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人生观

    意义?  佛教的人生观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佛教把人生归结为苦难,但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人生的苦难,都是人们自己的无知贪欲招致的。因此,人人都可以克服这些苦难,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节制欲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3864478.html
  • 潘岳中国传统文化促生态文明说引起东西方关注

    ,因美国等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和无节制欲望而导致的金融危机,使得阴影中的西方人隐隐希望东方智慧能够对这个星球起到救助作用。   从文化上看,西方工业文明的基础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即将人视为自然万物的主宰和中心,就是将自然视为不断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对象。事实上,人的欲望可以无限,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金融危机证明了这种文明的缺陷。潘岳认为,向来追随工业文明脚步的中国,现在该反躬自省,不管是儒学的“天人...

    吴乐晋

    |传统文化|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4423388850.html
  • 另一种思维——读《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因为佛教提倡与自然保持高度一致,要求节制欲望,以求最终成佛。这之中存在着节制欲望的可贵内容。作者是西方人,但不提倡基督教世界观,因为他认为基督教主张开发自然,用不加限制的劳动使自己得救,所以是现代...

    王硕

    |熵|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018584736.html
  • 儒释道相互关系之思考

    继续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原有欲壑尚未填平,而新的欲壑已然呈现。事实上,为消除或减轻上述痛苦与困扰,节制欲望方为上策。佛教之传入为上述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依托。佛教首倡众生皆苦,将痛苦视为生命之常态...欲望。人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节制欲望比苦苦追求要更显智慧,而且无私无欲,寻求解脱,是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佛教为人们构建了这种境界。再者,人类是求知欲望最强的物种,而真知卓见必须经过冥思苦想方能获得。...

    邸永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05057335.html
  • 关于儒释道相互关系的思考

    甚至是原有欲壑尚未填平,而新的欲壑已然呈现。事实上,为消除或减轻上述痛苦与困扰,节制欲望方为上策。佛教之传入为上述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依托。佛教首倡众生皆苦,将痛苦视为生命之常态与前提;提倡六世...欲望无穷,节制欲望比苦苦追求要更显智慧,而且无私无欲,寻求解脱,是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佛教为人们构建了这种境界。再者,人类是求知欲望最强的物种,而真知卓见必须经过冥思苦想方能获得。佛教为人们提供了远离...

    邸永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0558431.html
  • 欲望少一点,爱地球多一点

    农夫,不浪费资源,更能进一步效法环保志工,为大地、为人类而付出。   人心污浊,大地就污浊。    心光明亮,世界就明亮。    要节制欲望,    也要克服习气,    让心灵清流如涌泉。  ...资源,所以他们学习克服欲望,少喝瓶罐装的饮料、少制造垃圾,还要把握时间投入环保,保护大地。孩子们能惜福、造福,实在是社会之福!   在西螺,八十八岁的廖有险老菩萨,驼着背、日日拉着一台环保车向前行...

    佚名

    |欲望少一点,爱地球多一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7/08/09102213718.html
  • 儒释道相互关系浅析

    消除或减轻上述痛苦与困扰,节制欲望方为上策。佛教之传入为上述需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依托。佛教首倡众生皆苦,将痛苦视为生命之常态与前提;提倡六世轮回、因果报应,将此生之一切苦难之补偿移至来世,使得人之...摈弃或降低欲望,才能使心灵归于平静。的确,人之痛苦源于现实与愿望之间永远无法消除的反差,减少痛苦不外乎两途,或是努力追求,或是降低欲望。人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节制欲望比苦苦追求要更显智慧,而且无私无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85758427.html
  • 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

    他们戒律与禅定、智慧和慈悲的均衡,节制欲望,却也并不一味地采取压制欲望的方式,可是对于还没有离欲的众生,为了方便摄受,不惜以五欲的布施来结缘,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这...般若空慧,知道一切法因缘和合故有,顺从欲望固然有害,但若一直在欲望中冲突、挣扎,也无法安心修行。另一方面,大乘精神以慈悲为本,由嗔心而恼害众生,或冷漠无情、对众生的苦无动于衷,这是有损菩提心的烦恼心。...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244462.html
  • 佛理西传

    ,例如不存害人之念、乐善助人、承受苦难和节制欲望,甚至善待动物等等,而这些观念运用于现代商业是新近才有的。  在诸多的商业伦理模式中,佛教伦理重视个人的道德水平和动因机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改进方式...、冥想或瑜珈开始,他们认为佛教的哲理是通过静坐来完成意念和精神的直觉启示的。佛教认为冲突、苦难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实质,通过减少个人的欲望,人们可以达到与环境的和谐。这就是《禅宗与创造性管理》一书所分析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3359615.html
  • 广东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时代,我不单单要为了佛法而佛法,而是立志要为所有中国人、世界华人弘扬佛法,劝人们先从心灵开始环保。也就是说,劝人们断恶修善,节制欲望,使心灵世界保持一种健康而纯粹的状态。 重要的是“化世俗”而不是“世俗...压抑了,因此有提高的必要。物质文明和科学进步使人类追逐能源、资源更便利,但同时对大自然的伤害也更重了。因为科学会加速刺激欲望,而人的欲望如同所罗门的瓶子一样,一旦打开,里面的魔鬼就出来了。现代社会最严重...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403373163.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