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一)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一)
 
                                     净界法师

       期中座谈-2

  我们刚刚回答的一个有关业果的问题,就是忏悔。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不一定要修很大的福报,不一定,当然你有福报,会对临终有帮助,但是你起码不能造罪,起码。因为你造了罪业,它临命终就会起来活动,它会形成一个业,一开始我们是造业,到最后变成障碍,叫业障。它会障碍你的正念,因为理论上,真妄不两立,汉贼不两立。

  所以说,我们在开车的过程当中,不管你这个车子的马力有多大,起码你不要给自己前面创造太多石头。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把重大的杀盗淫妄的罪业,在临终之前,要把它的相续心断掉。我们没办法断它的种子,但是你要把它的势力降到最低,让它沉淀下来,这个就是忏悔的意义,就是把握当下的时机,把这个重大的业力,把它转成不增长业,就是这个概念。这个刚刚,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跟大家讲过了。

  现在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题就是说,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两个都在讲空,内涵不一样,小乘的空跟大乘的空,它主要有两个不同,第一个内涵不同,第二个它的作用不同。我们先讲它的内涵,小乘的空,是怎么安立的呢,它是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它是从生命的无常来安立空的,就是人生是动态的,变化的。

  我们在学习业果的时候,佛陀对于人天的安乐果报,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佛陀鼓励我们断恶修善,创造美好的人生,在业果是这个口气,没有错吧。但是到了声闻法的时候,佛陀口气改变了,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以从人天的业果的思考,到小乘的空观的时候,你心里面就会发觉,佛陀的态度,是完全一百八十度转变。

  佛陀对三界快乐的果报,是持否定的态度,三界没有真正的快乐,小乘的空观,就是告诉你这个概念,轮回没有真实的快乐,因为你每一个快乐都要付出代价,因为它无常,无常就是说这个快乐是不安稳的,让你没有安全感。

  诸位,你可以去问问那些福报大的,你问他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他也有时候也快乐,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担心,因为他知道这个快乐,必须有很多条件的具足,只要里面有一个条件不具足,它快乐马上被破坏的。众生的快乐是很脆弱的,你第二天早上醒来,可能报纸一打开快乐没了,关键是这个快乐它无常败坏,你也做不了主,无我,更可怕是无我,你说了不算。

  所以你不能把内心,寄托在世间的快乐,第一个它会变化,会让你失望。第二个它什么时候要变化,你没办法规划,人生不能规划。诸位知道,当然你可以自己一厢情愿的内心规划,但是,人生的遭遇不是你规划的,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福报,什么时候花完,你不知道。有多大的福报你也不知道,你没有宿命通,你就不知道你人生有多大的福报让你花,你就不知道。

  所以人生就是动态,你没有安全感,光是这个,你看,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人生的快乐你得到以后,你是很担心的,失去的时候你是很遗憾跟忧恼。所以世间的快乐是要付出很操心的代价,但是最后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让你空欢喜一场,就像做梦一样,你梦到的时候,梦到你是大富人家,醒过来什么都带不走。

  所以人生没有结果,每一个人生都没有结果,就像做梦没有结果,人生只有过程。你不可以把前一个梦境里面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境,不可以。当你梦结束的时候,你所有的梦境里面的东西都要放下,只有那个明了的心,跟业力走出来。

  从前一个梦境走出来,面对下一个梦境,只有业力可以穿过梦境,还有那个明了的心,两个东西走出来而已。你的色身,你的财富,你的眷属,你所有一切的东西,当第一个梦境结束的时候,这个第一个游戏规则,不能从梦境里面,带出任何东西出来,不可以。

  你只可以从第一个梦境,把你的业力带出来,把你那个明了的心带出来,两个东西带出来,其他的对不起,全部留下,因为你的使用权没有了,你的福报享尽了,就请你离开了,它不跟你客气的。业力是很残酷的东西,你白天享完了,你晚上业障就要起现行,它不会等到第二天了。

  所以你说,断恶修善,不能当终极目标,只能当过程。你把断恶当终极目标,那你就把人生都皈依在人天,人天果报,那你情何以堪呢,那你就每一生都在受伤。所以佛陀就跟你讲第二个,更高档次的教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08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