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如石法师译解: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8日
来源:   作者:如石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如石法师译解: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译注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论  序

  梵语云:Bodhisattvacaryavatara

  藏语云:Byang chub sems dpa’i spyod pa la’jug pa

  汉语云:入菩萨行

  译  敬:敬礼一切佛菩萨①

  一、申敬礼述宗旨

  1.法身善逝佛子伴, 敬礼圆满法身、菩萨等圣众伴随的善逝,

  及诸应敬我悉礼; 以及所有值得尊敬的方丈、戒师等时贤;

  今当依教略宣说 现在,我将依照经教简要地宣说

  佛子律仪趋行方。 信受奉行菩萨律仪的方法。

  二、示自谦明目的

  2.此论未宣昔所无, 这部《入行论》没有什么特殊的创见,

  诗韵吾亦不善巧; 诗文和声韵我也不很精通;

  是故未敢言利他, 因此,丝毫不敢存有著述利他的念头,

  为修自心撰此论。 撰写此论主要是为了净化并升华自心。

  3.循此修习善法故, 由于依循这些偈颂修习善法的原故,

  吾信亦得暂增长; 我学佛的信心也将暂时获得增长;

  善缘等我诸学人, 而其他诚心想修学菩萨行的学人,

  若得见此容获益。①  如果有缘见到此论,或许也能获得法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一、明菩提心所依

  (一)思惟暇身难得

  4.暇满人身极难得, 闲暇而又圆满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既得能办人生利, 如今既已获得这成办人生利乐的机会,

  倘若今生利未办, 倘若不利用它来促成自他的究竟利益,

  后世怎得此圆满? 来生怎可能再获得暇满的人身呢?

  (二)思修善心难生

  5.犹于乌云暗夜中, 就像在乌云笼罩的黑夜当中,

  刹那闪电极明亮; 刹那的闪电显得非常明亮,照彻了大地;

  如是因佛威德力, 同样,因为佛陀威德力的感召,

  世人暂萌修福意。 许多人才暂时萌生了修习善法的意念。

  二、思惟菩提心利益

  (一)总明菩提心利益

  1.能消重罪

  6.以是善行恒微弱, 通常,世间人的善行总是微弱而短暂的,

  罪恶力大极难堪, 而罪恶的势力又非常强大而持久;

  舍此圆满菩提心, 除了殊胜圆满的菩提心以外,

  何有余善能胜彼? 还有什么其他的善行能胜过这些罪恶呢?

  2.能获妙乐

  7.佛于多劫深思惟, 长久以来,诸佛一直深思着该如何利生,

  见此觉心最饶益。 他们发现菩提心的利益最为广大。

  无量众生依于此, 如果众生都能依止菩提心去修学佛法,

  顺利能获最胜乐。 那么必定会顺利获得最胜妙的安乐。

  3.能办所求

  8.欲灭三有百般苦, 因此,如果有人想消灭三界种种的痛苦,

  及除有情众不安, 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多的不安,

  欲享百种快乐者, 以及想要享受种种的幸福与快乐,

  恒常莫舍菩提心。 那么永远都不该舍弃志求菩提的决心。

  4.名至敬归

  9.生死狱系苦有情, 即使是系缚在生死牢狱中的苦难众生,

  若生真实菩提心, 只要能生起由思或修所生的真实菩提心,①

  即刻得名诸佛子, 那么立刻就可以尊称为诸佛如来之子,

  世间人天应礼敬。 世间的人和天都应该向他们礼敬。①

  (二)总喻菩提心利益

  1.转劣为胜喻

  10.犹如最胜冶金料, 菩提心就像最殊胜的冶金材料一样,垢身得此将转成 污浊的凡夫垢体一旦加进它来冶炼,

  无价之宝佛陀身; 一定会逐渐转成无价之宝的清净佛身;

  故应坚持菩提心。 所以应该善为引发并坚持菩提心。

  2.珍贵难得喻

  11.众生导师以慧观 众生唯一的导师以无量的智慧观察时,

  彻见彼心极珍贵; 发现菩提心非常的珍贵;

  诸欲出离三界者, 因此,所有想要脱离六道轮回的众生,

  宜善坚持菩提心。 都应该牢牢地持守珍贵的菩提心。

  3.得果无尽喻

  12.其余善行如芭蕉, 菩提心以外的善行就像芭蕉树一样,

  果实生已终枯槁; 长出果实以后就会枯萎而死;

  菩提心树恒生果, 菩提心树却能经常生出益人的珍果;

  非仅不尽反增茂。 它不但不会枯萎,反而更欣欣向荣。①

  4.能除恐惧喻

  13.如人虽犯极重罪, 好比一个身犯重罪的人,四处被人追捕,

  然依勇士得除畏; 后来因为投靠勇士才消除了内心的恐惧;

  若有速令解脱者, 如果菩提心可使依止的人迅速获得解脱,

  畏罪之人何不依? 那么害怕罪报的人为何不去依止呢?

