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2)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7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2)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畏惧死主如被屠夫追;

  厌恶轮回如劣丈夫妻;厌烦迷现如吐者见食;

  厌弃世法如受密友欺;不愿积财如遭霜灾田;

  断绝亲情如子孙结怨。具足此等即为法究竟。

  修行究竟正法之六种意相:一是人人都畏惧死亡而珍爱自己的生命,然却如同被屠夫追逐的众生一样终将一死,是故我们当思维自己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赶快提持正念精进修行。二是我们应对生死轮回的大苦海深生厌离,如同性情卑劣的夫妻,总以吵闹打骂度日,互相厌恶,为此应当机立断,挥手诀别,义无反顾。三是我们应如呕吐者见到油腻的食物一般厌烦世间的一切迷乱显现。四是我们应如遭受密友的欺骗般厌弃世间法,誓不与之交际,断绝执彼之心。五是修行人应当生起不愿积累财物之心,因为一切世事荣贵都是毁灭的本性,其实也是一种累赘。譬如农夫,辛勤地耕耘、播种、灌溉,待到庄稼即将成熟之际,却被一场无情的雪霜毁损,以致颗粒无收,因而心里十分懊丧。积累财物亦复如是,任何财产都将被无常这一灾害消之殆尽,故丰厚的财物最终毫无意义。六是修行人不应耽著亲友,眷恋不舍,而应该断绝一切亲情,割爱辞亲,只身一人往赴静处修行。如同与子孙结下怨仇后,痛心疾首故对彼不再生起眷恋之心。具足此等出离心乃为法的究竟义相。

  不具此等意相之六者:虽闻法然争论词句者;

  虽讲法然心生嫉妒者;虽修法然羡慕妄念者;

  虽思法然贪求财利者;虽独处然妄念染污者;

  虽持戒然杂染虚谈者。观具此六众生当远离。

  我们应当认知不具此等意相之六种人:一是虽听闻佛法,但喜于争论词句之人。二是虽能讲法,但心生嫉妒之人。三是虽有修法,然起种种羡慕等妄念之人。四是虽有思维法义,然贪求财利之人。五是虽孤身独处,但心相续被妄念染污、身在深山而心恋红尘之人。六是虽持戒律,然杂染虚谈之人。我们应当远离具此六种恶劣意相者。

  向内反观自己之六法:观己轮回之根已断否?

  观己于亲怨有贪嗔否?观己出门时有贵物否?

  观修行时获得道相否?观利他时退失信心否?

  观临终时出现净相否?如是而观则为最妙想。

  我等修行人向内反观自己之六法:一观察自己有否断除轮回之根——分别执著,若已断则能解脱轮回,否则将永远沉溺不得出离。二应观察自己于亲怨有无贪嗔之心。因贪爱亲友、嗔恨怨敌等不仅非修行人所应行之事,且为堕落恶趣之祸患。三应观察自己在出门时有无贵重物品。因为随身携带珍贵物品者会处处谨慎、时时担忧,故此亦非修行人应行之事。四观自己的修行有否获得一定的道相。所谓的道相即是调顺相续,熄灭贪嗔痴等分别念之烈焰,断除人法二执。五应观察自己在利益他众时,有否退失信心。有些人表面上虽在讲经说法,但内心对上师三宝却毫无信心,若我们也这样行持,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所以,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依各种善巧方便生起信心,具有信心后,令之稳固;退失信心者,令之重新生起。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初衷。六应观察我们在临命终时能否出现净相,也就是说应观察自己是否已为临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如积资净障的瑞相有否现前等等。能如是观察自相续方为最胜妙之想。

  远离正法过患之六法:不修法义未念死亡致;

  贪图权势未知欺惑致;慈爱亲友未知必离致;

  贪爱欲妙未知多患致;积蓄财物未知终留致;

  修行懈怠未知无常致。必须断除此等之过患。

  一般来说,远离正法是由六种过患所致:一应知懈怠懒惰、不愿实修法义的原因就是未忆念死亡无常之理。二应知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贪图权势,是未了知其仅为欺惑自心的幻相所致。三是慈爱亲友由未了知一切亲友必将离别所致。世人亦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知此理之人则格外耽著亲情关系。四是贪爱欲妙之乐由未知其多患的自性所致。世间的欲妙本来就潜伏着极大的隐患,愚昧凡夫不知此理所以不断地追求。五应了知积蓄财物是由未知一切财物终将遗留在人间之理所致。佛陀告诉我们“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然而不知如是至理的庸俗凡夫却绞尽脑汁拼命敛财,甚至不惜以生命为注。六应了知修行懈怠由未知万法无常的本性所致。若能了知生际必死、积际必离、欲妙众患、万法无常等理,人们怎能安然香睡饱食呢?是故我等修行人必须断除此等过患而精进修行。

  自心与法相应之六法:贪执自灭犹如抛尸衣;

  悲润相续犹如独子母;自生功德犹如春大地;

  恒时修法犹如宝剑轮;迷现自解犹如蛇结开;

