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九卷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来源: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九卷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十一页,「用功时机」。

  我们这一科是讲到「持名妙行」。前面讲到有关念佛的方法,基本上我们分成二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所谓的「善取所缘境的相貌」。在净土当中,这个所缘境的相貌有三种:第一个是佛的身相,佛的身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这个也是我们一个所缘的相貌;其次是佛的功德,佛陀有很多很多的功德,阿弥陀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乃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也是我们所缘的相貌;第三个是佛的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声音,这个名号也是我们所缘的相貌。我们一念清净的信心,跟往生的愿力,去忆念这三种相貌,念念之间都能够跟弥陀感应道交,都能够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在本经当中释迦牟尼佛特别强调──「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本经当中,佛陀特别告诉我们:以佛的名号为所缘的相貌。这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二个主要理由:因为我们忆念佛的名号,它特别的简易,而且它特别的稳当,这二个理由。因为佛的身相,他的三十二相,虽然每一相的功德都互含互摄,我们去缘的白毫相光,也能够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因为这种身相特别的微细而复杂,对我们末法这个心粗的众生而言,就很难相应了,所以它没有简易的特性。所谓「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我们这一念浮动的心,要去忆念佛的三十二相,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的确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说这个身相的法门,虽有总持的稳当性,但是没有简易性。佛的功德,在忆念的时候,随文入观不难,只要把文字的义理弄明白;但是我们凡夫的心有所执着,我们忆念这个功德,就会忘失另外一个功德:所以这个功德不能有总持、稳当的特性,虽然简易而不稳当。唯独是佛的名号这种声音,它一方面特别的简易,我们这「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这个声音经过三个次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这一念心就把佛号的相貌执取到了。而且「名以召德」,这个名号是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所以它也就特别的稳当。基于简易跟稳当的理由,所以善导大师(我们净土宗的传承),从二祖善导大师以去,都是以执持名号为净土的一个主要修行方法,以念佛为正行,以观想、观像为助行。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整个内涵当中,第一个要建立对名号不共的信心,这个所缘境是最简易、最稳当的,建立对名号的信心。

  第二点,就是我们取到所缘境以后,要做什么事呢?就是「心于所缘专一安住,心于所缘相续安住。」就是我们必须要一次一次的对于我们所归依的名号,有一种专注力、相续力。印光大师提出一个方法,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这句佛号从我们这一念信愿的心生起,念从心起;嘴巴的震动,声从口出,创造一个声相;最后音从耳入:念、诵、听。经过这三个次第以后呢,这句佛号我们就能够达到专注的力量,就把六根给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其次「十句成片三三四」,靠着三三四的运转,产生了韵调,能够使令我们这一念心,相续的在佛号当中运转,有这个相续力。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谈到念佛的一个方法:第一个建立信心,第二个建立念力,主要是这二个内涵。这以下,我们来看「用功时机」。

