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篇,用时1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佛教何谓“八福田”“慈悲”?

    佛、圣人、僧属于敬田;和尚、阇梨、父、母、属于恩田;病人属于悲田。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是名慈悲。 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之心,这是凡夫未断烦恼的有学之人,所起的慈悲。 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断烦恼达于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的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

    佚名

    福田|慈悲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5277702.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教何谓“慈悲”?

      如本法师答: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是名慈悲。   众生缘慈悲: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如父母兄妹眷属,常起与乐拔苦之心,这是凡夫未断烦恼的有学之人,所起的慈悲。   法缘慈悲:是破除我之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这是断烦恼达于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的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无缘慈悲: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皆起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25612304.html
  • 问:慈悲心是一种情感吗?

    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 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的慈悲亦属这一种,故亦...,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慈悲,并称为慈悲。所以慈悲心也是佛才具有的。 情感是凡夫具有的,凡夫愚痴不觉悟被假象所迷惑而产生的恩怨纠缠不止,便有了冤冤相报何时了,...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1977383.html
  • 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佛教伦理的美德看,慈是仁爱之德,悲是同情之德。仁爱之德,佛教有“慈仁”,同情之德,佛教有“悲愍”。   ,大慈大悲   佛教有慈悲,众生缘慈悲...原理看,诸法平等,无我无他。不只是我空,法也是空。以空无原理为缘而生起的慈悲,是无缘慈悲。行无缘慈悲,是要告诉众生诸法实相,去除我执和法执。这一层的慈悲,是和般若的统一。   慈悲,代表了三个层次...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960249.html
  • 生态女性主义与人间佛教的环境关怀

    《俱舍论》卷二十九:   无量有四,一慈二悲喜四舍。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25]   “无量有四”是指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名之为&...29]   《大般涅槃经》这段话旨在说明,依类因缘而有慈悲︰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和无缘慈悲慈悲说明慈悲的心理或者动机,当中最高者自然是无缘慈悲,因为无缘慈悲就是前面所说的三轮体空的慈悲,...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349840.html
  • 佛教的平等观

    ”是制开悟“诸法无我”而引发的慈悲,是阿罗汉和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是“大悲”,指由无分别心而生起的平等无差别的绝对慈悲,这是佛独有的。这慈悲的差异是由认识和思想境界不同而造成的。《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阿耨多罗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 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

    李怀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4751085.html
  • 大乘“慈悲”观念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大乘的“慈悲”观念──慈悲  谈起大乘思想的特色时,第一个令人想到的便是慈悲,大乘的兴起等于慈悲思想的兴起,慈悲思想的兴起也等于说是菩萨思想的兴起,因为慈悲就是菩萨的本质。  《大般涅槃经》︰“慈有...无缘。”[5]  《大般涅槃经》这段话旨在说明,依类因缘而有种慈(悲)︰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和无缘慈(悲)[6]。慈悲说明行慈悲的根据,当中最高者自然是无缘慈悲。下面我们便一一叙述...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446196.html
  • 关怀与正义:佛教观点的诠译

    ,是依智慧而行的慈悲。无缘慈悲是没有任何悲情的慈悲,诸佛行无缘慈悲之时,虽怜悯却不哀伤,虽然同情却不跟著哭泣。  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关怀伦理学,提供给关怀伦理学纯粹的宗教灵性的资源。就这慈悲和关怀...慈悲是不能离开众生的个别特殊情境,慈悲者以众生的需求与情感的回应为核心泉源,因此,有情的世间必然也是慈悲的体验世间,慈悲境界可视为关怀的三个纵向的进程,以为关怀伦理的基本态度。  然慈悲的关怀伦理...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1143503.html
  • 佛教的“慈悲”——兼与孟子“恻隐之心”的比较

    多少涉及其宗教向度的内容呢?  二、无缘慈悲  佛教将人类具有的慈悲分为,即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和无缘慈悲。  佛教所说的慈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慈悲兼指以上这慈悲;狭义的,或者说真正...宗教的福德,而不是指世俗的福德。按照佛教神秘主义的解释,慈悲所引致的无量福德,传统上有所谓“慈悲五利”和“慈悲十二利”之说,其中“慈悲五利”出自于《檀特罗经》,系指:一、刀不伤,二、毒不害,、火不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941567.html
  • 始觉与慈悲

    伏藏。《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T25.256c)   慈悲表现形式:一是众生缘慈、二是法缘慈、是无缘慈。如《往生论注》卷上所说:“慈悲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者无缘是大悲。”(T40.828c)《涅槃经》还指出这...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141653.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