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普贤行愿品>>正文内容

梦参老和尚讲解《普贤行愿品》大意(第一讲)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2日
来源:地藏论坛 2005-8-5   作者:梦参老和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声明:由佚名居士大德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老法师审阅,仅供参考。好像找到老法师亲自审阅并非易事,本着让佛弟子们早得法益的原则发布出来,佚名师兄也许会谅解吧。阿弥陀佛!)  2003-10-18


  梦参老和尚在上海龙华寺开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意

  今年89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本月22、23、24日三天在龙华寺开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意,原计划半个月细讲,因龙华寺修缮工程没完工而大幅缩短,机缘难得,上海附近的师兄弟可前来亲近大德。梦老16岁做梦出家、继而做梦朝九华山,赶上每60年一次的地藏菩萨肉身塔开塔迎金身大典,奠定了其一生宏扬地藏法门的志向。老和尚在西藏修行10年,1950年回汉地途中被错抓误判33年,1982年出狱后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后主持恢复厦门闽南佛学院,1988年应宣化上人之邀前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台湾地区宏法,去年起梦老深感内地佛学不久将中兴,开始将更多宏法时间放在国内。老和尚身为国内尼众戒律第一的五台山佛学院普寿寺恭请的导师,同时主持修复明朝第二位皇帝出家的雁荡山能仁寺,出狱时曾发愿再宏法33年,现已21年,祈愿老和尚及所有善知识长久住世、转正法轮!特别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是,梦老8年前患直肠癌手术后坚持每天自己洗肠,生活亦非常规律: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诵地藏经、金刚经、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华严三品、八十八佛宝忏和在西藏修学的密法,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拜占察忏,每晚诵地藏菩萨洪名千遍以上,从不间断,这样可以把白天的时间留给前来学佛请教的人们开示讲法。老和尚现在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特别注重相机说法,我们要珍惜与这样大德亲近学法的机缘呀!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讲记

 

2003/10上梦下参老和尚讲于上海龙华古寺



大和尚慈悲,两序大众师傅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道友慈悲。

  今天因为大和尚要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有这么一个殊胜因缘,来跟大家结结法缘。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清楚,《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经典之中之王,因为他涉及得非常广。要想学这部经,要讲一遍这部经,要3年半到4年的时间。那么其中的一品,大和尚要我讲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全部的讲,我定的,最少时间要18座到20座;现在我们用3天的时间,我想跟大家说说大意就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呢,我们一定要懂得。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时候,我的智力不够,智慧力不够,不能使大家都能够得到法疑。因为,我们要理解到:佛说法,他是对机的,不对机不说。我们现在,到这个末法的时期了,说者,没这个力量,来使大家都满意。说法的时候,仅能大家共同地学习学习,作未来的种子,等它发生、发展。对机的话,说者,没这个智慧,大家领会的时候,各有不同。在我没有讲经之前,我想跟大家漫谈几句。

  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法和佛教,两个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个仪式,属于佛教,是佛门说法的仪规。这个仪规啊,不是印度的,是我们祖师兴起的。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读《金刚经》,释迦牟尼佛乞食回来之后,把衣折好了,把脚洗完了,自己趺跏而坐,坐完了,须菩提就请示来了。就是这个意思,佛每次说法,都是自己找个座,就等你们大家漫谈。现在呢,我们为了慎重佛法,作个仪式,表示:尊重法师,尊重法的难得。所以,做这种这仪式,是尊重的意思。

  那,佛法呢?我们要先理解佛。佛,不是华语,是印度话。印度具足了说,佛叫佛陀耶,法叫达摩,僧叫僧迦。佛陀耶是什么意思?觉悟、明白、智慧。觉悟、明白了,就是佛了。我们要想达到觉悟、达到明白,怎么办呢?那得有个方法,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学觉悟、明白的方法。

  方法大家都懂,你干哪一行都得懂得个方法。在家说煮个饭,如果你煮饭的方法不会了,你也煮不熟啊。这锅饭,好多米,掺好多水,火的大小,你煮惯了,方法掌握到了,一煮就熟了,吃着饭是很香的。如果让我去煮,我不懂得煮饭,或者水掺多了,干饭熬成稀饭了;火大了,煮糊了;火小了,煮夹生了。

  所以我们学佛者、学法者,你也得把这个方法掌握到,在你学的时候,你容易进入、能够明白、能够觉悟。觉悟了,就是佛了;没觉悟,是众生。

  我们要讲《华严经》,在《华严经》的教义说,我们都是佛。不指《法华经》,《法华经》也入世说。那么这个佛呢,是理即佛。因为在《华严经》,讲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在理法界上头,我们跟诸佛平等平等,人人都是佛。我们因为有贪、嗔、痴,这些个障难,无始劫来的障碍,把我们本具如的佛的光明、智慧、觉悟,给遮住了,不显现了。但是,理上还没失掉,它还是具足的,这叫理似佛。我们皈依三宝了,明白佛法了,晓得自己是跟佛差不多,是一样的,这叫名字即佛。名字可以说,跟佛平等平等。但是,如果你闻经说法,照着法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做,或者念佛了、或者拜忏了、或者修观了,从你的心里头转变了,从理即佛,到名字即佛,再就是观行即佛。观行就是:依照佛的教导,你去修。这个修就是“观”,你去观行为,观你自己的做,叫观行即佛。当你深入了,信心满足了,登了初发心住的时候,这叫相似即佛。印着真理了,而还没有证着,相似即佛。登地的菩萨,登了初地之后,登了欢喜地的菩萨,证得一份法性的本体,叫份证即佛。一份一份到十信满心,到等觉的菩萨,就象现在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了,入了佛位了,叫究竟即佛。这不论四教、五教、法相、位始,都如是说。都有次第的。这是六即佛。

  你懂得六即佛、四法界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理法界。理法界就是在理上是平等的,在理上我们是经常说。我们讲的般若空义,空义,这属于中观了。讲空义的时候,平等,不空的,不平等。空,有究竟的,也有次第的。空到什么程度,都有次第的,不是没有次第的。

  在禅宗,有六祖大师,从初祖到六祖。在禅宗我们经常说;“禅门一柱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立证的菩提,理上是明白了,“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啊。六祖大师在讲经的时候,他不认得字啊,你得给他念啊,他没到事事无碍的境界。

  大家懂得这个意思了,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呢?你不学,你不懂;不懂,你没法起观行;没法起观行,你怎么能消除你的业障、消除你的烦恼呢?虽然是你本具的,但是,你失掉了。这个失掉了,不是说你没有了,就是你这被贪、嗔、痴啊,给它障住了。但是,你从起行渐渐修呢,明了理了,然后起修,叫趁兴起修,那他进步得非常快。象我们从教义上入手,非常慢,一步一步走,但,这个非常地稳妥,绝不会入魔!

