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慈孝奖学金得奖论文———〈澄观华严思想〉 (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朱慧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孝奖学金得奖论文———〈澄观华严思想〉 (下)
  华严专宗学院院友 朱慧定
  有关事事无碍法界似乎尚未触及,但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载: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大正藏》四五.六三八a)
  另外六观中第五及第六也提到事事无碍如文:
  “五者,多身入一镜像观,即事事无碍法界也”(《大正藏》四五.六四○b)
  “六者…云主伴帝网,亦是事事无碍观也”(《大正藏》四五.六四○c)
  由此来看若《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为法藏之作品,则四个法界的名相应该在法藏时就有,但著作只载法藏述,而其记录者是否参入自己的思想或意见则不得而知,又为其记录者是谁?是其弟子慧苑吗?此皆尚待考证。
  慧苑四教判与四法界
  慧苑似乎没有关于华严法界思想方面的论著,但在《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卷一,立四种教判:一、迷真异执者,是以“事法界”中的事体为理论基础。二、真一分半教。三、真一分满教此二教以体性为依据。四、真具分满教,中又分为二:(一)理事无碍门。(二)事事无碍门。他说四法界即:“因果缘起理实法界唯嘱此经《华严经》故,名为别宗趣之目。通余一切前中四:一、因果缘起与理实法界,分相别显。二、融理实法界,以因果缘起。三、会因果缘起,以归理实法界。四、融次前二门无碍存泯,有十法五对,一无等境……十因果二位各随所应收摄无边差别诸法相即在,在微细帝网等。此十义中初七理事无碍宗,后三是事事无碍宗。”(《续藏经》五.二○~二一)
  慧苑系依《宝性论》来判教。如其在《刊定记》云:
  “第三显正义中二:初以理成立,后问答分别……今依所诠法性,以显能诠差别,谓有全隐、全显、分隐、分显以立四教故。”(《续藏经》五.一二)
  在《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卷三也有说:
  “权小二教中事法,以心法及心,并不相应,能所造色为其性;小乘教理法界,以生空显无为性;权教大乘理法界,以二空显不变真如而为其性;实教大乘理事无碍法界,以为、无为无二,镕融法界而为其性,事无碍法界,以为、无为无二。常蕴为性。”(卍续藏一二.六八○)
  由上文知慧苑的四法界思想是配合其判教体系而开展的。此为慧苑独有之法界思想。“事事无碍”一词在此正式被提出。但慧苑视事事无碍是由法性力所致或神通所转变,故形成诸法的相即相入,以表现在德用和业用上如其云:
  “事事无碍者,谓此事彼事或由法性所致。或由神通等转变,是故互望于同类异类中。有相即相在等、相作相入等。……然此总显体事、德相、业用。”(《续藏经》五.一四)
  由此知事事无碍门乃由真如法性而来。对于理事无碍之观点又分为三方面如《刊定记》云:“初(理事无碍)中圣教说,真如随缘作一切法,不失自体;诸法即真,不碍生灭。以者何?由无自性理、由诸法成方显性理,为显此义。诸圣教中总有三:依理成事,会事归理、理事互成。”(《续藏经》五.一四)
  以上慧苑是以无自性论述这事与理。综合而言,慧苑四法界,即将法藏诸多法界加以简化。而其思想中无论判教或法界等思想,他都是以真性(从法性融通)方面来切入。虽然也引用杜顺、法藏思想:理即事,事即理,理事融镕无碍观念,但没有掌握到一乘别教的思想精髓。由此可知主要以无自性来论述理与事。此乃较前三祖之不同处。
  四、澄观四法界思想
  在澄观著作中,四法界是其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其稍早作品《华严经疏》卷九中提到:“诸佛证此妙觉圆明现成菩提,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而理事浑融有障碍,略为三门:第一事法界;第二理法界;第三理事无碍法界。”接著又将无障碍法界分为事碍法界及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疏钞》第十册.页二七)
  在此澄观四法界之开展与慧苑四法界说有相类似之处。难怪坂本幸男等学者认为澄观虽然为挽回宗风,力斥慧苑邪说异论,但澄观四法界说的名称,实乃缘自慧苑思想而来。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也是慧苑对澄观最大之影响。不过内容上则回异。
  澄观之四法界是入华严的指标、地图。其在《华严法界玄镜》中说,这(三观即四法界)是表达整部《华严经》究竟旨趣的教说及修行实践法。如其云:
  “言法界者,一经(华严经)之宗,总以缘起法界不思议为宗故。然此法界之相,唯有三,然总具四总: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大正藏》四五.六七二)
