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生命的源泉──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生命的源泉──禅 

 

  文/见沥法师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生老病死更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人生历程。“生者,死之端也。”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一分一秒地迈向死亡。在如此倏忽即无的短暂生命中,究竟有几人能识得真实的人生意义?只见无数的众生,沉湎于五欲的假相中,早已遮蔽了纯净的本来面目,犹如失根的浮萍,随波逐流,不能自已。如何才能在红尘浊浪里,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在幻海浮沉中,守住一颗不变的真心?在尔虞我诈的现实下,重新拾回人性的尊严?

  人性的丑恶,来自于对五欲六尘的执迷;而人生的光明,得自于真理的洞悉与实践。儒家以修身养性为起始,进而达到内圣外王的终极目标;而禅宗则更进一步透过禅修的方式,净化心灵,以彰显本具的灵知灵觉,使身心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禅修,狭义来说,是指修习止观,如五停心观为修止法门,四念处观为修观法门;广义而论,则指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不论是修戒定慧,乃至修六度万行,皆可名为禅修。“禅者,佛之心也。”又《六祖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历缘对境时,能够时时反观自照,不为五欲所惑,不被六尘所迷,内心又能保持如如不动,这即是定慧等持,且定慧之中具足了慈悲、平等。这一念定慧不二的心,便是人人本具的佛心,也就是“禅”。

  在这个物欲横流、资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内心充满了忧悲苦恼,却不知如何排遣,心无所依靠,便转而追逐五欲之乐,利用外在的刺激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因而导致伦理道德的沦丧,社会乱象更是层出不穷。在这样混乱的时代中,唯有透过“禅”的慈悲、平等、正知正见及清净的智慧来引导,使每个人都能知因识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将“禅”的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保持这念心的存在,不但能够转化烦恼,使空虚的心灵找到安身立命之处,家庭更加幸福美满,事业、学业也能有所成就,同时,更可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使整个社会愈来愈安定祥和。

  隋代智者大师的俗家兄长,名叫陈针,官任中军参将。四十岁那年,一日在路上遇到一位名叫张果老的仙人,张果老一看陈针便知其阳寿将尽,一个月之后必死无疑。陈针听了非常惊慌恐怖,于是便向智者大师求救。智者大师教他修习止观法门,陈针依教奉行,切实修持,而得延寿。隔一年再遇到张果老时,果老见到陈针尚在人世而大感讶异,便问陈针:“你得以不死,莫非是吃了长生不死的药?”陈针回答:“不是的,我是听从弟弟智者大师所教的法门,修持止观坐禅功夫,才得以保住性命。”果老听了,便大叹佛法的不可思议,竟能够使人起死回生,实在是希有难得。由于陈针终身遵修止观,故能延寿十余年,最后临终时,更自知时至,与亲友辞别后,方结跏趺座,安详而逝。

  陈针因修止观而延寿,但这只不过得到禅修的一点皮毛利益而已。禅修真正的效用,是能够启发我们本具的慈悲与智慧。“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人本具的慈悲与智慧,就像是滔滔不绝的活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契悟“禅”,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源泉,这一股甘泉,不但能够长养自己的菩提心苗,更能遍洒于荒漠之中,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灵。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