  有没有超越的?有!不是现生!因为,他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他在今生一闻法,他就理解,理解他就修,修,他就证了。我们只看到他现在,没看到他过去。他的智慧的大小,不是现生一生修的,是经过十参,多劫修来的。所以啊,佛法的事,没有简便的事!投机取巧办不到!要精进,你才能得到!

  懂得这个道理了,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是为了行;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得;证得之后,才叫解脱。

  还有,学华严的时候,得具备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呢?我在这儿大概地说说,不能详细地讲。

  在《华严经》讲,把整部《华严经》分成六相、十玄、四法界。哪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个就是让你先认识四界的成就。这个四界,现在我们呢,还在成劫当中,还不是坏劫。劫,是印度话,叫劫簸,华语讲失份。

  我们常说,这人遭劫了。换句话说,这人倒霉了。为什么倒霉?不是偶然的,是过去世的业,现在成熟了,这是恶业成熟了。如果他是善业成熟了,如果他或者出家了、发心了、入道了……解脱。

  但是,从总相说,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是总相,总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大就是总相。“佛”、“华严”就是别相。同相,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与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这就是异相。我这是简单说的,没有拿教义上说,这,大家很容易懂。有总、有别、有同、有异、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个事业,开始发起、筹划、设计、完了之后开办,这就成了。公司衰败了,没挣着钱了,要关门了,那就是坏了。人成长的过程,出生的时候,成长,到衰微的时候,就是坏,坏的开始。我在拿最简单的例子说。

  但是,十玄门可就深了,十玄门这样解释就不行了。但,要学华严,必须得知道。第一个“玄”,玄就是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九十天,只讲一个字:“妙”,这叫“九旬谈妙”。

  从前在唐朝的时代,鼓山有个老和尚,他每天从天王殿,拈香完了到大殿去,侍者给他端着个香盘。老和尚嘟嘟喃喃地念,好多次了,侍者就问了:“师父大和尚,你念什么呢?”他说:“念华严经啊。”“啊哟,你念华严经啊!从天王殿到大殿,你念好多?”“我念一部啊。”侍者笑了,一部《华严经》,在我们平常读的经里,《华严经》的分量最重了,八十卷华严,普贤行愿品是第八十一卷。“你走这么几步路,就到大雄宝殿了”,“你不信啊?”侍者说:“我当然不信了!”老和尚说:“我可以让你信。”“你怎么让我信?”“你等着吧!”他把我们的师傅选了八十位,一人拿一卷,老和尚就诵。老和尚诵得非常之快,哎!拿第一卷的,听老和尚诵的第一卷,拿八十卷的,听老和尚诵的八十卷,诵完了!这叫“顿”。

  这个是形容什么意思呢?《华严经》,你可以把他收缩起来,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这个意思大家慢慢地去体会。八十卷那么多,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一动念。在密宗,修得大圆满次第了,修得究竟成就了,是什么呢?现前一念心。我们学华严的,觉得很深、很玄。不要看得太深、太玄了。就从你的现前一念心掌握。修成佛,成就的就是:把你的妄心,变成真心。把妄心变成一念真心。

  我还想起了福建的雪峰,毕生祖师,这是唐朝的事。在雪峰坐禅的时候,参禅的有53位,正好华严大士也53位,华严善财童子53参。那一天,一打板,静坐完了,一打板,一放腿子,53位全部开悟了!悟得什么?悟心是佛。大寮一个煮饭的师傅,听到说“哇!今天参禅的时候,收获特大啊!此是选佛场,都成佛了!”他把做饭的调子一丢,说:“我也开悟了!”凑上他一个,54个。

  这种悟啊,这种顿悟啊,在《华严经》,只是理即佛,相信自己是佛。顿悟了以后才起修啊。禅宗上得过三关,这仅仅是第一关。开悟是第一关。我说这,什么意思呢?你以这种心情、思想,来学华严,你能进入。十大愿王也是一念。不过,他有别相,我说的这是总相。

  十玄门,“同时具足相应门”。善财53参,一念同时具足了,相应了。“一多相容不同门”。《华严经》经常讲;“于一微尘转大法轮,于一毫端向宝王刹”。一微尘多小啊!有时,微尘看也看不见。一个头发尖上,就现得到一个国的宝王刹。阿弥陀佛的全世界,极乐世界,就在眉毛尖上现了。相信吗?一容多,多即是一,互相相融,诸法相即。你既是我,我既是你;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要没有这个信心呐,学华严,你学不了。华严的经文的意思里头,经常是这个意思。你必须先把这个学了。

  就象武则天,她对这个意思不懂,贤首国师就用皇帝宫殿里头的金狮子来说。单有一本《华严金狮子章》,用那个金狮子的名字来表现,让皇帝信。他说:你随便捻金狮子的一根毛,它也是金子,从金子上含义来说,同的,同是一个金子。以这个意思来解释。诸法相即自在。所以才能把一微尘,转成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你把一微尘放开了,无穷无尽的世界!

  大家可以这样想:现在你在这儿心里静坐,你所到过的地点,广东啊、北京啊、哈尔滨啊,你这么想,顿现,没前后次第的。要是把你所到过的地方都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顿现。我现在在这儿说话,这边一作揖,一想,旧金山啊、纽约啊,我到过的地点,顿现。这边还说着呢,那边脑壳里就想,就顿现了。这就是自在。诸法相即自在。不是法自在,是你的心念自在。这种含义啊,你懂得了,事事无赖,心遍一切事。到了这种境界的时候,就是华严菩萨。《华严经》是讲这种意力的。

  “因陀罗网法界门”。第四天的罗网,照着整个第四天。他那个网啊,这个网里头是第四天,那个网里头也是第四天,他的每个网孔,都是第四天。也是形容你的心量跟一些事物的。表现的是事事无碍的。十玄门嘛,就是解释的事事无碍。

  第五“细微相容”,各不相妨碍、各不相障碍。表现的是心量,只要你的心量有。

  有的时候是显说,有时是密说。什么叫密说?咱们知道密宗。显里都是密。刚才维那师父唱偈,文殊菩萨就唱这么个偈:法呀,无相说,当观第一义。我们说的都是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他唱这个偈子,佛再没说第二句话。这座法会,就让文殊菩萨唱个偈子就完了。什么意思?《华严经》的意思。还有一次,佛说法的时候,升座,还没说,就把供佛的花,拿来拈,大家都没表情,只有迦叶尊者微笑了。这就是心法,心心相应。懂得这个意思了,你就懂得了:微细相容、密显具现。

