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福建佛教寺院巡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文 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在三国吴、晋之际传入福建,从那时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悠久的历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博大精深的佛教一经传入福建,便在南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福建佛教历来以寺院多、僧尼多、高僧大德辈出而著称于世。在历史岁月的长河里,也曾花开花落,也曾历经沧桑,然而千古禅灯,闪闪不灭。新中国成立后,佛教虽也经历过挫折,但抖落十年浩劫的尘埃,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的保障。继往开来,震古铄今,可喜的是,福建大地的名刹修复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壮丽辉煌。
  拍摄期间,我们在莆田广化寺巧遇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余险峰副厅长,他是专程与省政协民宗委有关同志到寺院调研的,同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运昌隆,福建佛教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太阳,谱写出更加优美动听的乐章。
  福建省佛教协会,从一成立起,就秉承它的宗旨: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兴办佛教事业;团结全省佛教徒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贡献。
  经过福建省佛教协会福慧法师、普雨法师、妙湛法师、界诠法师、学诚法师等历任会长的努力,才奠定了今日的大好格局。
  如果说,福建省佛教协会老一辈的领导人圆拙法师、妙湛法师、传常法师等,为“文革”十年浩劫后福建佛教的全面复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那么,成长起来的新一届的省佛协的领导则更多地着眼于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着眼于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积极引导广大信徒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采访本性法师:
  福建是汉传佛教的重点省份,现在有省级佛协一个,地市县佛协60多个,有佛教寺院近4200座,其中十四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的重点寺院,现在有僧人12000多人。我们省佛协的会址设在福州的法海寺。在组织结构上,我们下设了秘书处、教务处、院校处、办公室、基金会,另外还有一些直属机构,如福建佛学院,福建省佛教中草药门诊部,佛教图书馆,以及《福建佛教》编辑部,《通讯》编辑部,还有法物流通处等。省佛协本部有员工二、三十名。在制度上,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教会也要实行依法治会,省佛协经过反复的研究,也多方的征求意见,我们也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说,驻会人员共住、学习、会议、办公、收发、盖章、财务、接待等等,有20多条。在工作上我们也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同时又合作。
  这是个引人注目的年轻化、知识化的领导层,他们继承佛协老一辈领导的优良传统,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道路上,开拓进取、再铸辉煌!
  喜看福建大地,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怀着虔诚的心愿,随着摄像机镜头的移动,让我们对福建众多的寺院进行一番巡礼。
  巍巍千古秀,灵源湛湛万年清。
  石鼓名山位于福州东南郊,海拔925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辄簸荡有声而得名。涌泉寺就座落于石鼓山腰,背枕白云峰,面临香炉峰,佳气郁葱,风景秀美。
  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灵峤禅师在山中建华严寺,后荒废。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礼请雪峰义存大师之高足神晏禅师来山驻锡,遂称国师馆,拥徒1500多人,一时称盛。公元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院。公元999年,朝廷赐“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额,后又迭赐御书。公元1407年,改称为寺。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敕赐“涌泉寺”匾额。