  5.能灭重罪喻

  14.菩提心如劫末火, 菩提心好比劫末的猛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它能在刹那间烧毁各种重罪。①

  (三)引经证成

  智者弥勒谕善财: 《华严经》中,睿智的弥勒菩萨对善财说:

  觉心利益无限量。 菩提心的利益广大无量。②

  (四)别明菩提心利益

  1.菩提心之种类

  15.略摄菩提心, 如果简要地加以归纳,

  当知有二种: 应知菩提心有两种:

  愿求菩提心、 即愿求菩提的愿心

  趣行菩提心。 和行向菩提的行心。

  16.如人尽了知, 好比一般人都能了解,

  欲行正行别; 心中想去某处和已经动身上路的差别;

  如是智者知, 同样,有智慧的人也应该知道,

  二心次第别。 愿、行两种菩提心是有先后之别的。①

  2.愿心与行心之利益

  (1)愿心利益

  17.愿心于生死, 在尚未获得解脱的生死轮回期间,

  虽生广大果, 愿菩提心虽然可以生出极大的果报,

  犹不如行心, 但是却不能像行菩提心一样,

  相续增福德。 相续不断地增长广大的福德。①

  (2)行心利益

  18.何时为度尽 无论是什么人,从什么时候开始,

  无边众有情, 只要是为了彻底解救无边的众生,

  立志不退转, 而兴起永不退转的意志,

  受持此行心; 真正地去受持行菩提心;

  19.即自彼时起, 那么就从那时候起,

  纵眠或放逸, 这个人纵然在昏睡或放逸之中,

  福德相续生, 他的福德仍将不断地滋生,

  量多等虚空。 而且广大得就像无边的虚空一样。②

  三、菩提心利益之依据

  (一)引经证明

  20.为信小乘者, 为了使信仰小乘的行者回小向大,

  妙臂问经中, 在《妙臂请问经》里,

  如来自说故; 如来曾经亲自如此宣说过;

  其益极应理。 所以菩提心获益无边是正确合理的。①

  (二)以理成立

  1.愿心获益之理

  (1)福缘广大

  21.若仅思疗愈 如果有人仅仅想到:

  有情诸头疾, 我要设法疗除一切有情头疼的疾病,

  具此饶益心, 具有这种饶益众生的广大善心,

  获福无穷尽。 那么他就能得到无量的福德。

  22.况欲除有情 何况菩萨一心想要解除

  无量不安乐, 芸芸众生的无量不安,

  乃至欲成就 甚至想促成一一有情的无量功德,

  有情无量德。 这种愿心的福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2)无与伦比

  23.是父抑或母, 是父亲或是母亲,

  谁具此心耶? 或者还有谁有这样饶益众生的心呢?

  是仙或欲天, 是欲天还是诸仙,

  梵天有此耶? 难道修四无量的梵天发得起这种愿心吗?

  (3)珍贵难生

  24.彼等为自利, 上述那些人,即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尚且未梦及, 尚且不曾在梦中梦见

  况为他有情, 自己发起如此广大的饶益心,

  生此饶益心? 何况是为了利他而生起这种愿心呢?

  25.他人为自利, 一般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下,

  尚且未能发; 尚且不曾生起刹那如此饶益的善心;

  生此珍贵心, 如果有人能为利他而发起珍贵的愿心,

  稀有诚空前! 那真是空前的稀有难得啊!

  26.珍贵菩提心, 这种珍贵的菩提心,

  众生安乐因, 是一切众生欢乐的主因,

  除苦妙甘霖, 也是涤除一切痛苦的甘霖,

  其福何能量? 它所蕴含的广大福德怎能度量呢?

  2.行心获益之理

  27.仅思利众生,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要利益一切众生,

  福胜供诸佛, 他的福德就远胜以广大的宝物供养诸佛;

  何况勤精进 那么菩萨实际努力去利乐一切有情,

  利乐诸有情。 他所得的福德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28.众生欲除苦, 虽然众生都想解除苦难,

  奈何苦更增。 无奈总是惯于造作罪业,自讨苦吃。

  愚人虽求乐, 虽然都想追求快乐,却因为愚痴,

  毁乐如灭仇。 白白把自己的幸福当仇敌一样消灭了。

  29.于诸乏乐者, 对于那些缺乏安乐

  多苦诸众生, 以及充满痛苦的世间人,

  足以众安乐, 行菩提心能满足他们所需求的众多安乐,

  断彼一切苦, 帮助他们断除一切痛苦,

  30.更复尽其痴; 并彻底化解他们的愚痴;

  宁有等此善? 在这世间上,哪有和这相等的善行呢?

  安得似此友? 哪里找得到像这样的善知识呢?

  岂有如此福? 哪有比菩提心更广大的福德呢?

  四、敬叹菩萨

  31.若人酬恩施, 如果一个人知恩能报,

  尚且应称赞; 尚且值得世人称许赞叹;

  何况未受托 那么未受请托而热心助人的菩萨

  菩萨自乐为。 当然就更值得我们恭敬和赞叹了。

  32.偶备微劣食, 有的人偶而预备了一点家常便食,

  嗟施少众生, 轻蔑地施给少数几位饥饿的众生,

  令得半日饱, 使他们获得半天的温饱;

  人敬为善士。 仅仅如此,就被人恭敬地称为善士。

  33.何况恒施与 何况菩萨尽未来际以种种布施

  无边有情众 圆满人们心中一切福善的意愿,

  善逝无上乐, 甚至帮助无边的有情众生

  满彼一切愿。 获得圆成佛道的无上妙乐。

  34.博施诸佛子, 像这样发心博施济众的菩萨,

  若人生恶心, 如果有人对他生起狠毒的瞋害心,

  佛言彼堕狱, 佛说:此人将长期陷住地狱受苦,而且

  久如心数劫。 时间长得就像所生邪恶心数的劫期一般。

  35.若人生净信, 反之,如果有人对菩萨生起清净的信心,

  得果较前增; 他所得善报广大长久的程度将远胜前者;①

  佛子虽逢难, 菩萨行善时虽然也会遭遇重重难关,

  善增罪不生。 但是不仅不生罪过,反而因此增长善行。②

  36.何人生此心, 有谁已经生起这种最珍贵的菩提心,

  我礼彼人身! 我就恭恭敬敬地礼敬这位菩萨!

  谁令怨敌乐, 谁能以德报怨,使仇害者获得安乐,

  归敬彼乐源! 我愿归依这使一切众生安乐的泉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