  好比,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你看每部经都有这个意思啊,十方无量诸佛都来赞助。十方诸佛就是密,释迦牟尼佛就是显,密在显中。刚才说的拈花微笑,显在密中。懂得这个意思了,你才能够学华严。

  不过,十玄门这个名词,有时各个主持立的不一样。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华严的四祖澄觀大师,他立的十玄门,跟这个十玄门名字上有差异,意义上没差异。

  还有一个“十世格法”: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过去的现在、未来、现在的未来、过去、未来的现在、过去、加上一念,现前一念心。这十种,叫十玄门。有时候,这个门成就了,那些个门隐了,有时这个隐了,那些个门成就了。

  还有“唯心徊转善成门”这是个回向心。把一切,咱们所谓的有善法、有恶法,凡是有念的,都不可以。在相对的时候,用善谴恶,恶要没有了,这个相还在吗?是对的。因为有我,说他、说你,连我都没有了,你他不存在了,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佛说法,用些个比喻,用些因缘,目的是什么呢?叫你生觉悟,托事显法。这样所说的法,都是指心说的。法即是心,心即是法。

  托事显法,必须假个事情来引发。象我们现在大家在这儿,共同来学习的时候,这个事,引发你的心。这个环境,你很少见到,我以前,我请大和尚免了,大和尚说:“不,要给大家一个印象!”

  但是,我的老师呢?我有三个老师,当然是我跟着学的老师。弘一法师,最初我请他的时候,到了厦门。他第一个要求:“不接不送,不能做任何仪式,如果你一做任何仪式,我马上就走。”我说:“好”。我跟倓虛老法師打个电报说:“弘一法师第一个条件,不接不送,不做任何仪式,要是接了,他马上就走”。我还没这么严肃,我还没有学这个,要请就请,要做仪式就做,我也随缘。倓虛法師也是不接不送,还有一个智者老法师。我们诸位法师在学堂上 ,在学校里面上课,哪位法师来了,还给他作个仪式吗?这个仪式,看过去半个钟头,咱们只上45分钟课,要去了半个钟头,你还上什么课呢?

  这个仪式就是佛教。教,就是形式,讲的呢,是义理,是教义。现在我们做的,是教的形式;又者,教者圣人对下之言。佛教导我们,对我们所说的话,给我们的指示,就叫法了。他给我们指示,是起悟我们,让我们学法的方便。

  现在我们学《华严经》,从普贤行愿的十大愿,你得有这么个心情:如果我想生极乐世界,学普贤十大愿,完了,你就回向:“我以读普贤十大愿王,我求生极乐世界”。普贤到你临命终的时候,普贤菩萨就把你送去了。那个送去了,不是下品下生,也不是边地余城,是上品上生!在《普贤行愿品》里,花开见佛,顿悟无常!你到了极乐世界,你那个莲花,你那个楼阁,就开放了,当时就见到阿弥陀佛跟你说法!

  象平常我们一般生去了,也行十劫啊,也行八劫啊,时间可长啦!你想花开?你在这里头,还有很多的不清净的手续没办完。在这个里头,在你修行里头,就等于在了娑婆世界的一切手续。这时候,让你纯善了。业是很重的,能生娑婆嘛。

  为什么读普贤行愿品能生?当你心开一节的时候,普贤菩萨送你!这是假他力。那你在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的时候,知道十大愿王,他的含义。

  我们知道礼敬诸佛的“礼”,普贤菩萨第一大愿。怎么礼?这种礼有十种。我们平常只知道磕头,没去分析过。但是,磕头有十种磕法。有两种磕法是最不好的。一者是我慢礼,摆个架子,头不至地、五体不至地。在西藏呢?是磕大头。缅甸、泰国他们磕头,是按佛指示的,在地下,没有架子。摆个架子磕头,是我慢礼。还有一种是唱和礼。我们做佛事时,大家东序的磕下去,西序就念,西序的磕下去,东序就念,随着唱和,是唱和礼。这两种礼是不对的。

  礼拜有深礼,深礼是恭敬的。自己拜的时候,御业承仗佛号。礼佛,过去的佛,礼53佛,礼35佛,现在的佛,礼过去的诸佛。还有,礼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叫礼未来的佛。有一种是要事上说的,有一种是法性说的。法性说,没有过去、现在。所礼的呢,是佛性佛。佛性佛必须得事来表现,所以礼佛。示现表现呢,就是磕头的意思,合掌啊、磕头啊、称奉名号啊,这叫四相礼。四相礼不礼法性,这是礼法身的礼法。有的赞叹佛的因来礼,赞叹佛过去修行,来顶礼;有的赞叹成佛的果来礼,赞佛的果德与成就。象我们人人具足“大方广”,这些理性的。也有的称赞因佛的,也有的称赞果佛的,都可以。

  为什么要念呢?口里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消你口里的业障,忏悔口里的业障,这里含着忏悔业障。身礼,消灭你的贪嗔痴。观想,消灭你的贪嗔痴。这样来礼,在礼的时候,效果就大了,有很多的不同!暂时先说说这个,完了再给大家讲讲题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呢,从佛、菩萨、声闻、圆觉,四圣法界,到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十法界。十法界就一个心,同一心体。十法界同一个心故,所以叫做“大”。

  “界”呢?在事上说,是“佛界”。不是六道界,也不是菩萨、声闻、圆觉界,各个的界限。要理上说呢,界,是能生义。生什么呢?生诸法。法界,心生诸法。所有的诸法,都是心生的。

  这个“心”,是总体上说。不是因为我是众生,或者我坠了地狱了,或者堕了畜生了,就把这个心失掉了。不是的。你堕哪一道去,都不失掉,只是迷了。你迷得越深,罪业越深,形体越小。形体越小,表明他罪业越深。象你变了老鼠了,变了蟑螂了,人家都讨厌你,恶做得太重了!变成这种畜生的时候,就说明,他的过去的宿业,太重了。等到还报还完了,他恢复了,又恢复原来的了,他也是有这个心。

  我们经常说“心包太虚,量周三界”全是指着这个真心而说。这就是我们总相的体,十法界就这么一个体,就是心。经常这样想,经常这样观,将来,你的这个妄啊,就可以还本归真。这就叫“修观”,修这个“大”的观。