  涌泉寺目前的建筑,多属明清两代先后重建和扩建,基本上保持了明嘉靖年间的格局。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两侧辅以其它殿堂楼阁,计有大小殿堂25个,占地16650平方米,气势雄伟。现任方丈普法法师是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涌泉寺以经典文物多驰名于世。清朝廷分别于公元1714年和公元1742年,两次颁赐藏经。藏经殿位于法堂东侧之下,殿前有庭院,三面厢廊环抱。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舍利塔,供奉有佛舍利。塔前安奉一尊缅甸白玉石的释迦牟尼佛涅像。两侧陈列12 架大橱,内存有明版《南藏》、《北藏》,清版《龙藏》等,计20346册。还有用“贝多罗”树叶制成的巴利文南传佛经7种和历代高僧大德刺血书写的经书657册,堪称镇寺之宝。
  涌泉寺天王殿前有一对公元1082年、宋元丰五年烧造的陶塔,移自市郊梁厝龙瑞寺,立于东者名庄严劫千佛宝塔,立于西者名贤劫千佛宝塔。塔通高8.3米,座径1.2米,仿木构八角九层楼阁形式,两塔塔壁均贴塑佛像,又称千佛陶塔,如此精美的千佛陶塔,为国内罕见。
  涌泉寺法堂中悬有清嘉庆年间镇守福州将军庆霖与台湾府知府庆保两兄弟同献的“宝珞庄严”横匾,格外引人注目。
  座落在后山的开山祖师神晏国师塔用花岗石砌造,形制古朴。
  涌泉寺还有着悠久的刻经历史。目前,寺中尚存有明末清初所刻的佛经及佛学著述板片3613块,清末至1949年前所刻的7696 块,各种佛像书画板片66块,总计11375块。
  位于涌泉寺东向的灵源洞,怪石嵯峨,题刻密集,堪称福建之碑林。其中以宋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明谢肇与近现代太虚法师、郭沫若等人的摩崖题刻最为著名。
  “明版经存南北藏,丹崖字刻宋元题。护持须仗禅师力,佛日增辉万劫期。”这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视察涌泉寺时所作的诗篇,对鼓山的佛教经典、摩崖石刻作出了由衷的赞叹。
  怡山西禅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该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公元867年,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沩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中兴。
  唐五代间先后改寺名“清禅”、“延寿”和“长庆”。公元1038年、宋景五年敕号“怡山长庆寺”。以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东禅三寺,合此为四,故名“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相沿至今。
  西禅寺内建筑布局匀称,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丈室、念佛堂、库房、斋堂、明远阁、钟鼓楼等大小建筑物36座,多为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所奠定,1980年起又大规模修建,同时增建了玉佛楼、观音阁、华严三圣阁、五百罗汉堂及高67米的报恩塔,西禅寺占地200多亩,以规模宏大著称。当时寺首座梵辉法师曾欣喜地赋诗赞叹:
  “六朝胜迹话西禅,飞凤灵龟古井泉。
  宋荔犹留金线种,唐碑永志紫衣缘。
  新台依旧安新佛,旧柱翻新现旧联。
  殿阁流丹花再发,十方衲子庆尧天。”
  西禅寺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颇擅古典园林池馆之胜。旧时荔林成片,“怡山啖荔”成为韵事。所余宋荔,依然盘根错节,枝叶茂盛。
  西禅寺方丈赵雄法师温文尔雅,擅古琴、书法,他的方丈室实际上就是一个书房。近年他还在寺中创办西禅书院,福建省内一大批有相当艺术造诣的书画家前来聚会、切磋。
  西禅寺内的著名文物有唐碑——《唐福州延寿禅院故延圣大师塔内真身记》、唐七星井、五代慧禅师舍利塔、元石门鼓、清圣祖玄烨御笔之《药师经》等。
  “盛唐古刹傍鸡峰,千里传闻此梵钟。
  唱晓堂开文运振,奎光阁杰瑞云封。
  榕阴隐隐存三径,山色苍苍映九重。
  最好东郊名胜地,登龙逐鹿有仙踪。”
  这首清朝魏杰的诗作,是金鸡山地藏寺庄严辉煌的真实写照。金鸡山地藏寺是福建省有名的女众丛林和净土道场。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金鸡山下,原名地藏院,始创于公元894年,以大雄宝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而得名。千载沧桑,叠经兴废。1930年,比丘尼德钦法师从福州东郊溪口双溪庵率众前来接管,使寺貌一新,时住尼众数十人。其后圆瑛法师的高足明旭尼师曾任住持。
  自1981年起,地藏寺重新开始修建。1985年5月4日,92岁高龄的住持德钦法师圆寂。“宗风丕振灯长续,法宇重新月再圆。”1989年传常法师接席,寺院又修建一新。现有建筑物为地藏殿、大士殿、达摩祖师殿、弥勒殿、韦驮殿、伽蓝殿、玉佛楼、念佛堂、永怀亭、德钦法师纪念室等。
  地藏寺现任方丈如妙法师,还担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之职。
  瑞峰林阳寺位于福州北峰岭头乡瑞峰之麓。始建于公元931年,称林洋院。在宋朝,有高僧志端禅师弘法其间,后兴废不一。清光绪年间,鼓山涌泉寺古月禅师发愿重兴,前来驻锡,重建的殿宇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规模宏大。
  1979年起,由广贤法师着手修建,各殿堂修葺一新。寺总面积为77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左右对峙钟楼鼓楼,旁衬伽蓝殿、祖师殿、报恩堂、西归祠、地藏殿、禅堂、念佛堂、斋堂、香积厨、库房、寮房、方丈室、古月塔院、大悲楼等。