  彻悟实相犹如商主归。具如是量即为最胜士。

  我们应当了知自心已经与佛法相应的六种果相:一是自心若与法相应就自然能息灭一切贪执烦恼,犹如抛弃在尸陀林的破旧衣服一般不会有任何执著之心。二是慈悲心越来越深切,大悲的甘露时时滋润心田,关爱一切有情犹如独子之慈母一般。三是自然能产生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功德,犹如春回大地之时,万物复苏,花草丛生。四是自然能恒时修习诸法要,而且法喜充满,毫不懈怠,犹如旋转宝剑轮一般无有间断。五是自心与法相应者自然能够解脱对迷乱显现法的一切执著,犹如蛇结自然解开一样无需勤作。六是自然能彻底了悟诸法的究竟实相,直趋本地风光,犹如商主自宝洲满载而归一般。若具足如是果相,则可推知其为心相续与佛法已完全相应的大修士。

  不符正法迷乱之六法:贪执轮回之心实难离;

  未得果位之心易受欺;六聚迷乱外境善诱惑;

  无义轮回琐事易令散;夜以继日寿命速耗尽;

  无义虚度人生者极多。思维此等实当修正法。

  既不符合正法又容易使自己的身心迷乱之法有六种:一是相对不具足殊胜智慧的异生凡夫来说,贪执轮回之心实在难以远离。因为无始以来沉溺轮回,由串习力故对万事万物的执著极其深重,若仅依短期修行的力量欲以遣除,则好像是势单力薄之人力敌千军万马一样,是故唯有依靠长期的精勤与努力来对治顽疾方能起到药到病除之功效。二是尚未获得圣者果位之心很容易受外境的欺诱,随境所转不得自在。三是六种识聚所产生的迷乱外境以种种善巧诱惑着尚未具足正见的补特伽罗。诸如眼识所境之美色,耳识所境之妙音,舌识所境之美味佳肴等等,除菩萨以外很难有人不被迷醉。四是无义之轮回琐事极易令身心散乱,诸如修整房屋、耕种庄稼、梳妆打扮、经营谋算等皆为散乱之因。再放眼外界,观一观各阶层人士,他们的所作所为除了以罪恶告终外别无意义。作为修行人我们应当时常内观身心,查看自己有否生起为利众生的发心,所作所为是否乖离修行准则。如是扪心自问、俯首沉思后应当善加取舍,凡是对众生无利益或对自己修行有损等散乱之事均当远离。五应了知无常迅速,我们每一个人的寿命在夜以继日刹那不停地飞速趋向灭尽,犹如风中残烛,步步走近死亡,人生几十年光景,瞬间即逝,如同昨夜梦境今不再现。六应了知在世间中无义虚度人生者多得不可胜数,而精进用功修行者却寥若晨星般少之又少。思维此等道理,我们实当弃离一切散乱而精勤修持正法。

  激励自求真义之六法:定欺贪嗔二者何时欺?

  定离身心二者何时离?定散四大借物何时散?

  定灭此生显现何时灭?定弃虚幻财物何时弃?

  定至死亡恐怖何时至?应当日日夜夜深思此。

  激励我们求得真实义之法有六种:一是我辈凡夫随着无始以来的业力牵引,将来一定会遭受到贪嗔怨敌的危害和袭击,但这二大怨敌何时殃及我等却难有定准。二是我们的身心必定会有分离的时候,但此二者何时分离却难有把握。佛经中常将血肉组成之躯喻如客栈,心识喻如借宿的客人,我们应当如是闭目静心,细细思维。三是一切积聚必有分散,此身乃四大假借之物,岂有恒长自性?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四大者,毛发爪齿,皮肉筋骨,脑髓垢色,皆属地大;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汁,大小便利,皆属水大;暖热归于火大;动转气息归于风大。故身体唯由四缘假合,最终必定会肢离破碎、散失无形。四应了知生灭循环是世俗的自然规律,此生之一切显现,必定会有毁灭的末日,但其何时灭亡我们却难以得到定准。五是我们最初赤裸裸地来到人间,最终亦会光溜溜地离去,纵然拥有万贯家产,临终时亦不能携带分毫,必定会舍弃这些虚幻无实的财物,但何时弃离却难以预知。六应了知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趋向,不仅是人类众生,且连飞禽走兽,小至蝼蚁含生都必须面对这一无情的事实,但此恐怖的死亡何时会来临呢?除圣者以外却难有预知和把握之人。对于此等道理,我们应当日日夜夜深深思维,以资警醒,提持正念而精进修行。

  正法融入自心之六法:欲灭贪欲内心依知足;

  欲灭怨敌调伏内嗔恨;欲成他利发起菩提心;

  欲调他众内心具加持;欲诣净刹修自证光明;

  欲息痛苦内心具大乐。依此内在缘起而外现。

  能令正法融入自心相续之方法有六种:一是想灭除贪欲的修行人,首先内心应依修知足少欲的教言,当然我们为疗形枯,滋养修行之躯,求得温饱亦并无不可,但切莫贪得无厌,若能随行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则是极为殊胜的。二当了知嗔恨心是增强外在怨敌之因,若我们能调伏内在的嗔恨心,则外界怨敌亦就烟消云散般不攻而自灭了。三是凡欲成办众生利益者,皆应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四是欲以各种善巧方便来调伏众生者,自己的内心必须要具有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或自己已得本尊空行的直接摄受,如是方能得心应手地调伏他众。五是欲往诣清净刹土者,首先要修自证之觉性光明,诸如修持大圆满、大手印中的窍诀等,则将任运前往净刹,无有任何阻碍。六是若欲息灭痛苦者,内心要具有大乐的智慧,或者心如太虚无所不容,或对教义看破、放下,本然安住,如是内心就自然会充满安乐与智慧。依此内在的菩提心以及调伏嗔恚心等缘起力,则外现一切灭尽怨敌、利益众生等事业均能如意自成。这就如同宝镜中呈现的影像一般自然合成。