  象我们对一个人不熟悉,或者听过经了,或者在念佛堂大家互相见过面了,多见几次,就熟悉了。我们的那个真心啊,迷得很久了,现在闻到佛法了,才知道“观”。象我们禅宗说,“念佛的是谁啊?能念的是谁啊?所念的又是谁啊?”你这样来思维,找原因啊。

  象《金刚经》上说,须菩提请问佛说,“云何应住”心住不住,怎么样住住我的心,使它住下?“云何降伏其心”我们对自己的心降伏不了。心是自己的吧?是自己的啊,自己你降伏不了它啊。心随外面的境界相转,你自己作不了主了。作不了主,这叫迷了。《楞严经》说:心被境转,就是众生:到心能转境,即同如来。每部经论都如是说。《华严经》讲这个“大”呢,是你的心不离开这个总体。

  象我们一天事物当中运用,不问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变能够随缘”。闻了法了,依着佛教我们的方法,去做,念佛啊、礼忏啊,你念哪个佛菩萨的圣号,都可以。为什么都可以?使你的心啊,栓住你的这个心,助你在静的境界上。

  这一境,有很多的表现。古来讲的故事说,在一个山里头,有一个修行者。她念一个咒,把这几座山都变了。一个圣者走到这个山,一看,说:这个山里头有个大修行者。找来找去啊,是个老太太。他就问这个老太太:“啊,你修的什么法门啊?”老太太并不知道她的功力如何,说:“我什么都不会啊,我就会念嗡嘛呢贝美牛”。这个老仙人说:“你念错了!没有嗡嘛呢贝美牛”。她说:“那怎么念呢?”他说:“嗡嘛呢贝美吽”,给她更正。她说:“啊呀,我念了40年了”。“你念40年也念错了。应该念嗡嘛呢贝美吽”。那,这个老太太就改了,老师傅一说,她就改了,她不念牛了,念吽了。“嗡嘛呢贝美吽”。

  又过了几年,这个老仙人又转这儿来了。一看这个山啊,以前的胜境没了。“啊呀!”他说:“我犯了个大错误!把人给指导坏了!”他就到处找,又把这个老太太给找着了。他说:“啊呀,你现在念什么呢?”她说:“你告诉我的啊,我念嗡嘛呢贝美吽啊,不念嗡嘛呢贝美牛了。”他说:“啊呀,我跟你开玩笑!你改他干什么?!”她说:“你开玩笑的啊?!我修了40多年,你这一开玩笑,开了我好几年呐!”老太太没办法,又改回来了。又念“嗡嘛呢贝美牛”,这一念呐,又隔了一两年,老仙人又来看,啊,山又变了,比以前还殊胜!

  大家理解,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心呐!不是那个咒!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如果你念阿弥陀佛也好,念咒也好,念哪个咒也好,你心不在焉,这边念着咒呢,那边干着别的事呢。

  我们很多道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经常的对他们,我很烦。他打个电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你给谁打电话啊?”他说:“我给老法师您打电话啊”。“你念阿弥陀佛呀,你给阿弥陀佛打电话去了。”阿弥陀佛不是说话呀!现在好多道友,无论干什么事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念佛,轻心、慢心。他成了习惯了,表现:你看,我多修行啊!我一天不停地念!

  心不在焉,这个不行!要心,而且要真心,不要妄心!但是,我们没有妄心,不能达到真心啊。我们现在原有的心,是肉团心,我们没印着我们自己的真心啊!那么,怎么找我们的真心呢?每一个经论都这样说,让你回光返照一下,叫你“观”。

  平常如果我们说话:“我的”、“我的脑壳”、“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身体”、“我的说法”……。所有什么都是“我的”。那,“我”在哪儿呢?这里头含着禅宗的味道。不论谁说话,都是“我的”。不论华言啊、英语啊、哪个国家,都要加个的字,加个中间的助词,没有直接的。没有谁说:我眼、我鼻、我店,……它就必须得加个“的”字。的字呢是介词,介不是主的意思。这个,也是你修行的方法:“我的”不是“我”,“我”在哪儿?随时可以这样观照,使你这个随缘的心,渐渐地,习惯长了,那么返朴归真,回它原来的。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哦!

  我们看《六祖坛经》的时候,看六祖大师,他去卖柴火的时候,听到楼上念《金刚经》,还是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他就开了悟了。我经常对比:我天天都念《金刚经》,我起来就念,他整个也不开悟啊!为什么?工夫没到。因为你的心里挂碍很多,悟不了。悟不了,就耽误了嘛。那你就修吧!就慢慢磨练吧!

  你看那个须菩提,跟着佛20多年了,阿含、方等、到学般若会上,那个会是他发起的。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我对这个有疑问,我说:你跟佛那么多年了,都没体会到佛善付嘱、善护念啊?佛就是托钵乞食吗,回来把钵一洗,把衣服自己折好了。佛也没要阿难去做,他都自己做的。我看《金刚经》都自己做的。洗足已,自己洗洗脚,完了敷座而坐。就这个情况,须菩提开悟了。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大家念到这两句经文,怎么体会?自己去参,各人体会的不同。完了他就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对他说的法是:你法执太重。那次的法会,《金刚经》的法会,只是一千二百,都是大阿罗汉,专门破除法执的。佛以下解释的,就是这么两句话,教的怎么住心,怎么降伏心:布施没有能施的我,也没有所施的物、也没有受施者。我们佛教经常讲“三能品空”,没有能者、受者、加所施的物。这,功德特别大!没有尊卑贵贱。如果国王要布施给人家,要亲手布施,而且尊重人家,不是轻慢的。布施者没有的是轻慢心。在路上,看到哪个要饭的,我看,人要是把钱丢给人家,就不得了了,丢个三块、五块、丢一块的、丢几毛的。就没有亲自走到跟前,双手供养,就没有。这还是佛那个《金刚经》,国王。我们从那个经的含义,这样体会。

  这就是:你渐渐恢复到你的真心。心不被外界环境转变,真心随缘不变。我们的真心都变了,变了就隐没了。这样的修行,返妄归真。这是“大”字。

  “方”呢?方是体相。“相”是“大”的相。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绝对、绝代。不是相对法,是绝对法。“大”是没有相对的。“方”,是体。体本来没有相,没我们那个执着相;但是,它有个不可思议的妙有功德相。这个功德相是:“心藏在定”。佛说: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

  因此,我就联想到,我们经常有的道友啊,替地藏王担心呐。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众生有尽吗?众生无尽,地藏菩萨就成不到佛了。那是咱们看,咱们有众生相。地藏菩萨早就成佛了!附带说一句,《地藏经》是小乘法?《地藏经》是华严的一部份。如果大家读《地藏经》第一品,跟《华严经》的第一品,你看,是不是相同的!《地藏经》没有一个二乘人,全是大菩萨!从第一品到十三品,全是大菩萨。“有那么多鬼”,鬼能到忉利天去吗?那是忉利天宫说的啊!阿罗汉都没有,鬼能去得到吗?

