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失落的唐密——大兴善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失落的唐密——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是一座普通寺院。 现存建筑由南向北先是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后是大雄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十八罗汉以及地藏菩萨青铜塑像;再后是观音殿,内供明代檀香木雕的千手千眼菩萨;最后的法堂里保存着唐宋的佛像。不过当看见地藏菩萨像是日本国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所赠以及观音殿西禅堂“开元三大士传略”所言,就了然这座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密宗发源地!

  尽管隋代建寺的初衷与密教并无关涉,然而,唐人却肯定是有意为之的——这里的大兴善寺和东头的青龙寺都是密宗寺院,一是唐密的祖庭,一是日本东密的祖庭,两座寺都建在隋大兴城也是唐长安城内的阳爻高岗上,一西一东,控制着唐长安城的南部的制高点,不允许民居靠近——为了统治安全处心积虑啊。

  我之所以把密教和密宗区分开,为了使表达更为明白确切。

  粗略地讲,密教是指包括印度、中国、日本等地的所有佛教秘密教义、教法、仪轨、法事等等以及各种派别在内的教派,而密宗仅指密教中的宗派。

  这仅仅是我的叫法。密宗自己为与其他宗派抗衡,说人家是“显教”,浅显直白,自己是“密教”,神秘奥妙。就其某种特点讲此说或有一定道理,但就一个宗派整体而言就有些自我膨胀之嫌了。

  一、唐密——一个迅速崛起又很快消失的佛教宗派

  唐代的大兴善寺威势可谓熏天,尤其在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然而公元841到846年的会昌年间,唐武宗大举灭佛,全国共有4600多座寺院遭到寺毁僧散的厄运,大兴善寺也难逃此劫。其中可惜的是,之前由玄奘、义净以及鸠摩罗什等人从印度取回和带来的还没有来得及翻译的密教经籍也毁于一旦。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密教经疏更是惨遭扫荡,就算法门寺地宫按照曼荼罗道场布置,但唐密充其量已属遗响。宋代已经没有了唐密的余续,只不过是密教中某些说教、仪轨、法事等的零乱杂陈,既不成体系,又与唐密不搭界。元代引进喇嘛教即藏传密教,很快随着元朝的灭亡退出中原。明朝永乐时,朝廷认为即就是遗留下来的密教残余也显得太怪异了,于是下令废除驱逐。从此,密教在中原大地上几乎绝迹。大约到了清代,藏传密教在局部范围内有所传播。

  站在大兴善寺的院子里,最扰人的是一个大大的疑问:这个一度烈火烹油的宗派怎么那么快就在中原大地上消失了?时间竟然还赶不上那个“流行中国”将近210年的基督教聂思脱利派——“大秦景教”。

  据专家考证,其实在三国时期,中原就有了密教的经籍翻译。两晋时从印度和西域来中原的密教高僧有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有的“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有的令人“莫测其神”。这些咒术应用于驱鬼役神、降龙祈雨,息灾、求祥、安家、治病等等方面,简直是有求必应,有些更与中国原有的祭祀、占卜、占星等法术结合,得到人们的信奉。由于它的杂驳,后人称之为“杂密”。

  只能是这样,因为在印度,大乘密宗到公元7世纪中期后也就是中国的唐初之后也才产生。

  这种斑驳陆离的密教到了唐开元年间,以“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从印度来中原,尤其是不空,在大兴善寺翻译密教经典和建立灌顶道场,创立了密宗一派为标志,才出现了改观。为与“杂密”区别,人们名之为“纯密”,也叫“唐密”,如果以“宗”称之,则称真言宗、开元宗等等,现在因藏地佛教名藏密,日本密宗名东密,所以把中原的密宗直接叫“密宗”了。其实在当时,唐密因创于东土,也被称作“东密”。

  唐密或者纯密到底是什么样?详情、全貌、具体的内容已然恍惚。这里面充满神秘,是一个隐藏在雾中的谜。 现在,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星的记载中去了解;另外,恐怕也只能从藏密、日本的东密去推测了。

  日本的密宗就是从唐代长安东传的,当时就叫“唐密”,虽然后来结合日本国情有所变化发展,不完全等同于中原的“唐密”。但以其与中原唐密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关系来推测中原的唐密,按理应该比以藏密推测更为接近实际情况吧。

  二、“密”在何处?

