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南怀瑾:驳《楞严》伪造说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怀瑾

闽南佛学

  很久以前就有一个预言流传著,预言《楞严经》在所有佛经中是最後流传到中国的。而当佛法衰微时,它又是最先失传的。这是预言,或是神话,姑且不去管它。但在西风东渐以後,学术界的一股疑古风气,恰与外国人处心积虑来破坏中国文化的意向相呼应。《楞严》与其他几部著名的佛经,如《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便最先受到怀疑。民国初年,有人指出《楞严》是一部伪经不过还只是说它是伪托佛说,对於真理内容,却没有轻议。可是近年有些新时代的佛学研究者竟乾脆认为《楞严》是一种真常唯心论的学说,和印度的一种外道的学理相同。

  讲学论道,一定会有争端,固然人能修养到圆融无碍,无学无诤,是一种很大的解脱,但是为了本经的伟大价值,使人有不能巳於言者。

  说《楞严》是伪经的,近代由梁启超提出,他认为第一:本经译文体裁的美妙,和说理的透辟,都不同於其他佛经,可能是後世禅师们所伪造。而且执笔的房融,是武则天当政时遭贬的宰相。武氏奸佛,曾有伪造《大云经》的事例。房融可能为了阿附其好,所以才奉上翻译的《楞严经》,为的是重邀宠信。此经呈上武氏以後,一值被收藏於内廷,当时民间并未流通,所以说其为伪造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楞严经》中谈到人天境界,其中述及十种仙,梁氏认为根本就是有意驳斥道教的神仙,因为该经所说的仙道内容,与道教的神仙,非常相像。

  梁氏是当时的权威学者,素为世人所崇敬。他一举此说,随声附和者,大有人在。固然反对此说者也很多,不过都是一鳞半爪的片段意见。民国四十二年《学术》季刊第五卷第一期,载有罗香林先生著的:唐相房融在粤笔受《首楞严经翻译考》一文。列举考证资料很多,态度与论证,也都很平实,足可为这一重学案的辨证资料。我认为梁氏的说法,事实上过於臆测与武断,因为梁氏对佛法的研究,为时较晚,并无深刻的工夫和造诣。试读《谭嗣同全集》里所载的任公对谭公诗词关於佛学的注释便知。本经译者房融,是唐初开国宰相房玄龄族系,房氏族对於佛法,素有研究,玄奘法师回国後的译经事业,唐太宗都交与房玄龄去办理。房融对於佛法的造诣和文学的修养,家学渊源,其所译经文自较他经为优美,乃是很自然的事;倘因此就指斥他为阿谀武氏而伪造《楞严》,未免轻率入人於罪,那是万万不可的。与其说《楞严》辞句太美,有伪造的嫌疑,毋宁说译者太过重於文学修辞,不免有些地方过於古奥。

  依照梁氏第一点来说:我们都知道藏文的佛经,在初唐时代,也是直接由梵文翻译而成,并非取材於内地的中文佛经。藏文佛经里,却有《楞严经》的译本。西藏密宗所传的《大白伞盖咒》,也就是《楞严咒》的一部份。这对於梁氏的第一点怀疑,可以说是很有力的解答。至於说《楞严经》中所说的十种仙,相同於道教的神仙,那是因为梁氏没有研究过印度婆罗门和瑜伽术的修练方法,中国的神仙方士之术,一部分与这两种方法和目的,完全相同。是否是殊途同归,这又是学术上的大问题,不必在此讨论。但是仙人的名称及事实,和罗汉这个名词一样,并不是释迦佛所创立。在佛教之先,印度婆罗门的沙门和瑜伽士们,已经早有阿罗汉或仙人的名称存在。译者就我们传统文化,即以仙人名之,犹如唐人译称佛为大觉金仙一样。绝不可以将一切具有神仙之名实者,都攫为我们文化的特产。这对於梁氏所提出的第二点,也是很有力的驳斥。

  而且就治学方法来说,疑古自必须考据,但是偏重或迷信於考据,则有时会发生很大的错误和过失。考据是一种死的方法,它依赖於或然性的陈年往迹,而又根据变动无常的人心思想去推断。人们自己日常的言行和亲历的事物,因时间空间世事的变迁,还会随时随地走了样,何况要远追昔人的陈迹,以现代观念去判断环境不同的古人呢?人们可以从考据方法中求得某一种智识,但是智慧并不必从考据中得来,它是要靠理论和实验去证得的。如果拼命去钻考据的牛角尖,很可能流於矫枉过正之弊。

  说《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这是晚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学研究派的论调。持此论者只是在研究佛学,而并非实验修持佛法。他们把佛学当作学术思想来研究,却忽略了有如科学实验的修证精神。而且这些理论,大多是根据日本式的佛学思想路线而来,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早己变质。学佛的人为了避重就轻,曲学取巧,竞自舍本逐末,实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至说禅宗也是根据真常唯心论,同样属於神我外道的见解。实际上,禅宗重在证悟自性,并不是证得神我。这些不值一辩,明眼人自知审择。《楞严》的确说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它也明白解说了那是为的有别於妄心而勉强假设的,随著假设,立刻又提醒点破,只要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它的真义。举一个扼要的例来说:如本经佛说的偈语:《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岂不是很明显的证明《楞严》并不是真常唯心论吗?总之,痴慢与疑,也正是佛说为大智慧解脱积重难返的障碍:如果纯粹站在哲学研究立场,自有他的辩证、怀疑,批判的看法。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场,就有些不同了。学佛的人若不首先虚心辨别,又不肯力行证验,只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很危险的偏差。
 

-------------------------------------------------------------------------------------------------------------------

扩展阅读:

南怀瑾佛教文集

南怀瑾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http://www.fjdh.cn/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 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经读诵 http://vod.fjdh.com/vll/180_29/

佛经大全 http://vod.fjdh.com/NewsDetail/402.html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