  举那个坚牢地神,那也是个鬼,那个主命鬼王,完了说说他们的将来,他马上就要成佛了。都是大菩萨示现的,暂住。还有,地藏菩萨度的那些人,都成了佛了,他自己没成佛。他度的那些个诸佛、菩萨来了。在第一品,释迦牟尼佛就问文殊师利菩萨:今天到会的大众,以你的智慧算算有好多?文殊菩萨答复他:我以我的智力,千劫计算,不得其数,算不清楚。释迦牟尼佛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只有《地藏经》上,佛这么说。佛还有不知道的吗?!这是推崇地藏菩萨,让人信《地藏经》。

  这就是福德相。什么福德相?无心大人,心藏在定。佛化现人间,说了49年的法,他在定中。象这样理解。

  “释迦牟尼佛入了涅槃了”,这是我们想。释迦牟尼佛没入涅槃!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一件是道玄律师在终南山的净业寺,见他道行高洁,天人给他送饭。小时候,那个天人,就是哪吒三太子。在我们佛教记载,那个天人姓张,不是哪吒三太子。一次,给他送饭,道玄律师就问他:“释迦牟尼佛涅槃了,又到哪儿去化众生去了?”他问这个话,天人就一愣——这个话问得不对的意思。他说:“你问哪个释迦牟尼佛啊?”他说:“释迦牟尼佛就是印度降生的释迦牟尼佛啊”。他说:“啊呀,我刚打那边来啊!释迦牟尼佛正在那儿说《妙法莲华经》,还没说完呢!”释迦牟尼佛涅槃没有?这是随众生的见解,随众生的相。

  另一次是智者大师,天台山的开创祖师。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着诵着,入了法华三昧了。他定中亲到灵山,听佛说《法华经》。这都是祖师的记录、记载。从这方面想。

  这个“方”,这个“方”的相,相是趁体而起。说有相,这个“相”,是佛的智慧,不是形象的象。这说明了佛的智慧、德相。

  让我们说到《金刚经》上,须菩提赞叹佛:“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就是吃饭、穿衣嘛,不要把它看得太奇特了。日常生活嘛,越深奥的,你要不懂的,你不要去追,不要去钻牛角尖。你静坐下来,思维修,从最浅处,就从你自心找答案!自己找,慢慢就会明白了,不能说大彻大悟嘛,小通小悟还是有的。念《金刚经》,念上20年后你再看!我们好多道友,最初他不求解释,光去念,念了20年下来,那里头的文字,你自然就会懂了。

  我最初讲《地藏经》的时候,有人问我这么个问题,我自己就思维。我就拿着《地藏经》和《华严经》对照,我就在这里头找答案。没有啊!没有二乘法啊!也没有地狱啊!这是我的理解。

  你可别造业,造了业,地狱就现了;没造业,不现啊!上海有监狱没有?有啊。大家都知道监狱、看守所。你犯罪了,马上就有;我什么错也没有,跟你无缘,没关系,它没有!有要无。地狱也入世啊。地狱本来是空的,是你自己造的。“地狱本空唯心造”嘛!

  象这种观想,连心都化解了。妄心都没有了,心都没有了,还有心所造的罪吗?“心亡罪灭两具空”,两个都没有了。忏悔,要忏到这个地步,这,也是开悟了。

  因为,佛所说的法,就跟你开火车的轨道似的,你别超出这个轨道。那么佛说法了,“归山解悟,应时自现”。把你的自性、真心保护好,依照这个规矩,使你觉悟。觉悟了,能达到印着你的心。这,就是你的智慧。我们现在是妄心,是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它是没有分别的。有了智慧,就了生死了。

  特别说一下,在我们一般的经论,叫六度万行,《华严经》不是,《华严经》是十度。在智慧里头嵌一个“方”。慧、方、愿、力、智、施、戒、忍、行、禅。叫十度。

  我们经常讲:“方便方便吧”。你有智慧没有?有智慧方便是解脱;没智慧,没智慧方便要不得!“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犯”。你要是方便起来,不但解脱不了,更加负法。应这样来理解这个“方”。这个“方”是智慧、德相,这就是佛的报身。现在释迦牟尼佛是佛的化身。这个智慧德相,这个相,是“卢舍那”。法身,你我都一样,跟佛是一样的,无形无相,也没颜色。

  我们常说“法身慧命”,说命是慧命。智慧法身无相,以智慧是我的性命。没有智慧,是失掉智慧的意思。没有智慧,那法身也没有了。没有智慧,法身也隐了。这一念识掉觉照了,慧没有了。念念不失觉,这个觉就是照的意。这个觉就是心经里的第一个字“观”,观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照。照什么呢?照一切诸法无常、诸空无我。要放得下、看得破、任何事情都不执着。这就是自在了。看破、放下就是自在。这个自在产生在你的观。观就是你的智慧。这是“方”,方的相就是智慧、德相。智慧这个相,就象我们灯的光明,开了有光明,闭了就黑暗。这个相怎么形容呢?就是光明相。

  “广”呢?有体一定有相,有相一定有它的作用。有相必有作用啊。一个事物有一个事物的作用。能力有好大,有好多智慧,就有好多做。无真而起的、这个妄的、这个“广”,是造业的,造很多的业,是业障相。业障相我们可看得太多了!社会上有好多业障相:都是人,他的业,跟你的业不同。或者变成智障了,或者六根不全了,或者残缺了,……。

  懂得这个意思了,就知道,“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一道“体、相、用”,这个体相用在大乘起信论上讲,就是:九、十、等觉。是自体的,不是对外的。一念不觉,刚才说的念头,一念失了念了,就生三细相。“一念不足生三细,境界归原找六粗”。外面的境界,找你的六粗。这叫九相。九相,就是《华严经》的十相。业相、转相、现相,含在你的一念之间,里头具足的。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这六个,见到什么执着什么,见着什么造什么业,贪嗔痴就来了,来了你就堕落了。

  我们这样解释“大方广”,就是:你一个心的法。含这三种义,有“体、相、用”,三大;收回来,就是一真法界;再开,就是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这个意思很深的了。我们要把这“四法界”、“六相”、“十玄”解释清楚,一天两个钟头,大概得要两个月,60个钟头差不多。我开始在南普陀寺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了三年半,还没讲完,只讲到离世间品,因为后来我去美国,就停下了。

