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学辞典(中文类)略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蓝吉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学辞典(中文类)略说
  文/蓝吉富
  (一)清代以前的佛学辞典
  古代中国佛教徒对于佛学辞典的编辑,曾经投注过心力。梁代宝唱的《 经律异相》一书,其内容与形式,已经呈现出一部佛教百科全书的雏形。唐代道世的《诸经要集》与《法苑珠林》,也是与《经律异相》类似的工具书 。其中,《法苑珠林》已经可以说是一部够水准的佛教百科全书了。
  简释 字与词之读音与意义的简明辞典。五代.义楚的《释氏六帖》与宋代法云的《翻译名义集》,是比《法苑珠林》篇幅较小的佛学百科全书。唐代李师政的《法门名义集》是一部佛学小辞典。唐代全真的《唐梵文字》、智广的《悉昙字记》、礼言的《梵语杂名》等书,则是悉昙字与汉字对照的小字典。
  自宋代迄清代之间,佛学辞典较为人所知的有明代一如的《大明三藏法数》、圆静的《教乘法数》,与行深的《诸乘法数》等书。这些“法数”类辞典,是以含有数目的词汇(如:〈一心〉、〈二智〉、〈三皈依〉等)为条目的佛学辞典。此外,明末陈士元的《象教皮编》是一部分类的佛学小百科。日本临济宗僧无著道忠以汉文编纂的《禅林象器笺》则是一部专门诠释禅宗术语的分类辞典。
  上述这些辞典,虽然只是工具书,并不是一般性文献,但是由于古人编书,往往可以随意引用,甚或抄袭多种前人著述,因此,在一部编辑成书的古代文献中,后人常可以看到不少其他著作的。其中,偶亦可能包含原著已经佚失的某些珍贵史料。 
  关于古人编书可以抄袭前人著述的事例,可以举唐代圭峰宗密为证。宗密所编的《圆觉经修证仪》卷十七〈坐禅法八门〉中,曾经收录天台《小止观》文,将章节重新编排、稍加润文,并增入《大乘起信论》中有关辨别魔事的文字,而成为该书叙述坐禅法门的篇章。《小止观》是迄今留传的著述。但是,如果该书早已佚失,那么宗密这种抄辑他书的行为反而能为后人保存重要的史料。
  在上引各种辞书之中,史料价值或高或低,并不一致。像《禅林象器笺》引用七百余部佛书与外典,其保存史料的效果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治史者如能勤于觅取,可能由各书中之所载,觅得某些可以印证史事的资料。此外,在使用上列诸书时,下列特性必须稍加注意:
  (1)时代性:每一书所引用的史料都是编(著)者当时所已留传的。其中,有些史料是编者当时才出现的,有些则是编者取自前人的著述。对于所拟引用的记事,须注意其时代性。 
  (2)宗派性:如:明代圆静的《教乘法数》,是采取天台宗的角度去诠解佛学辞汇,而同时代的行深则以华严宗的立场去编辑《诸乘法数》(又名《贤首法数》)。宗派性不是每部书都会有,但是如果某一书具有宗派立场,那么后人在引用它的见解或叙述时,便须谨慎。以历史书为例,宋代天台宗僧志磐的《佛祖统纪》在论述其他宗派时,所持的天台宗立场,便不是完全公平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教乘法数》等书时,也须稍加注意。
  (3)史料性质:对于各部辞书内容的史料性质也必须稍加认识。例如《经律异相》内容甚多佛门故事,《法苑珠林》中的〈感应缘〉也有颇多信仰史实或传说。《禅林象器笺》搜罗甚多禅宗史料,《一切经音义》则是中国音韵学史与训诂学史的要籍。这些常识都必须具备,才比较可能适当地使用到各书的独特史料。    
  (二)现代佛学辞典 
  上面所介绍的是古代中日两国佛教界所编的汉语佛学辞典。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佛学界也曾编辑了几部现代式的简明佛学辞典。其中,1921年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与1934年何子培的《实用佛学辞典》是早期两部较为普及的。这两部书风行国内数十年,对于佛学常识的弘传及佛学研究的入门颇有导引之功,但是就史料学角度来衡量,提供史料的用处不大。 
  1988年台湾佛光出版社的《佛光大辞典》出版,论篇幅之大(八册),所收辞汇之多、取材之丰赡,皆远为上述丁、何二氏之书所不及。而且索引详备,条目中也附有梵、巴、欧文拼音,每一条目内容也都自成一篇首尾完整的叙述文字,具有佛教百科全书的行文风格。综合地看,这部辞典所具备的工具书条件,是前此所有中文辞书所不能比拟的。该书可说是第一部合乎现代学术水准的中文佛学大辞典。
  《佛光大辞典》内容的主要来源,除了与台湾佛教有关的某些条目内容重新撰稿之外,其余有关印度、中国(含西藏)、日本等佛学条目内容,大多译自日文佛学辞典。取材较多的是《佛教大辞汇》(日本龙谷大学)、《佛教学辞典》(法藏馆)、《总合佛教大辞典》(法藏馆),及《望月佛教大辞典》(世界圣典刊行会)等书。是一部融铸多部日文辞典之优点,且另附若干新意的佛学工具书。
  《佛光大辞典》的最大特色是收集的条目相当多,是迄今为止,收罗条目最多的中文佛教辞典。所以,读者如果在其他中文辞书查不到某一佛学辞汇的诠释,不妨查查《佛光大辞典》。如果仍然查索不得,再查其他外文辞典。1994年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的《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出版。这是由笔者主编的大型佛教辞书。全书共计十册,内含索引(首册),正编(第二至九册),资料编(第十册)。
