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内观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葛印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990年11月葛印卡老师讲于澳洲 Blackheath 内观中心 Dhamma Bhumi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大家好。
各位到这个禅修中心,是要了解这里在修行什么?教什么?
禅修这个字,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因为禅修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人们对禅修常有的一个了解是,集中心力,并且固定在某一个目标或其它事物上,大多是想象的目标。你闭上双眼,试着想象这个神或那个女神,这个或那个圣者的形象。如果心跑掉了,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如果心又跑掉了,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像这样,你试着使心专注。

另一个方法是你开始复诵某些字。任何字──某些你深具信心的神、女神,或圣者的名字。你不断在心里复诵这个名字。心跑掉了,你就把它拉回来复诵,心又跑掉时,你就再把它拉回来复诵。这就是你试着使心专注的方式。

或者,你就是给心一些暗示,一些自我暗示。像这样,你试着使心专注。或者,你只是沈思,只想一些好事,某个圣者的精采开示,你所虔信的经典章句。就像这样,用不同的目标对象,有许多不同的禅修方法。
然而,在此所教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当然,心的专注是有帮助的,这无庸置疑,但那只是手段,而不是目地。

这里所教的禅修─Vipassana内观─的目的,在印度的古老语言-巴利语中,内观这个字的意思是观察,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不是似乎如此,也不是看来如此,而是如其本然,就是它真正的本质,它真正的特性。因此你就免除了对于实相的幻觉,错觉或迷惑。

关于什么的实相呢?关于你自己的实相。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觉,一个人不知道"我是谁",或毋宁说"我是什么"?过去所有的圣哲已一再告诉我们要"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但是如何"认识自己"呢?一定有某个方法,一定有个修行方法。只是听闻这样的开示,阅读经典,或只试着在理智层面了解它,并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我们必须探讨所谓〝我〞的层面,什么是〝我〞?这个结构的身体是我吗?在智力上你会说〝不〞,这身体不是〝我〞,我不是这个身体,但实际上当你面对生活,日常生活时,这个身体就变成我了,对这个身体产生很大的认同,并且对这个身体产生很大的执着,以致于造成了很大的紧张,痛苦。然而对这个一直在说我,我,我的,我的,的身体到底是什么呢,同样的,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我吗?这个心是我的吗?我可否说这个心就是〝我自己〞,这个心是什么?

再次的,不只是试着去了解这个身体是什么,这个心是什么,而是去体验它。这整个技巧是在体验的层次上,对于这个心和身体结构的一种分析性的研究。当然,智力是须要的,智力将试着去了解,但并非只依赖智力,你必须用你亲身的体验去探讨真相,一种在这个身体架构内的心和身的一种研究。这个心和身,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如何一方影响另一方,又如何一方一直被另一方所影响。

心和身是恒常的相互作用,恒常的相互作用,当你向内深入,你开始了解到这个相互作用是怎样在身体里面不停的运作。因此这是一种对于你自身结构,心和身的一种分析性研究。探讨它,从表面的层次上探讨它,从身和心显而易见的真相开始,然后在你身体结构的范围内愈来愈深入,愈来愈深入的体验愈来愈微细的真相,一直到你能体验到最微细的真相,也就是次原子粒子。

有关身体显而易见的真相是,它似乎是如此的坚实,没错,在表面上它像是坚实,但当你愈来愈深入,经由你亲身的体验,你将发现它根本就不坚实,这整个身体结构,不过是一团不断生,灭,生,灭的次原子粒子,这整个结构不过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
这是现代科学家凭借着许多不同的科学仪器所发现,但这不是经由他们的体验,而是经由他们的智力发现的。

然而,过去的开悟者,却在体验的层次上,经由探讨他们自身的真相而发现这个事实,没有用任何仪器。经由亲身的体验,他们越来越深入,结果他们体会到这个看似坚实的身体,实际上不过是快速生、灭、生、灭的小泡泡、小波动,这是有关身的究竟真相。

同样的探讨关于心的真相,起初一个人会遭遇到非常坚实,强烈的心和心所(心的内含物),像譬如说:愤怒升起时,它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它总是宰制了你,当强烈的情感升起时,或恐惧升起时也是一样。
在心中升起的任何东西,将试着宰制你──你开始观察此事实,这是显而易见的真相,心和心的内含的粗浅真相,而当你一直观察、观察、观察,你将会达到了知心和心所不过都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的地步,非常微细的波动,快速的生、灭、生、灭。

这是当学员们对有关心和身的真相作探讨时,所开始体验到的,而当他们继续深入时,将达到一个超越心和身的境界,光只看这个我一直在说的--我、我、我,的「我」是什么?到底这个我是什么呢?