  “大方广”具体在什么表现?具体表现在“佛”。“大方广佛”嘛。佛,就是觉悟的“觉”。我们凡夫,依着本来的具足的觉心,不觉了,迷了。不觉的,是依着“本觉”而起的。这里头就有分寸了,就有它的次第了。返本还原,要想觉悟,那么,声闻、圆觉只能自觉,不能觉他,不究竟;菩萨,不但自己觉了,也能觉他,觉得不究竟;佛呢?是究竟觉者,自觉、觉他都圆满了。自觉圆满具足了,觉他的福慧具足了。觉他,就是福慧。所以说“佛陀两足尊”,两足尊就是:福足、慧足。

  “华”呢?大方广佛的“华”,华是因。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大方广佛的“华”。因华将来一定能成佛,这是佛说的。《法华经》都给我们受记了。

  末法的众生,象我在美国,以前在我身边有四、五个学生,最后剩了弘觉一个了,他们都还俗了,我还跟他有联系。没关系,你这个跑道不愿意跑了,回去再换个跑道也可以,但是,别忘了佛、法、僧三宝,只要这一念不忘。你现在忘了,再多吃点苦吧!还得经过一生、两生、三生、……那就不晓得多少生了。反正你这个因种下去,你这个皈依三宝的因,种下去了,一定能成佛!三恶道断了,你再来人间,又遇着善缘了,再来人间,又遇着善缘……。这就是种子意。因华,要人也可以说,要法也可以说。

  比如说普贤,他们现在,是人啊,示现的是人,是菩萨啊!菩萨讲十度,文殊菩萨讲十度。以文殊菩萨的智慧,行普贤菩萨的行愿,两个是平等平等。有文殊菩萨智的、普贤愿的因的“因华”,“严”,就是果,严佛的果德。“严”是庄严,华用来说人是文殊、普贤,果呢,那就是佛,毗卢遮那、释迦牟尼。这是指着法身佛说的。

  那么,“因华严”的这个“大方广”,庄严大方广,质地相,把我们所迷的大方广,究竟还原,这就成了:福足、慧足,双种庄严。或者“佛”、“华严”、“普贤行”是言福的,“文殊智”是言慧的,分开是这样分,其实呢,不分也可以。没有这两种,缺一成不了佛。“华”,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普贤菩萨的行愿、“严”毗卢遮那的果德,这就是“佛华严”。

  经呢,这是通的,我们中国原来有的。在翻译的时候,就把它用了。原来的《道德经》啊,儒教的《四书》、《五经》啊,也都叫作经。经是什么含义呢?经者,道路的意思;又者,经者,不变意。表示经常不变。在印度,象我们把花扎成一个花篮啊,他们经常挂到脖子上,把它编个花束,它有串联意。经象个线,经常不变意。“大方广”,经常不会变的。不管你在什么时候,悟的时候是显的,迷的时候是隐的;又者,它有个舍词义,使之不舍,永远不会丢的。

  这种境界下,在普贤行愿的境界下,不可思议!我们说到不可思议了。现在用我们的智力去想,想不到!现在我们不是讲开会讨论嘛,集了很多人,大家研究,研究研究、讨论一下嘛,人多出智慧啊,这叫议。这个啊,你多少人也讨论不出来!因为你是迷者,你怎么想也想不到!因为啥?因为你是妄心,非得要真心才行!因此,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的境界”!那么,《大方广佛华严经》本身,就是不思议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共有三译。有近译华严,他只是60品,有唐译的华严,有80品。这个《普贤行愿别行说》40卷。我们讲的是了理,普贤行愿品有个别行说,他的最后的总结是华严义,跟80华严、60华严,文理是相连的。把他总合起来,叫作“入法界品”。

  大家如果读的时候,特别看这善财童子53参,那才真正叫即身成佛!其他的即身成佛都不是的,只是化身佛。善财童子53参是即身成佛。他从得福,从出生为一个众生,亲近文殊菩萨,文殊师利叫他经过很漫长的时间,参53。后来,参了弥勒菩萨大宝楼阁之后,善财童子已经证得与弥勒菩萨同等的了,弥勒菩萨说:你这还不够,你必须再回去,参文殊师利。

  在《华严经》中,这种例义,其他经论没有。初发心至成正觉,你最初发心,到你成佛的时候,成正觉了,成就了。你初发心的时候,你皈依三宝了,到你成佛时候,这两个心,哪个难呢?不失二心,初发心难。你发了心了,一定能成佛。但是 ,你发不起这个心来,遇不着这个因缘;遇着这个因缘了,就皈依三宝,入了佛门了,一定能成就。过去的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三世诸佛,必须得修普贤行行,没有普贤行行,绝对成不了佛。因此普贤行愿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

  因为《华严经》到我们中土来,翻译到我们这个国度来,来的数量很少,而且他是分段翻译的。象《璎珞经》啊、《地藏经》啊,还有很多其他的经,都属于华严之类的。华者,杂。因华很多嘛。种善根的时候,都是不同的。你只要种了善根。所以,诵一部《华严经》很不容易。古德就规定,诵这个一品为日课。

  我把这个《华严经》全部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初发心的时候,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初发心想入华严怎么入?他想成佛,他问了120个问题,文殊师利菩萨答复他140个,就是《净行品》。

  你的行动怎么使它清净?怎么使它无染?你要不能修行,念诵就可以解脱。我们很多道友,到洗手间啊,到斋堂啊,不管到哪儿去,都贴着《净行品》,有很多记诵。如果忘了,你看看。你一念140条,但是,总摄起来就是四个字:“善用其心”!我刚才说的,把你的一念心看好。“善用”,这,就是关键!

  讲到这里了,跟大家说,你要是能够天天诵持《普贤行愿品》,能开智慧!能消业障!

