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护法法师:清净道论导读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作者:护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护法法师:清净道论导读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受、想、行三蕴就是心所法,「心所」的字面意思就是心所有的,或属于心的。心由心所的帮助而完成认知,八十九种不同的心各有它相伴的心所,依心的善恶等而有不同的善恶心所。心不能离心所而独立活动,心所也不能离心而独立活动。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犹如国王与待从。

  <<清净道论>>对受蕴、想蕴、行蕴的解释,它是以识蕴为主来,依八十九心为线索来分别解释三蕴与心法相应。但,这种方式解释心所法不易瞭解,为了易学易用,以下我们先依<<摄阿毗达摩义论>>的组识编号,依次解释五十二种心所法。最后则说明心与心所相应。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五十二种心所法可整理成表四,以下依次解释。

  表四:五十二心所的分类表

 

遍一切心

共某些心

同他心所
13个(1-13)

(1)触 (2)受 (3)想 (4)思(5)心一境性(6)命根 (7)作意

(8)寻(9)伺(10)胜解(11)精进(12)喜(13)欲

不善心所
14个(14-27)

(14)痴(15)无惭(16)无愧(17)掉举

(18)贪(19)恶见(20)慢(21)瞋(22)嫉(23)悭(24)恶作 (25)昏沉(26)睡眠 (27)疑

善净心所
25个(28-52)

(28)信(29)念(30)惭(31)愧(32)无贪(33)无瞋(34)中舍(35)身轻安(36)心轻安(37)身轻快性(38)心轻快性(39)身柔软性(40)心柔软性(41)身适业性(42)心适业性(43)身练达性(44)心练达性(45)身端直性(46)心端直性

(47)正语 (48)正业 (49)正命 (50)悲 (51)喜 (52)慧

  1:同他心所共十三个(1-13)。同他心所是指心所本身没有决定的善恶属性,随其余相伴的心所来决定善恶。可分成两类。

  1.1:遍一切心的心所有七个(1-7),是一切心都必须俱有的心所,完成最基本的认知作用。

  (1)触,就是接触,心由接触的心所而触接到对像。

  (2)受,就是感受,包含整个受蕴,心感受经验到对像。

  (3)想,就是想知,包含整个想蕴,心忆念想取对像。

  (4)思,就是意志活动,统摄相应的心所而集中到对像上。

  (5)心一境性,就是心集中在对像上,好人坏人都有心一境性,但发展到

  初禅的心一境性则是善心相伴的。依<<清净道论>>则称为定。

  (6)命根,就是维持心理现像的机能,犹如色法的命根是维持物质现像的机能。

  (7)作意,就是引心指向对像。

  1.2:共某些心的心所有六个(8-13),它们的善恶亦由其余的助伴心所决定,但只是相应于某些心,不是遍相应一切心。

  (8)寻,就是寻找,引心寻思对像,而作意则是引心指心对像,所以作意须遍一切心。

  (9)伺,就是伺察,继续深细考察对像。

  (10)胜解,就是确认信解对像,不再动摇犹豫。

  (11)精进,就是勇健努力。

  (12)喜,就是喜悦欢喜,使心觉得有兴趣,可以发展为禅的支分。

  (13)欲,就是希望去做,如希望修行的善法欲,不是专指恶法的贪求。

  2:不善心所有十四个(14-27),它们的特性是不善的,伴随着不善心。也可以分成两类。

  2.1:遍一切不善心的有四个(14-17),乃十二个不善心都必须俱有的。

  (14)痴,就是愚痴无知,心的暗味,乃一切不善的根本。

  (15)无惭,就是对恶行不感羞耻。

  (16)无愧,就是不怕恶行的结果,无惭无愧都有造作恶行的功能。

  (17)掉举,就是浮躁不安稳的心态。

  图十一:遍不善心的四种心所(待补)

  2.2:共某些不善心的有十个(18-27),只伴随某些不善心。

  (18)贪,就是渴求爱着对像,乃不善的第一个根。

  (19)恶见,就是错误的见解、信念、诠释,痴则着重于不了知对像的暗味心态。

  (20)慢,就是自我标榜、令心高举。

  (21)瞋,就是瞋恨,包含所有排斥、生气等心态,乃不善的第二个根。

  (22)嫉,就是嫉妒,见不得别人好。

  (23)悭,就是吝啬,不分享自己的好处。嫉与悭都是与瞋同伴。

  (24)恶作,就是忧悔所作的恶行。

  (25)昏沉,就是昏昧低沉,不堪努力工作的状态。

  (26)睡眠,就是想睡、昏昏欲睡的样子。

  (27)疑,就是怀疑、不确定、犹豫不决。

  3:善净心所有二十五个(28-52),它们是伴随善净心而起。也可以分成两类。

  3.1:共善净心所有十九个(28-46),是共一切善净心。

  (28)信,就是净信,由信任而净化的状态,如信任正觉真理的佛而净化内心。

  (29)念,就是注意念住当下的对象,不是记忆、回忆过去的事。

  (30)惭,就是心里羞耻恶行,

  (31)愧,就是会害怕恶行的结果,所谓内惭外愧,它们是无惭无愧的相反。

  (32)无贪,即不贪,乃贪的相反,有布施等积极的善行。

  (33)无瞋,即不瞋,乃瞋的相反,有慈祥友善的德行。

  (34)中舍,即不偏颇的平等态度,平衡心与心所,避免太过与不及。

  (35)到(46)共十二个,依身与心分成六对,这里的「身」是指心所的总合,心就是泛指八十九种心。

  (35)身轻安、

  (36)心轻安,身心的轻安,消伏心所与心的不安、烦躁,乃掉举与恶作的相反。

  (37)身轻快性、

  (38)心轻快性,身心的轻快,消伏心所与心的粗重,乃是昏沉与睡眠的相反。

  (39)身柔软性、

  (40)心柔软性,身心的柔软,消伏心所与心的顽强紧绷,乃邪见与慢的相反。

  (41)身适业性、

  (42)心适业性,身心的适业,消伏不适业而成为堪能作善业,如能于可信乐事中取得信乐。

  (43)身练达性、

  (44)心练达性,身心的练达,消伏心所与心的不健全态度而成为熟练通达。

  (45)身端直性、

  (46)心端直性,身心的端直,消伏心所与心的屈曲折绕,成为端庄正直。

  (37)至(42)可与所造色的(17)轻快性、(18)柔软性、(19)适业性合看。

  3.2:共某些善心的有六个(47-52),最后六个善心所不全共同伴随善心而起,只伴随部分的善心。

  (47)正语、

  (48)正业、

  (49)正命,这三个是离心所,<<清净道论>>称为离语恶行、离身恶行、离邪命,就是远离恶作的心所。

  正语是离语恶行,正业是离身恶行,如杀、盗、淫,正命是离邪命,如贩卖毒品或武器人口、饲养待宰的动物等。

  (50)悲、

  (51)喜,即四无量心的两个。

  悲是同情他人的苦,止息害就是悲的成就,转成悲伤是违反悲心。喜是随喜别人的成就,相反于嫉。慈与无瞋(33)、舍与中舍(34)有关,所以不再独立地置于无量心的心所。

  (52)慧根,如实正知对像的机能,乃无痴,是痴的相反。

返回目录

----------------------------------------------------------------------------------------------------------------

更多护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