  虽获暇满空耗之六法:舍弃对治无明之闻思;

  弃离加持根本之上师;舍离悉地源泉之本尊;

  延误所修根本之禅定;不除罪障想去诸病魔;

  他人面前假装诸行为。无心人如吸铁集此过。

  虽获暇满人生,但却被空耗之法有六种:一是闻思佛法是无明烦恼强而有力的对治法,因为它是遣除一切痴暗的明灯。若不闻思,即使获得暇满,亦只能是以空耗人身而告终,所以无偏的闻思是修行者最首要的行门。二是若想求得加持则应当祈祷金刚上师,因为上师是赐予加持之根本。如果舍弃了上师,无论修什么法皆成盲修瞎炼,不能获得丝毫的加持,甚或走火入魔,以致空耗人身。三是若欲获得成就的悉地,应当祈祷本尊,因为本尊是赐予悉地的源泉。如果舍离了本尊,无论修什么法都不能获得悉地而空耗人身。四应了知修行本来是刻不容缓之事,所以我们应不回忆过去、不妄想未来,而应抓住现在暇满之机,静下心来如理如法地精进用功修行,切莫推迟延误所修之法,否则亦会空耗人身。五是如果不忏除自己的罪障,而妄想祛除缠绕身心的诸多病魔,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因此修行人在遭遇病魔所害之时,首先不要过于执著,应当深深忏悔累世罪障,对一切病魔生大悲心等,如是方为祛除病魔切实有效的良药,否则亦将空耗人身。六是如果在别人面前伪装一些善妙的行为,而内在却不善调自续,此亦会空耗人身。夏冬格西云:“如果不看破世间,表相的闻思亦不能真实解决问题。”在认知此等利弊后,我们应当善加取舍,若仍固执地空耗如珍宝般的暇满人身,难道不是已成无心之行尸走肉了吗?此无心(无智慧)之人犹如吸铁石般必将累积诸般过患。

  补特伽罗当舍之六过:无有决心多事不成办;

  贪亲嗔敌无法解缚索;贪图食物恒时忙温饱;

  恒依言词远离实修义;起信未修无有成就时;

  如今不修中阴业难断。观察断此六过极重要。

  修行的补特伽罗(人)应当舍弃六种过失:一是如果做事无有决心,事事欲做,做时却虎头蛇尾,或遇难却步,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如是妄立誓愿有始无终,是修行人应当舍弃的过患。二是行于世间,人际交往在所难免,然若过分地贪爱亲友而嗔斥怨敌,自投己编之惑网中,那么这样就很难解开束缚自己的网罗,因此修行者应当舍弃不平衡的贪嗔之心。三是作为修行人,如果时时贪著美食妙物,整日忙碌于温饱之事而虚丧光阴,则很不应理,故当励力舍弃。四是修行人若不依文解义、实修实证,恒依美妙言词寻章摘句,或口若悬河地滔滔不绝,这亦是修行途中的一大错举,如此岂不枉负初心?五是当我们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之时,若未能趁机实修佛法,则必定无有成就的时候。故当舍弃懈怠,在信心和出离心的基础上精进实修。六是当我们在万事齐备、缘起吉祥的时候,若不事修行而虚度人生,到临命终时,中阴那可怖的境现则难以断除。是故观察此等过患而励力断除是我等行人当务之急。

  以六观法调伏自相续:实执外境观四季迁变;

  常执寿命观草上露珠;不明因果观种子苗芽;

  不知外境为心观睡梦;不知一味观糖与甜味;

  不知无二且观冰与水。如是而观各自能对治。

  以六种观察方法来调伏自己的相续:一是对实执外境以观春夏秋冬四季的迁变来予以遣除,如云:“春日方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春回大地,和风细雨,枝吐绿芽,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夏季来临之时大地一片葱茏,奇花异卉争芳吐艳,鱼游鸟唱,蜂飞蝶舞,好一片大自然风光,宛若天界乐园。秋季来临之时,秋风横扫落叶,绿草渐近枯黄,百花凋零,渐失夏日的绚丽,夕阳下的原野已是一片凄凉。严冬来临之时,寒风凛冽,拂面如同刀割,大地冻结,坚硬如石,皑皑白雪铺天盖地。此时盎然的春意已不复存在,夏日的绚丽也只能成为心中美好的记忆。细看这四季的交替与更换,深深思维万法的无常,渐渐地就能削弱对外境的执著心。二是执寿命为常有者可以通过观察夏晨草尖的露珠来了知无常迅速、生命瞬间即逝之理。三是不明了因果者,可以观察种子与苗芽之间的关系,种因与芽果无不明示此因果真理。如豆芽的产生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依其近取因(豆种)以及阳光水土等缘才得产生。如是我们所感受的苦乐等都是因缘而产生的。四是若不了知外境为心者,则应观察睡梦中的心境,梦中的山河大地除心的睡眠习气成熟显现以外,无有毫许实体存在。以此推知,醒觉位的一切万法皆因无始以来分别心的迷乱习气成熟而显现。五是不了知二谛一味的本体者,可以观察糖与糖的甜味,如是就能了达世俗谛与胜义谛本来是一味大平等性的。六是不了知现空无二者,可以观察冻结的冰相与水体的关系,看彼二者有否分割,这样就能了达诸法的显现与本体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大法界。如是观者,则能对治一切执著及与彼不相应之违品。