而所有的这个过程,所有的修练,不只是因为好奇心,这个修练持续的改变你心的目前习性,心的目前习性是一直在做反应,当你碰到快乐的事情时--你就以贪求或执着来反应,当碰到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以瞋恶和愤恨来反应。而每次当你反应 ─- 不管是贪求或执着,瞋恶或愤恨 -─ 你将注意到你的心已失去了平衡,你已开始在你身内制造紧张和纠结,一个结接着另一个,而当你向内愈来愈深入时你将发现,你整个心身结构,充满了许多结,许多纠缠不清的结,以致使你如此的紧绷。

在表面上一个人耽于这个感官的快乐,或那个感官的快乐,来试着逃出这种压迫感,一个人觉得「我很快乐,我没有痛苦,我现在没有任何压力。」

但当你向内深入,你将发现自己不过是一大束的紧张,而那就是何以生命是如此的痛苦,在生命中没有真正的快乐。

如果这种紧张从内心深处离去,那你将发现你所体验到的快乐是不可言喻的。你无法以言语来表达它,你无法用任何你所经验过的感官快乐来和它相比,它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喜悦,但那只有在内心从紧张、纠结、愤怒、愁恨、恶意、憎恶、激情、恐惧、自私自利的烦恼中解脱后才会发生,所有这些不净烦恼,使一个人如此的不快乐。

只有开示是没有帮助,那只是智力上的思惟和了解。「噢!我不该愤怒,这对我不好!我不该恐惧,我不该自私自利。」一个人虽然非常清楚,「当我愤怒时,我变得非常痛苦,我使自己痛苦,也使别人痛苦,只要愤怒产生就会使我自己痛苦,也使别人痛苦,因此不该愤怒。」但是仍然我行我素。

仍旧一样,在生命中任何不想要的事情发生,一个人立即以愤怒反应,因为心的智力部份,所谓心的意识层面,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其余的部份-─所谓半意识或无意识部份所占比例却很大,而这所谓半意识或无意识在体内却以它自己的方式,很有意识的存在着,不管对贪求或瞋恶,这半意识或无意识却恒常的继续反应,而它也已变成它自己习性的奴隶,而这也是何以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有如此多的纷扰。

现在这个技巧帮助人们向内观察它,而当你观察它时,你开始走出你的盲目反应,你的盲目反应的习惯,而且你的生命开始改变,当你逐渐的对于有关你自己心和身的真相,以及在心和身间所发生的反应,树立了这个自我探讨的技巧,你愈观察它,你将发现反应变得愈来愈少,你的心现在变得冷静,安详,因而你能更好的面对这个世界。

因为当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你必须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你来中心参加十日课程,这里就像是一所医院,病人到医院是为了重获健康,而不是去那里住一辈子,当你重获健康,你就要运用健康重回到日常生活中。

所以在此,各位在你自身内探讨真相,并且走出由于你内心的紧张所造成的痛苦,虽然只到某个程度,你一旦走出内心的痛苦,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你把在此处所学的一切,试着每天去修练,就像你学体操一样,你每天做体操,来使你身体健康和强壮。

同样的,这是一种心灵体操,一个人到此十天学习心灵体操,并且早晚练习来保持心灵层面的健康,并且运用这个健康的心,来过一个美好的生活。任何时候,当我们的心不健康或内心充满烦躁,或内心充满愤怒时,一个人持续生活在负面的生活里,因为一个人继续活在反应的生活中,反应总是充满了负面性,如果一个人摆脱了反应的生活习性,而开始活在行动当中─-太好了!行动总是正面的。反应-─充满了负面性-─总是对自己和别人有害,而行动的生命却是正面的,不管是对自己,或别人都有益处。

这是为什么说:这整个技巧不过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如何安详的生活,如何和谐的生活,在内心产生安详与和谐,并将这种安详与和谐的振动,散播到周遭环境中,以致当人们和我们接触时,也能感染到一些安详与和谐。

当我的心中没有和谐或安详--我心中非常烦躁--这是我对于围绕着我的环境所作的贡献,我使得我周遭的整个气氛变得烦躁,而任何接触到这个气氛的人,也感到烦躁-─无法感到安详与和谐。

所以这整个技巧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规范,如何适当的生活,免于伤害自己或他人,保持自己的安详与和谐,并保持我们周遭气氛的安详与和谐。

现在,让我们谈谈有关这个技巧,人们在此做些什么,他们如何修练,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你必须探讨你自己内在的真相─-这个心身现象,整个心身的范畴-─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

