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十一、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法念处修行的诀要(4)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来源:   作者:苟嘉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十一、不要轻易地作价值评判——法念处修行的诀要(4)

  故佛教中有时会有一些教法,就是要用当头棒喝的一种方式,去故意突破这些人的禁忌。越是不爱看、不爱讲的事情,就偏偏拿到面前来看、来讲。四念处中的“白骨观”就属于这一类的教法。《念处经》中也有一段文字是专门讲白骨观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让修行人看出自己有哪些执著及禁忌。真能看出来了,就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老是不在当下,而知道什么是“接受人生”的如实观了。修行人能在这一念之间看出了自己生命中的事实,能接受死亡,接受生命,就是开悟了。从此再也不会把自己弄得如此之累,而只是在逃离一个事实罢了。

  人往往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想要使一样东西“不朽”。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哪一样不是“想逃离生命中之事实”的产物?而哪一样又不是夹杂着几十万人的鲜血与眼泪?

  事实上仔细想想,这只是两个突出的例子罢了。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其中又有多少是出于真正理性而利他的慈悲心,而又有多少只是疯狂的人类想向自己证明自己的“不朽”的产物呢?而毕竟这一个想要逃离的事实的努力,只是一个妄想。它本身不是一种不安,蕴藏着苦。而人类却不断地从劫至劫想要逃离这一个事实,逃离当下,创造了更多的苦与更多的不安,也感受到更多的不安与更多的苦。故佛在彻底洞见了人类行为的本质后,会悲悯地说世间是“纯大苦聚”,实在是良有以也!

  故“白骨观”(也就是不净观)的修法,其原则就是要唤醒人类去正视生命中的事实——即人的生命是和世间其它东西的生命中的事实——即人的生命是和世间其它东西的生命一样,均是短暂的。修行人能有了这样一个如实的觉知,他的生命才算是苏醒了。能彻底地接受了这一个事实,才不会有那许多妄想,老是要逃离舍弃什么。而奇怪的是当一个人能真的和谐地和这些生命中简单的事实相处时,他不但一点都不是个悲观灰色的人,反而会在生命中升起一种“觉醒”,格局和眼界反而更开阔,也更能真地享受世间的美景。这一种结果,是世间一般有逃离事实与当下倾向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

  修白骨观时,心中不当有任何神秘的想法,或以为这是一种“秘法”,有不可思议的功力。修行人当本着一种平常心,去观察人生中每一秒都在发生的事实——死亡。《念处经》中有要比丘去仔细观察人死亡后身体逐渐分化消散的情形,不外就是要修行人较深刻地有这一个“人及万物总是有分散的时候”的觉知,并不是要佛教要悲观地去扩大人生的负面,事实上佛只是要人做个更改的人罢了。我们往往有一千一万的理由会心情不愉快,总觉得世界对不起我们。以佛法的哲学看来,这是不够更改的表现。事实上生命是无常的,人只要还能有健康的身体,就已是非常幸福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理由及时间去不愉快呢?人之所以会不愉快,只是因为没有生命中的事实——“无常”——的觉知,故把一切都视为当然而不知感激。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人的生命往往就在旦夕与呼吸之间。故前一口气呼出去,后一口气还能再吸进来,就已是很值得喜悦的事了。生命中一切的事情都是许多因缘聚在一起才能发生的,是一个非常奥妙而难得的组合,也是很不容易的。故真的见到无常律的人不但不会悲观,反而是个特别懂得珍惜生命,把握现在,而有“惜缘”个性的人。一个真正懂得惜缘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不满足与不愉快的。而白骨观的专利法,不外就是能使修行人有这一个生命中事实的觉知,而能有更合理的人生观罢了。

  故四念处中所有的这些观法,包括“白骨观”在内,全部都只是要提升修行人对生命现象如实观察的能力,而不是在作一种否定式的价值评判,硬要把人生想成另一种样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