  正编是全书的主体部份,内容除了包含各条目(佛教相关辞汇)的系统性说明文字之外,有不少条目也附载古代的相关文献、或现代学术界的研究论文。在大部份条目之末,也附有参考书目。因此,本书不只可供一般读者作辞典式的查索,而且也可供研究者作较深入的参考、研习之用。 
  第十册〈资料编〉收辑〈常用佛典〉、〈佛门必备课诵本〉、〈佛书书名索引〉、〈当代台湾佛教资料〉、〈台湾佛教名刹图片集〉等五种内容。这是编者衡量当前台湾读者的需要所设计出来的。要涉猎国内佛教界的常用佛典、要了解台湾佛教徒早晚课诵的内容,以及台湾佛教界、佛学界的现况,在此册之中大体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此外,〈佛书书名索引〉是为帮助读者寻觅佛书出处(出自何种大藏经、或丛书……)的工具书,若已知佛书书名,而不知道该书收在那一部大藏经中,那么这部索引大体可以作一初步
  指引。
  此外,拙编在某些重要条目本文之下,也附录古今名家的相关著述。这些附录文献加上本文的诠释,应可帮助读者对该一条目的内涵得到较深入的理解。在内容  的选材方面,有关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古今修持方法、相关历史文献及参考书目方面,笔者在编辑该书时都曾作较费心的安排。读者如能取与《佛光大辞典》合并使用,在佛学研究上,或有一定程度的方便。
  除了上述几部综合性佛学辞典之外,下列几部性质较为特殊的辞典,也必须向读者介绍《佛家名相通释》是哲学家熊十力疏释《五蕴论》与《百法名门论》中之佛学术语的著作。原书并不是工具书,但读者仍可依据书中诠解名相的内容,去理解这位一代大儒对于各佛学名相的特殊诠释。这部书的影印本有多种,1994年明文书局曾加以重新排版,甚便于阅读。可惜未能重编索引,否则当更能裨益读者。 
  1938年朱芾煌出版其所编《法相辞典》(又作《法相大辞典》)一 书。这部辞典以玄奘所译之大小乘论典(另含《大唐西域记》)中之重要词汇为条目,并以这些论典中的文句来诠释、完全不加入编者的个人见解。除了《大唐西域记》之外,所用论典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或大乘瑜伽行派。因此,这部书也可以视为印度说一切有部或瑜伽行派的佛学辞典、或佛学史料索引。要研究印度这两个学派的思想史,这部辞典是一部相当方便的工具。
  这部书在台湾曾被影印多次,琉璃经房、商务、新文丰等出版社先后皆曾印行。
  1992年佛教学者吴汝钧所编的《佛教思想大辞典》(台湾商务)出版。这是一部以义理诠释为主的佛学辞典。全书所显现的著述意味甚浓,颇有彰显一家之言的特质。尤其在中国佛教思想(尤其是天台、禅与华严)的阐释方面,颇能显现编者的用心。
  类似吴汝钧这种写法的工具书,在1983年韦政通主编的《中国哲学辞典大全》(水牛版)中可以看到一部份先例。该书中由霍韬晦所撰的佛学辞汇的诠释文字,也颇可以使人看出一位佛教学者对某些佛教重要概念的理解与说明。可惜全书所收的佛学条目只有三十几个,数量太少。中国大陆方面,1991年有任道斌主编的《佛教文化辞典》(浙江古籍版),内含有关宗派、人物、事件、制度、组织、建筑、名胜、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词汇,是一部单册的佛教小辞典。此外,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辞典》(上海辞书版、台湾博远版)虽然不是佛教专门辞典,但是包含的佛教条
  目也不少,可供入门性查索之用。 
  上面所介绍的是已经流通于华文佛学界的几部佛学辞典。另外有两部即将刊行的拙编,也附此一提。其中一部是《印顺、吕澄佛学辞典》,这是一部全用印顺、吕澄二人之著述文字,来诠解佛学辞汇的工具书。书中完全不夹杂编者的诠释文句,而只用印顺、吕澄二人著作中的文句来诠解各个相关辞汇。读者藉著这一辞典,可以找到的,不仅是对某一词汇的诠释文句,而且可以立即得知这两位大师对该词的看法。这一部辞典已经在打字校对中,不久当可由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出版。
  另一部是《台湾佛教辞典》。这是包含近数百年来台湾佛教之史事、人物、寺院、事件、思想等相关辞汇的辞典。内容涵盖明清以来输入的汉语系佛教、日治时代的日本佛教、光复后的汉、藏、日本诸系佛教及新兴教团等。在国际学术界,这是第一部以台湾佛教为基本范围的辞典,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全书大约在1996年年底可以编辑完成。出版事宜也是由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主持。
  ※后记:十九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曾有多种佛学辞典刊行于世,其中尤以日文类为多。限于篇幅,此处仅介绍中文类,读者如对外文佛学工具书、大藏经等研究工具有兴趣,请参阅拙著《佛教史料学》。该书初稿已整理竣事,可望于1997年春夏间由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三民书局关系企业)出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