  在此巳将杜顺的法界三观解释为四法界。《法界玄镜》中说:
  “真空观理法界,二如本名,三则事事无碍界。言真空者,非断灭空。非离色空,即有明空,亦无空相,故名真空。如文具之。二理事无碍者,理无形相全在相中,互夺存亡,故云无碍。亦如文具。二周遍含容者,事本相碍大小等殊,理本包遍如空无碍,以理融事,全事如理。乃至尘毛皆具包遍。此二相望十门亦如下说。然事法名界,界则分义。无尽理法名界,界即性义。无尽事法界同一性故。无碍法界具性分义。不坏事理而无碍。故四法界亦具二义,性融于事,一一事法不坏其相。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 (《大正藏》四五.六七二)
  在此有一问题:三观中没有事事无碍法界一词?澄观解释道:
  “今后三,其事法界历别难陈。一一事相皆可成观,故略而不明。总为三观所依之体,其事略有十对;一教义,二理事,三境智,四行位,五因果,六依正,七体用,八人法,九逆顺,十感应。随一一事皆三观所依之正体。”(《大正藏》四五.六七二)
  即讲三观并没有离开事法界而谈。而上巳明事法界,是分义差别事相。理法界即性义无尽同一法性。关于法界的意义及法界的性格关系。在《华严经略策》中更明朗化了,亦即:
  “法者,轨持为义。界者,有二义:(一)约事说,界即义,随事分别故。(二)者性义,约理法界,为诸法性不变易故。此二交络成。(三)理事无碍法界,事揽理成,理依事显,二互相夺,即事理两亡。若相成,则常事常理,事事无碍法界,谓由理融彼事故。”(《大正藏》三六.七○七)
  而澄观以《法界观门》的三观开展为四法界其意图何在?在早期作品《华严经疏》中巳表态过,为阐明别教一乘之义理。如其云:
  “今显一乘,略显四门;(一)明所依体事,(二)摄归真实,(三)彰其无碍,(四)周遍含容。”(《大正藏》三五.五一四)
  从内文来看,所依体事是指:
  “初中十者,一教义,二理事,三境智,四行位,五因果,六依正,七体用,八人法,九逆顺,十感应。……教即能诠,即前五教,乃至光香等,义即所诠,即五教等一切义理,理即生空所显,二空所显无性真如等理,事即色心身,六等事余可思准。”(《大正藏》三五.五一四)
  这同《华严法界玄镜》中释事法界内容,其藉用了十玄门的教义、理事等十对来表之。第二门摄归真实是指“真空观”。(注)第三彰其无碍,是指理事无碍观。
  一般认为事事无碍必须建立在理事无碍的基础上,而理事无碍最主要架构在于理与事的关系上来谈。那么,重点即在于理、事那是不用说的。而这四法界观是否有次第顺序呢?可从《华严经演义钞》二十四卷分析理、事中了解:
  “理四句者,(一)无分限,一切遍一切故。(二) 非无分,以一法中无不故。(三)具分无分,谓分无分一味,以全体在一法,而一切处恒满故。如观一尘中见一切处法界。(四)俱非分无分,以自体绝待故,圆融故。二义一相非二门故。事四句者,(一)有分,以随自事相有分齐故。(二)无分,以全体即理故。大品云:‘如色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理。’此即无分也。(三)俱以前二义无碍,是故此二义,方是事故。(四)俱非,平等故,二相绝故。”(《大正藏》三六.一八一)
  上文主张,不管是理或事,皆不可固著在其基本义加以理解,而应该更深入理解二者间相互关系性。他们并非是并列而成的世界,也非顺序渐次深入法界,而是从每一法界观中同时都能体会、具备这四法界之宇宙真实相。
  另外在澄观的《华严经疏》玄谈〈第三义理分齐〉中,很明显是以四法界说来贯穿五教完成新判教之职。如其云:
  “以四教合于百川,圆教合于大海……三即终教,四即顿教,初二即小乘及始教,虽有戒善,是圆教戒善。尚不同终顿之胜,以彼不能事事无碍故。况初二之劣,以彼尚不得二空事理无碍等故,其犹大海,尚异江河况于沟洫。”
  五、结语
  澄观一生对佛学的修学可用“金字塔”来形容,既广且深。他在自修方面深入经藏、博览内外学。可能澄观巳意识到欲弘扬佛法,不仅佛学义理要弄清楚,世学百艺也要精通。佛法本不离世间法,了解世间法后,才能以佛法导入提升而超越达解脱。从其学思历程来看,他对其他思想的态度,是采包容含摄,而非折伏排外的路线。
  旁通博综外,他对华严始终是抱持一门深入专精的态度。其四法界思想乃上承法藏等诸师,其中虽然有引用到慧苑所出之四法界之名称,但内容则大异其趣。慧苑只往真性一面倒,不从缘起来谈。澄观其实乃不离驳斥偏颇妄思邪见,以显扬华严真理为己任。其弟子宗密也继承师志。因此法藏之后,华严思想之弘传与发扬,澄观扮演著极重要的角色。
  杜顺《法界观门》先从教理研究来确立观门,建立实践法则。智俨致力于性、相的融会,阐扬十玄无尽理论,使教观双备。法藏继承前二位大师,阐发理事不二,以建立一乘圆教无尽法界之缘起。澄观阐扬事事无碍,是根据体悟华严圆融不碍行布的理论,而张显华严一乘圆融无尽的实践观法。那么,澄观华严思想上承缘起相由及法性融通,(可能因此赵宋长水子睿及晋水净源等,依华严正统思想之延续来判定,除去慧苑及法诜,进而立澄观为四祖。)其实澄观的思想还因时代背景之影响,杂揉其他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特质。本文对澄观法界思想传承仅作通盘概论。至于澄观如何将三观解释为四法界详细内容,待毕业论文《法界玄镜》中再继续作探讨比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