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国内之最”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秘藏处——灵谷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国内之最”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秘藏处——灵谷寺
  灵谷寺在紫金山东麓。是古代钟山70多座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寺院,最初在今明孝 陵所在地,后因兴建明孝陵而迁至今址。这里松木参天,景色宜人,有"灵谷深松"之称。
  寺建于明初,当时规模十分宏大,占地500亩,从山门至大 殿长达5华里,还设有鹿苑,养鹿无数。现在寺址仅是明初灵谷寺龙王殿的一部分。 灵谷寺位于江苏南京市中山陵东面。该寺原在山南玩珠峰前, 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肃衍葬宝志法师于此,建有开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乾符中称 为宝公院。南唐时为开善道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寺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元朝及 明初称为“蒋山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原寺塔距宫阙太近, 同时准备建明孝陵,于是将蒋山寺、定林寺、竹园寺、志公塔、宋熙寺、悟真殿等全部迁 于今址,并赐额“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
  新寺占地500亩,规模宏大,所以又称作“大灵谷寺”。寺内 殿宇如云,富丽堂皇,浮屠耸立。寺周有无量殿、万工池、志公塔、八功德水、梅花坞等胜 景。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曾观临寺中,均留宸翰。灵谷寺代有高僧驻锡,为东南一大 名刹。灵谷寺于明宣德年间、清咸丰年间先后两次被毁,清同治年间重修,规模远不如前, 仅有明朝龙王殿的部分建筑。
  当年的灵谷寺,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曲径通幽,松木参天。 进山门后要有五里多路,才可窥见琳宫梵刹。顾起元有诗赞曰:“山门才人便悠然,十里深 松上绿天。佛刹起诽皆垒障,僧寮汲水尽飞泉”灵谷寺寺前有街,如拍掌而行,可引起回声如同奏弦,故名“琵琶街”。寺东有梅花坞,遍植绿梅,初春盛开,花繁如雪,香艳无比。 这些胜景大都毁于清代战火,今仅存乾隆南巡时题写的“灵谷深松”碑。现在的灵谷寺, 大部重建于清同治年间,虽规模大不如此前,也物华天宝,自成佳境。现寺内著称的古迹 和建筑物有:
  无量殿(无梁殿),从基到顶,全部砖砌,不用一寸木材。 殿高22米,宽53.8米,纵深37.85米,分作五楹。其工程艰巨复杂,是用造拱桥方法,先 砌五个桥洞,合缝后再连叠成一个大型拱圆殿顶,所以特别坚固,几百年来,历经沧桑, 仍完好无损。有人认为,在我国现存的几座无量殿(无梁殿)中,以灵谷寺的无量殿气势最 雄伟,是我国古代石建筑的杰作。
  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列着六面 七级飞檐挑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 朝高僧,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 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后来,宋朝天禧寺和 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报恩寺,建一座砖 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1943年2月,日本侵华战争也祸及法师 英灵,日本侵略者在报恩寺遗址盗掘,得铜匣石函,内藏玄奘法师顶骨及宋天圣丁卯 (1027年)、明洪武丙寅(1386年)二葬志,分运日本及北京,汉奸褚民谊得其残余。 抗战胜利后,顶骨移至中央博物院(现古生物研究所),1949年后置毗庐寺,后移至南京博物院,现在终于回归佛教圣地。
  三绝碑也为灵谷寺著名古迹。远在梁天监十四年(515年), 梁武帝为了纪念高僧宝志,在独龙阜定林寺前建一座五层的宝志墓塔,塔顶置有琉璃宝珠, 故名“玩珠塔”。当时名画家张僧繇替宝志绘像,到唐朝吴道子又重新作画,李白作诗, 颜真卿题字,并将三位大师的作品同刻在一块石碑上,故有“三绝”之称。元朝又加刻了 赵子昂写的《志公十二时歌》。明初因兴建孝陵,塔与碑随寺迁灵谷寺内。后来碑、塔亦 相继毁坏;清乾隆时按原拓片仿刻了一块立于塔前,清同治时复建石塔于松风阁西侧。
  灵谷寺中有著名的功德泉水,前人有诗“翠壁如屏旱不枯, 一泓甘滑饮醒醐。高僧到此闻丝竹,还有金鳞对踽无”,叙述了功德泉的一个传说:高僧 昙隐云游钟山,忽闻金石丝竹之音,便沿着山崖,依音寻迹,见粒粒水珠顺着石缝落在青 石板上,发出“嘀咕、嘀咕”的声音,发似轻拢慢捻的琵琶声在幽静的山林中回响,昙隐 认为这是上天对世间人们的施舍,故称此泉为“功德泉”。此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 五甘、六静、七不痾、八不蠲饐,故又名“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原在紫霞洞东北的悟真 庵后,悟真庵造来后,僧人用竹管引水,故又名:“竹递泉”。早在梁朝时,寺院僧人就 用泉水为人治病,八功德水名传遐迩。后因战乱,树木砍伐,功德泉废。北宋天圣年间, 史馆学士兰陵肃公访求到八功德水所在,买了八块石板,在泉眼四周立壁建井,并建亭其上, 以保“灵源之甘冽”。此后,八功德水就成了井水。清朝,灵谷寺一带成为清军与太平军激 战的战场,素负盛名的八功德水因战火现只剩下许清泉,一壁井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