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曹宪成:六年一剑磨《大足》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27日
来源:华龙网   作者:吴秀萍 李秋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根电话线,连通了记者与曹宪成的对话,沙沙的嗓音,缓缓的语速,从电话那头传来的打火机点烟的声音,近3个小时的交谈,未曾谋面的曹宪成在眼前清晰起来。

  曹宪成,湖南人,为重庆市重点创作剧目《大足》编写剧本。根据宋代名僧赵智凤组织开凿大足石刻为题材的《大足》,即将于4月初上演。从最初以宗教为主题的《宝顶》到最后以人的坚韧精神为重点的《大足》,曹宪成前后修改11稿,6年乃成。在他笔下,赵智凤不仅仅是一个和尚,更是有情有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70年刻石像教化民众的热血男儿形象。

  与赵智凤对话

  2000年夏日的一个午后,正在云南创作花灯戏的曹宪成接到了一个来自重庆的电话:“我们京剧团想排一个表现大足石刻的戏,您愿意帮我们写剧本吗?”

  电话这头的曹宪成心里动了一下:多次去过大足,感慨于坚持70年开凿大足石刻的赵智凤的精神、感佩于匠人们的智慧,曹宪成没加犹豫,当即在电话里回复:行!

  第二天,曹宪成就飞到了火热的重庆,了解创作意图后当即赶往大足,搬回了20多本研究大足石刻的专著、评论和图片。回到湖南后,就是漫长而冷清的阅读、消化和创作过程。“关掉手机、闭门谢客!”曹宪成沉浸在资料中整整20天。

  厚厚的资料里,关于大足石刻开凿者赵智凤只有一个碑记,寥寥几语,如5岁出家,喜欢字画,为报母恩后回故地开凿石刻。

  记者:对赵智凤这个没有多少资料可考的人物,您是如何把握的?

  曹宪成:资料的欠缺是把双刃剑,由于资料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料掌握,但同时,也为编剧的创作提供了无限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每一次到大足石刻,看到牧牛图、看到九龙浴太子,看到笛女、看到千手观音,都是一次次与赵大师的心灵对话。我问赵大师:为什么要刻牧牛图?赵大师回答:牛性尚能驯服,而况人性?我又问:为什么九龙浴太子中龙会吐水?赵大师回答:因为深爱的韦氏小姐梦圆在一次山洪暴发中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死了。所有当初赵大师一一实施的石刻造像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所以作为编剧,我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记者:戏中除了赵智凤确有其人之外,加入了韦梦雄和韦梦圆兄妹,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曹宪成:韦梦雄是我的一个寄托,当时赵智凤要实施这么大的工程,绝非以己之力能完成,韦梦雄是作为当地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出现的,他支持赵智凤去完成这件大事;韦梦圆的出现是故事的需要,爱情是亘古不变的题材。作为一个男人,他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女人,韦梦圆出现了,这个女人爱着赵智凤,赵智凤也深爱这个女人,但结局给得不是很圆满,两人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这段凄美的爱情最能打动人。

  记者:赵智凤对你的演绎会满意吗?

  曹宪成:曾经有一稿,是以赵智凤的一段独白开头:现在的人说我是思想家、是艺术家、是佛教徒,但我自己觉得没这么伟大,你们现在看到的、呈现在眼前的结果并不是我当时能预料到的。同样,作为编剧,我创作了,结果也不是我能预料的。

  不是大足石刻讲解员

  “曹老师,很高兴又见到您了!”这是曹宪成在大足石刻受到的特殊“礼遇”。从2000年开始,曹宪成去大足已不下10次,有几个眼尖的讲解员早把他认熟了。

  在赵智凤曾经丁丁冬冬开凿石刻的宝顶山、北山,曹宪成一次次徘徊。熙熙攘攘的游人看到了赵大师留下的宝贝,而曹宪成想看赵大师当年凿刻的场景。

  各个石刻都了如指掌,在京剧《大足》中,曹宪成根据自己的合理推想,给大足石刻各个造像的来历杜撰了不少故事。

  12位黑衣女演员的纤手从舞台中冉冉而起,如嫩笋拔地,这出戏写的是赵智凤感念情人韦梦圆断手而刻“千手观音”。千手观音的雍容端庄、娴文淑雅一览无余,配以大悲咒等佛教音乐的肃穆,立体丰满的千手观音跃然欲出。

