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 (2)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来源:   作者:苟嘉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苟嘉陵: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  七、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 (2)

        这一开始的不同,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以后的修行,就都是两码子事了,所得的结果自然也皆不同。

  以苦谛为核心的原始佛教修行,是要修行人用四念处的觉照力去直接洞穿人生中的苦恼。当烦恼来的时候,修行人当以勇猛无畏的精进力“迎上前去”,把它看个仔细。对初修行行者而言,要能马上就把烦恼看穿并不受其束缚,并非十分容易的。但修行人如果能有正确的见解而知道修四念处的原则是要“迎上前去”,并能逐渐养成一种无畏的“迎上前去”的修行心态,则他的“念处力”就会逐渐增长。时日一久,自然就会纯熟。

  但若修行人并不了解这一个“迎上前去”的修行原则,并没有养成不畏烦恼,面对烦恼的习惯,则他的念力就很难增长了。一般来说,以宗教及信仰为立足点而建立的修行方法,最大的弱点也就在这里。修行人会变成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一个信仰对象,一个“境界”、一个价值体系或一个形式上,而没有直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人生中的事实(苦恼)上。一个人如果真地相信自己生命中的一切皆是上帝的意旨,他当然就不会努力地去观察体认自己生命中的事实了。因为凡人想要了解上帝,只是一个妄想罢了。而一个佛教徒如果也把生命中的一切皆视为“佛性”、“真如”、“妙有”,他对生命中的苦及苦因的观察也同样地会变得较为薄弱。其原因应是不难了解的。

  佛性论及真如思想均是后期大乘佛教中的一面,其最起始的精神事实上并没有不合乎缘起法则。佛性论主张一切众生均有成佛的可能性,直接地肯定了生命和修行的价值,其精神是和一切法无自性的“空宗”思想相符合的。真如思想则把世间的一切均等观为平等的“妙真如性”,刚好可对治部派佛教后期把世间视为“不净”的厌世思想,和佛法四念处正视及接受人生的态度亦相吻合。但这些菩萨们以时代思想利益众生的教法,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演变,已逐渐失去了其本来面目了,结果反而成了佛法后来宗教化与神秘化的主因之一,也成了不少修行人执取的对象,反而失去了当初立教的精神了。

  真理之前没有妥协。我愿意尊敬世上一切的宗教家及他们所行的善事,但我不能不指出佛法的本质并不是宗教。

  宗教家的心态和佛法在本质上是两回事,和佛法的方法论在四谛之始就大异其趣。法中有所谓“发心不正,果招纡曲”,正是对此问题的如实写照。

  苦谛意味着对问题的“认知”,即知道其存在。既能知道其存在,当然也能知道其不存在。“苦的不存在”正是佛法的目的,也就是“灭谛”。故一切修行皆绕着一个“苦”字走。这同时也说明了佛法的实际性,即一切修行皆不离人生的问题。

  但时至今日,四谛已不再是佛教中修行理论的主要课题了。目前我们所知的佛教,尤其是北传的系统,仅能说是仍知道有四谛这个教法,但并没有拿它作为拿它作为修行上理论的主要依据。而很可以理解地,今日许多人的修行,因为未如实了解佛法的方法论——四谛——的缘故,也就在基本态度上有了偏差。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