抗拒的力量。但反躬自问,传统 的儒 家学说,三千年来,一直被固闭在道德伦理的圈子,要想以纯粹思想,超越于西方唯心唯物的哲学理论,便有理屈词穷,难以发 扬阐 明之感。所以胸怀大志的杨仁山先生一行,到了日本,一经接触唯识法相宗的思想,发现其中包涵了至高无上的哲学理论,可以统率唯心、唯物的思想,而其井然不紊的因明逻辑,以及道德伦理,乃至便有“道在是矣”的感觉,不期而然地被投身于佛学的法海,发出觉世救人的大悲宏愿了〈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