  转为道用作想之六法: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

  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病人法作妙药想;

  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应当断除一切颠倒想。

  在日常修行中转为道用之观想有六种:一是将具法相的殊胜上师作为名医想,对彼生起正信,确信上师能拯救自己出离苦渊。二是将秉持教法而共住的道友作为贤善的护士想。观彼之言行皆对自己有利,于彼不起分别烦恼而乐于相处。三是将实修法义作为疗病想,已得圣师对症施治,为早脱疾苦自当精进实修。四是把自己作为病人想。对于身患重疾的人来说,应当无慢谦卑。五是以法作为妙药想,因药能除疾,法能脱苦,故应珍视佛法妙药。六是以最后获得圣果作为病愈之想。我们当依如是六想而断除将上师作为獐子、正法为麝香、自己为猎人、精进修持为箭或陷阱等杀獐子的方便之六种颠倒想。

  谨慎行持决定之六法:依止上师决定得加持;

  修持本尊决定获悉地;守持誓言决定聚护法;

  精进实修决定现证相;护持实相决定净二障;

  无散修炼决定现功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谨慎行持的有六种决定法:一是依止圆满法相的上师决定能获得殊胜加持,因为上师是赐予加持之根本。然若在依止上师前不作详细观察,盲目地依止一位不具法相的上师,则非但所求功德不生,而且后患无穷。二是我们若经常修持密依的本尊或密持其心咒,则决定能获得殊胜悉地,因为本尊是一切成就的来源。故修行人选择自己的本尊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还是莲花生大士以及释迦牟尼佛等,其中任一圣尊都可密持为自己终生依修的本尊。若能不断观修、持诵彼之心咒多达几亿遍,则自己的心相续易与本尊相应。特别是密修者,在接受种种灌顶时,每一灌顶仪轨中都有其特定的本尊,但我们在修炼时可将无量圣尊与自己主修的本尊融为一体,如是不仅可以获得无量的加持与悉地,亦能受持一一灌顶的誓言。三是守持密咒金刚乘的誓言者决定能集聚无量护法神。依靠他们能遣除修行途中的诸多违缘,自之道业与将要成办的事业皆能得到护持。四是精进而如法的实修者决定能现前所修之证相。五是上师无论在灌顶还是传法时所介绍的“直指心性”之窍诀,我们皆可依之了认本来的觉性,往后若能经常安住于此觉性本体中,念念不离,则自然能清净烦恼障与所知障。六是心无散乱,正念分明而精勤修炼者决定能现前无量功德,如五眼六通等。

  了知自相畏惧之六法:忙碌俗事如象入淤泥;

  深恋亲朋如囹圄看守;今生受用如老狗守骨;

  无明罪行如盲处悬崖;五毒烦恼如恶性毒蛇;

  贪六境如蜂粘花粉中。生起畏惧离此极重要。

  了知其自性而令人畏惧之法有六种:一是倘若整日忙碌于世俗诸法,如沉浮于商海,操劳业务以及吃穿受用等,不仅虚丧一生宝贵的时间,而且沉溺不能自拔,犹如大象沉入淤泥中一样,越挣扎陷得越深。二是若对自己的亲眷好友过分耽著不舍、深情迷恋,将会增上更为严重的贪爱之心,甚至一刻也不愿离开,犹如看守监狱之人般刹那不离。三是若贪执今生的财产受用,拼命积累,拥有万贯家产,自己欲受不能,又不愿意施舍给别人,则如老狗守护骨头一般食之无力,弃之可惜。四是受无明驱使而造作的罪行,犹如盲人身处悬崖极其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坠落于恐怖的深渊,以致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如是被无明障蔽智慧之人,不能明辨取舍,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以恶为荣,从而积累诸般罪障,其处境非常危急可怖。五是五毒烦恼炽盛之人,谁与之接触皆遭百害而无一利,犹如恶性的毒蛇一样不分善恶,时时殃及众生。六是爱著色声香味等六境者,深陷贪染之境,难以自拔,犹如蜜蜂粘于花粉中,终将被甜美的花粉困死一样。作为修行人,我们首先要正确认知此恐怖六境,进而远离是极其重要的。

  世间俗法过患之六法:住宅建筑如地狱铁室;

  儿女妻子犹如剑叶林;饰品妙衣犹如烈火焰;

  饮食犹如沸腾之铁汁;奴仆眷属犹如业狱卒;