  用功时机
  ┌一、专注
  ┌十念记数┐│
  ┌静 中 修─┤    ├┼二、成片
  │      └晨朝十念┘│
  用功时机┤            └三、一心
  │
  │     ┌遇境逢缘┐转念┌妄想消灭
  └历缘对境修┤    ├  ┤
  └妄念生起┘念佛└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我们在二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修」,一个是「历缘对境修」。这个「静中修」,就是说我们在佛堂当中,把这一天世间的尘劳、人事暂时的放下,或者是拜佛、或者经行、或者打坐,这当中用「十念记数」法,就是「十句成片三三四」,这当中很清楚分明的把佛号一次一次的显现出来。这当中我们前面也讲过,这个「十念记数」的一个原则,就是你要念得清楚分明,宁可少念,不可草率。不要赶时间、不要求多,要紧的是能够真正的使令你当下的佛号,能够清楚分明的显现,这个就是一个关键,十念记数。其次就是「晨朝十念」,这个「晨朝十念」的这个「十念」,跟前面的「十念」记数是不同的内涵。前面的这个念,是一句佛号是一念,总共有十句佛号构成十念,分成三三四,三段;这个「晨朝十念」的这个「念」,是尽一口气为念,就是你吸一口气,趁你吐气的时候开始念佛,念到气没有为止,这叫做一念,一口气为一念,那你念十口气。这个是这样,这晨朝十念是一种借气摄心,靠着我们这一念气在散发的过程当中,因为我们这个时候没有吸气,只是在吐气,没有吸气跟吐气的障碍,没有干扰,所以说这个时候心是最专注的,因为我们专心的吐气,借着这个吐气来摄心,那这个力量也特别强。但是它这种方法,印光大师提出一个警告说:这个方法不能多念,就是只能够早上念一次,最多晚上念一次,不能当作一天常用的法门,否则久则伤气。这值得我们注意。其次这个「晨朝十念」,我个人的体验,最好是念六字的,就是你这个念的不多,你念六字的时候,它有归依的力量在里面,这感觉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我们平常定课的二个主要方法。关于这个修行的次第,民国的夏莲居老居士,他对我们念佛的人,安排了三个次第:「未能一心,先求成片;未求成片,先求专注。」所以他就提出了三个次第,「专注、成片、一心」。我们刚开始操作佛号的时候,我们先求「专注」,这个「专注」是指专注在你当下的这句佛号。不管我们前面一句佛号念得多么的差,你不要再去回忆它,回忆它的话就是打妄想;也不要期待你下一句佛号能够念得如何好。那我干什么呢?你注意你当下的这句佛号就好。就是你每一句佛号的当下,都使令它能够「念从心起」,心里面能够念得清清楚楚,嘴巴能够把这声音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就是你操作每一句佛号的时候,你都去注意你当下的这句佛号,这个叫做「专注」。「专注」以后,慢慢慢慢把这个专注的点状的点,再把它延伸成一个「片」。我们也说过这个五点记数,以五十声为一片。或者我们早上一坐下来念十片,下午再念十片,一天一千声清楚分明,有一个片,有一种相续的力。慢慢慢慢的突然有一天,我们在某一支香当中,一念的相应,「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无量无边的妄想都停下来,佛号的力量真实成就,这个佛号的光明念念的现前,这个时候「一心」不乱,任运的现前。这个就是夏老居士他提出的一个念佛的道次第,「专注而成片,成片而一心」,这个方法是非常明确的。这个是我们修行的情况,叫做「静中修」。

  其次,「历缘对境修」。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间,是一个业力的凡夫,我们有无量无边的业力。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当中,要面对很多很多的因缘,有的是不好的因缘,有的是好的因缘,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我们都要去面对。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一个修行的时机,否则「历缘对境」的时候不修,那你一天当中念佛的时间会很少,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很少。那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妄想的力量特别强,那当然就不可能达到临终正念。所以「历缘对境」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操作佛号。怎么操作法呢?「遇境逢缘」的时候,我们会「生起妄念」。我们凡夫的心情,遇到的境缘就是二种状态:不是爱,就是恨,就是二种状态。遇到随顺的境界,爱烦恼就活动;遇到违背我们心情的境界,我们就是恨,瞋烦恼就活动:大部分来说就是这二种情况。这怎么办呢?「转念念佛」。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我们在佛堂当中,所栽培的那个法宝现出来,光明的那的法宝,无量光、无量寿的法宝现出来,这个时候转念念佛,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起佛号,提起你不断的忆念本尊,你的本尊相应、你的根本法宝提起来。提起来干什么呢?这时候要使令「妄想消灭,佛号独存」。就是要调伏你的妄想。这个折伏现行烦恼,这对修行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修行根本不调伏烦恼,他念佛的时候念佛,打妄想的时候他专心的打妄想,佛号跟妄想这个二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情是非常危险。因为你都没有调伏妄想的这种经验,妄想是一次一次的坚固,你平常都没有跟它交过手,你很难保证临终能够调伏它。所以彻悟祖师那个大智慧,他讲这个「净土八要」时说:「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就是说平常你要试着:在打妄想的时候,把佛号提起来,看你是不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它消灭到完全停止为止。你必须平常有这样一种调伏烦恼的功夫跟经验。

