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寺院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迪庆·平措卓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寺院与现代化
  来源:西藏民俗  
  作者:迪庆·平措卓玛
  在很多外地人眼里,西藏是一个非常神秘、令人想往的地方。每次到内地去,总有朋友问我拉萨都有那些旅游景点。而每当这种时候,在我脑海中首先闪现的肯定是气势恢宏的寺院形象。
  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传人藏区后,几经起落并与藏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融合,最终在雪域站稳了脚跟,形成了独具待色的藏传佛教。自公元八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山南地区扎囊县建成后,西藏境内历史上较著名的寺院就有二千余座,寻常小寺更是不计其数。
  到拉萨参观游览的客人,首访之地多半都是大昭寺,而哲蚌寺和色拉寺也往往是必往这地。再远一点儿,那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专门前往朝拜甘丹寺了。藏传佛教的寺院一般都依山而建,寺院周围风景秀丽,佛殿庙宇一层层顺山势而上,整个建筑群浑然一体,居高临下、气势庄严。
  相对来说,寺院是最传统的地方,从外观建筑到实际内容,无不透着古老与质朴。藏地较著名的寺院大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拉萨三大寺为例。哲蚌寺由降央曲结扎西贝丹于1416年创建,其建筑巧妙地利用山坳里一片漫坡地,逐层上建,殿宇联接,规模宏大。主要组成部分有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及其所属康村等。各建筑单位自成体系,结构严密。其中甘丹颇章是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的,五世达赖时期在这里建立起了西藏地方政权,史称甘丹颇章王朝,格鲁教派也因此而进一步发展和强盛起来。哲蚌寺顶盛时期,住寺僧人多达一万余人,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集团。
  甘丹寺建于1409年,是由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亲自主持修建的。该寺位距拉萨东郊约60公里的达孜县境内,修建在海拔3800余米的高地之上。寺院群楼密布,气势雄伟,周围风景秀丽,宛若人间仙境。其内包括大殿,扎仓、康村、米村,以及佛堂、僧舍等共五十多个建筑单位。宗喀巴大师的肉身佛塔也修建于此。作为格鲁教派第一根本寺院,其主持甘丹赤巴与其他寺院的主持不同,只有上密院的夏孜却杰和下密院的降孜却杰才有资格成为甘丹杰巴,这二人可以说是格鲁派学经僧人的最高境界。因此,甘丹赤巴的地位也是尤其尊贵的,可享有许多的优待。色拉寺坐落在拉萨市北郊,是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强钦曲结释迦益西于1419年主持创建的。后历经增修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内有措钦大殿、麦扎仓,吉扎仓、阿巴扎仓,以及康村等。色拉寺繁荣时期有僧人九千余名,自上而下由措钦、扎仓、康村三级组织管理。
  这些寺院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陪伴它们的是终年不断的香火,殿堂内的酥油灯已闪烁了几百年,佛的面容依旧宁静慈祥。善于吸收多边文化,富于想象和创造的藏民族,将无限的智慧溶入了虔诚的信仰,古老的寺院没有在历史发展中被淘汰,且不与时代脱节。在这里,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各式各样的灯具被装饰在殿堂里、僧舍中;各种通讯装备也走进了寺院;电动搅拌器代替丁本制的酥油茶桶:自来水管铺设到每个角落,先进的交通上具为僧侣们节省了时间……
  传统的寺院古老却不封闭,它与时代共同前进,不仅在硬件上接受先进,作为软件的僧人更是不甘落后。在刻苦钻研佛学经典,潜心修炼以求悟道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尽己所能宏扬佛法。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许多僧人利用有限的空余时间自学汉语文和外语,以坚持不懈的毅力获得了成功。现如今,在各大寺院中有不少僧人能够熟练地用藏语、汉浯或英语,向来自八方的宾客介绍自己的寺院,讲述藏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入浅出地解释藏传佛教的佛学道义;更有部分僧人到内地求学深造,博众家之长,为古老的藏传佛教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有一些僧人甚至学会了操作电脑,足不出户便可与异域的同道互通信息,研究学问,谈经论道。
  善于吸收是藏传佛教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它的特点。从其沉沉浮浮的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如果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与外界交流,拒绝吸收新的东西,不根据时代所需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那么它或许早就重蹈印度佛教衰落的覆辙了,在佛教传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雪域居民主要信仰的是诞生于藏地本土的原始宗教——苯教;公元七世纪,佛教这一来自异域他邦的宗教正式传人雪域,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相继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土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并受其佛教文化的影响而皈依佛教。大臣吞弥桑布扎等十六人被派往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归来后,开始在藏地宏扬佛法。吞弥桑布扎还创造了沿用至今的山四个元音、三十个辅音字母组成的臧语拼音文字,使吐蕃王朝真正步入了文明时代。大批的梵文经典被翻译过来,佛教开始了在雪域的传播;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佛教在雪域藏地的起步也是艰难的。当时,佛教显宗以深奥的文字为教义,在雪域不具备发展条件,莲花生大师于是采取依附苯教的方法,开始传播带有强烈神秘色彩的和原始气息、与苯教文化有相似之处的佛教密宗,还把苯教神祗收归为佛教的护法神。通过这样的吸收与融合,佛教逐渐为藏地居民昕接受,并最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
  随着藏传佛教第一座寺院桑耶寺的建成,寺院作为宗教存在和传播的根本道场,开始在雪域藏地发展起来。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和僧侣是寺院存在的基础,也是它发展的见证。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同样将寺院带入了现代社会,寺院的古老却与社会的现代化相得益彰、和谐共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