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国际>>正文内容

缅甸僧尼的“后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缅甸、僧尼,一个陌生国家与这个国家里一群充满外界陌生感的人群。一群本应该专门吃斋念佛的人,却因2007年9月的一场“藏红花革命”,而吸引了世人注目的无限眼光。

缅甸是世界上主要的佛教国家之一,缅甸习俗,男子在结婚之前,必须出一次家,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不然,社会就会轻视他,甚至无人与论婚娶。不过,出家时间长短不拘(一星期即还俗也可以);只作沙弥,不受比丘戒也行。

缅甸人出家的风气极其普遍;而出家时期的长短,则根据个人的意愿,当然,能够终身出家不还俗的,更会受到社会上的尊重。

缅甸佛教,是南传的上座部系,僧团是在戒龄最高的比丘名叫“得屋”(即“寺主”的意思)的主持下,下设三人,分掌寺务。“得屋”在僧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力,僧人进出,一般的奖励和处罚,都由“得屋”决定。年纪过高或生病时,并可请人代理。代理僧在缅语中称为“代宇”。

在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一对年逾花甲的夫妇坐在一个寺庙里若有所思。曼德勒是缅甸的文化城市,也是缅甸佛教活动的中心。

瞥一眼“现世”,老僧侣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身入佛门,却心系天下

因为缅僧沿门化食,对生活毫无顾虑,气候炎热,着衣不多,有两套袈裟就可穿着一年,尽可利用时间学习三藏,修习禅定。

有僧就会有尼!小小尼姑,打着红伞去外面化钱化米前行。缅甸女子出家的,只有式叉摩那尼(意释“学戒女”)和沙弥尼,没有受具戒的比丘尼。她们披着淡红色的袈裟(无条文的曼衣),也是集体居寺中。她们只可出外面化钱化米,但不可托钵化饭。在结夏安居期间,学戒女以所化得的米菜,煮饭供僧。

年轻的佛教尼姑,穿着传统的粉红色长袍,除了是出家人外,她们的喜怒哀乐似乎和常人无异。

标签:僧尼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