  这个调伏烦恼,我们可以从十二因缘来观察烦恼生起的因缘,世间上的事情都是有因缘的。烦恼生起的因缘,主要有二个因缘。第一个是「无明」,一种自性的我执跟我所。无明一动以后,就有各式各样的业力,这个业力的种子,这是第一个,这是比较微细的。慢慢慢慢的发展,就有这个「爱、取」,这个爱取的滋润,就使令烦恼开始活动。所以我们看十二因缘,这个杂染的这种惑、业、苦的生起,它是由这个「无明」而转成「爱、取」,然后再转成「惑、业、苦」。我们在调伏的时候,要相反过来,因为烦恼的生起,是由细而粗;调伏的时候,是由粗而细,先调伏爱取。调伏爱取是这样的,我们凡夫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说:唉呀,这个爱跟恨,是人本来的一种情绪发泄,就认为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而且情绪的发泄是会使令我们安乐。有了这个思想以后,就使令我们调伏烦恼变成非常困难,因为烦恼是很自然的、是很正常的,而且会让我们安乐的,所以使令我们根本就不想调伏它。但事实上,智者大师在《小止观》里面,他要我们诃五欲,诃责烦恼。他说我们应该思惟:烦恼犹如大火,破坏我们心中的寂静。你说这个烦恼,我们本来今天的心情是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快乐,但是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它会破坏我的安乐、破坏我的寂静,使令我的身心扰动,犹如大火,大火一烧的时候,使令我们热恼。另外烦恼犹如怨贼,说我每天辛辛苦苦的作了一些定课,栽培一些功德法宝,存了一点钱,能够使令我来生得到安乐的功德钱。但是这个盗贼来了以后,把我所有的功德全部都偷光了,所有的功德都破坏掉了。烦恼亦复如是。我们好不容易在佛堂当中,栽培了一些戒定慧的功德,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就像盗贼一样,全部都夺取了,盗取了我们的功德。第三个烦恼如毒蛇,这毒蛇一来,伤害我们的生命;烦恼亦复如是。烦恼的活动,它毒害我们法身慧命,使令我们退转道心。所以智者大师的意思,从譬喻当中引导我们,去诃责五欲、诃责烦恼,你不应该认为爱恨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从佛法的意思来看,这些情绪是不正常的、是不正常的,这个使令我们苦恼的。所以有这第一点的认知,就是你应该要数数思惟烦恼的过患,这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对治无明。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我们总认为心中的烦恼──贪啊、瞋啊、痴啊、慢啊,这个就是我的个性,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子,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刚开始总是认为心中烦恼的活动,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坚固。那怎么办呢?好,这烦恼是真实的,我的佛号也是真实的,我就跟你拼了!那这样子的修行叫做不善巧。我听老和尚说:过去禅宗的道场,禅宗他一天到晚打坐,他坐在那个地方,他内心当中真妄交攻。有些人他对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认识不清,他修行的时候吐血。为什么呢?用功太猛利了。因为他认为烦恼是无量劫来串习的,如此的真实。这个时候,这个自性执就对治的非常辛苦。所以六祖大师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是非常有力量的,修行的时候。就是说你在调伏烦恼的时候,你内心当中有一个依止处、有一个立足点,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调伏烦恼?就是说:你内心当中要站在你的清净心,来观察烦恼是如梦如幻的,是真实性不可得的。它只是一种生灭变异的假名、假相、假用,它的真实性是不可得的、真实性不可得。这个时候,你调伏烦恼就有善巧、就有善巧。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内心的道理,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经常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然我们嘴巴这是这样念;但是我们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内心会有很强烈的感觉,就会认为说:原来无量无边的烦恼要消灭,是可能的,无上的佛道要成就,也是可能的,这二件事情都是可能的。为什么呢?为什么说是可能的呢?你现在是生死凡夫,无量无边的烦恼业力系缚着你,你怎么敢说你可以断除烦恼、成就佛道呢?你凭什么讲这句话呢?凭的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能够提升我们的菩提心,就这句话。所以我们在调伏烦恼当中第一个思惟烦恼的过患,第二你能够思惟烦恼的一种虚妄性,当然这个时候你还是要依止佛号的法宝来操作。这个就是「历缘对境修」,日常生活当中佛号的操作情况。

  这个是这样的:我们平常不可能经常提起佛号,讲实在的话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烦恼活动的时候,我们马上能感觉出来,就是这个贼活动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这个时候提起佛号。平常心平气和的时候,有时候会忘了提起佛号,这难免。但是你烦恼活动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提佛号。这是值的我们注意的,就是「遇境逢缘妄念生起」的时候,你一定要能够「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为止。当然你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还得是你平常在念佛堂当中,这点点滴滴的栽培。好,这个是讲到二个「用功时机」,看最后一段「结示劝修」:

