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教理释疑>>正文内容

益西彭措堪布答:仔细思考幻人是什么,如果说自己、亲戚、朋友、同事、路人等都是幻人,你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理由有哪些?然后再对照“断实事师之诤”中的“理之断诤”,谈谈寂天菩萨引导的善巧之处。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1日
来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益西彭措堪布答:仔细思考幻人是什么,如果说自己、亲戚、朋友、同事、路人等都是幻人,你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理由有哪些?然后再对照“断实事师之诤”中的“理之断诤”,谈谈寂天菩萨引导的善巧之处。

 

  答:幻人长得像人,活动也像常人,但他们却是幻术师变化出来的,没有活力,没有生命,没有心识,不会造业,也不会流转轮回,所以其实根本没有人的法相。

  现在这样的幻术几乎见不到了,大家也可以替代为较为熟悉的皮影戏,或者电视屏幕里的角色,那些角色也同样看起来像人,但是没有生命。如果把自己或亲人等与那些幻人、影视角色相提并论,人们觉得难以接受的地方有:1、人死了之后会再投生,而幻人消失了就再而不会复活了;2、人存在的时间长,不但这辈子寿命长,而且如果从无始轮回开始计算的话,就更漫长了,而幻人等魔术结束,也就消失了,时间很短;3、还有就是对幻打骂,都不需负法律责任,而对人就做这些就造恶业、犯法了;4、人有心,有创造性,会造业,而幻人没有心,不会主动造业。这样看起来,人是和幻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大家仔细思考,就能找到这些差异,这样也就找出了大家心里认为人是实有的一些理由。

  在“断实事师之诤”中的“理之断诤”中,寂天菩萨总共遣除了六个疑问。上面四个常见的疑问,就包括在其中,这说明寂天菩萨所遣除的实事师的执著,也正是凡夫心里对有情的实有执著。另外还增加了两个疑问,其一是:如果佛陀也是幻化的,那么是否还具有殊胜的功德;其二是轮回和涅槃都是幻化不实的,那么就没有了区别,这样佛陀也就没有脱离轮回,修道就没有意义了。这两个疑问,都会是佛弟子极为关心的。这六个问题如果能得以解决,对众生的实有执著就都会被遣除无余。

  寂天菩萨的回答,也充分体现了大中观应成派高超的引导技巧。回答的重点,都在于引导对方充分认识到自己推理上的漏洞。

  第一个回答“供幻佛生福,一如供实佛”,用根据相同的应成因,指出了供佛陀获得福报,是缘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引导弟子认识到虚幻的佛陀,一样能赐予福报,因此能赐予福报,并不能成为佛陀实有的理由。

  第二个问题,实事师问:“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即人会死后会投生,而幻人消失后不会复生,中观师的回答是:“乃至众缘聚,幻事亦现起”。这也是运用了根据相同的应成因。指出幻化事物的因缘尚在的时候,它们也依然会一再出现,就像电视机里的角色,重播的时候就又出现了,同样有情的因缘还在的时候,必定会继续流转轮回。这是缘起规律决定的,因此以有情能投生并不能成为有情是实有的根据。

  第三个回答是“何以相续久,有情即实有?”这运用的是能立等同所立不成立的应成因。指出有情持续的时间长,只是因为因缘不退,不能用它作为有情实有的根据。

  第四个问答是“杀戮幻人等,无心故无罪,于有幻心者,当生罪与福”。这是运用了根据相同应成因,指出两者的差别只在于是否有心,但是在“无自性”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第五个问答是“咒等无力故,不生如幻心,种种缘生幻,亦复种种相,一缘生一切,何处皆非有。”这是用大缘起因指出幻术师变化不出具有心识的有情,只是因为幻术师根本无法提供产生心识的因缘而已,并不能以此就证明心识是实有的了,并且,有情的心识恰恰也是各种因缘聚合的幻相,这和幻人的形成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这段也是对以上第二到第五回答的总结。进一步引导实事师作这样的观察,即幻人和真人在显现上会因为因缘的差异而有许多的不同,但是在空无自性上,却是没有丝毫的差别的。

  第六个问答是“胜义中涅槃,轮回即世俗,则佛亦轮转,菩提行何用?诸缘相续集,幻现亦不退,诸缘相续灭,俗中亦不生。”这是用大缘起因,指出佛陀与众生都是因缘所成,因此他们的性质都是由因缘所决定的,而因缘生的,则必定是幻化不实,并且是大平等性的法。

  上面六个引导的共同特点,是抓住了佛陀和有情都是因缘所成的这个核心,指出实事师认为佛与有情实有,正是在推理中忽略了这个核心,使得推理不严密、全面,而增益出了本不存在的实有。寂天菩萨将这个核心,用正确的、殊胜的应成派理论,对实事师的不同原因,逐一进行辨析,指出了它们的漏洞所在,这样就彻底消除了它们的各种疑虑,而能完全接受现空双融的实相之理。

  大家在理解的时候,先要想如果自己是实事师,会对现空双融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并找出相应的根据,然后再站在中观师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看待这些疑问。这样就容易能学到寂天菩萨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原意。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问答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