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佛教梵乐文化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来源:佛教导航   作者:佛教导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梵乐文化

 美妙的佛教音乐艺术———梵乐,其实起源于印度,印度国的音乐艺术,与印度的名族文化一样,深深镌刻着名族的性格特征,机隽永而耐人寻味的出世情怀。因此,印度的原生态音乐,表现出鲜明的超凡脱俗、犹如天籁般的艺术特色,宗教情感。佛教音乐源于印度,中国汉地佛曲的发展,与藏地佛曲起源于印度咒语唱诵不同,是由梵呗开始的。梵即印地语“清净”之义,呗则为印地语“呗匿”之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中囤的梵呗音乐,是模仿印度曲调,用汉语来歌唱。随着时光的转移,梵乐在历史上的演变,其音乐元素中,渗入了更多的中国恭听音乐、民间音乐的成分。特别是在盛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民间的普及和宫廷的流行,梵乐的中国化特色也如意明显。

  自佛教传入之始只至三国时代,来自印度及西域的高僧们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支谦居士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弘传《泥洹呗声》,帛尸黎密多罗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支县南也曾“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播“六言梵呗”于后世,他们同属西域人氏,所传诵的梵呗,当属西域风格佛曲———“胡呗”。而正当的汉传佛曲之创始者,据《法苑珠林》卷三四的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故应是三国陈思王曹植。曹植的“改梵为秦”,就是在梵音的基础上有所创作,南梁慧皎《高僧传》卷一五说思王“创声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契”为曲调,四十二契即四十二个曲调联蚕。这种“鱼山呗”已经出现了与印度佛曲相异的形式,代表了佛曲汉化的趋势。

  从梵呗诵唱,到梵乐歌舞,从纯粹的诵经念佛,到盛行唐宋时代的“变经”展现,翻阅时中国佛教艺术中一枚灿烂而魅力无穷的奇葩。中国佛教信徒以音乐的形式,供养佛、赞颂佛。当然,最为常见的梵乐,是汉传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特别是唐代,西域音乐广泛传入中原地区,唐太宗在宫廷欢宴百僚时,经常演奏《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等十部乐。其中《天竺乐》、《西凉乐》、《龟兹乐》等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均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当时中原最流行的音乐。同时,庙会在唐代已成为艺术表演场所,寺院成为保存和传习佛教音乐的中心,僧人中演唱、演奏大师辈出。唐代佛曲名目甚多。据近代对敦煌卷子所存五百余首曲名进行考证研究,其中佛曲有:《婆罗门》、《悉昙颂》、《佛说楞严经禅门悉昙颂》、《好住娘》、《散花乐》、《归去来》、《太子无更转》、《十二时》、《百岁篇》等两百八十一首。另外,《乐书》中还载有:《普光佛曲》、《弥勒佛曲》、《如来藏佛曲》等几十首。可欣慰的是,历经六百余年发展、变化,经过汉族多代僧人的努力创造,中国佛教音乐在唐代进入了辉煌灿烂时期。宋朝明清诸代,佛教音乐有经多次的搜集、加工和整理。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搜集唐、宋、元以来通行南北的佛教音乐曲调四百余首,编成《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行世。这本曲集不但影响全国,还流传越南、缅甸一带。近代佛教音乐基本上保存了明清的传说。由于中国疆域广阔,个地民风、性格、欣赏习惯的巨大差异,也给梵乐打上了深深的地方特色烙印,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北京知化寺、扬州大明寺的梵呗唱念名垂天下丛林。到了现代,佛曲中有融入了西方音乐及现代流行因与人元素,给梵乐艺术带来了新的气象。因此,梵乐的历史,仅就中国而言,可谓源远流长。

佛教音乐大全欣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