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宗教管理>>正文内容

叶小文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3日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尊敬的一诚会长,各位理事、各位法师: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佛教协会的理事们,相聚在古都西安,召开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明天,还将赴扶风县法门寺共同见证合十舍利塔落成庆典和佛指舍利安奉仪式。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自然让我们想到盛唐气象,令人充满欢喜。
自第七届理事会召开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坚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引导佛教界开展自身建设,为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和维护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刚才,一诚会长做了重要讲话,嘉木样副会长对四个办法做了说明,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就中国佛协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要点做了书面发言。三位会领导的讲话都很好,很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和贯彻。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举办世界论坛,展现中国佛教新面貌;致力民族复兴,开拓中国佛教新境界;弘扬人间佛教,推动自身建设新进展。供各位参考。
一、 举办世界论坛,展现中国佛教新面貌
由中国佛教协会、国际佛光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江苏及无锡市组委会、台湾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承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9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无锡和台北隆重召开。论坛历时五天,跨越两岸,近50个国家和地区佛教人士、学者及各界人士1700人参加。论坛安排了18场分论坛、五项文化展览、千僧过堂、“吉祥颂”大型文化演出、三部佛教纪录片首映式等各项富有文化内涵和佛教特色的活动。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受到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好评。
记得在2006年第三次理事会上,在座的各位理事还在听取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组委会关于“论坛”筹备情况的介绍。三年过去了,中国佛教界不但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而且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坛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影响进一步扩大,向海内外充分展示了“大中国有佛”的大气象。两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主办方、承办方为此付出的辛勤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更离不开在座各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中国佛教徒的共同努力。作为第一主办方,在论坛筹备和举办期间,一诚会长多次过问论坛筹备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并亲临无锡和台北会场会见各国、各地佛教界代表人士,全程参加论坛各项活动;各位副会长、秘书长和几位副秘书长也都肩负不同的任务,倾心尽力,全程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极大努力。作为国家宗教事务部门的负责人,我对中国佛教界在论坛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表示赞赏,对佛教界通过论坛形式对促进两岸和国际友好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刚才,一诚会长的讲话指出,第二届论坛规模盛大、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提出抓住历史机遇,利用论坛成功举行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有所作为,进一步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一诚会长所做的概括很准确,提出的要求很明确,我完全赞成。沿着这个思路说下去,我也谈几点建议。
――要发挥好第二届论坛的后续效应,保持同各国与会代表及组织的日常联络,做好经常性的对外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和巩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团队;
――要利用论坛开创的两岸交流新模式,乘势而上,精选题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两岸佛教界交流;
――要以成功举办论坛为新的起点,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有意识地选拔、锻炼一批外语人才;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佛教界要在信教群众中,发挥自身优势,多作安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二、 致力民族复兴,开拓中国佛教新境界
各位理事,明天我们要去扶风县参加法门寺文化景区落成仪式和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共同见证这一佛门盛事。
这两年令人抚今思昔的日子甚多。改革开放3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多少觉醒奋进,多少自强不息,多少光荣梦想。再把眼光放远、放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文明古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否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现代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等都得益于文艺复兴中倡导的人本精神。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作用空前放大了,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转化基因,试管造人……
  但解放了的“人”又过度膨胀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人”对自然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破坏;“人”对社会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争斗越演越烈;“人”对“人”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次贷危机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和恐慌。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感叹:“人类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发展和自然地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人类并不这样。人类每到一处就拼命扩张,直到耗尽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到新的地点。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与人类相似,那就是病毒。人类是地球的癌症,是瘟疫。”
  如此埋怨就有出路吗?不,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走向自身的反动,甚至成为“病毒”,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独特思维方法”?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这个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智慧,涵盖了新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内涵――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觉地因应着新的时代要求,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
我们连续举办两届世界佛教论坛,其实也是基于这样一种抱负,寻觅一个角度,进行一点探索。