  结示劝修

  ○念佛十种功德─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他老人家把经论当中讲到「念佛」的「十种功德」。十种功德,前面的九个是约「现世」的「功德」,第十个是约来世的功德,可以说是究竟的功德。

  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

  这个名号它是总持阿弥陀佛所有功德,有这种威德力,所以我们佛号在心中操作的时候,这个时候诸天大力鬼神,他在旁边拥护我们,一方面主要是护这个法。

  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有二十五个大菩萨。我们过去的看法,总是觉得说:平常的时候是念佛,破除灾难得时候是持大悲咒。但是看这个意思,「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这个佛号的威德也是不可思议,有二十五位菩萨来守护这个念佛的人。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你念阿弥陀佛,诸佛念念之间的护念,这个护念简单的说,就是得到诸佛的加持,乃至「阿弥陀佛放光」能够照我们。这《观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个光明干什么呢?「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去摄持这些忆念他名号的众生,就有这样的一种力量。

  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悉不能害。

  前面有十方诸佛菩萨,及大力鬼神的摄持,那一般的恶鬼、夜叉、罗剎,都不能够伤害的,乃至毒蛇、毒龙都不敢伤害的。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读这个经典,像《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讲到「流通分」时候,有很多的佛菩萨,《法华经》里面很多很多的鬼神、罗剎来护这个法。当然这个鬼神的心情也是各式各样,有些鬼神:你读这部经,我就护持你。你诵《金刚经》我就护持你,不管你是凡夫、是圣人,护法。有些人他欢喜护持持咒:你读什么经我没有意见,但是你持这个咒,我就护持你。(哈)但是有些人专门护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是有的。这世间的护法,他的思想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他欢喜护这个法,有些欢喜护那个法。基本上从永明大师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我们一念清净的信心,去忆念弥陀的名号,有二十五大菩萨,还有诸天、大力鬼神,冥冥当中隐形守护,他护着这种无量光、无量寿的法宝。这是, 指一种外在的功德,再看我们内在的功德,看第五至第九。

  五、一切火难、水难、怨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

  前面在念佛的时候,基本上,还不一定有栽培什么样的念力,可能是在紧急的情况,我们提佛号,这个时候护法神现前,本来要伤害我们的这些鬼神、夜叉都不敢伤害了。前面的念佛主要是一种信心。但是要达到第五至第九,那完全信心还不够,要能够灭除罪障,那你一定要有一点念力。我们讲「念佛方能消宿业」,这个时候你要能够断除你恶念的相续,改造命运,就不完全只是信心而已,要有一点念力,要能够念到你本来应该有「火难」,或者你应该被火烧死的;或者「水难」,被水漂;或者「怨贼、刀箭」等各式各样的灾难,这个算命先生说你今年会有灾难,结果你专心的念佛以后,「心若灭时罪亦亡」,你那个恶念的力量被佛号给破坏掉了,这个时候,这些灾难「悉皆不受」,有这种情况。

  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怨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过去所造的罪业都消失了,我们过去所杀的这些众生,因为我们念佛的因缘都解脱了,「更无执对」。我看台中莲社写的《念佛感应见闻录》,它说:有一个老妇人,她念佛念的很虔诚,有一晚上做梦,梦到二十五个小孩子非常的凶,有些人抓她的头、有些人抓她的手、有些人抓她的身体,就把她给捉住了,又是打、又是骂的。那这个妇人说: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对我这种境界呢?他说:你前生很喜欢杀猫,一看到猫就恨,你杀了二十五只猫,然后把猫丢到基隆河里面去了。这个基隆河是过去的名称,她讲的情况讲得非常真实。那现在怎么办呢?他说:因为你念佛的因缘,我们现在把你打一顿就算了。(哈──)从此以后,这个冤孽就消失掉了。这个也蛮特别的。所以说,我们过去所遭遇到的灾难,当然我们这个佛号一念的时候,我们是有资粮、有功德的。这一个人若有功德,什么事情都好讲。你说你这个人欠我十万块元,我身上只有三万块,这样你很难跟他讲话。你说你欠他一百万,我是王永庆,一百万算什么,我给你二百万,他就很高兴了。所以我们修行有资粮力的时候,要消业障就比较容易,你对你过去的冤亲债主在沟通的时候,就会很好沟通。你如果完全没有资粮力,这就会有困难。所以我们今天能够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对方,使令他能够得到安乐解脱,他自然能够对过去的事情不再追究了,这也是合理的。