  嗔恨争论犹如火烬雹。当知此为摧毁善妙因。

  归摄世俗之诸过患亦有六种:一是如果贪著自己美妙的住宅等建筑物,则将受业力牵引而囚禁此中,犹如地狱铁室般难得出离,故贪执住宅有极大过患。二应了知贪执儿女妻子亦有极大过患。有云:“儿孙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而且一般的眷属大都是冤缘的组合,如嘎达亚那尊者云:“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因贪执妻儿无疑会招来众患痛苦,犹如身赴剑叶林地狱一般苦不堪言。三应了知执著饰品妙衣亦有极大的过患。这里饰品妙衣喻如烈焰,如果贪执它,将会焚毁自己的一切。如水獭皮、羊羔皮、狐狸皮等人们所谓的妙衣饰品,其实都是罪恶之因。四是贪享美食犹如食用沸腾的铁汁一般,将焚毁自己的相续,故有极大过患。因为人们在贪享血肉时从来都是肆无忌惮地扼杀众生,使之成为餐桌上的美食,毫无惭愧地大肆享用。而受难众生没有一个是心甘情愿地贡献自身血肉,无一不是垂死挣扎含恨而死。如是只为满足口腹之欲,不知欠下了多少众生的命债,以致在罪恶中毁坏自己的相续,而且冤冤相报,无限循环。五应了知,我们所贪执的奴仆眷属,也如业力感召的狱卒般,将对自己造成极大危害。六是嗔恨争论,无疑将造成种种苦因恶果,即如火烬雹般危害极大。上述六种过患是摧毁一切善根功德之因,所以我们应当远离此等过患,随行圣迹知足少欲,精勤闻思修行。

  了知贪欲过患之六法:具贪今生身心受痛苦;

  来世永漂轮回堕恶趣;与众争论自然增不善;

  减灭善法故受圣者呵。

  我们每一个修行人都应该了知由贪欲引起的六种过患:一是对世间的种种欲妙具足强大的贪心者,无疑在今生之中即会令身心感受难以想象的诸般痛苦。无论是贪财还是贪人都免不了这一厄难。而那些无有贪心之人的身心却时常充满着快乐与自在。二是依靠贪心的业患,将永远漂泊于轮回苦海,甚至堕落恶趣而不得解脱。三是贪心重者无理亦要强词夺理地辩解三分,有理更是寸步不让,常与众人大肆争论,就算遇到孩童亦不肯善罢甘休,无惭无愧地非要争个你死我活不可。四是贪心重者,久而久之自然会增上诸多不善业。譬如贪财之人,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将所欲财物占为己有;贪色之人,他们不惜身临险境,就算是倾家荡产、抛弃名誉地位,并且明知是劳苦无望却仍要穷追不舍。五应了知由贪欲心会减灭一切善法功德。如有人本想闻思修行,但因贪心炽盛的缘故而不得不放弃善法而纵情恣行恶业,如是信心、悲心、菩提心等自然会被毁失无余。六是贪心重者经常会受到圣者菩萨们的严厉呵斥,甚至弃离不予呵护。

  贪执自身过患之六法:身乃一切肮脏垢物器;

  脉络贯穿骨骼连成网;脓与黄水呕物粪便池;

  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五脏六腑含生之城市;

  实质疾病来源之自性。愚昧贪执身体将受欺。

  贪执自身而被束缚之过患有六种:一应了知我们的身体为充满一切垢物的肮脏器皿。二应了知身体外有皮肤,中有肌肉,其间由诸多脉络来贯穿,全身有各种骨骼连成网架,内有五脏六腑。三应了知身体里面充满了脓液、黄水以及令人发呕的大小便溺,故又被称为粪便池。四应了知身体是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乃至一息尚存,每一孔穴中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出许多臭秽不堪之物。五应了知在五脏六腑中密密麻麻地聚集了无数的含生,故身体又可称为含生的城市。六应了知四大假合的身体实质上是各种疾病的来源。有些人常被疾病缠绕,诸如头痛、腹痛、心脏痛等。如是观察则知身体确实是充满痛苦的臭皮囊,没有什么值得贪执的。倘若我们还要固执己见地贪爱身体,执意继续受此欺诳,无疑将会陷入更深的苦恼之中。

  无有意义无实之六法:现于种种外境之诸法,

  无常迅速坏灭如水泡;毫无实质故如芭蕉树;

  迷惑凡夫之故如阳焰;无而显现种种如幻术;

  习气显现之故如梦境;不能长久住留如闪电。

  知此理者诣至三有岸。

  我们应当了知无有意义亦无实性之六种法:一应了知现于外境之种种诸法都不是恒常实有,而是无常的本体,因为任何一法皆不离成住坏空的运行轨迹,自有生以来便一刻也不停息地迅速坏灭,犹如水泡为风所吹,刹那消失。二是若对此等正在显现之法加以理论分析与观察则不难了知其性毫无实质,犹如芭蕉树,层层剖析乃至尽头仍不见其实质的存在。三是我辈凡夫经常被外境诸法所迷惑,使身心不安、颠倒执取,不得自在,这就犹如渴鹿追逐阳焰水一样越追越渴。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稀奇怪异之事层出不穷,繁华都市的形形色色都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除菩萨以外,我等充满无明的愚昧凡夫少有不被迷醉,有的甚至失魂落魄难以自拔。具有理智之人若对此稍加观察则不难窥见,缘起显现的一切色法均显而无有自性,如是才有可能不被诱惑。四应了知诸法虽无实质本体,然依缘起力仍能显现种种形色,犹如变戏法之幻术一般,可以将木块石头幻变为骏马、大象、美女等,但彼等却是现而无有自性的。五应了知诸法皆因我们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成熟而显现,无有少许堪忍的自体,犹如睡梦中的一切境相,觉时空空无大千。六是此等诸法都不能长久住留,犹如虚空中的闪电般刹那消失。我们若能了知此等殊胜道理,必将迅速诣至三有解脱之彼岸。