在确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时,曾有个很多的方案建议。恰逢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 庄严地呼吁: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也呼吁建设“和谐世界”。这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这文化底蕴中,就包括中国佛教的“从心开始”,道家的“以道相通”,儒学的“以礼相待”。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中浸润两千年,深受中华“和”文化的影响的中国佛教认为:心净则佛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由此,便确定了首届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是一个凝聚着世界人民共同关切的题目,一个浸润着佛教深邃智慧和不懈追求的题目。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把“和谐”、“缘”、“和”与“合”几个凝练东方神韵、佛教智慧的理念融于一体。论坛围绕“和合”主题,探寻和谐之道,期解当前危困,重树人类信心,与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不谋而合。尽管和尚与政要所见不同,却都关切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间万物相恃而有,此有故彼有,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多元共存,此生故彼生,和合共生。顺缘汇聚,同一世界变梦想为现实,中华首办北京奥运,无与伦比。善缘同构,海峡两岸化天堑为通途,两岸共开佛教论坛,功在千秋。万事万物,皆因缘而起,顺缘而生。惜缘结缘,身和多元同住,口和赞叹无诤,意和慈悲同悦。众缘和合,乃力量之所源,希望之所在,生命之所住。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传统是民族的本,每一个辉煌的文明,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作支撑,都离不开先人的智慧与哲理的学习传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了创新和超越。我们可以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佛教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近代以来,宗教与现代化是相冲突还是相适应的问题已争论了几个世纪,就在人们为之争论不休的同时,宗教改革已在悄然进行。西方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通过办医院、办教育、搞救济等入世的手段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贴近民众、贴近底层。其发展的路向,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现在我们佛教讲的“人间化”。二战后,一些国家和地区佛教改革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韩、日等国家的佛教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其可取之处在于强化佛教的社会服务功能。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高举起佛教文化的大旗,积极推进佛教与现代化相适应。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佛教发展也是百花齐放,以拥有高僧大德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或者以在世界各地弘扬佛法而为大众所接受,或者以慈善救济而名扬海内外,或者以发展教育而影响知识阶层,或者以禅修实证而深入人心。这些发展模式和样态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取其优点,去其弊端,为我所用。
目前我国佛教是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的,但有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不守戒律、不求进取的风气,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一些纷争聚讼、各行其是的争斗,一些拉帮结派、攀附权贵的现象,在佛教界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蔓延。有形的物质财富迅速积累,却无合理使用,缺少规范监督;无形的精神资产不断流失,佛教文化中蕴藏的积极因素亟待挖掘、整理、弘扬。第二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各方好评如潮,我们更加深深地感到,时代对中国佛教寄予着殷切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呼唤着中国佛教作出更大的贡献。现在,论坛的热闹繁华已趋于平静,辉煌也要转化为动力。中国佛教要有大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自己就要有更高的要求,就应该有更深的忧患意识,更冷静的思考――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能承担得起时代的重托和民族的期望吗?应该正视的情况是:大陆佛教人才还相当匮乏,在论坛期间我们就痛感对外交流的高级外语人才的严重缺乏;一些寺院的管理工作还有待于加强、规范;某些地方的道风建设还不如人意,引起了社会批评;特别是佛教教育事业发展滞缓。国务院拨出巨额款项支持中国佛学院新校舍的建设工作,然而在其他宗教团体的相关项目纷纷完成之际,在一些地方的佛学院纷纷开建之时,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佛学院新校舍一直未能开工建设。希望佛教界都来关心这件大事。
三、 弘扬人间佛教,推动自身建设新进展
开拓中国佛教新境界,需要对佛教教理教义做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阐释,需要探索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的新路径,需要探索克服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思想实现团结进取、众缘和合的新举措,需要各地佛教团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督导佛教寺院搞好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佛教院校和各寺院大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需要佛教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文化、慈善、社会救助等公益事业,需要有条件的团体和寺院加强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一句话,就是要落实大乘佛教精神,建设近代以来佛教领袖所极力倡导的“人间佛教”。
20世纪上半叶,太虚和印顺法师相继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寻求一条将佛法与社会结合发展的道路。自20世纪下半叶起,在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出现了许多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佛教团体和组织,以各种形式探寻着实践人间佛教的新路子。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传播和弘扬,如今人间佛教的思想已蔚为潮流,被广泛接纳,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界最有影响力的一面旗帜。赵朴初先生在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将“人间佛教”的理念圆融于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在一个精彩纷呈的“人间”,真正融入生活、与时俱进,大有作为的“人间佛教”,应该是怎样的呢?“人间佛教”应该是爱国爱教的佛教,要知恩报恩,护国利民;“人间佛教”应该是堪为道德楷模的佛教,要以戒为师,师表人天;“人间佛教”应该是甘于奉献的佛教,要慈悲济世,服务人群;“人间佛教”应该是讲求和谐的佛教,要以和为尚,“六和”为敬。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首先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决同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爱国爱教本是佛教经典的基本教义,是中国佛教的一贯传统。赵朴老一直强调爱国与爱教的统一,他说:“我是新中国佛教徒,首先是新中国公民。从我们信奉的佛教教义讲,尤其是从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天职讲,佛教徒应该而且必须热爱、维护世世代代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可爱的祖国。爱国,在现今历史条件下,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藏传佛教的历代高僧大德,历来有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历史上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624年至1632年间佛教界反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到1888年和1904年佛教界参与抵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西藏的战争;从萨迦班智达、八思巴到第五世达赖喇嘛、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从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英人对我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到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的著名演讲,都充分显示了藏传佛教的爱国主义传统。
