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坦尼沙罗尊者:依止 第六章 丧失依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坦尼沙罗尊者:依止 第六章 丧失依止

    《大品‧大犍度‧诵品10‧36之1段‧82页》谈到:弟子依止其戒师,此依止关系将因下述情况而丧失,当:

1. 他离去。根据律疏,这意指:戒师在寺院之外过夜,不管他是否打算回来。

2. 他还俗。

3. 他死亡。

4. 他归依外道。根据律注,这意指:他加入其它宗教。在上述这些情况中,律批注释:「他」指的是戒师。尽管「他」也可以意指弟子,这会与下面将提到《大品》中的一段内容相吻合:谈到在旅途中的新受戒比丘是没有依止的。这种情况下,新受戒比丘极可能就是离开戒师而去的人,他的离去就造成依止的丧失。

5. 他下命令。这里的「他」很明确地单指戒师而言。律注将这里的「命令」解释为「摈出」,正如前面所讨论的那样。虽然,《律学入门‧第二册》将下列这种情况也包括在这项里头:依止师认定弟子已经符合免除依止的资格(见下文),而令他免除依止。

    在这些情况下,尚未免除依止的弟子必须在当天依止其它比丘,除非有下述的状况(摘自:律注):

     ——戒师离去时交代说,他只出去一、两天,并且告诉弟子不必依止其它人。万一戒师延迟归返,他应该传话给弟子,表明他还要回来。然而,万一弟子接到来自戒师的讯息,知道戒师已经不打算回来,弟子应该立刻寻找一位师长,请求依止。

     ——戒师离去了,而弟子对寺院里仅存的另一位长老比丘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准许弟子在请求依止之前,先观察这位长老的言行四、五天(如上文所述),再做决定。然而,假使弟子早已熟知这位长老,对他的言行有信心,则弟子应该在戒师离去的当天就依止这位长老。 

    如果弟子依止的是教授师,此依止关系可以因为六项原因中的任何一项而丧失,其中前五项与上述相同,尽管律注陈述说:第一项原因:「他离去」不只适用于教授师离去的情况,也适用于弟子离去的情况。第六项原因是:

6. 弟子会遇戒师。律批注释这点说:事实上,弟子与戒师的依止关系永远高于他与教授师的依止关系。如果弟子偶然地见到戒师,而且认出是戒师;或者听到其声音,而且认出是戒师的声音──即使只是在街上巧遇,擦肩而过──弟子与教授师的依止关系自动失效,与戒师的依止关系自动恢复。然后,如果弟子又回来与教授师共住,他必须重新请求依止。

    《律学入门‧第二册》反对这点,认为:「会遇戒师」应该意指弟子实际地与戒师共住,不论是住在另一寺院,或住在教授师所住的寺院。然而,这点是不同的僧团会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明智之举是依照个人所共住僧团的见解来奉行。

 

返回目录

----------------------------------------------------------------------------------------------------------------

更多坦尼沙罗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