  林阳寺文物丰富。1965年文物部门在寺院的西山谷间发现一座公元560年、南朝陈永定四年的隐山藏骨塔,是迄今为止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藏骨塔。寺中斋堂柱础,有正方形石四块,纵横各70厘米,上面均镌刻有女弟子某氏某娘舍的题识,为北宋遗物。此外还有明成化年间烧制的大势至菩萨白瓷立像,高约90厘米,十分精美。
  开东土有二宗,法眼云门,五派灵源通性海;
  称南方第一寺,垂柽枯木,千秋胜迹镇名山。
  雪峰山绵亘六十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68公里。主峰海拔近900米。因樵人曾得象骨于峰头,称象骨峰。又因峰顶终年积雪,亦称雪峰。崇圣寺位于闽侯县雪峰山南麓,素有“南方丛林第一”之称。
  雪峰寺创建于公元870年,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代高僧义存大师所开创。公元875年,由于观察使韦岫的资助,院宇初具规模,朝廷赐名“应天雪峰禅院”,其后朝廷还赐义存“真觉大师”的称号和紫袈裟。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尊崇佛教,先后捐建大殿、法堂、方丈室和寮舍,重建枯木庵。当时,开辟的放生池,因用工万余人,又称“万工池”。公元900年,改寺院名称为“应天广福禅院”,僧众曾达1500人左右。
  中国禅宗留芳后世的许多名僧大德皆出自义存大师门下,禅宗云门、法眼两派均视雪峰寺为祖庭。福州鼓山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与怡山西禅寺的第四代住持慧稜亦为义存大师的高足。后人誉道:“坐破七个蒲团,怡山振锡;射出一支圣箭,石鼓传灯。”
  公元97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朝廷赐名“雪峰崇圣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宋宁宗时,福建仅此寺列名在全国有影响的“五山十刹” 之中。
  雪峰寺建筑规模十分雄伟,曾经因其具有三个大殿、三个禅堂、七个斋堂而著称于世。现有建筑格局多为清光绪年间中兴雪峰的达本禅师所奠定。
  现任方丈广霖法师,从1979年起,率大众鼎新革旧,百废俱兴,先后修建了各殿堂。寺主要建筑物,现有外山门、天王殿 、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斋堂、古法堂、留香堂、祖堂、纪念堂、云水堂、学戒堂、尊客堂、念佛堂、枯木庵、方丈室与凯淼塔院等。
  其中尊客堂设施现代,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宾馆式建筑,使前来参学或旅游的人倍感舒适。
  雪峰全山共有僧尼200多人,在方丈广霖法师的率领下,着重修持,不仅平时过着如法如律、晨钟暮鼓的宗教生活,而且定期于春秋两季分别举行拜万佛忏与水陆法会,冬季打禅七。寺僧发扬佛教优良传统,重振农禅并重的宗风,近年来开山种植杉、松、竹林三千余亩,植梅万株,种农作物数十亩。
  雪峰寺保存着大量古版经书,建于公元907年的义存祖师塔与枯木庵唐代树腹题刻更是享誉海内外。
  黄檗山万福寺位于福清市渔溪镇黄檗山主峰绛节峰之麓,它既是我国佛教禅宗的著名道场,也是日本佛教黄檗宗的祖庭。
  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此山方圆30里,峰峦层叠,怪石林立,雄伟壮观。公元789年,莆田籍僧人正幹从六祖慧能大师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公元792年,又增辟院落,使禅寺初具规模,被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
  唐代著名僧人希运禅师在该寺出家,其后往江西百凉丈山参拜怀海禅师。希运传法于义玄,因此黄檗山也成为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之后寺院屡经兴废。明隆庆年间,寺僧中天发愿重建,进京奏请藏经,苦候八年未果,竟圆寂于京师。万历年间,其徒孙鉴源、镜源继承遗志再次进京,终得邑人宰相叶向高之助,朝廷赐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同时赐额“万福禅寺”,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1637年,隐元禅师住持万福寺,并对寺院作了全面修建。公元1654年,隐元禅师应邀东渡扶桑弘法。由其门人慧门性沛接任住持。其后渐趋衰败,1949年的一场火灾,更使千年古刹毁于一炬,藏经、文物焚毁殆尽,从此一蹶不振。
  1989年4月,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修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十方善信的资助下,着手全面修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雄伟壮观的万福寺建筑群屹立在黄檗山中。
  万福寺目前总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等。
  隐元纪念堂、禅堂、费隐亭与塔院由日本佛教界捐建。1995年,当隐元纪念堂落成时,日本黄檗宗管长林文照长老还赋诗志贺:
  “黄檗山头东渡心,堂堂境界印而今。
  日中余庆同根旨,一炷真香四海浸。”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已成为中日佛教界友好交流的窗口。
  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在《南普陀题石》一诗中写道:
  “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
  千岩百洞奇难状,陨石飞星古所都。
  水鸟皆谈不生法,云林巧绘太平图。
  山狮十八惊呼起,一吼当令万象苏!”