去年3月份,西藏和青海等五省区藏区发生了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中有极少数喇嘛也参与了打砸抢烧,有些地方还发生了聚众游行,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公然对抗政府的违法犯罪事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这场由达赖集团精心策划,有预谋、有组织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分裂破坏活动,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所不愿看到的,是与当前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搞建设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更是严重悖离佛教教义与佛教精神的。事件发生后,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先后发表声明和致书各寺院,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爱国爱教立场,谴责拉萨等地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并呼吁参与和支持暴力事件的僧人,静心思过,安心修行;呼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停止煽动策划暴力犯罪,停止分裂祖国的活动,幡然悔改,回头是岸。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领导特别是一些藏传佛教领袖或接受媒体采访,或撰写文章,倡导全体僧尼发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管理,持戒修德,护国利民,教育、引导广大僧众与达赖集团划清界限,不参与分裂祖国的活动,不参加任何非法活动。
中国佛教协会作为中国佛教徒的联合组织,要继续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团结广大佛教界人士弘扬佛教慈悲为怀、抑恶扬善、为民祈福的教旨,自觉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要努力发挥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贯彻落实好四个办法。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是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搞好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强基础性建设,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次理事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审议通过《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汉传佛教住持方丈任职退职办法》、《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和《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四个文件。2006年12月,《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予以发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今天审议通过的这四个文件,一方面是佛教界积极配合政府贯彻执行《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一项配套措施,一方面也是佛教界因应形势发展,自觉将教务管理制度化的一项具体体现。四个文件分别对佛教教职人员的资格条件、认定程序做了具体规定,对寺院住持任职的条件、程序进行了规范,明确了住持的权利、义务,并提出了对佛教教职人员和寺院住持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这几个办法对于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规范佛教教务管理、维护佛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佛教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几经修改,历时三年,终于拿出了比较成熟的审议稿,各位理事本着对佛教事业负责的原则,对审议稿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文件公布实施后,更希望各位理事能切实维护文件的严肃性,率先垂范,带头实施。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要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寺院活动。
寺院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举行集体宗教活动、满足宗教生活需求的主要场所,是宗教工作的三个着力点�D�D人、场所、活动中联结人和活动的重要平台,各地党委、政府和宗教界历来都十分重视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创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文明宗教活动场所”“模范宗教场所”“和谐寺院”“平安寺院”等活动,大大促进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创建和谐寺院”是宗教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可以有效的推动宗教界人士队伍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宗教活动场所服务信教群众、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利于调动信教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关心、支持、重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更好地发挥宗教活动场所在团结、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和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化解宗教矛盾,协调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还可以加强宗教界人士与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把宗教界的意见、建议、困难、需求及时的反映上来,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
希望在这次活动中,中国佛教协会和其它各地佛教组织能充分发挥政府与佛教界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宗教事务部门有效推进这一工作,在成立工作机构、摸底调查、动员部署、督促检查、达标考评、评比表彰等环节积极参与。创建和谐寺院,作为今年宗教界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是一个短期的任务,但创建和谐寺院也是宗教活动场所的一个长远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它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各宗教自身建设的始终。佛教寺院可以先行一步,按照创建活动的8项基本标准――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有序、教风端正、管理规范、安全整洁、服务社会,开展自检自查,推进自身建设。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当前要侧重抓四件事:
一要严把出家受戒入口关,强化正信正行教育。中国佛教界的大多数人在信仰问题上是不容怀疑的,但也的确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者本来只是一时消沉,一时冲动,急匆匆要“看破红尘”,加入到佛教队伍;或者根本不明佛法大意,佯为信士,形似虔诚,实则求名求利,借佛敛财。个别人甚至因作奸犯科无处藏身,混迹到佛教队伍里来。对于这些人来说,信仰建设、道风建设如何谈起?所以严把出家受戒入口关,纯洁僧伽队伍,正本清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继续搞好道风建设,探索以戒为师的新举措。当前社会大环境对寺院生活、个人修持的侵蚀与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僧制建设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我们仍然需要高举以戒为师的大旗。
三要继续大力开展讲经说法活动。去年,为筹备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了“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和“2009佛教外语交流会”,随后在上海举办了“佛教英语培训班”。这些举措都受到各地佛教界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反响。讲经是佛教界的家务事、份内事,也是佛教人才的基本功。时代有呼吁,信众有需求,法师有热情。因此,要以此为开端,倡导讲经说法的风气,培养和锻炼出一批能讲经、讲好经、常讲经的法师。
四要继续加强人才建设。要有能讲经说法的人才,能对外交流的人才,懂得寺院管理的人才,立志从事现代慈善事业的人才。在丛林教育方面,提倡丛林学院化,学修一体,建立一套适合人才生长、成材的培养机制。在院校教育方面,统筹规划全国的佛教院校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佛教教育,寺寺相关,人人有责,切忌嫉贤妒能,门户之见。要摈弃门派观、完人观、辈分论,打破年龄、地域、门派等不适应时代的界限制约,坚持能者居位,唯才是举,确保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各位理事,各位法师,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佛教要有所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佛教要有所创新,民族复兴呼唤着佛教要在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的基础上开拓中国佛教的新境界,希望大家不懈努力。
祝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标签:宗教管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