要如此深入探讨一件事物并不简单,所以你周遭须要一个非常宁静的气氛,如果到处都是干扰,将很难使心变得集中和在内部工作,这是为什么当课程进行中,外人不准进入禅修中心的理由。并不是说,外人不能碰或不该来-─并非这样,不过是要避免各种干扰。禅修中心保持安详和宁静是应该的。

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探讨,这个身体结构是什么,这个心灵结构是什么,人被要求坐下来,安静的坐着,闭上眼睛和嘴巴,现在没有身体上的活动,也没有语言上的活动,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身体,有些什么在发生。

第一件你将遭遇到的事情是呼吸的气息,呼吸自然的进进出出,这是当你开始修练时,将会注意到的最显而易见的真相。

你先由这里开始,你只是开始观察你的呼吸─-入息、出息、不要把它变成一种身体的运动,你不该调整你的呼吸或控制你的呼吸。有其它的技巧认为控制呼吸是有帮助的。但在这里你不该控制呼吸,而是只观察呼吸。如果它是深的,你就觉知─-它是深的。如果它是浅的,你就觉知-─它是浅的。如果它经过这个鼻孔,你就只是觉知-─经过这个鼻孔,或者经过那个鼻孔,或者经过两个鼻孔。

你正在发展你觉知,系念的能力,对于你自己心和身的真相的系念,当你进行-─当然,当你修练时会有许多困难。由于旧的习惯,心开始东飘西荡,但只要你耐心的继续修练─-很快的,你会了解到这个呼吸不只是一种身体的功能,它同时也和心有着关联。

你将注意到当你在观察你的呼吸时,过去的思绪可能出现,未来的思绪也可能出现,而因此你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性情绪,一些愤怒、仇恨、或恶意。而当你产生任何负面性情绪时,你立即会注意到你呼吸不再如此平稳,它已经变得有些粗重,有些快,而当负面情绪消失后,你会注意到呼吸又恢复正常。喔!所以呼吸不只是一种身体功能,它和心有着关联,也和心的杂染有着关联。

而当你继续修练,当到第四天时,全身布满了感觉,不管是热、冷、痒、刺痛、颤动、脉动、或是粗、重、轻。有些事情在全身发生着,某些生化或其它反应一直在发生,一些电磁或其它反应一直在发生着。

但是我们的心总是分散在表面的事物上,它不愿去观察我们内在的真相,因此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意识心并未觉察到它们。

现在这个技巧,帮助你愈来愈深入自己。你开始注意到全身的感觉。当课程进行到第六,七,八天时─-这要看个人的情况,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有些学员将发现整个身体结构,不过是振动、振动、振动、心和身不过是一些振动、生、灭、生、灭。

这必须去亲身体验,而非只是接受,在智力上或虔信上接受,那不会有帮助。一个人必须体验它,而当一个人开始体验,他将了解,「瞧!没有坚实的东西,并没有任何地方有坚实的东西存在。」

然后一个人再深入去了解在心和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人注意到眼根─-振动、振动。耳根─-振动、振动。鼻根─-振动、振动。舌根─-振动、振动。身根─-振动、振动。意根─-振动、振动。我们凭借着和外面接触的六个根门,不过是振动、振动。

而任何接触到这些根门的事物,也都是振动、振动。一个声音传过来,一个人注意到那是振动、振动。一个形象或颜色或光线和眼睛接触它是振动。一个气味和鼻子接触它是振动。一个滋味和舌头接触也是振动,某样东西碰到身体它是振动,一个念头,思绪和心接触也是振动振动,每一样事物不过是振动、振动。

好!一个声音和耳朵接触,一个振动和另一个振动接触,而因为这个接触,开始了一个新型态的振动,另一种型态的振动也开始了,就像你敲锣一样。不管你敲锣的那个部位,一个振动将从那个部位开始,但这个振动并不会局限在你敲的那个部位,整个锣都开始振动,所以当你听到声音或看到任何事物,或当你闻到味道,或当你品尝食物,或当你接触到任何东西,或当你想事情时,你整个身体结构会开始振动,振动存在于每一个地方。

心的一部份会说:「噢!有事情发生了,一个声音传来了,有些事情已经在耳门上发生。」之后心的另一部份会说:「什么事?一些话,什么话?骂人的话?或者赞美的话?」这是心的第二部份,它的职责是去认出并给予评价,「骂人的话,『喔!非常不好。』,赞美的话,『啊!太棒了。』」它已经对这些话给予评价。

