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唐宣宗的百丈山情结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翻开《奉新史话》,一首唐宣宗的《百丈山》诗赫然在目。诗曰:“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天上过,山河常在掌中看。惟有上方人罕至,晨钟暮鼓碧云端”。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因受兄弟排挤与陷害,在即位前绝少言语,状若痴呆。唐中晚期,由于宫廷斗争非常激烈,唐武宗担心李忱篡位夺权,百般迫害。李忱为避武宗迫害,遂请教京城长安一得道和尚。老和尚视其有君临天下之相,遂在其手上写下了“百丈”二字,原意是要李忱离开皇宫百丈之远,到外面躲避宫廷的权利之争。不料李忱却会错了意,以为老和尚叫他到一个叫“百丈”的地方去。最终李忱在奉新找到了百丈山,于是在公元844年,李忱来到百丈山,留在年余,自此也就有了他的百丈山情结。
  李忱来到百丈山之初,游历了百丈山的山山水水,走访了百丈山附近的村民,结识了百丈寺的禅师僧侣。一次,他看到百丈寺边的清澈泉水,便凿开石头引来清泉,故百丈寺的泉水有“流觞曲水”之称。他在犀牛潭游玩时,与寺中黄檗禅师题诗对句,当禅师面对瀑布高吟“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的诗句时,李忱应声回诗曰:“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檗禅师当即看出这位出言不凡的“云游僧”有着执掌天下之雄心壮志。尔后,李忱在百丈寺做了一名和尚。
  相传,在李忱当和尚时,百丈寺旁有一位年轻貌美、心地善良、深谙世事的姑娘,经常为他缝衣送饭,对他关爱有加。李忱非常感动,但受到《百丈清规》的约束,不敢表白爱慕之情。一次李忱病了,姑娘送去黄黏米果给他吃,李忱吃后病情逐渐转好,于是那段时间姑娘天天送黄黏米果给他吃,他的身体竟也奇迹般康复了,李忱因此更加仰慕这位姑娘。三年后,李忱回朝即帝位,仍念念不忘这位姑娘,于是派人迎娶姑娘进宫。姑娘得知一队人马往自家门前而来,误认为自己犯了欺君之罪而上吊自缢身亡,李忱很难过,命就地入土安葬,将其埋于百丈寺左侧山坡上,遂成今日百丈寺的皇娘墓遗迹。
  李忱即位后,一改以往少言寡语的性情,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心计。首先否定了唐武宗所有的施政措施,政局从此平稳;其次斥逐异己,恢复寺院,召回僧侣。李忱在百丈寺的经历与他即位后的恢复寺院、重视佛教发展不无渊源。他在百丈山留下的诗篇和爱情故事至今在奉新广为流传。《百丈山》一诗描写出了百丈山的山川之胜、仙境之灵、气候之宜及百丈寺的宝刹之雄。
  【唐宣宗——宜春沙弥】
  九年始,马祖道一禅师在南昌、宜春一带广建禅林,十方纳子,云集道一门下。随后,怀海禅师在奉新百丈山创立农禅体系,禅宗在宜春境内迅速发展。四处游化、寄居律院的禅僧在这里找到了融禅修与农耕于一体的静修场所;在北方动乱中失去土地的流民在这里以僧侣的身份重新获得了劳动的权利;仕途沉浮,政坛角逐中失意的官僚士大夫在这里重新审视人生之路;就连皇室斗争中的落魄者,也无可选择地到这里作暂时的喘息。
  唐武宗会昌年间,这里出现了一位特殊的身份的沙弥,他就是后来的唐宣宗李忱。
  李忱是武宗的叔叔,他平日里少言寡语,对任何事情却是心明如镜,因而遭到武宗的惮忌。武宗视李忱为眼中钉,将他沉之宫厕,欲置他于死地,幸有宦官仇公在暗中相救,才得以逃脱。李忱历尽艰辛,逃到南方,依止于香闲智闲禅师门下,剃发出家,做了沙弥,随智闲禅师参禅访道于宜春的崇山峻岭禅林之间。
  在百丈山,见到瀑布直下,涧水流逝,智闲禅师联想到自己四处参访的历程,借物抒怀,有感而发:“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谁知面前这个沙弥不待他想出下面两句,便续而吟出:“溪中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禅师一听,便察觉这沙弥非闲之人。
  在希运禅师那里,李忱可是吃了苦头。他见希运禅师拜佛,便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术,不著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希运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术,不著僧求,常礼如是。”李忱又道:“用礼何为?”这次希运不答话了,一巴掌便打了过来。李忱道:“太粗生。”希运道:“这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是一掌,再说,还打,打得李忱懵懵懂懂。
  唐武宗迷信道士赵归真,深宠宰相李德裕。在赵、李的怂恿下,于会昌5年开始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毁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不到两年,武宗一命呜呼。朝中文武百官迎李忱回宫即位,脱却辎衣换龙袍,沙弥成为宣宗皇帝。
  李忱登基后,立即诛杀赵归真,贬罚李德裕,全面复兴佛教。此时,遍布宜春各处的禅林更是云蒸霞蔚,异彩缤纷。沩仰宗作为禅宗“一花五叶”之首,在袁州绽放。那位为李忱剃度的智闲禅师,乃沩仰宗仰山慧寂祖师的师弟。希运禅师的高徒义玄辞别宜丰黄檗山到河北开创临济宗,成为“一花五叶”第二叶。随后,又有良价禅师在宜丰洞山创曹洞宗,为第三叶。李忱复兴佛教,有如大海波涛,宜春禅林的高僧随着波涛迅速遍满全国,各为一方宗主。李忱大举兴佛的渊源,不能说不是来自于他在宜春的一段沙弥因缘。
  黄檗山边上就是天子山。在这里,随你到家家户户,都可以听到关于李忱的传说。传说,当年李忱途经此地,天现瑞相,预示李忱合当作王,于是留下了“天子山”的名字。李忱累了,要休息,天神送来了座椅,于是山上那块酷似靠背椅的石头,留下了“天子椅”的名字。还有半山腰里的皇叔塔、观音竹下的饿木鱼石、青石路上的书经台……
  弹指千年,穿宽袍大袖的帝王早已作古,禅林的祖师大德亦辞世常寂。李忱在宜春的这段历史虽然不长,却由大唐宫廷斗争而引发,又围绕着李忱在宜春的禅林生活而展开。最后,随着“会昌法难”和李忱的兴佛运动,宜春的禅师们走向全国成为结局。这是会昌、大中年间的社会缩影。若将散落的历史文字整理起来,若将村言俚语的民间传说收集起来,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去丰富宜春传统文化内涵,对宣传和扩大宜春文化的影响,促进宜春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