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3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二)
 
                                     净界法师

      佛陀说,一个人只有安住涅槃,才是真正的快乐,三界没有快乐。所以,小乘的法是一种非常对立的,它就对着你,那种对三界果报的爱取,冲着爱取来的。所以从人天业果,跟小乘的思想结合起来,就是说那这样子这怎么融通呢。

  佛陀一下子肯定,一下子否定,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佛陀没有否定你造善业,但是佛陀说你造了善业,你不能享受果报,不能去享受,你要把它回向无上菩提。这样听懂吗,你有资格造善业,但是你不能把这个善业,把它兑换成人天果报,你有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把它兑换成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这个资粮,你套一句中国话,你有点出息啊,是吧。

  你那个人天果报善业,你布施持戒你把它换成人天果报,你今生享受完了,到下一个果报你带不出去,你多生你那么辛苦的持戒,你今生就把它花完了,你不觉得很可惜吗,搞不好花完的过程,你还沾满了贪瞋痴的烦恼,后遗症一大堆。

  所以佛陀说,造善业没有错的,关键是你怎么样把它回向净土,回向无上菩提,你可以做一些更高级的转换。所以诸位要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是否定你造善,而是告诉你不要贪求人天果报,你造的善业你不要那么小家子气,去换一个糖果吃,你可以换摩尼宝珠。你说,欸,这摩尼宝珠要等很久,等就等,是不是。

  问题是你得了摩尼宝珠,你一劳永逸,你老是换糖果吃,那你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你人生死都不出离,不管到什么时候,你迟早要处理的。所以,人天的业果佛陀讲完,又讲诸行无常,这两个我认为没有矛盾。

  佛陀鼓励我们修善,佛陀也赞叹涅槃,这两个不矛盾,让我们从善业里面回向大般涅槃,不要执着安乐的果报。当然你不执着你还是有,但是你不执着,你不会陷入轮回当中。诸位,你如果说,你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慢慢要知道,你要把那个感受收摄一下。

  受,这很可怕,这个受,你不能把人生当作享受,人生不是让你享受的。你如果认为人生,让你享受快乐,你要付出十倍的代价,我跟你保证。你得到的快乐是一分,至少你以后也可能今生就遇到了,你至少要付出十分,你不信你试试看,这个蛋糕里面是有毒药的。

  佛陀说,人天的快乐果报你沾不得,除非你法身菩萨游戏人间,那另当别论。你把人生当真你就糟了,人生要解脱一定要把感受收摄,要都摄六根。那人生要怎么面对呢,人生当你历炼可以,历事炼心,人生不是让你来受用的,人生是让你历炼的。让你从人生的过程当中,去加强你的菩提心,让你去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让你去积集往生的资粮,人生是让你能够用来修的,不是让你享受的,你这个观念没有改你就很难修行。

  所以这个小乘,小乘的空观,就是告诉你,人生不能享受,就是讲这个意思。调伏你的爱取,你来人生不是来享受的,你观念得改一改,生命是让你来历练的,然后当你一个过程,让你到往生净土的一个跳板。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生命,因为你借假修真,你没有生命你怎么拜佛,你没有生命你怎么听经,你没有生命你怎么思考问题,你怎么去改造你的思考。生命没有错,是我们操作错误,因为你把人生拿来当享受,你急着要把过去生辛辛苦苦在三宝门中做义工的善业,你急着要把它花掉,这部分你错在这里。

  其实你可以做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把这个善业,转成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让你永远的受用,是不是,你没有吃亏的,所以听佛陀的话绝对不会吃亏。所以佛陀讲业果以后,佛陀很怕我们在积集善业的时候,会想要把善业转成来生的安乐果报,这个就糟糕了。所以佛陀马上讲无常、无我,提醒你当你有这个功德钱的时候,忍一忍,不要马上兑换,把它累积到一个程度,回向到净土去,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所以,小乘的空观,是用来对治的,跟你提个醒,你不要以为你断恶修善,你就了不得了,就赶快把它换成人天,来生就想要做国王了,你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这个小乘的空观是一个可以说是一个很重的药,他把人生讲得可以说一文不值。

