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盛噶仁波切:佛法如海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4日
来源:   作者:盛噶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盛噶仁波切:佛法如海

 

  我们都想从佛经中得到更多,更多的人却是想喝那最咸的一口海水。可以做个比较,当他和一个从一开始就坚持一天喝一口海水的人相比,即使是最咸的水,里面的盐也比不上喝了一生的人多。佛法如海,能取一口的就取一口,能取一瓢的就取一瓢。

  走进古籍书店,或者关于宗教知识的书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佛家的书,有一部分是佛经,也有很大部分是佛法的研究人员、佛家弟子等人写的,除去这一部分书,还有一些比较通俗的书介绍佛家的小知识。

  我身边总有一些在家修持的人问我:「仁波切,您给我们推荐一些书啊。」我都会很高兴地为他们推荐一些。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一部分人对我说:「仁波切,您推荐的书我们看不懂啊。」或者又说:「能不能再推荐一些简单一些的啊?」

  从自己容易理解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这是对的。对于很多信仰佛法的人来说,佛经是很难理解的,没有师父的引领、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想一下子看懂佛经,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比如说我曾看过一本介绍佛学名词的书,仅仅是那么多常用的词和概念,就足以让一个初通佛法的人领悟很长时间了。

  佛法真是大海,在这片海中,我们所能读的书是一小部分,在我们读的书中,所能领悟的东西,又只占一小部分,这样算来,即使是一个坚持修持的人,一辈子都在领悟佛法,又能得到多少呢?

  可是,我们能因为永远读不完佛经,就不去读吗?就像世界上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有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堆积到今天,就算是一个专门搞古代文学的,一部《四库全书》一辈子也看不完的;尤其是科学领域,每天又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这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了。

  我经常跟有困惑的弟子讲,不要因为佛法如海,就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修不成,就觉得灰心,你只要去修,就会有收获。就像一片大海,从哪里喝都是咸的,我们一方面不要总想着找到一口最咸的水,就像很多人总想着一下子读一本最通佛法的书;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喝干大海,那么,我们只要喝了,就有收获,因为,你知道了它是咸的,这时,佛法就对你的人生起了作用了。当然,信仰坚定的人、修持好的人,还有我们这样的佛家弟子喝得多些,体会得就更深些,对普通人来讲呢,喝一口有一口的好处,多喝一口有多喝一口的好处,但不要因为明知道不能全喝下去就放弃掉。

  关于读书,其实是有这方面的故事的。从前有个国王,刚刚登基,为了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决心学习天下所有的知识,好利用那些智慧让天下的百姓幸福平安。为此,他让臣子把天下所有的智慧书都找来供他学习。

  5年之后,找书的臣子们回来了,带了5000本书。国王一看头都大了,就让臣子们去精简。又5年过去了,臣子们将书精编为500本,可国王还是认为太多了,一个人看500本书也是很困难的啊。又过了5年,臣子们又将书浓缩为50本,这个时候,国王已经被国家的事务搅得焦头烂额了,哪有时间看书啊。又过了 5年,臣子们终于将书编成了一本,可是国家已经乱了,国王的年龄也大了,即使是那本大智慧的书,也解决不了他和国家的任何问题了。

  佛法是最有包容性的,世界上任何问题,用佛家的观点去体悟,都能得到更多的启示。就像这个小故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5000本书就像浩如烟海的佛经,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读完的,也更不可能完全读懂。我们都像那个渴望智慧的国王一样,渴望感悟到佛学的真谛,但是,很多人也和他一样,总想着读一本浓缩的精华本。如果有,当然最好,可是,就像我说的,大海在哪里喝都是咸的,佛经的任何一本都是佛法,本来就没有高低之分。

  从那个小故事里,每个人都能看明白,如果国王能从第一个5年开始读书,他早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了,他的智慧也会越来越多地帮助他解决国家的事务。他总想着一步登天,可是终于有一本天下最好的智慧书送到他的面前时,他已经没能力领会那些智慧了,他的国家也不需要他的智慧了。

  修持佛法的人不也是一样吗?我们都想从佛经中得到更多,更多的人却是想喝那最咸的一口海水,不要说根本就没有这口水,即使有,即使一个人费尽一生找到了,等他想喝的时候,他的一生的罪孽已经太多了。可以做个比较,当他和一个从一开始就坚持一天喝一口海水的人相比,即使是最咸的水,里面的盐也比不上喝了一生的人多。

  修持佛法就是这个道理,每天在像大海一样的佛法里领悟一点点,坚持下来,就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所以我常对那些说「看不懂」的弟子们说,看了就好,看不懂可以先找看得懂的看,不要不看,也不要想着一口气看懂最精深的,这都不是修持的好态度。佛法如海,能取一口的就取一口,能取一瓢的就取一瓢,这看个人的机缘,也看修持佛法的态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