  初学修行人具之六法:现见轮回苦故寻正道;

  了知所作无义淡名利;我慢贪心鲜少居卑位;

  信心精进为伴勤实修;种姓劣故不信大乘法;

  诚信所知于何皆信解。此乃一切正士入门法。

  不管我们的修行层次如何,亦不管是否具足弘法利生的因缘,皆应了知初期修行人应具之六法:一是现见整个轮回充满痛苦的本性,如同火宅,所以我们应及时寻觅能获得解脱之正道。二是了知世间诸事皆无意义,故淡泊名闻利养,不求高官厚禄,亦不攀缘眷属等。三是作为初发心修行的补特伽罗,应依教言调伏自心相续,令贡高我慢、贪心等都变得极其鲜少而身居卑位,上敬下和,以一心成办道业为宗旨。四是以信心和精进心伴随自己的一生,时时勤行实修。随学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们恒时不散乱、精进不懈、夜不倒单等用功修行的高尚风范。或如有者将晚上时间分成三份,上夜和下夜皆用于修行禅坐,只有中夜三时少许安息。五应了知某些众生因种性低劣,故不信奉大乘教法。相对于大乘来说,小乘行者之种性根器较为低劣,他们对众生不具大悲心、菩提心,对佛陀第二转****的大般若法门非但不欲秉持,反而还强加驳斥,他们只有强烈的出离心,只知道寻求自我解脱,平时精进依修四谛十六行相等法,最终断除烦恼障而证得阿罗汉果,自始至终都不会信奉大乘的甚深教法。六是初学者当诚信一切所知法,并令自己对所知之法具足一定的信解。也就是说,除大乘法以外,如戒律、俱舍、因明等一切学问无不诚信精通。其实此等乃为一切修行正士之入门法。

  中等修行人具之六法: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

  不负青春经商牟利担;不护大使情面亲友心;

  舍弃贪嗔偏袒争论事;抛弃积蓄筹划建筑物;

  不结愦闹之魔大官亲。此乃诸修行者中法门。

  如果您是根基相对上进一层的中等修行人,那么就应具足以下六法:一是不务农业耕种及灌溉而专意修行佛法。二是不担负青春时期谋求利润之经商重担而专意修行。三是秉持因果规律,不顾及具权势大使之情面和亲友之心续,完全秉公无私、正确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和事。四是舍弃贪心、嗔心等具有偏袒性的争论事端,一切都能谦让忍辱,心胸广阔,量如太虚,无所不容。五是放弃对财物的积蓄、未来的一切筹划、建筑、设计等。六是不结交愦闹之魔,也就是说不应与达官显贵等人结交为友。如云:“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这就是中等修行人的实修法门。

  上等瑜伽尸林之六法:怕染庸俗不与人交往;

  三门隐行所作人不见;不求衣食尸食衣维生;

  无有恐怖飞禽之行为;密行护持觉受断凡行;

  证悟自住法性之大乐。诸行解脱道者上法门。

  上等瑜伽行者在尸陀林密行之六法:一是怕染着世间庸俗人之习性,故不与世人交往,独自往诣寒林隐居修行。二是令身口意三门皆隐行,即在作区分有寂、享用五肉与五甘露、接纳手印等殊胜行为时,皆不予世人所见,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莲花生大士等印度隐行大瑜伽师们之殊胜行为。三是不求世间常人之衣食,经常以尸陀林的尸衣尸肉等来维持生活。四是无有任何恐怖,当行持如自由翱翔高空的飞禽一般之行为。五是秘密护持修证之觉受,断除凡夫的一切行为。六是如实证悟自然本住法性之究竟大乐,也即现前大乐智慧。这些就是我们行解脱道者之上等殊胜法门。

  最上瑜伽离方之六法:故乡异地何境皆不贪;

  未堕一切常边与断边;任何亲怨悉皆不相识;

  不贪一处漂泊如浮云;六聚外境均现为助伴;

  是贤是劣皆无执著心;此乃解脱道之最上门。

  最上瑜伽士远离一切方隅执著之法有六种:一是当我们的修行达到最上瑜伽士的境界时,对任何一个环境,无论是自己的故乡还是异地他乡,都随缘安住随缘弃离,于何境皆不起贪执之心。二是见解高深,未堕一切常边与断边,安住于大空离戏之中道义。三应了知于彼之心续境界中诸法都是一味大平等的本性,既没有眷恋的亲人,也没有嗔恨的怨敌,一切偏袒执取悉皆远离,无论会遇任何人都平平常常,视若陌路。四是不贪执某一处所,为度众生而顺应缘起随处安住,犹如虚空中的浮云一样漂泊,居无定所。五是一切六聚外境诸法均现为我们修行的助伴,对自己不构成任何违缘,心不为任何外境所转,且能任运自在地将之转为道用。六是于一切贤劣之境皆无分别执著心,因为贤劣都是缘起的一种力现,本性即是一味无别的大法界。这就是我们修学解脱道之最上法要。