  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身。

  我们经常念佛的人,慢慢慢慢佛号的力量强大,妄想的势力薄弱,就不会做那些颠颠倒倒的杀、盗、淫、妄的梦了,甚至于有可能梦到「阿弥陀佛胜妙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的色身。要梦到阿弥陀佛的色身是不容易的,这个要念到净业成就的。一个人要烧出舍利子,还不是很困难,要能够念到闻到香就更困难,乃至要能念到见阿弥陀佛那就更困难了。所以我们说这个人烧出舍利子,其实这不是很困难;但是闻到香气、见到佛相的光明,这就不容易了。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我们经常跟佛号接触,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则明曰香光庄严。我们经常用这个万德洪名来熏习我们这一念散乱、杂乱的心,诶,我们这个心也会有变化。内心一变的时候,色法也会变化,「颜色光泽」相貌改变,「气力」也会「充盛」,那「所作吉利」,这就是你命运改变了。一个人相貌会改变,就是你的命运改变了。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

  就是你慢慢慢慢有一些威德,人家看到你的时候,很自然的想要去恭敬你、供养你、礼拜你,就像供养佛陀一样。当然这是因为我们仰仗佛力的关系,不是说我们是圣人,只是我们这个佛号念到一定的功夫以后,这个佛号功德的加持,是有这种情况。前面九个都是属于现世的功德;这第十个就是来世的,这第十是最重要的:

  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前面的念佛,主要是一种信心跟念力;但是要达到第十个,还要有一种往生的愿力才可以。你真正愿意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再加上一点愿力,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因为心中有佛号,心中经常跟佛在一起,心中有佛,这个时候没有「怖畏」,「正念现前」。临命终的时候,「弥陀」乘着他的本愿力,现在其前;还有诸大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手持金台,接引」我们的神识「往生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这个是讲到究竟的功德。永明大师他提出了十点,就是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好,我们回到《讲义》第十一页,这一段是说明「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是讲到念佛的第一个殊胜,最后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

  │   ┌清  珠┐
  │  ┌┤    ├浊水不得不清。
  │  │└投于浊水┘
  └故云┤
  │┌佛  号┐
  └┤    ├乱心不得不佛也。
  └投于乱心┘

  第一段是譬喻,第二段是合法,先看譬喻。古时候有一个宝物叫「清」水「珠」,这个「珠」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如果有污浊的水,你把这个「珠」投到污浊水,入水一尺,水清一尺;你这个珠再往下沉,入水一丈,水清一丈,这一丈的水全部都干净了,它这个宝珠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是譬喻什么呢?我们看合法。「清珠」比喻我们心中的佛号,这万德洪名。这个佛号在我们心中操作的时候,「佛号投于乱心」,我们这一念杂乱的心,把佛号现出的时候,「乱心不得不佛」,能够把我们这个杂乱的心给清净了,念念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感应道交。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在消业障、增福慧,这个修行的二大方向,一个是忏悔业障,第二个是积集资粮。这当中有二个方法:第一个是自力的法门。就是说这个污浊的水,要让它清净有二个方法:第一个你什么东西都不要加,就放着不要动它,诶,慢慢慢慢这个污浊的水,它会慢慢沉淀,它也能够澄清,这是自力的法门,完全不靠谁的帮助,完全靠内心的戒定慧,这是一个方法。其次,你就是仰仗清水珠,说让它慢慢澄清太慢了。这怎么办呢?你丢一个清水珠下去,你一丢下去,清水珠入水一尺,水清以尺;入水一丈,水清一丈,一下子就把这水清净了,这就是他力法门。换句话说,我们修行,这个净罪集资,你完全靠自力的法门,用这个戒定慧,当然主要是靠我空、法空的智慧,来消灭我们心中的污垢,这是一个自力法门。其次,你仰仗佛力,对名号信心归依,然后栽培这种念力,这个「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也是一个方法。这是讲到持名的妙行,最后我们作一个总结:

  结归因果

  这个「结归因果」是本经宗旨的一个总结,这个「因果」当然不是普通的人天果报,也不是二乘的因果,这是一佛乘的因果,这殊胜的因果。我们看《讲义》:

