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传喜法师于山东大学举行“观澜知源—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讲座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仲春时节,半城都是湖水的泉城济南,春花璨烂,莺飞草长。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校园里,葳蕤尚庭发,落英已缤纷,在现象界永不止息的变化之中,传喜法师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3楼报告厅,受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的邀请,与师生们共同探讨关于生命永恒的话题。
      山东是一片神圣的土地,齐鲁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圣贤辈出。在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的讲座上,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院刘杰院长亲自主持并致开幕辞,出席此次讲座的还有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国学大学堂的辛成志主任,和山东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坚教授等专家学者。主持人请传喜法师登上法座,与师生们分享,在不同的时代,探讨圣贤文化这个话题,有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济南又称泉城,是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但随着经济发展,废气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济南的春天不再是记忆里的感觉。同样,趵突泉的泉水也不可避免地污染变质,趵突泉水上溯泰山深源。山东人说,泰安有三美,即“白菜、豆腐、水”,如今水已不美,做出来的菜,泡出来的茶跟从前大不一样。而文化的源头如果被阻塞和污染,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追根溯源,文化的源头不离人心,只有人人都识心达本,才能清理人心的污染。
     
      传喜法师从儒、释、道三家学说,来解释中庸之道的人生实践,重点不在于学术考究般地依文解字,而在于从经文中引导师生体解无形无象的“道”,以先贤的智慧再次告诉我们,观澜即要知源,要突破生命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生而为人,要珍惜难得的人身,用来修行不生不灭的境界,不再心随境转,而徒然流浪生死。作为一个知“道”的人,树立做好人的信心和勇气,作为佛教徒,念佛修行要了生脱死,进入实际理地,不染一尘,做到无念而念;看一切相回光返照,见相不生心,见相不住相,这是佛教的中道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信息全息化的文化,春秋时期,公冶长能听懂鸟语,说明古人对生命的认知频道较宽,而孔子对他也相当认可,甚至不计较他曾经入狱,而招为女婿。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如同蚂蚁永远体会不到三维的空间感,只能局限在二维的空间里,同样,处在生处中阴里的我们,即使穿过未知的维度空间,也会浑然不觉。几百年前,哥白尼由于提出太阳中心说,而被定为异端而施以极刑,这都是人类的狭隘的生命观的体现。




        世界古老辉煌的几大文明,在历史滚滚的车轮里,几乎都断失了传承,如古埃及文化,在当今时代,早已丧失它的社会功能,只有考古学家在研究考据,或者成为旅游观光客探古寻幽的消遣。中华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传承的链条从未中断,现场光临讲座的有佛教的出家人、哲学院的儒家学者,还有道教的道长。儒、释、道三家于大学校园内的会合,共同探讨和发扬传统文化,这种开放的风气,共同的向道之心,令人感到惊喜。

      讲座结束后,刘杰院长发表了简单的讲话:80年代未,有一批学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经过三十年的探索,民间和官方的思想终于达成了一致,法师以佛学的角度阐述儒家经典,另辟奚径,是推崇传统文化者共同的目的。最后,传喜法师赠予院方书法一幅——《仁山智水》。培养仁慈和智慧的内在,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人的共同心愿。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