  欲修法者需断六顾虑:断除顾虑他怒护情面;

  断除顾虑无财而积财;断除顾虑受苦筹划事;

  断除顾虑位低谋高位;断除顾虑受害求世法;

  断除顾虑位高扰他心。

  对于我们任何一位想要修学佛法的人来说,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断除六种顾虑:一是我们不应该随他人之喜怒而转,亦不应该顾念他人的情面而阻碍自己的修法。博多瓦格西曾教诫说:“我为修法故,他人虽不喜,于我亦无妨。”只要自己的选择是如理如法的,那就无所谓他人高兴与否,我们恒时皆应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二是我们应该断除无有资财受用的顾虑,所以不能勤积财富。经云:“佛陀只须施舍一根毫毛般的福报,就能满足娑婆世界所有比丘、比丘尼等弟子所需的一切资具受用,无欠无缺。”其实我们身披之一丝一缕,口食之一粒一滴,都是依靠如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六度万行之福德累积而得。三是为修行故不应顾虑饥渴寒热等苦,就算是为避免未来受苦而作之筹划亦无必要。四是我们若顾虑自己的地位低下而生起谋求高位之心,那么当下就应断除这种追逐名望之心。五是若我们顾虑自己遭受某种危害而勤求一些世间法,如是之心应加以排除,当放下万缘一心修道。我们不用设想未来的世间利益,应该坦诚地面对现实,一切随缘,抱着“今天有食今天修,明天有食明天修”的态度稳然安住。六是顾虑他人的地位高于自己而想方设法地制造种种违缘,扰乱他人之心,这种非理行为我们也应断除。

  实修闭关要诀之六法:远离贪嗔乃为外闭关;

  无有积蓄乃为内闭关;远离二取乃为密闭关;

  不希善妙乃为上闭关;不忧恶劣乃为下闭关;

  无事无执乃为中闭关。若具此六不会出违缘。

  在闭关实修之时,有六种要诀之法需要我们了知并具足:一是修行人应当远离一切贪心与嗔心之境,安住静处,这就称为外闭关。二应了知外无积蓄财富之行,内无欲望执求之心乃为内闭关。无论对自己的亲眷好友,还是虔诚信徒,我们都应断除贪执,随遇而安,潜心勤修佛法。三应依教了认心之本性,远离能所二取等执著,安住光明无念的境界,这就称为密闭关。四是不希求善妙境界,如神通、见本尊、得授记等,也就是远离一切希冀之心,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上闭关。五是我们在依教实修的过程中,对所修之法不得起任何忧愁和怀疑之心,而且也不用担心是否会出现魔障或病障等违缘,一心祈祷上师三宝精进用功修行,此被称为下闭关。六是无有任何琐事牵绊和执著,依如梦如幻等教言观修,万缘放下,一心用功修行,这称为中闭关。若能具足此六种窍诀,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违缘。

  成就佛果所依之六法:修法依赖殊胜暇满身;

  不修不解脱故依修法;谨慎修持依赖知法义;

  了知法义依赖初闻法;所闻实修依赖于思维;

  一切依赖殊胜善知识。

  欲成就佛果所应依修之六法:一是若欲修持佛法,则必须依赖殊胜的暇满人身,此外任何身体都无法成办这一大事因缘。二是若不修行佛法则不能获得解脱,因此我们为能脱离苦海、获得解脱的究竟安乐,则应依此殊胜人身来修持佛法。三是若欲谨慎修持,则应依赖于了知法的本义,也就是要明了法的深浅与取舍之要,这样才能真实有利于我们的修行。四是若欲了知法义则应依赖于最初之闻法。若不闻法,则成法盲,一味地处于迷暗之中,就无法了知取舍与修行要点。因而唯依听经闻法,才能启开我们的智慧眼目、增长我们的善根功德。《吉祥勇经》中云:“寡闻生盲不知修,彼无多闻何所思,故应精勤求多闻,因此思维生广慧。”五是依所闻经论教义而实修者,应依赖于对法义的思所生慧来遣除一切疑惑,树立正见,若闻法后不静心思维,则难以遣除修行中的疑惑,是故当知这些在修行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依靠思所生慧才能彻底遣除。六应了知上述闻思修等一切功德,唯有依赖于具有法相的殊胜善知识,才能得以生起并于相续中不断地增上。正如《般若摄颂》中所云:“恭敬承事可亲师,为引慧故求多闻。”

  具足善妙法相之六法:积累福德族贵性调柔;

  见多识广通晓所知义;智慧高超证悟法性义;

  勤修出现证相成就相;大悲善巧无厌利他众;

