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化家庭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惟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化家庭说
  惟悟
  一?引言
  人在初生之日,由其母抚之,其父教之;及至长大成人之时,对于下一代之教养,子子孙孙,亦复如是。此家庭之以人为单位,亦犹国之以社会为其组合之体,理实一致。故一国之兴亡盛衰,一社会之良窳善恶,悉看其人之教养美恶为断也。此大学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故在昔之圣人,欲达其修齐治平之目的,必先教以格致诚正。此即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是也”。
  晚近世风日下,在其一家之中,亦常引起冲突,又安能不使国家大乱耶?此有人谓:儒家之法非不可用,其弊只在缺少宗教气氛,不能齐一人心,安慰精神耳。若能以佛教之善法为之,以礼教为辅,使动乱之社会转趋宁静;如是,置身其中.毫无忧虑,何来隐患?社会为一安定社会,家庭之幸福,当然如影之随形,不求自至。用特不揣谦陋,分述如次:
  二?婚姻
  夫男女以相爱为动机,组织家庭为归宿,其间生儿育女,养老送终,其事甚繁,颇不轻易。故若非寻一善良之对象,品格相近,才德较优,便不易执掌家务,使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矣,此古人对于婚姻一事,非常慎重。如大学引诗经谓:“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此古代人之夫妇,虽亦有勃溪之事,不安于室之现象,但却能使此一对冤家,凌晨相骂,夜晚和好。所谓生同床,死同穴,卒至于相依为命,从无中途仳离之事发生;使其初为爱偶,终成怨偶也。
  顾自欧风东渐,恋爱之说大兴,离婚之事亦多出,诚既不慎始,鲜克有终?如团扇吟谓:“常恐秋节至,凉风除炎热,捐弃箱笥中,恩情中道绝”!所谓“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对于夫妇一伦,始感亦殊良苦!故有人拟提倡人格婚姻,冀挽狂澜于既倒,作其中流之砥柱。惟又嫌人格二字,空洞无物,反不如直截了当恢宏佛教,阻止淫荡;以其一有宗教之仪式,作其攻心之具,二有所谓不邪淫之戒,杜其不羁之行。然后乃能既慎其始,自必有终。所谓自由恋爱,与乎文明结婚;如在佛法准绳之下行之,实可杜绝婚姻之悲剧也。
  三?治家
  复次,其家既成,必有治法,亦即儒教所谓齐家者是,如朱子治家格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会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由,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妻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观此便知朱子虽不信佛,常有訾议。但于教人无话可说之时,亦不能不借重于佛教之因果报应,所谓“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大都如此,莫可奈何!
  故有人常劝一般所谓不迷信者,与其爱讲风流,谈摩登,使其妻女耳濡目染,动其欲念,红杏出墙,招来杀身与破财之祸。尚何如任其礼拜佛陀,听僧讲经,一可免除祸患,二能深种佛田,否则便必心常躁动,坐不安宁,夫妻爱情,变成水火;此诚是有多数不迷信人之结果也,故若欲免除祸殃,实应虔诚礼佛。
  四?教子
  其次,在今日之世,家庭之中,匪惟夫不安份,妻好放荡,朋友闲聚,亦多有不羁之谈,对于儿女读书,虽在稚龄,其师亦教以民主之说,“革命”之法,使其心如鹿撞,跃跃欲试;想学英雄与豪杰,事实俱在,绝非冤枉!且其儿女既受此教育以后,纯洁儿童之心理,大受沾污,久之,实如入鲍鱼之市,不觉其臭矣。于是为非作歹,逞强图霸,皆居然不学自会矣。卒至家破人亡,其父母老无所依,人皆骂为报应不止!此朱子又谓“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亦即佛家所谓:“因地不正,果必纾曲”,未有作恶而得其善终也!
  故若在一家之中,其父不欲人之呼为老糊涂,其子亦不愿人之骂作讨债鬼。则最好之办法,实应先将其家庭变成净士,厅中供一佛像,四围绕以香花,每日对佛礼拜,诚意正心;在此肃穆气氛笼罩之良好环境中,儿童自易植下善良基础,如能偶尔授以佛经,令其改变性质,化恶为善,反迷成觉;如此虽不成佛,亦可得一个安乐家庭,一个良善之家庭,多得善终;不知教养之父母,常遭恶报。此中之原因,亦有因果存在,殆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
  五?饬终
  顾人生在世,万般不齐,虽有人不知佛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理,但却亦有人能知其所谓:“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将其家庭治理如法,不生祸患,父子夫妻,皆能和好,颇如人中佼佼,铁中铮铮,实堪自负,惟可惜岁月不居,人生几何?如俗语谓:“曾记当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又曰:“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到来寻死路”,可谓四顾茫茫,一片凄凉景象,大有吾其安归之叹!此一般稍有思想者,“夫妻好似同林鸟,”无不觉悟到“人生几何”矣!
  是以,急应发心,皈依三宝,从此遂以禅那治乱,念佛安心;且不说禅那尚可了生脱死,念佛犹能求生净土,即此便可受用不尽,胜过俗人万倍矣,而返观尘世中之人,不汲汲求名,便孜孜以逐利,生既不知从来,死亦未明焉往?虽其年将半百,衰相已现,无常既将到来,死神绝不容情。而无奈其生前既不知学佛,临死只好慌张。
  譬如有人于五十年中,常见过半万之死人,其中如系所谓迷信者,皆必目闭唇合,而现笑容,多得好死。若于所谓不迷信者,亦必口张眼开,令人畏惧,多不得好死。此何以故?盖世间之事,一切皆可真可假,随意胡说骗人,人亦莫名其妙,惟此最后一幕,却难装模作样,原形毕露,掩饰不得,故应劝人信佛礼佛,如法修持,常存好心,多做善事,教其妻室儿女如此,对人亦应加以感化,庶几方可以作饬终之用也。
  六?结论
  总之,人类之于家庭,有人认为是乐园,其乐无穷。以其有琴棋书画,笙箫鼓乐,吹弹歌舞,嫖赌烟酒;既可以娱身心,忘忧愁。如李三郎谓:“吾将老死此温柔乡,不愿再作他想矣”。顾亦有人目其为苦海,其苦无边。以其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妒嫉怨恨,贪恋愚痴诸苦。如佛谓:“妻子如枷锁,家庭似牢狱;牢狱有散失之期,妻子无脱离之想”。此为一愚一智,以及一迷一悟见解之不同也。故人方当得意之时,何尝虑及生前之苦,死后之惨。迨一至席终人散,兴尽悲来之际,遂不禁捶胸痛哭,后悔已迟!
  如杨玉环谓:“想那日遭末劫,才提起泪先咽!只为当初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你怜我慕,世世无休歇。不提防惨清清瓶坠花折,冷凄凄云消雨歇;恨茫茫只落得生断死绝”!此为长生殿之半阕歌词,应请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者听之,能不惨然变色,大呼看破红尘耶?即时邀约妻儿眷属同堂念佛,静坐参禅;以备同往净土,便成莲友,生诸欲天,犹是伴侣。从此方能永远厮守,毫无爱别离苦,使人心胆俱裂,泣不成声!
  故若欲佛化家庭,即必须以五戒十善治其家,禅净双修送其死;生前既无祸患,死后自得安稳。尤其是全家薰修,同生极乐;永无生离死别之苦,常有聚会同欢之乐。其较之世上人之妻能学佛,使生极乐,夫不信僧,即堕地狱。从此觏面若不相识,岂能把手犹自谈心?此佛化家庭一法,亦即欲出水火,而登于衽席之一法也。何取何舍!其自择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