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释迦塔为何称“金城戍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释迦塔为何称“金城戍楼”

 应县木塔文保所书画室里珍藏着一帧横幅字轴,上书“金城戍楼”四个大字,这是1981年全国政协常委萨空了先生登临木塔之后,挥毫泼墨为木塔留下的称颂。装裱之后,一直挂在文保所接待室东墙醒目的地方,前几年才收藏入室。萨空了先生为什么称应县木塔为金城戍楼呢?原来这个美称早在900年之前就已得名。

  1979年,在原山西省雁北地区朔县(今朔州市城区)发现了一块辽碑,名曰“杭芳园栖灵寺碑”,镌于辽乾统七年(1107)年,碑文中在记述杭芳园的地理位置时是这样写的:“右临广路,面欺玉塞之戎阃,背倚金城之戍楼……”。玉塞本是旧时对玉门关的美称,这里借指宋辽的国界要津雁门关。宋辽对峙时雁门关为宋所守,但关外是辽称为边防国门的地方,所以碑文上书“玉塞戎阃”。众所周知,早在唐乾符元年(874年),西契丹沙陀族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时,废旧立新,始建金风城、简称金城。后唐明宗时,以金城置应州,辖金城、浑源、河阴(山阴)三县。以后数百年,金城一直为应州的别称。既是这样,戍楼还有何指,当然非宏伟高大的木塔莫属。所以,“金城戍楼”是迄今有关对应县木塔最早的文字赞誉。从中我们也可得知,早在辽代就把木塔作为辽西南边陲的一座重要军事设施。故在应州建塔,确系事出有因。

  “杭芳园栖灵寺碑”系国家二级文物,现存朔州市城区崇福寺文物馆。碑高159厘米,宽92厘米,厚19.4厘米。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后一直是朔县城的镇门石额,上面阳刻“镇塞门”3字。1972年石额已跌落,直到1979年才发现背面有碑文,书写秀丽、刻工甚佳。此碑原本立于朔县东北40里的西影村栖灵寺,明初被挪作它用,时过600多年之后,才又恢复了本来面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