  飞腾的黄龙,恢弘大气的音乐,翻飞的“九龙浴太子”映得满室生辉。赵智凤耗尽心血在绝壁上刻成九龙浴太子,纪念和韦梦圆的爱情,同时又完成了一项浩大的排水工程,造福桑梓。

  记者:你对大足石刻每一尊佛像的理解必定变成舞台上的表演,没去过大足的观众看戏后可能会据此来看待大足石刻的

  历史,这是您想过的吗?

  曹宪成:我不是大足石刻的讲解员,艺术家的创作依据是感悟,而不完全是事实,我希望观众能理解这一点,更不要因此误读了大足石刻这个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京剧作为传统文化,与宗教也颇有渊源,大足石刻中的宗教因素,您是如何表现的?

  曹宪成:文字和故事情节上我是极力回避这个问题,我在《大足》中要表现的“人的坚韧”,赵智凤坚持70年刻石像,把他所有想说的内容都物化在了石像上,劝人向善、抛弃邪念、孝顺父母,而赵智凤本身的70载坚持,就是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自我牺牲、积极奉献、追求理想的精神。“一步又一步,走的宝顶路;从寒走到暑,身后留大足。”这个“大足”,既是指地名,也暗指赵智凤走出了一条人性的大道。在整个戏中,宗教主题是通过音乐的运用,宗教音乐对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大足》的特色也就更突出。

  记者:作为一个非本土的剧作家,您对大足石刻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创作可以是天马行空,重庆本土观众会认同您的看法、认同这部戏吗?

  曹宪成:大足石刻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题材,但作为编剧,不会因地域性的问题而妨碍写作。但是,我在这个戏里也加了一些地域性的语言,通过一个插科打诨的小僧人来表现,方言的运用在京剧中也是允许的。我是想通过这么个人物来为《大足》贴上地域标签,也让重庆观众更有亲近感。观众是否满意,我一点都没底,只是把我的想法呈现给了大家,等待观众审查吧!

  我写了两个重要题材

  1997年,我市正在排歌剧《巫山神女》,特邀作曲对剧本不是很满意,提出需再度修改。一次偶然的聊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曹宪成,曹宪成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找到了歌剧院有关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双方一拍即合,由曹宪成进行再度创作。就在直辖这一年,曹宪成与重庆结下了友谊,也结识了一大群文艺圈中的朋友。

  当我市再度投排大型京剧《大足》时,很多人自然地就想起了曹宪成。

  记者:从《巫山神女》到《大足》,这两个都是很不好啃的硬骨头,创作上都有一定难度,而您的创作都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线,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曹宪成:我何其有幸,重庆最有写头的两个题材都让我写了。巫山神女存在于古人无数的浪漫诗篇里,我也乘船经过神女峰,那只是一座被人寄予了无限想象的山峰。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何表现巫山神女,我将人、鬼、神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这是很带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把一个原本飘渺的概念做得好看。这次为了京剧《大足》更有“看头”和生命力,我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接受程度和市场因素,把爱情姻缘也融入石刻之中,其实是想通过这一矛盾冲突,表达蕴涵在剧中深刻的思想性和人的坚韧性。

  记者:我市的创作题材很丰富,这两部作品都是与石头打交道。

  曹宪成: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写巴蔓子将军和秦良玉将军的故事。

曹宪成其人

  1948年出生,湖南省汩罗镇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从事戏剧、电影、电视创作30年,发表戏剧和影视作品40余部(集),其作品多次获国家部、省级奖励。现为岳阳市文学艺术研究所专业作家。戏曲代表作有《弃花翎》、《胡马啸》、《梨花带雨》、《杏花春雨》、《乐四爹小传》、《大足》、《铁铺缘》等,著有《当代湖南戏剧家选集·曹宪成卷》一书。

标签:大足石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