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汇>> 佛学研究>>正文内容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下载)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作者:平川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度佛教史_平川彰_DOC版下载

印度佛教史

平川彰 著

显如法师 译

  平川彰着《印度佛教史》,由显如法师(一九四九︱一九九八)翻译,以「显证」的笔名,于一九七九年一月起,在《净觉杂志》连载四十五期。他往生之后,善友们着手整理他的遗作时,才惊觉这部译作已被遗忘,尚未编辑成书。编辑部取得该书手稿,并向台南妙心寺「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佛学资料中心」请求影印《净觉杂志》的连载文稿,请新竹法华寺地观法师以计算机作业来扫描文稿,节省重新打字的费时费力。再商请李凤媚小姐对照日文原书,校正错误并补足略译的部分,历时约一年多。

  本书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平川彰一九七四年的作品,平川教授的写作风格极其详实,论理分明并层层剖析,往往在艰难处娓娓道来,令人茅塞顿开。《印度佛教史》旨在为初学者介绍印度佛教,书分上下两册,本书为上册;除了有平川教授一气呵成地推介每个论点的特色外,每一节后面并附有参考书目,供读者作更深入的研究,堪称佛教史入门书中的最佳选择。唯其写作时间较早,故无法照顾到一九七四年后的作品。若是想了解、学习原始佛教,或是在研究部派佛教,必须处理到原始佛教的某些议题时,本书(上册)业已足够。至于要学习「后期大乘佛教」与「秘密佛教」的教理,就须研读本书之下册。很庆幸,佛光出版社即将推出上、下册完整版,请读者自行请书。本书的出版,感谢李凤媚小姐细心、认真地重新校订与翻译,致力呈现原作者风貌,并耗费时日编辑索引。发心校对者,有明法比丘、许铭泉、李树铭、蔡秀嫚等。感谢诸善友的热心护持,愿本书的出版,使世间善法兴盛,佛法增辉,台海和平。

  嘉义新雨道场启

  二○○一年三月

------------------------------------------------------------------------------------------------------

作者平川彰简介

  平川彰 (1915~ ),日本佛教学者。爱知县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专攻印度哲学与佛教学。后致力于原始佛教、阿毗达磨佛教、大乘佛教、戒律的研究。曾赴西德、英国、印度等国留学。历任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校教授及东方学会会员。昭和三十四年(1959)以《律藏の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の研究》、《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印度佛教史》等书。后并结集成《平川彰著作集》行世。

  平川氏在佛学研究上的最大创见,是有关大乘佛教起源问题的看法。他在所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书中,以为大乘佛教并非出自传统的部派僧团。他所持的理由是‘佛与僧别体,佛塔非僧伽的所有物,及部派间不能共住交往,大乘当然也不能与部派佛教者共住,大乘经以十善为尸罗(戒)波罗蜜,十善为在家戒’。由此而推想大乘与出家的部派佛教无关,大乘并不出自出家的部派佛教。从而推想有‘非僧非俗的寺塔集团,为大乘教团的起源。’对于平川氏的这种看法,印顺法师并不同意。并曾于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一、第二章,提出反驳的论据与看法。

------------------------------------------------------------------------------------------------------

显如法师

显如法师简介

  显如法师 (1949.6.~1998.11.),俗名江宏裕,出生于台湾嘉义市,排行第六,兄弟姐妹有十四人。他生性好读书、谨言慎行、孤僻、孝顺。

  法师在高中毕业后,不久,即礼当时台北慧日讲堂住持印海法师(今住锡美国‧加州‧洛杉矶‧法印寺)为师出家。当兵后,考上政治大学哲学系,因不满所学课程,遂辙学。1979年游学美国,住美国约二十年。在威斯康辛州威斯康辛大学修学博士学位期间,发现鼻咽癌,回台疗养,终于不治过世。

  法师早年即接触印顺法师的作品,并追随其足迹。从法师的着作,即可看出他学习印顺法师作品及印顺法师治学所根据的原始佛教的明显痕迹。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恢复佛陀的本貌,正本清源,探讨释迦牟尼佛的真实教化。

---------------------------------------------------------------------------------------------------------

更多显如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