  其实你看声闻法不净、苦、无常、无我,人生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人生轮回毫无意义,从声闻法来说毫无意义,所以人天乘的法门其实是对人生某种程度是肯定断恶修善。但是到声闻法,对三界的果报是全盘的否定,这个时候我们就矛盾,那怎么办呢?你要我辛苦的积集资粮,你又不让我享受。所以佛陀讲大乘的空观,他说其实你可以享受你的心性,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在那个地方尽情享受的法喜。

  所以小乘的空观,是从人生的过程,来安立无常无我,大乘的空观是建立在人生本来清净,这个很重要。所有的空观,大乘空观最殊胜,因为它追溯到你的生命的原点,小乘空观它不管你本来怎么样,它告诉你现在怎么样,反正人天的果报你碰不得。

  所以小乘的空观是用来调伏用的,调伏爱取,大乘的空观是告诉你,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它把你生命的原点,这本来面目的面貌解开了,原来我们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想要追求快乐,你其实不用多事,不用向外攀缘,你内心只要能够心存善念,你的内心也可以出现快乐,是心做快乐,是心是快乐。因为你内心,本来就具足快乐的功德,你不一定要假借外境。

  我们拜一部八十八佛,我们打一个佛七,我们的心也是快乐,你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感官的快乐,那种有过失的快乐。同样是快乐,同样是蛋糕,你为什么不去吃那个没有毒药的蛋糕呢?你为什么要为了吃这个有毒药的蛋糕,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付出轮回的代价。

  佛陀知道我们喜欢快乐,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你可以选择内心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快乐,那种法喜,涅槃寂静乐,菩提觉法乐,当然到了极乐世界,那个法喜快乐更殊胜。所以小乘的空观,会让我们心慢慢收摄,把心收摄回来,但是我们没办法安住,因为小乘的空观告诉你,这个也不可以,那个也不可以,它是否定的。

  小乘的空观是否定句的,包括中观,中观的学者,也是否定的,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但是到了大乘圆满的圆教,一念心性的时候,佛陀是肯定的,说什么是我们的安住处,现前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这个就是你的安住处。

  我们离家太久了,我们一念妄动向外攀缘,把自己弄得很被动,其实我们内心本来就具足三宝。《法华经》上说,一个大富长者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小时候,参加庙会的时候,带出去看庙会突然间走失了,走失了几年?走失了五十年,他那五十年,指的是六道,因为它把阿修罗道,把它会到里面去了,就这个孩子走失了五十年,所以他就做乞丐,做了五十年的乞丐。

  后来他乞丐做习惯了,也就是说我就是乞丐了,我就是乞丐的命。这个乞丐有一天,他在托钵的过程当中,欸,走到一个非常漂亮的这个大富长者的家宅,从这个小窗户里面挖一个小洞,一看进去,唉呦不得了,这里面那是不得了的境界。

  里面有无数的珍宝,看到中间,他爸爸坐在中间,何等的威严,看他爸爸,他爸爸刚好也看到他,他说,欸,这个就是我的儿子,叫旁边的那个侍者去追,这个乞丐做久了没出息了,他认为自卑败种,说我哪是你儿子呢?你开玩笑,就赶紧跑,跑的那个时候,侍者抓到他的时候,他吓死吓昏过去了,吓昏过去,这个侍者把他扛回来,他爸爸说啊,算了算了算了,你现在把他叫醒没用,让他回去吧,高兴做乞丐做乞丐,慢慢来。

  那佛陀就很多的方法,慢慢把这个乞丐引导进来,最后在长者富宅告诉他,其实你不需要做乞丐了,你家里面钱多得去了,是吧,干嘛要做乞丐呢,有一餐没一餐的。在三界轮回,运气好一点,得到人天果报,运气差一点罪业起现行,沉到大海里面去受三恶道果报。就像乞丐一样,有时候今天托到钵,明天托不到钵,你完全被动,你人生只有一句话,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被业力控制。

  所以大乘的空性,就是只有一个概念把心带回家。其实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功德庄严,是我们操作错误是我们离家出走,把自己搞成这副德性。所以大乘空观是安住,安住真如,也可以说安住空性,不过它的空性,有不空的这个善根在里面。
 
佛法修学概要——期中座谈09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