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答: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益西彭措堪布答: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答:“大乘若不成。汝教云何成”——首先请傲慢声闻陈述声闻乘成立的理由;

  “二前成此故”——对方提出声闻乘是双方共许的,因此是佛说的清净教法;

  “初于汝不成”——至少你们生下来的时候是不知道声闻乘是佛说的,那你们后来为什么会接受呢,肯定是因为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就促使对方陈述声闻乘成立是佛说的理由;

  “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同具,不然二许真,吠陀等成真。”——对于对方提出成立佛说的两条标准,即传承清净,及符合戒定慧三学,大乘其实也一样具备的,并指出了不能仅以共许就下结论,否则信吠陀的人共许他们是真实的解脱法门,那也应该成立了。

  “大乘有诤故”——傲慢声闻认为,大乘是否符合这两条标准,存有疑问,所以不应该成立是佛说;

  “外与教有诤,教内亦互诤,有诤故应舍。”——有争议就应该对争议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舍弃,如果是这样,那外道对内道,内道十八部之间都有争议,那是否都要舍弃了。

  这三颂确立了衡量一个法门是否是内道的标准,同时否定了两个不正确的方法。这个正确的标准有两部分,就是全知在解释“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同具”时说的:“然从可信赖的传承师前获得听受,而且此是现于律藏、入于经藏、不违论藏法性而阐述真实道之教”。另两个错误的方法,即是“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因为他们有不遍的过失,不能成为比量。

  在分辨内外道时,一般人会和傲慢声闻一样,会想当然地用“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去分辨,但是这不是正确的方法,因此不会有效地区分出内外道,也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最合理的,应该从这两条标准上去观察,即一、传承清净,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二、所有的法义,与三藏所诠释的戒定慧三学相一致。凡是符合这样的标准的,都是清净的内道圣教。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问答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