  ┌信─┐为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舉因則果必│  │經

  ┌┤           ├     ┼愿─┼

  │└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隨之,故以│  │正

  │                  └持名┘宗

  │

  │其四種淨土┌《妙宗钞》──┐玆不具述,俟後釋依

  └     ┤       ├

  之相,詳在└及《梵网玄义》┘正文中,當略示耳。

  这净土的三资粮「信、愿、持名」,这是「一」佛「乘」的「因」,「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是「一」佛「乘」的「果」。一般要成就一佛乘的果,法身的功德跟净土的功德,那要修六波罗蜜的,六波罗蜜多要圆满的。但是这个他力法门它是特别的,就是信、愿、专持名号,念念之间成就四种净土,这是一个特别法门。为什么在本经的因果当中只讲到因,没有讲到果呢?蕅益大师提出一个理由说:「举因则果必随之」,因为你有因自然就有这个果,所以「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这「四种净土之相」呢,「在《妙宗钞》」。这个《妙宗钞》是这样子的,智者大师写《观经妙宗疏》来解释《观经》,四明尊者又写《妙宗钞》来解释《妙宗疏》,因为太深了。那「《梵网玄义》」是蕅益大师的著作,解释《梵网经》的玄义、五重玄义。这当中都有把四种净土的相貌详细的说明,那这个地方就不再说明了,等到后面解释依正二报功德的时候,再简「略」的提「示耳」。这一大科,就讲到本经的宗旨,「明宗」,「五重玄义」的第三科。

  我们临命终往生净土,基本上有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随业往生。这个随业往生,这个业当然不是有漏的业力,就是成就净业,你在临命终之前已经成就了净业。就像这棵树,你平常都已经往西方去开展,往这个方向去生长,你什么时候把它砍掉,它一定是往西方倒下去。说这个人已经净业成就了,不管他在什么情况下死掉,有没有人助念,他一定会依止他净业的力量,他那个信、愿、持名的功德,一定会引导他到极乐世界去,这净业成就了。就像《净土圣贤录》里面讲一件事说:清朝有一个老妇人,这老妇人的先生很早就往生了,她孤家寡人一个,把这整个家庭负责起来,做了一个很大的事业,一个大家庭。年纪大了以后,她慢慢也就学佛了,经常到寺庙去听闻佛法。听闻以后,她对这个修行很有信心,她问法师说:我想要今生了生脱死,有什么方法呢?这个法师说:妳好好的念佛。怎么念佛呢?他说:你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要紧的是万缘放下。这个老妇人听到以后就回去了,她把儿子、媳妇都叫出来说:老和尚叫我从现在开始要万缘放下,现在我们这些事业我不再操心了,交给你们去做,我偶尔会给你们督导督导就好。这件事情过了一年,念了一年,念了一年都没有相应,没有相应她很苦恼:这万缘放下我也放下了!就去问老和尚:为什么念了一年还是没有成效呢?老和尚说:你是怎么呢?那个老妇人说:我是如此如此。他说:你啊,这个万缘放下不是指着你的色身万缘放下,是内心万缘放下,你有事没事去东看看西看看,这个也是一种罣碍。那老妇人这次觉悟了,原来这个万缘放下是内心的万缘放下。所以她第二年的时候,真实的、完全的把这个三界的名闻利养、这个世间的境界完全放下,对名号通身靠倒,一心归命。果然念了第二年,就在家里面安然的往生了。所以这个净业成就的相貌,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他那个心情都是「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这个娑婆世界那个无常观、无我观有深刻的体验,暂时的一种因缘,这个叫做随业往生。

  其次是随念往生,这个随念往生就是说:我们很难把这个娑婆世界完全放下,我们也念佛,但是心中还是有很多的罣碍,这怎么办呢?心中有净业,但是也有三界的有漏业力,这个时候你临终的助念就变成很重要了。就是你要想尽办法,虽然你的净业没有成就,若按照真正的业力,你还不能往生;但是你临命终的时候,依善知识的开导,把你平常所栽培的佛号现起来,这个时候保持临终正念,由这个强大的念力因缘,引导你往生,随念往生,强大的念力。这也是个办法,当然这个就不决定,随念往生就不决定你一定能够往生,因为你临终的时候是不是能够生起正念,得到别人的助念、开导,这都是一个变数。我们临命终的往生有二种情况:第一个是最有把握的净业成就,随业往生,随顺净业往生;第二个是随顺净念往生,有这二种情况。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返回目录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