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水岩寺“菩提苗”少儿传统文化夏令营第三天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6日
来源:水岩寺网站   作者:水岩寺义工联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七月的躁夏,在水岩寺清晨,只有梵韵的清凉和寂静相伴。 夏令营第三天,晨读依旧。 朗朗诵经声,荡溢于苍穹。消融于所有见闻者的心中。

上午,老师讲解了弟子规的“谨”的相关课程。 场地依旧,然营员和家长却增多了不少。原本的座位全部都已经坐满。孝道,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更是整个世界和平的根基。一个不懂得关爱父母的人,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是无法懂得真心去关爱他人的。也很难恒久地升起甚深的感恩心。 所以,孝道,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而贤圣先哲,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真理。于是便将这个真理,记载以经文。承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正如老师所讲:“真理,是跨越于时间和空间的”不管,时空怎么变换,科技如何发达。孝道,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老师,在每一节课中,几乎都贯插着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每个例子听起来,都是那样的令人感动。 一个真正的仁德教育传播者,尤其说他是在教育着孩子,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以自已的德行在感化着孩子们。默默中,无形间。孩子们变乖了,变得有礼貌了,当一位年轻的姐姐,看到一位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碗,默默看着剩下的饭时,姐姐还未来得及开口。再仰头间,小家伙,咕噜一声,便将剩饭吞了进去。

我又一次,忍不住为这些孩子们而默默欢呼。
下午,老师们带领着孩子去了碣阳湖游玩。长长的队伍,统一的白色营服。高高的旗帜,天真浪漫的小朋友。 使大街上许多人忍不住频频回头。在接近碣阳湖的一个小公园内,后面的一位阿姨,看到一群长者在锻炼身体,于是对孩子们说道:“孩子们,我们见到爷爷们该怎么做?” 听到阿姨声音的孩子们,都驻足恭敬地向锻练的长者们,说道:“爷爷奶奶们,下午好!”并深深的鞠躬!
老人们似乎愣住了。更有些不知所措。 笔者在慨叹,千百年来,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从这群长者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很少能享受到这一起码的礼节待遇。所以,他们猛然间,似乎有些吃惊和回不过神了。然而,在短暂的停顿后,一位位长者,陆续地说道:“好好。。。下午好。。下午好。。。你们也好。。。好。。”

孩子们在绕着碣阳湖岸边,进行了歌唱,休息。 浩浩的碣石山美景,慈拥碣阳湖。犹如雄雄的父亲,守护着自己的儿子。更犹圣贤千百年来,以他们的智慧来护持着他们的儿孙,他们将他们毕生的智慧,以经书和文言文的形式留给了他们子孙。 所以致使今天中国依旧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他们的儿孙似乎没有好好珍惜。 当道德仁义,礼义廉耻在这个世界消失的时候。那么也是战争和灾难出现的时刻。 推广仁德教育,这已经不是区部人,某些人,个别人的事情了。而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不可推御的责任和义务。 唯愿以后,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晚上,蓝色的灯光,从教室中映透出来。弥染着夜的黑暗。一种温馨缭绕在心头。

孩子们依旧整齐地坐在座垫上。没有了起初几天的喧闹。夏令营的第一天,记得在五观堂吃饭时,孩子们吵闹声,轰鸣如雷。然而,逐渐,轰鸣声换成了大声喧哗,而由喧哗声,经过一次次的淡化。又成了默默无声,而后以至于吃饭的某个时段内,偶尔会出现鸦雀无声的静谧。这是什么力量?

教育。

一曲《我为你祝福》后,歌声中的感恩之情荡漾着每一个人。法师缓缓的走去了教室。这时,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们,全体起立!向后缓缓转身。毕恭毕敬的向法师挚诚顶礼,一个深深鞠躬,一份厚厚感恩。

慈祥的法师脸上露出了红朴朴的笑容。这是一种欣慰。一种感动。更犹若慈父看到儿子功成名就后内心的喜悦。
接下来,老师对孩子们这几天的进步,进行了表声和鼓励。他们的进步。众目所睹。孩子们静悄悄地听着老师进一步的教导。老师和孩子,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界限,更像是水乳弥合后的交融。

老师口中所说的每一句教诲,孩子们都把它落实到了行动上。

这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不是一种交易,不是让你背后多少个题目,学会解多少个公式,玩弄多少个词藻,然后,给你一张大纸。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获得了,某某级别的文凭。 再加一个烙深的钢印。啪,完事。您毕业了。
然后呢,看到长辈,唯我独尊。遇已异见,竭力排除,逢到良机,不择手段。遇到美女,纵有对象也疯狂追求,对待朋友,先相思维,于我是否有利。。等等。。。于是乎? 出现了一种结果: 性格孤立,心情忧郁。学业无成,没有知已。缺乏温暖,自私暴戾。为了利益,花言巧语。 工作难找,颠沛流离,时逢逆境,眼高手低。女友不忠,撒手而去。处世艰难,犹如犁泥!

