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译者序:依法不依人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3日
来源:   作者:艾兹拉·贝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艾兹拉·贝达:平常禅 译者序:依法不依人

  作家、身心灵疗愈课程讲师、译者

  胡因梦

  “平常心禅”是夏绿蒂·净香·贝克在美国本土建立的现代禅宗。净香在60年代曾依止安谷·白云及中川·宗渊两位日本禅师习禅。1983年正式成为前角·博雄(Hakuyu·Maezumi)的第三代传入,并开始担任洛杉矶禅修中心的住持。其修行主旨为不求特殊的开悟境界,不企图达成有别于当下的超常意识状态,不参公案或话头,不借数息、观息或随息来规避当下的情绪活动,更不主张透过专注禅定引发虚假的三眛境界,因为这种充满至福感的定境,仍然存在着微薄的主客二元对立,所以一旦出定回返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份至福感势必消散,而行者又会迷失于尘劳之中。

  换句话说,净香要帮助修行者达到的存在状态,只是平平常常在此时此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维持着感官的开放度,留意身心在每个当下的反应及变化,逐渐增强对身体的觉知,愈来愈细微地去发现意识底层的焦虑及紧缩倾向,并学习如何替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加标签,以勘破那些在早期养成过程中所种下的自我信念,如此方能突破这些根深抵固的制约系统,学会安住于身体上的情绪能量。心理上如果不再企图挣扎抗拒负面的觉受,心量就会因此而拓宽,对空性的体悟也会深化,进而领会苦的真谛,发现我们与生俱来的慈爱与悲心,这才是精神修为最真实而不虚的目的。

  平常心禅修中心分布于美国加州的圣地牙哥、奥克兰,奥利冈州的波特兰,伊利诺州的尚佩恩以及纽约市。禅修中心的指导老师都是由净香正式授权委任的。其法脉传入不分阶级次地,亦不封果位,更不限制学员加入其他的禅修组织。因觉醒之道乃是普世性的,故每一个中心的传入皆可依学生状况授予不同的法教,并有权决定其组织的结构或形式。读者朋友如果想知道详情,不妨上网查询这个风格朴实而低调的现代禅宗派。

  本书作者艾兹拉·贝达于1998年正式成为净香,贝克的传入。他累积了三十多年的禅修经验,曾罹患过免疫系统失衡的疾病以及摄护腺癌,更换过三种行业——从老师变成电脑程式设计师,最后发现自己的天职竟然是做木匠,并且在北加州经历过长达十一年的有机田园生活。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诚恳而精确的实修态度,使得他的教诲每每呈现青出于蓝的明晰度。他与净香都是影响佩玛·丘卓至深的禅师。

  本书内文由浅入深,逐渐引领读者进入身心实修体证的动力过程。在第一、二、三章中,作者先试图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疚于别人。接着他开始阐明实修生活的真义及厘清信念系统的方法。第四章的体证和目睹以及第六章静坐的三个面向,是本书最具有独门见地的方法概论,在其中艾兹拉为我们厘清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体证”与“觉知身体的感受”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实修体悟。通常在身体上进行觉察时,我们可能会经验到前文所提到的三昧或三摩地——一种完全融入于客体的专注状态,但这种专注状态只是修行的初阶境界,因为从“体证”的肉度来看,专注于某个特定目标的定境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艾兹拉沿用了3+3的默观练习,来帮助修行人将三种不同面向的感官觉受同时纳入觉察,并配合着呼吸来进行。如果能不断地做这项练习,觉知的范围就会逐渐拓宽,到了某个时刻,我们很可能会突然跳进“纯然目睹”的空间,那时我们就不再认同惯常的自我感了。

  第八、九、十、十一章则细腻地剖析了转化愤怒、恐惧、痛苦及烦恼障的实修体悟。艾兹拉毫不掩饰地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慢性病史中的忧患意识,以及种种用心转化业习性的体证,令人不禁感叹东方的许多禅修导师虽有证量,却往往无法或不愿充分言传实修过程中的挣扎及起伏,只以意会式的含糊语言引人入胜,以致于丧失了禅的平等性和直朴精神,而流于威权操控式的教导。

  诚如创巴仁波切所言,一个真正在心地上下实修功夫的人,一定不会再强调开悟或向上演化的美景,而会相反地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官能症被放大到极致的窘境。在这个“退化”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上座部修行人所提到的随观过程中的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等。换言之,这些看似退步的心理反应,其实足智慧增长的征兆。佩玛·丘卓曾经说过,“一旦认清了自己心中的黑暗,就能同理别人心中的黑暗。”如果能在自己身上发现普世共通的人性,慈悲心便自然出现了。

  作者在本书最后的章节中与读者分享了他的临终关怀工作。借着与六位濒临死亡的病患共处的感人经验,艾兹拉帮助我们体认到,“与其忧虑死亡后会发生什么事,不如在活着的时候治疗内心的死亡”。每一次当我们心中生起了愤怒、恐惧、自保、逃避痛苦或抗拒不舒适的反应时,我们的心就会因此而封闭,那种无感的滋味,难道不就是一种死亡吗?

  正如净香·贝克在前言中所说的,阅读虽然只是修行的初阶,但毕竟是极重要的一步。在实修体悟的方法论上,《存在禅》可算是译者多年来所见过最清晰而明确的指南之一,希望读者能好好把握住这依法不依人的良机。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