  我从一到鼓山,我那年才16岁。将近8~9个月,我想入学,老法师根本不收啊!我去了,他让我写个自传。我写了个自传,他看看我的自传,他说:“你连佛教的小学程度都没有,我们这是华严大学啊!叫你入了,你也很苦,你绝对跟不上啊!”我是赖着不走。他说:“好了,你给我当个侍者好了。”侍者就是端端饭啦,帮助老法师洗洗衣服啊,打扫整理诸位法师共同修行的住所啊,上课的学校的教室啊,……,我就干这个。

  那时候,我们的同学有广东的、福建的、还有湖北的。我们老法师是湖北人。不光是上课的时候,他讲的话我也听不懂,再加上《华严经》句子又长,我字还不认识,还得听课。住了7~8个月了,没有办法再住下去了,我很同学连沟通都沟通不了。他们咭喱哇啦的广东话,福建话嘛,我就一个北方佬。没办法,就想走。

  大家知道我的介绍,我的名字叫梦参。我做了个梦,梦中不让我走。第二天,我问老法师:“老法师,有什么开智慧的方法?”他说:“有啊,第一个,要供养。”我说:“这个我没办法,我什么都没有。”我从北头来的时候,那时候,刚一受戒,非常地执着,什么过午不食啦,持银钱戒啦……。后来知道行不通,根本行不通。我什么东西都没有,拿什么供养?老法师说:“我说的供养不是财物,是用身体。”“身体怎么供养?”“燃香、燃背、燃指。”我说:“燃指我做不到,两手要做事啊。怎么办呢?燃个香可以。”我这两个胳臂烧了不少,脑壳上,我们北方戒是不烧的。他说;“这样吧,把戒点顶在脑壳上吧!”就在脑壳上烧几个疤,免得到戒堂挂单要戒牒。那时,不象现在这么随便,你得背个衣单,你得背个被头,你得有衣物啊,连个被头都没有,就这样来了?现在不需要,现在提个包就可以了。

  头天,我跟老法师告假,老法师说:“你早就该走了,你在这儿也混不下去了。”就这个特点,舍不得走!问啦。他告诉个方法:“人家睡觉,你念《华严经》,得精进!”“《华严经》我背不得,念又不认得字,我怎么念啊?”“先念一品,我教你。”我就开始念华严行愿品,念了半年多,也烧了很多香,身上烧的。哎!他就听得懂啦!情况完全变了!我说,这也算开智慧。

  念《金刚经》,听了讲好多遍,不懂。等你自己念了,啊!原来是这么个事!心里明白了,不是开悟啊,大家别误解。就是我明白了,懂得是什么意思了,就好了。

  念《弥陀经》,我想跟诸位法师印证一下,对不对?我说,凡是念《弥陀经》、念《往生咒》的,一定能生极乐世界!今生生不了,你不要着急,来生生嘛,来生生不了,再来生嘛,来生生不了,再来生,……十辈子,八辈子,20辈子,没什么关系,一定能生!有什么根据呢?《弥陀经》告诉我们了,《弥陀经》就是根据啊!要已生,要今生。已经生极乐世界了,那不谈。今生,今生念阿弥陀佛成就了,就生了。当生,当来啊,当来什么时候?没说。当来没念,怎么能生啊?如果来生到畜生道去了?因为你受了三皈,再不到畜生道去了。你在来生,经文上有六方佛,六方佛发愿护持你念《弥陀经》的人。六方佛即十方佛。你要信,没错!六方佛总把你拉回来!完了,还要你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很多啊!不是咱们一个极乐世界!如果大家念《戒经》,读过《戒经》的话,“南无西方极乐世界!”36万亿11万9千5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一个阿弥陀佛一个极乐世界,一个阿弥陀佛一个世界,极乐世界很多啊!难道还没有你一席之地吗?!有的!你念《弥陀经》、念《往生咒》。但是,你得建立一个心,什么心?信心!你相信:我一定能生!今生业障没完,来生一定能生!如果再加上你今生的行持力,一定能生!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也告诉你修行的次第。都有修行次第的,哪部经里都有。那你要不注意,你要不去分析,你光学学文字,那什么作用都不起!说:“种善根”,种善根有什么用处?“来生福报大”。你福报大,福报越大,更容易造业啊!智慧不大,有什么用?印度有这么两句话:“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印度那个国王的大象啊,珠宝璎珞挂得满身,一个象,好几个人来照顾它、伺候它。印度那个象,我没见过,我到西藏看过,那个达赖的马啊,一个马,两个藏民来照顾它,一天还给它洗澡。喂的时候,中药材天麻,还有中药材贝母。咱要买一小包贝母,多少钱啊!拿它喂马啊!一簸箕,一簸箕,倒了喂马!第一个,那时候战争年代,运不出来,二者,那个马吃地油光灿亮的,达赖喇嘛根本就没骑过。它不是福报嘛!修福啊!那时一个喇嘛道友,我们两谈,他闹不明白,谈那个马厩。他就问我。“啊,堕了马了。”我说:“我们还及不上那个马,我还没有它那个福报呢!但是,我们慧比它强啊。它堕落为马,那些个马,就是修福不修慧的。我们要死了,我们还变不着它这样的马呢!又不骑,光养,还有两人照顾。咱们两有人照顾吗?没有啦!谁照顾你啊?给它洗澡,给它一天喂的,不得出一点毛病,还有个兽医一天地跟着”。[这是]修福不修慧。

  修慧不修福呢?那儿喇嘛好多的。西藏的喇嘛、西藏的道场,不象我们这儿的道场。我们三院、四院住着7000多人,一个人一间房,生活自理,常住不供给。吃饭,你自己有茶捞点茶,有点经济,搁点酥油,没有经济吃不到,酥油没有,清水沾粘粑。有些戈西就这么苦了好几十年!我们大家没到过。

  我们光在这儿跟喇嘛学密宗,知道密宗怎么回事吗?念那个咒,你懂得那个咒是什么含义吗?那真叫密!你苦念糊涂咒!我经常跟那些个,他教你念糊涂咒。没跟你说啊,你不知道什么意思啊!人家那个是有传承的。在西藏,你不读25年的显教,进不了密宗院。密宗院还得学5年。拿酥油粘粑学会做各种供具,还得自己做坛城。坛城就是你修行的道场,把自己修密法时候的观想,进到坛城里头,八大菩萨护持你。你外头用粘粑自己做,做八大菩萨、16金刚。看你学哪一行,莲花部的、金刚部的。这样做,这样下来。

  我看到我们大陆上,30多岁的喇嘛、20来岁的喇嘛,也来传法,这是惑人的!有些人就愿受惑嘛!他不但没做密,他连密宗院也没住过,受几个灌顶,也来灌顶,这不可以的!

