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陈柏达:净土的风光 1.自序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9日
来源:   作者:陈柏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陈柏达:净土的风光 1.自序

  曾经有一位教授告诉我:“我教书又投资生意,事业顺利,经济情况相当不错,妻子健美贤慧,孩子又很聪明,考试成绩非常优异。我好象是应有尽有了!”

  我问他:“您有没有想到生死和归宿的问题?”

  他回答:“这个问题很深,我不太了解,我只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而已!请你直说无妨!”

  我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吉凶祸福,变化难测。一般人的幸福总是建立在很脆弱的基础上,稍微遇到一点变故,幸福就崩溃瓦解了。要组成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身心时时都保持健康,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也没有挫折和冲突,我们的幸福才能久远。如果家中某一个人突然发生了变故,我们就幸福和快乐不起来。所以佛陀启示我们不可沉缅于世俗短暂的幸福和感官的快乐,而应追求永恒的智慧和心灵的喜悦”。

  “如果从世俗的成就来说,您所拥有的财物和境遇确实已经相当不错,但如果从宗教或者较高层次的境界来说,我们拥有任何财富和成就都算不了什么。 物质的成就和感官的享受所能达到快乐极为有限,而且相当短暂。在‘诸法无常’的大前提之下,一切占有和享受岂不是过眼云烟,又有什么好得意和骄傲的呢?”

  “—般人以占有为快乐,以布施为损失;善心人士则以为布施是广积福德。佛菩萨布施时心无所得,没有我执和挂碍。因为‘心有所得’就有负担和烦恼。在占有之前,必须起心动念、深思熟虑、盘算策划一番。占有时,需要付出代价,奔波劳碌,辛苦工作。财物得到手以后,尽管我们千方百计防止遗失或毁坏,不断患得患失,它终究还是要归入破灭。所以古德教我们‘看破!放下!自在!’”

  “当我们对于人生的疾苦有所体悟、对于生死的问题有了觉醒,对于无穷的宇宙有了认识,或者对于净土的庄严有深刻的了解,我们更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无力和净土的迫切需要!不管我们拥有多少物质,世俗成就有多大,衰老、疾病和死亡的痛苦,总是紧逼着我们。只有当我们具有真正的智慧,不但自己身心自在,又能帮助众生解脱苦恼时,才能说是‘成就和圆满’。”

  “佛陀讲了四十九年的经,告诉我们许多离苦得乐和破迷启悟的方法,其中有一种至为简易稳当而且实用的法门,就叫做‘净土法门’。”

  “只要您相信极乐净土的殊胜,诚恳念佛,发愿往生,将来死后,就可以离开这五浊恶世,出生在那无比庄严的极乐世界。在净土中,我们不断受佛菩萨的教化和陶冶,气质净化、人格升华和智慧成就以后,再来这娑婆世界救度苦难的众生!”

  “极乐世界并非是空幻的乌托邦。为了让世人对净土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将数年前在《大专佛学讲座》曾经讲过《净土生活》的演讲稿,增补为一本书,并且在每章末了的空白页,加上一些描述净土的诗偈。但愿您读了这本书以后,能像藕益大师称赞《西斋净土诗》所说的:

  —读二读尘念消,

  三读四读染情薄。

  读至十百千万遍,

  此身已向莲华托。”

  这位教授听了我的话后,若有所思。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正视人生的归宿问题,而本书的主旨就是在提供最理想的归宿,介绍西方净土的庄严和证实净土的真实性。

  宋        北山

  暮鼓晨鸡不住催,逡巡容貌变衰颓。

  莫言白发浑闲事,总是无常信息来。

  清           莲隐

  渐看鬓发着霜痕,自省已非自讨论。

  一世竟成何事业,百年还有几朝昏。

  便须立志求安宅,休更甘心赴死门。

  乐国不远归有路,莲台好去觐慈尊。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至心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三拜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一拜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一拜

  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一拜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十二拜或四十八拜

  替父母求生净土始言大孝

  为自己多种福田方报亲恩

  一句弥陀万事休  娑婆苦海莫相留

  惟冀早见弥陀面  悟入无生再出头

返回目录

----------------------------------------------------------------------------------------------------------------

更多陈柏达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