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云冈石窟:见证中华文明无与伦比包容性和吸纳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来源:中华网佛学频道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的云冈石窟,是佛教东传中国后第一座由皇家开凿兴造的大型石窟寺。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伟,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9万余尊,最大者高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是公元5世纪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眼

云冈石窟以石刻闻名天下。《魏书·释老志》中有“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赞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云冈石窟时写道: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

1934年,著名文学家冰心游云冈后写日记赞叹:

“万亿化身,罗列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

从公元398年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大同),到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近百年的北魏平城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作为北方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平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汲取、融合各种艺术风格,开凿出规模宏大的云冈石窟。1500多年来,这部刻在石头上的无声艺术杰作,向后人展示了北魏豪迈辉煌、开放多元的雕塑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

云冈石窟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为16至20窟,即著名的昙曜五窟。公元460年,文成帝下诏,以“沙门统”昙曜为主事者,在武州山体之上开凿出5座大像窟,揭开了开凿云冈石窟的序幕。昙曜五窟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风格。

▲云冈石窟早期大佛。(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

中期石窟开凿于孝文帝执政时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北魏国力强盛,加快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了富丽堂皇的太和风格。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第5、6窟是工程浩大、雕饰华丽的典型洞窟。窟前四层木质楼阁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波拍摄)

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494年,北魏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随之停止,但凿窟造像之风在社会中下阶层蔓延起来,贵族、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我国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和“秀骨清像”的开端。

▲第11窟属于晚期石窟,呈现的是一种清新典雅“瘦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多元文明交融的典范,云冈石窟是展现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包容特性的艺术宝库。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这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凝结了历史长河中璀璨的记忆。这里既有来自西方的仿罗马柱石雕、古希腊式柱身、爱奥尼克式柱头、忍冬纹的植物纹样,也有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还有西域服饰文化的痕迹,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特点。

▲第12窟俗称“音乐窟”,是一座曲声祥和、神佛共舞的洞窟。该洞窟的雕刻,表现了北魏时期的宗教、宫廷、世俗音乐及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在这里,伎乐弹奏天籁之音,飞天演绎绝美舞蹈。(图片来源:云冈研究院)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