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三十六章 举难再劝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衍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三十六章   举难再劝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在第十二章,佛用二十件难事,来教诫弟子,若发大菩提心,虽难也易。这章再用九难来勉励学佛人,机不可失。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恶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来一趟人间做人,是相当难之一件事。其实有没有想过,人间也有恶道,看看医院的病人就知晓,还有看不见的精神创伤,令身心交迫,如置身三恶道中。假使我等凡夫,未断贪瞋痴三毒,造诸恶业,虽得人身,实与畜生饿鬼地狱没有分别。所以说,有幸生于人道,要珍惜人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个真实人。“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佛经有谓:得人身如掌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身体是修行的本钱,人道是最好修行之地方,畜生当然是没有修行的机会,即使你福报大,生于天道,但不肯修行,福尽终必堕落。是故既得人身,第二个难关,是去女成男难。在生理方面,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多,佛经中说:“女人有五漏之体,男人有七宝藏身。”作为女性,亦不用气馁。《大涅槃经》云:“不问男女,若知佛性,虽女即男,不知佛性,虽男即女。”由此说明在修行途中,男女差别,不在肉体,而在觉悟,只有大丈夫,才能承担如来家业。“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即使侥幸得到男身,五官、四肢和心灵都健全吗?因为如果有些微缺陷,都是痛苦事,所以又是一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假使是一个六根健全人,生中国也是难呀!在娑婆世界,也要不生在恶国或边地,常住于国泰民安,衣食丰足,气候宜人,没有战火之处,并不容易。边地者,有耳听不到佛法,有眼看不见三宝,没有仁义道德,不信因果,虽六根具足,又有何用,只会堕落。

  “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能生于中国,非蛮夷之边地,又值佛在世,难不难?有偈云:“佛在世时我沉轮,今得人身佛灭度,悔恨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真色身。”我等生于佛灭后之五浊恶世,能依止谁,跟何人修道呢!大家不用失望,《大宝积经》云:“若于众生,见我色身,而不护其戒,有何所得?如提婆达多.虽遇于我,犹堕地狱。”虽生佛世,邪知邪见,不肯如律修行,就如提婆达多,造了这么多恶业,便是堕落。我们虽生佛后,能根据佛陀遗教,可以依法宝去学习,以戒为师,念佛求生净土,做个真正佛弟子,就是天天和佛在一起,也就是值佛世矣!“既值佛世,遇道者难。”遇道,就是遇到善知识。所谓欲问灵山路,须问过来人。善知识走过的路,给你指点一下,直截了当,不会走歪曲,方便得多。再者“既得遇道,兴信心难。”纵使得遇善知识,他的语默动静,都是为你说法,能领会而生信心,肯听肯学的人,又有多少呢?“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更难之事,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翻译为正等正觉心,又名道心、菩萨心、直心,也就是正确的心。我们修行,业障重重,要道心坚固,并不容易,何况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真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啊。“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最后要达到修无所修,证无所证之境地,就是最难了。佛陀出世一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启发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这个本自具足,无修无证之性德,能够达到这不生不灭之理,是最上乘,是无修无证的道人。

  以上讨论了九个难关,一关比一关难,最后一关,就是极难。打破前头四个关,所得到的是世间之果,后面五个关,是劝勉大家去修因,以祈达到出世间之果为我们学佛之最终目标。

  叮咛语:

  这里谈遇佛学佛之因缘是多么稀有难得,得人身已经很难,闻法更难,纵可闻法,但生信心难,纵有信心,要生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但真修者又有几何?能证者又有多少个?故大家要好好珍惜才是,不要错过机缘。

返回目录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