  佛教宗派凡以“宗”名之的,要有它自己不同于别的宗派的一套“成佛”理论和方法。一般认为,密教的“成佛”之“密”,并不是它的教义即理论有什么神密之处。虽然密教认为法身佛所说的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教法是佛自己内证的境界,很是奥秘深妙,所以以“密”自称,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自神其教而已,并没有不能示人之处。事实证明,有关密教的教义,密教自己也在不遗余力地宣讲传布,唯因其“深奥”,还更加特别予以注释诠解。

  那么,密教到底“密”在何处呢? 一般认为,密教的“成佛”之“密”,集中体现在它“成佛”方法与众不同上。 密教的“行轨”规定,皈依密教必须有上师引导,必须听从和遵照上师的指示,不得违抗;对于皈依后所有的做法和过程,不得对外人即未灌顶者宣示,必须严守机密,否则要遭到报应。

  这一来,密教的学问修行称为“密学”,密教的僧人称为“密家”,信徒称为“密众”,道场称为“密场”,让人觉得一切皆“密”了。

  人们说“纯密”是以翻译出《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密教经典和建立灌顶道场为标志而创立的。那么,它的“密”到底是什么呢?还没有怎么看到唐密受“性力派”影响的记载,那么“唐密”之中有没有男女双修的神秘现象呢?

  神秘的咒语,难道是人天相通所使用的奥密至言?密宗大师难道真能够做到人天相通?

  神秘的“身密”当真有别于其他佛教派别的修求“法身”?以“报身”和“变化身”就可以得到实证? 神秘的“意密”,是否证明了人的意念具有无上的神秘力量,说明密宗的确具有一般人所不知道的秘密道理?

  三、“唐密”为何一蹶不振?

  现在的大兴善寺已毫无神秘之处,在这里曾经有过的神秘早已烟消云散,无从寻觅。 唐密的戛然而止固然有“会昌法难”一刀斩断的原因,但我总感得,就其一蹶不振不能东山再起的结果看,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密”是其原因吗?就是说唐密会因其“密”而在中原销声匿迹吗?

  有人说,唐密是一种“富于稳健之神秘主义”,这么讲可能指出了它不以旁门左道取胜的特点。

  早期的密教就有干预政治的天然优势,但导致的结果可能对自己有利,也可能相反,东晋时来华的昙无谶就曾以善言“他国安危”在中原被杀。

  除男女关系混杂不清外,早期密教还有一个突出之点,就是“杂密”的法门和法术对下层民众百姓特别具有蛊惑力,而由此带来的集聚性又容易形成造反动乱的渊籔,所以,“杂密”在中原一直被历代王朝所忌讳排斥。

  然而到大唐以后,国势昌盛,自信日增,来中土的各种宗教都能觅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加之唐密的“纯正”,开元三大士所为,完全适应了皇权国家的需要——当然新到中土的“纯密”也极需要皇权的大力支持——于是二者一拍即合,立即进入蜜月。密教与政治结合比佛教任何一个派别都要直接而密切的特点,在唐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唐武宗毁佛发生,当这一前提失去,唐密就走到了它轰轰烈烈的终点。

  四、修行之异

  在大兴善寺里徘徊,那些遗址只能告诉我们附着于物质上的信息,当年“密家”们在哪里修行呢?就在我站的这地方吗?他们是怎样修行呢?仅仅是书上讲的那些吗? 很显然,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对时空超越的妄图,不过,即就是从书上看,与其他佛教宗派相比,密教的修行也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

  除禅宗外,佛教其他宗派把成佛希望寄托在遥遥无期的修行、轮回后,而密教则主张可以今生成佛、即身成佛。然而,禅宗的即身成佛是顿悟的“突变”,密教的即身成佛却又和其他宗派一样,是一点一点的“渐变”;

  佛教其他宗派都以“空”——清静意念为主旨,就是说成佛要抛掉所有的意念,让思想到达什么都没有的境地。而密教则恰好相反,必须运用“意念”进行观想,即运用集中意念的方法成佛;

  佛教其他宗派是以生到世间的“应身佛”宣教说法,如释迦牟尼、大肚子弥勒、观音菩萨等等。而密教则是以彼岸世界的“法身佛”大日如来宣教说法。为了让一般人理解,虽然赋予某种形象,但与肉体之身无关,是“佛法”采取的“方便”办法。

  从表面层次看,密教也有其独特之处: 其他佛教宗派主张“诸法无我”,视“我”为障碍,视转瞬即逝的肉体为空。而密教则看重自我,注重修炼身体,因为肉体正好是即身成佛的妙用之物。虽然其最终的旨归不在肉身。 站着,脑袋里竟然一片茫然。 说不清楚的唐密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