  南普陀寺座落于厦门市区西面的五老峰之麓,左邻厦门大学,坐北朝南,扆山襟海,风光优美,是我国东南沿海千年名刹之一。
  南普陀寺由五代时僧人清浩所建,称泗州寺。宋治平年间重建,改名普照寺。元、明两代均有兴废。公元1683年,施琅率师收复台湾,得胜归来,遂在普照寺的旧基重建佛刹。因以奉祀观世音菩萨为主,且又地处浙江定海普陀山之南,故改称为南普陀,香火极盛,其后由临济宗南山喝云派的法嗣住持。
  1921年,喝云派下的转逢法师出任住持。1924年,转逢法师革除南普陀寺旧有的寺院承袭法嗣的陋规,毅然将寺改为十方丛林,并制定了《十方选贤规约二十则》,选举德才兼备的僧人担任方丈,每任三年。同年会泉法师当选为南普陀寺以选举方式产生的首任方丈。
  1925年,会泉和转逢两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太虚法师任院长,从此这座名扬海内外的佛教高等学府便为佛教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法门龙象。
  继转逢法师之后,在历届方丈的悉心经营下,南普陀寺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天王殿、大悲殿、功德楼、藏经阁;还在后山建造了兜率陀院、阿兰若处和阿耨达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巨款重修了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和大悲殿;寺僧还在寺院的右侧重建般若池,在后山新建了转逢、会泉和尚纪念塔。
  1978年以后,在妙湛大和尚主持下,重新修建南普陀寺殿宇,并新建了普同塔、海会楼、普照楼、东西两大山门、围墙、莲花池、方丈楼、佛学院教学楼及师生宿舍。与此同时,海外侨僧、信徒也捐建了景峰、喜参、太虚三法师纪念塔和重塑了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像。
  妙湛大和尚圆寂后,1997年3月26日,圣辉法师继任南普陀寺方丈,2000年起又连任。在他率领下,两序大众,道风整肃,使南普陀寺在国泰民安的今天又开创出弘法利生的新局面。
  南普陀寺目前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全寺依山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两侧走廊拾级而上,直贯后山。整个寺院布局匀称,庄严雄伟。
  近年,厦门南普陀寺拓宽寺宇,将慈善事业基金会置于西侧,后进为禅堂,使这座千年古刹更为壮观。
  南普陀寺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经典文物,其中有6部藏经,还有明崇祯年间僧人刺血书写的《妙法莲华经》2部,以及北魏与唐、宋、元、明时期的佛像、香炉、铜钟等。
  支提山位于闽东鹫峰山东南部,海拔800多米,今属宁德霍童乡。这里群峰起伏,气象万千。
  “支提”为梵语的音译,意译积集,又译聚相。由于《华严经》曾记载:支提山为天冠菩萨说法处,更使得福建这座名山遐迩闻名,以至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华藏寺就座落在支提山中。
  唐武则天时,高丽僧元表往西域瞻礼圣迹归来,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至支提山那罗岩,居石室中诵持《华严经》。五代末,吴越王钱俶命法眼宗清耸了悟禅师入闽上支提山,了悟于山中建寺。公元971年,朝廷赐额“雍熙寺”。
  公元1158年、宋绍兴二十八年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来寺访僧,并留诗一首: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
  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支提山华藏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寺内珍藏的诸多文物是历朝帝王重视这一历史古刹的见证。公元1407年、明永乐五年,朝廷命无碍禅师住山,并赐额“华藏寺”,同时命钦差中使周觉成建大殿,皇太后赐铁铸天冠菩萨造像一千尊,命建宝阁供奉。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皇太后因感梦兆,遣北京吉祥寺僧大迁再度重兴华藏寺,朝廷再赐额“万寿禅寺”,太后赐大迁金冠一顶、紫衣一袭。当时,山中大兴土木,历七年而工始竣,殿阁寮舍,备极雄丽。
  明万历十八年,太后遣慈寿寺僧万安奉送藏经678函至支提山。
  明万历二十五年,太后谕以金铜合金铸造一尊重达千斤的毗卢遮那佛像送到支提山供奉。
  明万历二十七年,神宗皇帝又命太监赵永奉送藏经进山。由于朝廷的关注与优遇,住僧达千人,进入全盛时期。
  清代,临济宗名僧亘信禅师、无得禅师曾先后来此驻锡。
  1978年以后,在妙果法师率领下,寺僧农禅并重,同时,着手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重建后的华藏寺美轮美奂,巍峨壮观。占地30亩。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天冠殿、五观堂、学戒堂、念佛堂。蔚为壮观的综合大楼正在基建中。
  支提山是天冠菩萨的道场,1998年落成的天冠殿内供奉的新千圣天冠菩萨像,工艺精湛、造型庄严,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工艺技术的精美绝伦。
  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南郊凤凰山麓。
