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正文内容

佛教在亚欧:侨僧竺摩法师马来西亚弘法传奇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竺摩纪念馆

2005年10月29日,一座富有汉代佛教建筑风格的竺摩纪念馆,在雁荡山隆重开馆,供广大游人香客瞻仰游览。这是为了纪念旅居马来西亚的当代才子高僧竺摩法师,由海内外众多信徒共同捐资兴建的。

年少披缁潜心学佛

竺摩法师,俗名陈德安,1913年出生于乐清市虹桥镇河深桥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小即受佛教家庭的熏陶。10岁时入私塾读书,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在80多名同学中,每次考试都冠榜首。1924年9月,他年仅12岁便礼黄塘寿昌寺方丈白云上人祝发,从此走上了献身佛教的人生道路。

1928年,竺摩法师依宁波观宗寺住持谛闲法师受具足戒,有幸成为这位天台名宿的一名入室弟子。他随即被转到弘法研究社,从学于谛闲、静权、宝静法师等天台名家。竺摩法师潜心研习,学业精进,在30多名同学中年龄为最小,但最为优秀。他能够“复讲小座”,故众学僧皆以“小法师”称誉,一时在天台佛教界传为佳话。

1930年夏,竺摩法师由师叔芝峰法师推荐,来到厦门南普陀,进入闽南佛学院深造,成为太虚大师的末座弟子。在芝峰、大醒法师等名师的指点下,竺摩法师学业卓著。1932年春,身为院长的太虚大师回院讲学,举行甲乙两班同学会试,放榜时他名列第一。太虚大师十分赞赏,为他写下一纸训勉:“……思清笔雅,为少年之秀,若能多习禅,广培福寿,则前途不可限量。”从此,竺摩法师学习更勤奋,进步很快。在潜心研习之际,他开始在佛学院创办的《现代僧伽》刊物上发表论文,初试啼声,积极宣扬佛教改革。

1933年冬,竺摩法师从闽南佛学院毕业,即随侍太虚大师赴广东潮汕等地弘法,后出任《海潮音》杂志主编助理。不久,他转入武昌佛学院为研究员,兼任世界佛学苑编译员,相继在佛教刊物上发表大量的佛教论文,在国内佛教界开始崭露头角。

辗转港澳弘法救难

1937年,正是竺摩法师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时候,令他意想不到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竺摩法师毅然中断学业,抛弃一切物品,与广大佛教僧伽一起,投身爱国救难活动。他与闽南佛学院后期的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当地的“慈溪抗战后援宣传组”的工作,为宣传抗战救国而奔走呼号。不久,他又奔赴武汉,甘愿为抗战救国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赶抵武汉后,竺摩法师立即参加了“僧伽救护队”,并担任干事,投身救难活动。后来,又奉命带领部分“僧伽救护队”成员开赴陇海铁路抗日前线进行救伤工作。因被逃难的伤兵和难民冲散,他遇上民族大学的宣传队,于是参加山西临汾一带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不怕敌机的疯狂轰炸,出生入死,几经危难,毫无惧色,表现了一个爱国僧人的救世情怀。“僧伽救护队”解散后,竺摩法师四处奔波,后经洛阳、郑州回到武汉,继续参加抗救难活动。

在国难当头之际,竺摩法师谢绝了重庆汉藏教理院的聘任,于1938年10月南下广州,转赴香港弘法,开展救济难民的募捐和服务工作。期间,他被选为“香港佛教救济难民会”委员兼驻会干事,他不辞劳苦,做了大量的募捐和服务工作,及时救济难民,共渡难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拿起笔,写了不少反映战地救伤的文章,及时反映佛教僧侣界抗日救难的状况。因而,也认识了萧乾、陆丹林、陶亢德、许地生、叶灵风、周扬、萧军、萧红、田间等港澳的文化界名流。