试问,这难道不是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吗? 然而,这种结果,是否是自己,运不逢时,命多坎坷,身心倒霉造成的? NO,绝对不是。这些所谓结果,完全是自已错误的行为造成的。错误的行动来源于哪里? 来源于知见和思想。知见和思想又来源于哪里。答:依旧是教育。
试问,不尊躬长辈?能否得到教诲?不消除我慢,能否拥有智慧?不善待一切?怎能得到机会?不用情专一,爱人又怎会忠贞不离? 不学会关爱他人,性格又怎么能不再忧郁? 没有丝毫爱心,生活又怎能温馨! 不懂得孝敬父母,又怎么能学会感恩??
一个不会感恩的人,会不会尊躬师长?答:很难。会不会消除我慢:很难。会不会善待一切:很难。(面对恩德最大的人,都善待不了,他会真心善待谁。真有,也是以利益为驱使。甚可怕。)会不会用情专心一:很难(没有情义的人,感情对他们来说,只是欲望放纵而已。新鲜感一过。拜拜走人。)会不会关爱他人:几乎不可能。
我们经过仔细的思考,答案和真理就在眼前。 然而学会感恩从哪里来:答:孝敬父母!

话题,在空中运转几圈后,又回到了这里。重要的孝道!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他才会懂得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才会善待别人。因为善待别人,所以,他依旧会被别人所善待。 因为被善待,所以,他的人际关系会很好,人际关系好,他的生活自然阳光。生活和心情阳光,机会自然频频出现。机会一旦拥有,很快可以功成名就。俗说话,观史事,以鉴古今,从古代将相帝王看,真正善始善终,有大作为。大富大贵之人,其必是孝子!

法师慈悲的给大家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这是一个与众不同而感人的夜晚。 是真情和希望,令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感动。

是真理令在场所有的人品尝到了觉悟的喜悦。
仁德教育这应当是天下父母都所期盼的。因为当孩子连自已恩德最大的人都不顾一屑的时候,孩子以后将永远是一个自私的人。
一个自私的人,生活是极其令人生起悲心的。自私人的痛苦,远远不能用文字来形容。他们的一生将在忧郁中度过,他们总会认为整个社会的人都不能理解我。没有朋友,没有知已,一生一世,为了牢牢捍卫自已那块寸地,而放弃了整个绿色的草原。

正是因为执着,所以才会悭吝。正是因为悭吝,所以才会更加匮乏,正是因为匮乏,所以会更加的忧郁。 夫孝,德之本。 我们年轻一代的人。总认为,这句话很平常,再平常不过,甚至觉得这一句话,能成为千百年来真理。似乎很可笑。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比喻, 井底的青蛙,和井上的麻雀对话。

当麻雀淡到大海和大地时。可爱而又令人可怜的小井蛙,一幅自以为是稳重样子,不轻不缓地悠然而道:呵。。大地吗,无非也就是更大的井底而已。 所以才叫大地(底)。大海嘛,无非他的水容量,比这大了几倍而已。所以,才叫大海! 他的姿势在模仿所谓的绅士。然他的话语,却证明它十足的愚痴!

青蛙谈话的姿势,使人觉得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哲学家。麻雀听后,便止然无语。因为它知道,在那一刻,语言是苍白的。

我们总喜欢,以自己的刻度去丈量一切。世界上最大悲哀莫过于无知。
孝道所蕴含的真理,是浩瀚无边的。国学老师们几日来一直注重对孝道的侧重。是极其富有智慧的。中国有一句流传千百年来的话。说百善孝为先。
然而正是由于几日来,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恭敬,对父母的爱心,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所以父母没有理由不去感动。父母没有任何力量能拒绝这一份震撼人心的孝心。

正是如此,几乎每一位发言的家长,都是带着泪水来分享和表达的。 是真心让他们在吐露,是喜悦让他们在大众前挺身而出。孩子们的眼睛,个个也都闪烁着片片的晶莹!

是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能令我们感动,能令我们觉醒。是圣人的教诲,是圣人的智慧。
在交流会结束时候,老师带头向法师们顶礼。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效仿。长辈和父母是无别的,孩子们恭敬礼拜法师后,都毕恭毕敬的向自己的父母叩拜。此时,迎来了此夜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一个个孩子,跪拜在地上,以自己心中的那份最纯真,最天性的赤诚,向自己恩德最大的人,向自己最亲爱的人。也即是他们的父母,进行了深深而又伟大的一拜!
夜,在那一刻因感动而凝固! ( 文/海洋)
精彩板报栏
默诵《弟子规》
争捡落地米
讲解《弟子规》
书法课板报
端正竖书锋
我一定能行
家长听讲座
迈向碣阳湖
行在路途中
长队湖岸行
湖有山偎依
子有祖相庇
自由休息时
为友妆花蕊
看我耍猴拳
浩荡回水岩
在希望的田野上
蓝色的夜晚
轻唱梵音
向家长鞠躬并感恩
老师,是最可爱的人
手虽遮,情难掩
浩浩哉,慈子拜父母
子母相拥
拥抱着父母,便拥有了世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