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律宗>>正文内容

释门法戒录:前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来源:   作者:郭涵斋 编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释门法戒录:前言

  《释门法戒录》,1937年由湖南郭涵斋居士编辑,印光老法师作序。全书分别从《高僧传》,《缁门崇行录》,《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佛祖统记》,《净土圣贤录》,《竹窗三笔》等数十种书中,择要摘录古今比丘,比丘尼中有代表性的传记,包括正反两方面内容,可供后世人效法或警戒。本书除了对出家人有可法,可戒的现实意义外,在家居士们也可从许多事例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而得到法益。是一本学戒,持戒,弘戒必不可少的辅导教材。

  因原书都是文言,深奥难懂,不容易阅读学习。四川张妙首老居士有鉴于此,发心将原书译成语体文,译笔流畅,通俗易懂,对弘化教法作用深广,功德无量!为适应现代人阅读的方便,除了译白外,在编排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增删和调整:

  ①改直排为横排本,繁体字改用简体字。

  ②每段故事,由译白者加添了题目,突出了中心内容。

  ③按故事的朝代前后重新编列,对原书中有关朝代年号,加注了公元年份,以利于读者对历史时间有一比较的概念。

  ④对原书中少量不适宜的,或不为现代人所理解的内容,做了删节;同时由译白者新增了一些内容。

  本书中所叙述的应化事迹,因果轮回,因果报应等故事,因年代久远,辗转抄录,除个别姓氏,年代,地点等有些出入外,其内容是真实可信的,绝非虚构,因为佛教是不允许妄语的。也决不是所谓"迷信"或"神话"的幻想故事。因果轮回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因果规律是宇宙人生的基本法则,是现代各界学者所公认的,它并非佛教创造或捏造,而是佛陀把这一真相如实地揭示给人们罢了。本书中大量的故事,恰恰证实了这一点。如果有人要否定"因果"这一基本教理的话,他也就谈不上什么信仰了。书中叙述的一些出家人之所以因犯戒而堕落,绝大多数是因为不信因果的缘故。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借鉴。

  原书所摘录明代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云栖法汇》中切要的教诲——《云栖别钞》,是我们的"清凉剂",也是"座右铭",不仅出家人应再三拜读,就是在家居士们也应细细领会。大师的法语在经过了三百多年以后到今天,听起来仍是铮铮有声,发人深省,对大师的苦口婆心,倍感亲切。为便于读者理解法语文义,仍由张妙首居士译成语体文,附录于后。 福建莆田广化寺谨识

  1988年9月

  印光大师序

  如来不出兴,大千等长夜。佛日既普照,诸法悉昌明。不但三乘圣人,得以速登觉岸。亦令六道含识,咸皆渐出苦轮。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譬如一雨普润,草木各自向荣。一月普映,河海随人异见。示本具之佛性,生佛原同。显逆顺之修持,圣凡迥异。五乘分说,冀就路以还家。一法不立,俾明本而识末。五性三乘,同归一道。四谛六度,不外一心。偏,圆,顿,渐一切法,法法融摄。大,小,权,实一切行,行行圆通。此如来千机并育之弘规,一代时教之大义也。溯自佛兴周昭,道播西乾。时至汉明,法传东震。初则唯弘北地,至吴始及南方。自晋以来,遍及中外,高丽,日本,暹罗,缅甸,咸于此时,沐佛法化。关中罗什,庐山远公,弘法功勋,莫之与京,故得法传各国,等蒙佛恩。自兹厥后,迄至大唐,经论法门,悉皆圆备。综其大宗,其名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各宗知识,固皆法法咸通,至于弘扬,或兼或专,唯期契机,故不一定。多有已证圣果,乘愿示生,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生则王臣钦敬,士女尊崇。没则人天悲泣,鸟兽哀鸣。为现世之师范,作后代之津梁。其道德利益,说莫能尽。然昆冈出玉,亦有顽石。檀林多香,或生臭草。或乘愿示现病行,或迷心故犯清规。迹其所失之利益,与其所感之苦报,皆足以启迪后人之善心,惩创末法之逸志,永为法门背道违法之龟鉴,固未必非逆赞佛化,促人依教奉行也。湖南郭涵斋居士,博览群书,随便钞录可法可戒者,各若干条,名曰《释门法戒录》,志期利人。然以衰老之年,精神不给,未能按朝代前后而列,殊歉妥帖。至于令阅者效法防戒,固无所碍。后附摘录《云栖法汇》中切要训诲若干条。前之可法者乃其懿行,此为嘉言。常以古德之懿行嘉言,口诵心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其人纵顽劣,亦当进而为知行合一之士。况素有希贤希圣,学佛学祖之大志者,其为利益,何可量哉。愿学佛之四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法门幸甚,世界幸甚。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仲春

  常惭愧僧 释印光 谨撰

  [语译]

  如来不出世,世界像在长夜中;佛光能普照,万法齐昌明。不仅使三乘圣人能早日到达涅槃彼岸,也使六道众生都能逐渐出离轮回苦海。佛陀用一种语言演说妙法,各类众生都能够理解。好似春雨遍洒,草木便欣欣向荣;月光普照,江河中都见到月影。就本有的佛性讲,众生与佛一样;从修持境界说,凡夫和圣者相差很大。分五乘说法,望各自就路还家;不立一法,希从本到末均明白。五性和三乘的人,最后均同归一道。四谛与六度法,都不出一心之外。偏,圆,顿,渐一切法门,都互相圆摄;大,小,权,实一切行门,都互相圆通。这是如来普度众生的弘伟规模,一代时教的主要精神。

  自从佛陀在周昭王时诞生后,教播西天。至汉明帝时,佛法传到东土,开始只在北方流传,东吴时代才传到南方。晋朝以后,遍及中外,高丽,日本,泰国,缅甸均在此列,得沾佛化。长安的鸠摩罗什,庐山的慧远,弘法的功德,无人能比。从此时到唐代,经典和法门,均已完备。综合起来,有如下五宗:律宗,教下,禅宗,密宗,净宗。各宗的善知识,固然法法均通,不过弘法时,有兼有专,重在契机,就不一定。其中多已证果,乘愿示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他们在生时受国王大臣和庶民男女的崇敬;死时人天悲泣,鸟兽哀鸣。成为当时的师表,后代的典范。他们的德行利益是说不完的。

  但是,昆冈虽产美玉,也不免夹杂顽石;檀林虽多香树,也会长出臭草。有的乘愿示现恶行,有的执迷故犯清规。观察他们所失去的利益,以及所遭受的苦报,便能启发后人的善心,惩戒末法的放逸,永远作佛门背道违法的借鉴。这也是用反面教育,促使人们依教奉行。

  湖南郭涵斋居士,博览群书,随手抄录可以效法的和可以为戒的事迹各若干条,名为《释门法戒录》,以期有利于人。但因年纪衰老,精神较差,未能按朝代先后编排,稍欠妥善。不过,对读者从中获得可法可戒的受益,并无妨碍。

  书末附录《云栖法汇》中切要的开示若干条。前面部分可法的是善行,这部分是嘉言。能常常阅读和思考古德的嘉言善行,如像染香的人,身上会有香气一样。此人纵然顽固下劣,也可提升为解行一致的善士,何况是本来怀着大愿学圣学佛的人,所得的利益怎么能估量呢

  希望学佛的四众弟子,要向可法的人看齐,对可戒的应对照反省。这是佛门的大幸,世界的大幸!

  民国二十六年(1937)农历丁丑二月

  常惭愧僧 释印光 谨撰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