  广化寺的故址原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即世称“南湖三先生”的讲学之所。公元558年,郑氏献其居为金仙院,供以佛像。公元589年,经来自天台山的僧人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公元711年,寺僧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志彦遂将隋时天台宗无际修持《妙法莲华经》得感应,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由书法家柳公权书匾。
  至公元976年,朝廷下诏改名“广化寺”,当时下辖10院120庵。
  明弘治年间,著名学者黄仲昭前来瞻礼,赋诗纪胜:
  “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
  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窗半是云。
  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
  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1980年3月26日,莆田广化寺修建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圆拙老法师主持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寺貌焕然一新。
  圆拙老法师在重修寺院的同时,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丛林制度的完善,下决心将明清以来沦为子孙庙的广化寺改制为十方丛林。毅然法师当选为十方丛林以后的首任方丈。为了佛法的普及与弘扬,老法师还率先创办了名闻遐迩的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1983年,福建佛学院正式创办,男众部即设在广化寺内。
  1989年,年仅24岁的学诚法师当选为住持。几年来,在他率领下,一大批道心坚固、信仰纯正、德行高洁的法门龙象脱颖而出,整肃的道风更使寺名远播。
  1996年,广化寺与中国佛教协会还成功地举行了108天的规范传戒法会,这是建国以来为期最长、受戒人员素质最高的一次传戒法会。
  令人缅怀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先后于1981年、1990年两次莅寺视察,不仅在斋堂随众过堂,还留下意味深长的诗篇:
  “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
  威仪秩秩斋堂里,粒米当思大众恩。”
  “律己其志刚,接物其气柔。
  学修不出门,声教及遐陬。
  如何办道场?傥于此间求。”
  广化寺坐西朝东,建筑上是以殿群、院落、楼阁、庑廊组成的一座大丛林。总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
  在中轴线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其上为藏经楼)、祖堂(其上为卧佛殿)。左右两翼为庑廊,左边自卧佛殿旁般若堂起,依次是看山楼、方丈室、经烟霞窟而下为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直至天王殿。
  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阶而下是放生池。放生池左右侧建有高达13米的三层钟楼与鼓楼,与其毗连的为五百罗汉堂。其南向与方丈室并列处有如意楼。楼前随中轴线而延伸的是长庑双层楼却尘居。如意楼南向高坡处是小南山地藏殿,殿在中轴线之右。中轴之左是观音阁。殿阁雄峙冈阜,遥遥相对,自成格局。1993年至1999年,寺又新建了云水堂等建筑,重建后的广化寺,寺宇格局更显得雄伟、古朴、庄严。
  大雄宝殿建筑在高2.7米的基台上,高22米,面积827平方米,雄伟壮观。
  广化寺历史文物丰富,位于寺东侧的释迦文佛塔,建于宋乾道元年,亦即公元1165年,塔高约36米,为石筑五层八角形仿木楼阁式建筑。天王殿前两座石经幢为公元1065年造,一座无铭文,另一座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梅峰光孝寺座落在莆田市城厢区中。古时此地遍植梅花,故称梅峰。
  唐代,梅峰山上只建有一座观音亭,至公元1085年,邑人李泮及其妻黄氏因祈子如愿生下李富,遂捐山地百余亩,将观音亭扩建为寺。公元1103年,宋徽宗皇帝赐“梅林佛国”匾,故称“梅峰寺”,次年改为“崇宁禅寺”。后又改为“天宁万寿寺”与“报恩广孝寺”。从公元1142年起改为梅峰光孝寺并沿用至今。
  由于李富在朝为官力主抗金,致触忤秦桧而辞官归隐,他回莆田后着手修建光孝寺,并在大殿之后建梅峰书院、讲学其中。
  元代于寺中设官讲,故寺又称为讲寺,明清两代均有兴建。梅峰光孝寺在海外有着众多的廨院,1979年,旅居在外的侨僧在新加坡成立“梅峰寺筹建基金会”。从1981年起,梅峰光孝寺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今天的梅峰光孝寺的建筑大抵依照清代规制,穿过山门石牌坊,中轴线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者之中还有一座清代建的拜亭。大殿之后为法堂。
  梅峰山顶还新建一座高15米、三檐悬栏高阁式的大悲殿,殿中供奉一尊高13米的观世音菩萨坐像,为全国寺院所罕见。1985年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之献联:
  “宏开誓愿海,合亿万香花,莫与同馨,九有人天资圣泽;
  永树光明幢,并百千日月,难相齐照,十方世界耀慈辉。”
  (未完待续)
  ——《福建佛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