  还有,你要学密,第一个,忏罪。他跟显教一样,也得忏悔。不忏悔,你有业;有业,你怎么学得进呢?忏业,把业忏尽了才行。忏悔在没学正法的时候,也要学四加行。这密宗的道友们,接触的也都知道:磕十万大头,供十万曼达。我们很多的受了灌顶的,我说:“你学四加行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什么叫曼达,你知道吗?”“不知道啊。”他连供十万曼达名字都不知道。还得念十万百字明。十万百字明他分金刚部的、分莲花部的。求神通进入的,就得念莲花部的,金刚部的是修智慧的。修这四样就够吗?还得念十万皈依颂。在密宗,任何人开始修,前头一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宝。不论念什么、做什么。象我们上殿,最后散了,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连这个意思都没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说“盲修瞎练”。

  我这也是讲故事。我们雪峰有个老修行。可能我们道友有知道的,就在那个枯木那儿。以前义存祖师时,有一个大树枯了,剩了半截了,他就坐那枯木里头成道了,开悟了。后来,专门修了个大房子,把枯木装起来。那儿有个老修行,在那儿拜千佛、拜万佛、拜华严、拜法华,拜了17年。我去那时候17年。85年我到雪峰,特别去看他。那时,他拜了17年了。我到那儿去了,他就问我,他说的的福建福南话,我不懂,有个小孩给做翻译。他说:“法师啊,怎么样了生死啊?”他把我问得很莫名其妙。我说:“你在干什么啦?”他说:“我在磕头啊。”我说:“磕头干什么啊?”他说:“消业障。”我说;“消业障干什么啊?”他答不出来。我说:“你天天在了生死,你还问我怎么了生死啊!我还没有象你这样磕头呢!我都没了生死啊。悟到这样,你还问我。你就在了生死啊!你做吧!我到美国去了。”雪峰一个道友到美国去,我特别问,我说:“我们那个老修行呢?”他说:“那个老修行有点着魔了。”我一听,问:“拜佛怎么还着魔了?”“他说他成佛了”。我说“成佛了,也不见得着魔啊,拜佛成佛是必然的。”“他是不收任何供养的。”我说:“谁给他钱?”他说:“你懂得的,给他大米,他收,其他,都拿到常住那儿了,剩下什么,任你供养什么,全部交给常住。”因为他有这个福、有这个德。后来,我最近到厦门,他又好了。

  必须懂得啊!为什么要学啊?因为你不懂得教义,你怎么走入错路了,你还不知道!必须得有次第啊!成佛得发菩提心呐!发菩提心才能行菩萨道啊!你心都没发,愿也没发,忏悔也没做,那你修道呢,很容易走入歧途!

  先忏悔。在你早上上殿,你一去,就忏悔,心里观想忏悔。完了下了殿,把做的这个功德,布施、供养。给一切诸佛菩萨是供养,给一切众生是布施。发愿、忏悔、回向、这三步,一天到晚,你一定得做,这才能够。做的时候,要把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观恒进去。

  礼佛怎么礼?有十种礼法。礼,就是身体在磕头,心里在想。心里的想,是“观想”。口里还在唱念。身、口、意。在你正做的时候,转变你的身口意,变成诸佛菩萨的身口意。这样子呢,你的成就呢,快一点。那么,你修行的时候,少走弯路。象我们住佛学院的,我们在鼓山的时候,我们佛学院老和尚传禅的时候,两个经常地辩论、争执。这种争执是不对的。一个人从言语进,一个从观想入。

  禅定呢,禅,这个字,意思就是三昧。平常说“观”,就是想,想,就是修观。所观的不同,修的生死观嘛,了生死的观嘛。你观什么?换句话说,你在想什么?这是禅的最简单的开示。禅,一个示,一个单,很简单!简单的开示,就是很简单的启发。

  假使说,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事,厌离心还没有,你能离开娑婆世界吗?我们经常念:“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大陆上的历代祖师有省庵大师发菩提心文,莲池大师发菩提心文……,发菩提心文很多,很笼统。不笼统应该怎样呢?如果大家学习学习那个西藏的《菩提论道》,或者学习斯里兰卡的《清净道论》,清净道,菩提道。走菩提道,发菩提心的时候,你要入普贤行愿,你必需得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

  觉悟的心包括有几种层次。

  第一个,必须对娑婆世界厌离,生厌离心。有了厌离心了,对娑婆世界心不贪念、意不颠倒。厌离得越究竟,你成就越大。不管你修哪一法门。生极乐世界,你不厌离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肉又想吃,男女关系你又想得到,又想开大公司、发大财,……还能去到极乐世界?!那真是作梦了!把这些全放下,得有厌离心!你自己厌离不行啊,还有这么多六亲眷属,还有这么多众生啊。

  第二个,大悲心。怜悯众生,行菩萨道,我要度他们。我不能因为这种苦难,我一个人走了,不行。我得把众生都度了,把这些道理给他们都讲清楚,让他们都明白。但是,这个大悲心啊,容易产生爱见大悲:跟我有感情的、跟我说话投得来的、很我有关系的呀……。这个不能有关系户,有关系户是不行的!平等大悲!但是这个大悲心得有智慧。

  第三个,是般若心。以智慧指导大悲,以大悲心厌离世间,使众生生厌离心。你给他们作榜样。你也离、让他们也离,离啊离,都离了,完了不离娑婆而生极乐。生了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划开了。实际,你生了极乐世界,也就是娑婆世界。

  学《华严经》呢,把这个极乐世界立的,种种光明瑞相,上头20层华藏世界,咱毗卢遮那说的,他这个法身,他所教化的区域,第十三层,叫华藏世界。凡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的、所有说的世界,所有的无量诸佛,都在十三层华藏世界。

  有一次,阿难尊者,他听到了,他就问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对佛什么话都说的,他毫不拘束的。他说:世尊啊,你在因地大概发愿不清净啊,为什么你这世界这么脏、这么坏、苦难这么多?你说的极乐世界、琉璃光世界、不动世界、……,那么多世界为什么都很好?佛没有答复他,文殊师利就答复他了:你说什么?你看到的!我看到的世界就不是这样的。正在文殊师利跟阿难尊者说呢,佛用足点大地。啊!马上这个世界变成了华藏世界!众生的业!

  如果这个娑婆世界的苦难,释迦牟尼佛不来发大悲心,咱们怎么离苦呢?都到极乐世界了,谁来度我们呢?你到极乐世界去,马上得请回来!不为安养,回入娑婆世界。你得发这个愿,生得更快一点。你说,我到那儿享受去了,你去不了!那界那么清净、那么好,你去不了!

  “啊,我们上海龙华寺很舒服”,我们那个道友维那师傅说:“住这儿比我们住山里舒服多了,我们就在这儿住着好了”,这能行吗?没有这个缘!我们今天讲这个“华”、“严”,还得有这个“因”。


  你是什么因,你就结什么果;那你得找好因。发菩提心,就是因,将来成佛,成菩提果。

  祝大家发菩提心,结菩提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