1939年春,竺摩法师应澳门佛教居士林之邀,创办“佛学研究班”,开讲《维摩经》,一时引起轰动。而他在港澳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是主编《觉音》杂志。自他主编这份佛教文化刊物后,贴近现实生活,把宣传和鼓动佛教界奋起抗击日寇的爱国爱教活动作为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自己不断撰写时政评论,无情鞭挞侵略者的凶残,呼唤正义力量奋起抗战。因此,《觉音》杂志影响越来越大,被读者称为“华南佛教降魔宝杵”,是“华南佛革运动干部必读书”。

在澳门时,竺摩法师曾与艺术大师高剑父互为师友,友谊弥深。在此期间,竺摩法师先后应邀担任澳门宝觉佛学社导师、香港栖霞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主任,致力于佛教教育。1951年8月,他又创办了《无尽灯》杂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驻锡槟城普施法雨

1954年5月,竺摩法师应邀飞抵马来西亚槟城,受聘为菩提学院导师,兼授菩提中学佛学课程。从此,竺摩法师与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竺摩法师初到马来西亚,这里的佛教一片荒芜。他作为一位高僧,面对一群毫无佛学知识的青少年,丝毫没有感到委屈。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启蒙教育施教,悉心培植菩提幼苗。他自编共三册的佛学教材,使用后效果很好,很快被港澳及东南亚各佛教中学采用,成为各地佛教中学的必备教科书。竺摩法师还应邀担任新加坡多个佛教单位的导师,利用假期前去弘法讲学,使一度冷落的新加坡佛教重新兴盛起来。1957年12月,他又应邀赴夏威夷担任中华佛教总会导师、檀华寺住持和启华学校校长,为发展佛教文化事业积极努力。

1959年竺摩法师回到槟城后,筹划创办了马来西亚佛教会,被公举为首届主席。1970年他又创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并出任院长。他以弘法为宗,于1962年率众创建了三慧讲堂,开展讲经弘法活动,使佛教由膜拜形式转向学佛闻法。因竺摩法师名望极高,各地信众争相邀请弘法。他们先后在丹绒马林、吉隆坡、马六甲、昔加末、怡保、吉打和新加坡相继兴建了佛宝寺、宝林法苑、妙音寺、观音堂、菩提心、佛法林和佛缘林等讲堂寺院,为竺摩法师开辟了弘扬佛法的场所。除此之外,他频频应邀到各地弘法,足迹遍及全马各州。他每到一地,都掀起了学佛的热潮,纷纷成立了佛教团体。

竺摩法师驻锡槟城近50年,不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弘法不辍,奔走香港、澳门、泰国、印度尼西亚宣讲佛法,而且还远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不辞劳苦地宣传佛教文化,把菩提种子广播世界各地。据统计,皈依竺摩法师门的在家信徒有7万多人,而经他剃度的出家弟子共有135人。这些弟子中,不乏政界高官、工商巨子、专家学者、艺术名人等等。

竺摩法师对马来西亚佛教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大马北传佛教之父”。1998年9月,槟城元首向竺摩法师封赐DMPN高级拿督勋衔。这是马来西亚佛教界首位出家人荣膺政府的最高封赐。2002年2月,一颗“佛星”陨落,竺摩法师于槟城安详舍报。

竺摩法师精通佛法,著述甚丰,先后出版了《竺摩长老佛学全书》(共16册)、《篆香画室文集》(共26册)。他多才多艺,精于诗书画,其作品有“三绝”之称,有《篆香室诗集》、《篆香室书画集》传世。

竺摩法师寄身佛门,漂泊海外,但始终爱国爱乡,不忘桑梓。1935年,他学佛10年后曾回到家乡雁荡山省亲。1987年,他率团回祖国朝礼四大名山,再次回到雁荡山省亲。晚年,他身患重病,仍关心家乡的建设,曾派遣弟子到雁荡山访问,还邀请家乡亲人到马来西亚作客,商谈在雁荡山捐建项目事宜。如今,在这位海外侨僧圆寂3年后,一座雄伟壮观的竺摩纪念馆终告建成。名扬海内外的才子高僧,终于魂归故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亚洲佛教简史——马来西亚佛教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