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玛欣德尊者译: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1日
来源:   作者:玛欣德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玛欣德尊者译: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弟子:巴利语sàvaka,直译作声闻,意谓通过听闻佛陀音声言教而修行、证果的弟子。

  如果依胜义谛,只有证悟道果的圣弟子(四双八辈)才能称为“声闻”;但若依世俗谛,则包括只要受了三皈五戒的所有僧俗佛教信徒皆可称为弟子。

  入流:又作至流,四种圣果中的初果,为巴利语sotàpanna的直译。sota, 意为流,河流;àpanna, 意为已进入,已到达。入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

  《增支部·第十集》注中说:“入流者,为已进入圣道之流。”(sotàpannà'ti ariyamaggasotaü àpannà.) (A.A.10.64)

  以上是就圣果位而言的。若就圣道位而言,巴利语则为sotàpatti。sota (流) + àpatti (进入,到达),中文也译作入流。在圣典中也常作sotàpattiphala- sacchikiriyàya pañipanna, 直译作“为现证入流果的已行道者”或“正进入证悟入流果者”。

  入流圣道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着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àya diññhi,又作身见,我见,邪见,萨迦耶见);

  ②、执着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ãlabbattaparàmà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三世因果及缘起的“疑” (vichikicchà)。

  同时,入流道智也能断除一切强得足以导致投生至四种恶趣(地狱、畜生、饿鬼、阿苏罗)的贪瞋痴,以及所有尚未产生四种恶趣果报的恶业。因此,初果入流圣者不可能再堕入四恶趣。对于漫长的生死旅途来说,入流圣者已经走近了轮回的终点,他们的未来世将只投生于人界与天界两种善趣当中,而且次数最多不会超过七次。也即是说:入流圣者将于不超过七次的生命期间,必定能得究竟苦边,趣无余依般涅槃,绝不会再有第八次受生。

  在圣典中常如此描述入流圣者:

  ß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sotàpanno hoti avinipàtadhammo niyato sambodhiparàyaõo'ti.û

  “灭尽三结,成为入流者,不退堕法,必定趣向正觉。”

  汉传佛教依梵语srota-àpanna音译作须陀洹、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等。

  一来:四种圣道果的第二种,为巴利语sakadàgàmin的直译。为sakid (一次) + àgama (来,前来) + in (者, …的人)的组合。意为再回来此世间结生一次。

  《中部·若希望经》注中说:“一来者,为回来一次。”(sakadàgàmã'ti sakiü àgamanadhammo.) (M.A.1.67)

  《人施设论》注中说:“再回来结生一次者,为一来。”(pañisandhivasena sakiü àgacchatã'ti sakadàgàmã.) (Pp.A.34)

  在《人施设论》中说:

  ßKatamo ca puggalo sakadàgàmã? Idhekacco puggalo tiõõ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ràgadosamohànaü tanuttà sakadàgàmã hoti, sakideva imaü lokaü àgantvà dukkhas- santaü karoti Ý ayaü vuccati puggalo `sakadàgàmã'.û

  “哪一种人为一来者?于此,有一种人灭尽三结,贪瞋痴减弱,成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即作苦之终结。这种人称为‘一来’。”(Pp.34)

  一来圣者在初道时已断了有身见、戒禁取、疑三结,于今又减弱了较粗的欲贪、瞋恚与愚痴,最多只会再回来此欲界世间受生一次,即尽苦边。一来圣者偶然还会生起一些较轻的烦恼,但并不会时常发生,同时它们的困扰力已经很弱。

  汉传佛教依梵语sakçd-àgàmin音译作斯陀含、沙羯利陀伽弥等。

  不来:四种圣道果的第三种,为巴利语anàgàmin的直译。为na (不) + àgàma (来,前来) + in (者)的组合。意为不再返回欲界受生。

  在《五部论注》中说:“不来者,名为对欲贪、瞋恚于心不动摇,以及决定性不会再从其世间退回来者。” (anàgàmã'ti kàmaràga-byàpàdehi akampanãyacittàya ca tamhà loka anàvattidhammatàya ca ñhitasabhàvo nàma.) (Pk.A.188)

  圣典中常如此描述不来圣者:

  ßpa¤cannaü orambhàgiyànaü saüyojanànaü parikkhayà opapàtiko hoti, tattha parinibbàyã anàvattidhammo tasmà lokà.û

  “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再从那世间回来。”

  不来圣者因为已断尽了能把有情系缚于欲界的欲贪与瞋恨两结,所以不会再受到欲界的烦恼力牵引而投生到欲界。不来圣者若在今生不能够证悟阿拉汉果,死后只会投生于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并在那里证趣般涅槃。

  汉传佛教古音译作阿那含、阿那伽弥等,也意译为不还。

  学人 (sekha, sekkha):又作有学。通常指已经证得入流等三种道果的圣者,因他们还必须继续修学戒定慧三学、八支圣道,故为学人。

  《增支部》中说:“比库,应学故,称为学人。学什幺呢?学增上戒学,学增上心学,学增上慧学。比库,应学故,称为学人。”(A.3.9.5)

  《相应部》中说:“比库,于此,具足有学正见……具足有学正定。比库,这样才是学人。”(S.45.13)

  有七种学人(satta sekhà):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入流圣者;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一来圣者;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不来圣者;为阿拉汉之行道者。

  有时把善行凡夫也称为学人。如《律注》中说:“凡夫之善者以及七种圣者,以应学三学故为学人。” (Pr.A.45)

  无学者 (asekha, asekkha):即阿拉汉圣者。因为阿拉汉圣者对所应修、所应学之法,皆已圆满,更无所应学,故称为无学者。

  《律注》中说:“已超越诸学法,住立于至上果,从此再也没有更应当学的漏尽者,称为无学者。”(Pr.A.45)

  漏尽者 (khãõàsava):即阿拉汉圣者。漏(àsava),烦恼的异名。有四种漏:欲漏、有漏、见漏和无明漏。因为透过阿拉汉道完全地断除了一切漏,故称为漏尽者。

  在《中部·根本法门经》注中说:“有四种漏:欲漏……无明漏。这四种漏已被阿拉汉灭尽、舍断、正断、止息、不可能再生,已被智火烧尽,因此称为漏尽者。”(M.A.1.8)

返回目录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