  具有窍诀能引导众生。此乃殊胜大德之风范。

  我们在依止善知识之前,首先应当观察选择具有六种善妙法相的上师:一是所依止的上师应经常修积布施、持戒等福德资粮;其种族高贵,心性调柔,非野蛮粗暴的品性。二是所依止的上师,无论是世间学问还是出世间学问皆应通达无碍,见多识广,通晓一切所知义。一般世间所知,包括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及法律法规等;出世间所知,包括佛陀留下的三藏教义等等。否则就没有能力摄受弟子。三是所依止的上师应具有高超的智慧,并且已经证悟了法性之义,最起码于心相续中应获得一定的证悟暖相,生起甚深的殊胜定解。四是所依止的上师应于精勤修行后出现了一定的证相与成就相,诸如面见本尊、得本尊摄受、知晓弟子心境、能契时契机地授赐教法和修行窍诀等。五是所依止的上师,其相续中应充满大悲心,具足度化众生的种种善巧方便,在广利有情的过程中,无论多么艰辛困苦,都没有丝毫疲厌之心,应如是不辞劳苦、一心广利他众。六是所依止的上师应当具有殊胜的实修窍诀,并且已得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具有能引导众生趋向解脱彼岸的能力。此六种善妙法相乃为殊胜大德之高尚风范,具足如是法相之人,我们即可将之奉为自己终身依止的根本上师。

  贤善弟子所依之六法:厌离三有厌恶诸迷现;

  放弃无有必要非法事;抛弃如敌愦闹散乱事;

  毫不希求地位与名利;断绝亲友情面之牵连,

  舍弃贪亲嗔怨之恶心;舍弃俗世修持殊胜法。

  上师在摄受弟子之前,要观察、选择具有六种贤善法相的弟子:一是厌离三有,不求世间八法,极其厌恶世间的迷乱显现。二是放弃无有任何必要的非法事,也即凡是不利于闻思修行的事情皆要舍弃。三是能抛弃如同怨敌般愦闹的城市与散乱身心的种种琐事。四是心里毫不希求崇高的地位与名闻利养等。五是能断绝顾念亲友情面的牵连与眷恋之心,彻底割爱辞亲,只身远赴静处修行。亲怨平等,舍弃贪爱亲友和嗔恚怨敌等一切恶心。六是能舍弃世俗诸事而专意修持殊胜佛法。要想成为殊胜上师前的贤善弟子,我们就要精进修行,力争早日具足以上六种法相。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无聚之束缚;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无有羁绊随心所欲行;不立不能成办之誓言;

  恶业军队苦海未涌现。如是自由诸众当生喜。

  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如是不受他人控制之法有六种:一是不可成为无有少许自由的奴仆。因委身奴仆者,成日为主人忙忙碌碌,完全失去修法的机会。二是不要组成夫妻关系,因为冤缘的组合与相聚,不会有安宁的时候,许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闹打骂中度过辛酸而又痛苦的岁月,故当解开这无情的束缚。三是不要成为富有名份的大人物,如所谓的大管家、大法师、大官员等,他们经常都会忙碌于种种事务而少有自己修行的时间,因此远离此诸障碍的我们应当默默无闻、自由自在地行持正法。四是无有任何羁绊而随心所欲地行持种种应修法门,这样一切所欲皆能圆满成办。五是无论我们发什么誓言,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深深思维,事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是之故则所发誓言都能一一成办。六应了知当我们往昔的业力现前时,其势就像浩荡大军来临般难以抵挡,定会身不由己地感受无量痛苦。唯有在这般苦海尚未涌现的前提下,身心才会自由,也能极其调顺,无论修什么法都没有阻碍。如是远离一切违缘之我等行者应当生大欢喜心,精勤闻思修行。

  诸修行者生活之六法:不堕二边资具自维生;

  明确食量饥饱当平衡;不患四大紊乱之疾病;

  享用美味佳肴不过饱;饮食过劣身体不衰弱;

  昼夜适度断除非时餐。此乃修法成功之助伴。

  修行人如法生活之法有六种:一是生活适中,不堕优劣二边。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需的资具受用既不能过于优越,亦不可过于低劣,凡事都要适度,当如是维持生活。二是明确自己的食量,饥饱应当平衡,如果饮食过量,则现昏沉,以致不能如理禅修;若饮食过少,则心念食物亦难以安心禅修。前辈高僧大德通常将容食之胃量分三份,一份容纳食物,一份容纳茶饮,留一份空间容纳胃酸以助消化食物,这样饥饱平衡才能有利于修行。三是尽量令身体健康,不要罹患四大紊乱之疾病,就算是风寒感冒等小疾,也应立即施药治疗,若待小病转为大病,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修行。四是当在享用美味佳肴时,也不宜过饱,应适度或定量而食。五是我们所享用的饮食应当是含有一定营养成分的,若过于低劣,身体会因缺乏营养而自然衰弱、体力散失,这无疑会影响我们的修行。修行人虽不能过度贪爱身体,但也应使之强健,体力充沛才能平安度过艰难的修行旅程。六是昼夜用功修行皆应适度,不能时而勇猛精进,时而懈怠懒惰。用功修行之心应持之以恒,此外尚应断除非时之餐。这六法都是能令修法成功之助伴,我们应当不断依修。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