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上章说真谛无相,用来对治偏空。这章引导大家如何空假不二,从而进入中道观。

  天地世界,都是众生之依报,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人类都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佛陀就利用这些现实的东西,教我们如何去“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天地与世界,可觉悟二者之“非常”,“非”解不是,“常”解不变,谓不是不变,即是常常在变,用凡人之角度,天地代表宇宙的一切,在上有天,下有地之中间,就是我们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地球只是一个小天地,但它也有春夏秋冬,寒暑迁流,自然生态的一切变化。至于山河大地,也有其成、住、坏、空,生灭无常。你看近年这么多海陆空难,不论水灾、火灾、地震、海啸等,皆在一刹那间,“桑田变沧海”,失去所有田园房舍。在重建的过程里,我们把海填起来,房子建起来,“沧海变桑田”,再次成就另外一个器世界,但这个世界又能持续多久呢!人们可曾从所有不断迁移流动之景象,领悟到人生的定律?在这一分钟看见的,下一分钟已经转变了,已经不是一分钟前之境况,如孔子所说:“交臂非故”,所以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永远存在,是你永远可以拥有的东西。

  再观察我们这个从五蕴缘聚之个体,一出娘胎,不是一步步迈向死亡吗?我们的思想念头,亦复如是,有生、住、异、灭,前念过去,又来一个念头,思想时刻在变迁,做不得主。这是甚么原因?关键是未能找到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去体察、去了解人生的意义,这样当然是不懂得如何去利用好这一期生命。人生一辈子,当活至六十岁,只有六十个冬夏,是这么短暂。明白人生无常,应生慈悲心,不论做人做事,真正去多关心自己身旁的人,跟他们少一点争名夺利,叫自己少一点争强好胜,放下执着,随着年岁之递增,所观的天地灾难、人生百态多了,自然更容易契入无常之道理。

  佛陀继续开示说,“观灵觉,即菩提。”这个灵觉性就是一个菩提心。菩提,译为正等正觉,又名道心、佛性、真如、本觉、如来藏等。这个觉性,人人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是我们心中之夜明珠,只是被包得太好了,未能显出它自己的光辉,这颗夜明珠,不是向外求,只要把重重包扎的布条解开后,自然便会感觉它的存在。不要用世间之相对法或贪瞋痴心,应该用佛法无求、无贪之观念,去掉心中的无明恐怖,远离妄想执着,我们清净无染之觉性,马上回光返照,不论顺逆境界,都通得过考验。例如本来是很执着的,因为执着而产生很多烦恼,就要观无常,所谓花无百日好,这样去学看空、看透一点,放下一些执着,就是把包扎布解开多一层,使烦恼随着时间流逝,让自己的智慧又增添一点儿,这样去返观自己的灵明觉性,时刻提醒自己,心不随着一切境界去转,便能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烦恼为菩提,转凡成圣,把凡夫有漏的八识转为佛的四智,就在此时,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可得,只要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最后的结论,佛说:“如是知识,得道疾矣。”假使我们以佛法来观,一切唯心造,这种道理去研究,这样来认识它,用非有非空之概念进入中道,便会很快得道了。

  叮咛语:

  人不肯接受无常,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世界天天在变,一切人、事、物都在变。但若人心不接受变幻才是永恒,那就苦了。其实无常并不是那么可怕,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明白原来苦和乐都有个尽头,即是世间事可以盛极而衰,同样可以否极泰来,不如接受他、处理他、放下他,把烦恼转为菩提。

返回目录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