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7篇,用时9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所以未能成佛者,迷本逐妄,背觉合尘故也。言皆有佛性者,佛性是也。何谓?即正,了,缘因。佛性者,佛,觉义。性,不改义。此佛性,人人本具,乃天然性德,而佛与... 试略释佛性之义。   一正佛性。正谓中正,乃双照二边之中谛也。《涅槃经》说:即是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佛性。此正佛性,在名正佛性,在果即法身果德。印光大师云...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2158268.html
  • 佛性

    佛性 作者:张秉全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而不能成佛者,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也。   佛性者,谓正、了、缘因也。佛者,觉也;性者,不改之义。此佛性,人皆本具。而佛与...六尘境界,当体事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业受苦,反令正拂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反妄归真,翼复本性也。”是为了佛性。   ()缘因佛性。缘即助缘。就是...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1654318.html
  • 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而不能成佛者,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也。   佛性者,谓正、了、缘因也。佛者,觉也;性者,不改之义。此佛性,人皆本具。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rdquo;是为了佛性。   ()缘因佛性。缘即助缘。就是说,—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开发正之性,故名缘因佛性。《涅槃经》说:“缘助了,开发正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

    张秉全

    佛性|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0561513234.html
  • 佛性

    智者大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对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此显著,即成德妙果。  1。正佛性:正即中正,中必双照,离于边邪,照空照假,非空非假,谛具足为正佛性!亦即诸法实相之理体,为...卷六]  又“佛性论”卷二:1。应得:指二空所现之真如。2。加行:指菩提心。3。圆满:得加行而行圆满。  其中,应得具有种佛性,即:住自性、引出性、至得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1454722.html
  • 略述《入中论》菩萨

    略述《入中论》菩萨.   圆礼  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以下简称《论》)第一偈,赞叹菩萨,即大悲心,无二慧和菩提心。  偈曰: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  声闻,中佛,能王者,其中“中佛”是独觉,“能王”即是佛。诸佛出世无倒宣说缘起等法,二乘学人依此闻思修习,又随各自意乐而证果位。所以偈说声闻中佛皆从佛陀而生。  诸佛又从何中生呢?《论》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5555983.html
  • 法称因明说的探讨

      本文撰述的目的在探究"法称因明"建立"说"的理论依据,并对其得失作出客观性与批判性的评价。本文内容,首先指出法称"说"是继承因明的传统、依知识论的原理而建立的。继而把"说"的内容及建立的论理依据介绍出来。跟着把"说"作个评鉴,指出"不可得"建立的贡献、""分类的失误、"否定比量唯依不可得"的错谬。最后则尝试把""修订为"四类",把"说"修订为"四说",...

    李润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1438241.html
  • 法称因明“说”的探讨

    本文撰述的目的在探究“法称因明”建立“说”的理论依据,并对其得失作出客观性与批判性的评价。本文内容,首先指出法称“说”是继承因明的传统、依知识论的原理而建立的。继而把“说”的内容及建立的论理依据介绍出来。跟着把“说”作个评鉴,指出“不可得”建立的贡献、“”分类的失误、“否定比量唯依不可得”的错谬。最后则尝试把“”修订为“四类”,把“说”修订为“四说”,以期...

    李润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2538111.html
  • 死 後 投 生

    生 投 生 不 投 生 無 色 界 1.同一處或更高層 2.若失去禪那,以近行定結生心生欲界 更低處的無色界、色界、 (四惡趣) 色 界 無想天 以二生欲界 色界、無色界、四惡趣 初禪~第四禪 以二生欲界,生色界、 無色界 不以(善、不善)無投生 ...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3750950.html
  • 天台宗智顗的佛性论思想

    把握,即:佛性——无住本——妙有佛性——一念无明法性心。  第一,佛性。  天台宗教理体系鲜明特色之一,是“性具”思想。对此一问题的探讨虽各说极多,但多认为通过其佛性之说才较易把握。佛性即正佛性、了佛性、缘因佛性。佛性之说本出《槃@③经》,经中说正佛性是中道第一义空,了佛性是智德,缘因佛性是断德;又说佛性相当于法身、般若、解脱(正佛性满显为法身,了佛性满显为般若,...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440715.html
  • 月溪禅师答:禅者曰:且去,来日相见。师遂罢讲。依我见解,为什么上座以后不讲经?是否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随拈一物,皆是佛法?

      问: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光孝寺请涅槃经,有禅者阻雪,往听讲,至佛性、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禅者失笑。师讲罢,请禅者吃茶,白曰:某甲素志挟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曰:实笑座主不识法身。师曰:如此解说,何处不是?曰:请座主更说一遍。师曰:法身之理,犹如太虚,竖穷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曰:不道座主说不是,只是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证法身在。师曰...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01241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