接着心的第三部份开始运作,这些原本的感觉和振动,都是非常中性的,但当你给予它们评价,「这是骂人,很坏」。你会注意到所有这些振动都转变成非常不愉快,非常不愉快的振动。而当你给予评价说:「喔!这些话是赞美的话,啊!太棒了。」你将会发现这些振动变成非常愉快的振动。心的第三部份开始感受到这些振动─-愉快的、不愉快的、或中性的。

然后很快的,心的第四部份开始反应。假使是愉快的振动,它就开始以贪求来反应,假使是不愉快的振动,它就开始以瞋恨来反应。而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的累积、累积─-继续、继续、继续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有一段长时间使你不平衡,心失去了它的安详,失去了它的和谐。

假使你只是观察它,「噢!话只是话,振动只是振动。看!它正在升起、又正在消失、正在升起、又正在消失。」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冷静、安详,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平衡,你试着保持你内心的平等,不加反应。

而这就是你如何开始改变你内心的旧习性,了解心和身的整个过程,心和身的相互作用。以及由于不了解它,使得我们持续的累积我们的紧张和痛苦。而经由实际上和体验上的了解,我们摆脱了那使我们陷于如此痛苦的疯狂习惯性反应。

当然并非在这十天里,一个人便能改变他所有的旧习性,然而在这十天内,一个人开始窥探到发生在自己内在的事情。在这个我一直持续在说:我、我、我的、我的,心和身的结构内,发生了什么事?而如果不能在实际上或体验上了解它。瞧!一个人就会变成这个习惯性反应的奴隶,一个人已经变成它分分秒秒所创造和堆积的紧张,和痛苦的奴隶。

如果这一个旧习性开始改变,即使是一点一点,一个人就一点一点的摆脱了痛苦。而当这个旧习性改变得愈来愈多,一个人也发现自己也摆脱了愈来愈多的痛苦。如果这个旧习性得到完全的改变,那么一个人便全然的由痛苦中得到解脱。

这不过是一种心和身的科学,一种应用科学─-去了解心和身的过程与如何运作。不只是读一些有关的书籍,也不只是聆听一些开示。而是一种应用科学,你必须在你自身内的心身实验室里,去了解到底什么在发生。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心是如何被身所影响,而身又是如何的被心所影响,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进行的,这种互相往来和潜伏的流动,又是如何进行的。一些事情或其它事一直透过这整个结构在发生。去了解它,了解它,你就会开始摆脱那些使你非常痛苦的老旧习性。

这是一个摆脱普遍性痛苦的普遍方法,愤怒仇恨恶意激情或贪求的反应─-这是每一个人的习惯。这疯狂的习性,不限于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或是犹太教徒。它也不限于澳洲人、纽西兰人、英国人、苏俄人或者中国人,它是世界性的。

这种疾苦是世界性的。我们持续的以这些负面性的情绪来反应,以致我们一直陷于痛苦之中。这种疗法也是世界性的,这不是要你从原本的宗教团体转换到另一个宗教团体,这技巧和宗教团体无关。

就像你进一所学校,一所学院,你学到有关科学及应用科学的一些知识,而你不须要转换到别的宗教。同样的,你在学习有关于你的心和身的应用科学。经由你自身的体验,你正在了解它,你并不须要从一个宗教转换到另一个宗教。

这其中当然也牵涉到转换,你转换了自己。你把自己从痛苦中转换到快乐,从无知中转换到智慧,这类的转换是牵涉在内的,而任何人须要这种转换。

目前因为许多地方对于这种技巧并不熟悉,所以人们对它有些担心。到底在做什么?是不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仪式传入了本国?或是一种外来的教理,一种外来的信仰,一种外来的宗教,强加在我们的身上?

是一种纯粹的科学,当人们经历了它,他们便了解,它是一种纯粹的科学。我可预见将来,像你们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学校和学院一样-─从人口最多的城市到人口稀少的乡村,到处都有学校,学院和医院。同样的,像这样的禅修中心分布到每个国家及全世界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因为人们须要它,他们须要某种方法,去了解他们自己的心和身。你也许读了许多心理学的书,想藉以了解心,但那无法帮助你。你也读了许多有关于你身体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的书籍,但也无法帮助你。然而当你体验到自己心和身的真相时,那才会开始帮助你,把你自己从使你痛苦以及伤人害己的负面情绪中拯救出来。而你学到了一种能使你享受到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和真正的快乐的技巧。

愿所有今天来聆听有关心和身的法的开示的在座各位,能在你的一生中,拨出十天的时间来体验它。也只有透过亲身体验,你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光只是谈论,不会有帮助。体验它,并不强迫任何人。只是为了你自身的好处,为了你自身的利益,为了你自身真正的快乐。

愿你们享有真正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祝你们真正的快乐,祝你们真正的安详,祝你们真正的和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