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PE.Label id="当前位置导航" nodeId="2195" splitChar=">>" placeholderId="lewi" /}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以现代知识解读佛经中的各种世界(一)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7日
来源:藥師山通訊 第52期   作者:药师山紫虚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PE.ContentPage id="contentpage" mode="none"}

  一、前言

  在寂静的夜晚,我们抬头可看到无尽夜空中,闪烁着无数的星星,有时还有灰白色带状的“天河”。这些现象使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些什么东西?经过古今中外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成就了今日高度发展的天文学;科学家已发明了很多工具,可以直接或间接观测这些星星的状况,对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另一方面,宗教或哲学家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对宇宙的描述;此中,佛教在这方面着墨较多。在佛经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很生动的描述各种世界;例如,大家最常听到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很多佛教信仰者想往生的世界。又例如,“娑婆世界”这是人类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此世界在《长阿含经》与世亲所著的《俱舍论》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在《楞伽经》中,也提到世界有很多种相状。《华严经》对世界的描述更为彻底,在“世界成就品”中,就有详细描述世界的成因、相状、体性及依住等问题;其在“华藏世界品”中,有详细描述“华藏世界”的状况。但由于佛经中所说这些世界,在科学上至今大多尚不能证实,因此,只能是“信仰”的层次。例如,对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存在,就是个人信仰的问题,科学上无法提供任何数据。至于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方,佛经中有提到“南赡部洲”,其也对我们居住的南赡部洲有相当清楚的描述。佛经中也说我们的世界属于娑婆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部份,因此,我们可以由目前人类所知的宇宙及地球的各种数据,与佛经中的描述做比较,看看佛经所说是否合乎科学;但直接比较似乎有困难,因此,很多人对佛经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结构就很不认同。在本文中,笔者以自己的观点,对佛教所说的世界,做一些探讨,请有缘的读者多多指教。

  另外一件事要在此说明,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宇宙或世界,不是只指空间,它尚包含时间。佛经上有说“世”是时间(三世之义);“界”是界限,空间之义。也说“宇”是古今,是时间;“宙”是指空间。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是说明世界的“空间”部份,故若以“国土”说明,似乎比较恰当,例如说“西方极乐国土”。国土又有分净土与秽土,故说“西方极乐净土”更为适当。但一般人常以“世界”称某一国土,故本文亦以世界称之。实际上,若以近代科学的“相对论”观点,时间与空间二者是不可分,彼此有关;由此而言,以世界说国土也没有什么不对。

  二、华严经中的世界成就品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贤菩萨承佛威神力,以神通观察一切世界,说出与世界相关的十种事,包括(一)世界起具因缘。(二)世界所安住。(三)世界的各种形状。(四)世界的体性。(五)世界以何庄严。(六)世界以何法得清净。(七)世界中有何佛出世。(八)世界存在的时间。(九)世界为何会有改变,例如由好转坏或由坏转好等原因。(十)各世界中有那些共同之处。

  关于世界生起的因缘,经中说有无数的原因,大略可有十种:(一)如来神力之故。(二)法应如是故。(三)一切众生行业所感故。(四)菩萨所成就。(五)众生与菩萨共同善根所集。(六)菩萨的愿力所成。(七)菩萨不退行愿所成。(八)菩萨清净胜解自在力所成。(九)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之故。(十)普贤菩萨自在愿力之故。由此十种因缘中,大致可归纳成三类,(一)佛菩萨之愿力与神力,(二)众生之业力,(三)诸法本来如此。这三类使世界生起的原因中,“诸法本来如此”这一项,是我们最感兴趣者。我们观察到的物质世界,其成就的因缘很多就是“法本如是”;例如,物质间有互相吸引之力(如今日科学家所说的万有引力、电力、磁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等),这就是世界的一种“本有之法”(本有的现象)。此种“吸引力”就会使物质粒子不断聚集,久之,就成为大的物质,甚而形成各种星球之类。这就是《世界成就品》中所说的“法应如是”的一种。其他原因,例如物质分子间的热作用力,使物质膨胀,使星球产生爆炸消灭;又例如万有引力的作用与物质爆炸时物体所具有的速度,会使小物体绕行于大物体的周围,如此形成星球的运行,这些都是“法应如是”之例。

  关于“世界依何而安住”,经中例举了十种,事实上有无数多种安住之法。例如依虚空安住、依宝光明安住、依佛光明安住、依佛音声安住、依一切世主身安住、依菩萨身安住、依普贤菩萨愿力所生、依如幻业生、及依一切差别庄严海安住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世界之存在是有很多种安住之法,例如娑婆世界即是安住在虚空之中。本经告诉我们有些世界是安住在光明中,也有安住在音声中或安住在佛、菩萨或神的身上,这是很难想象的事。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些“寄生类”生命,例如寄生在人体中的寄生虫,它们的世界就是依人身而安住;寄生在某些植物的生物,它的世界就是依植物身而安住。而树身又安住在地球上,地球又安住在虚空中。我们可以说“世界”是每个众生自己觉知所现、所感的范围,例如,蚂蚁所认知的“世界”与人类就不会相同。鱼类所认知的世界可能只是水,而水安住在地球中,鱼类可能并不知道。蚂蚁也许不知道它所住的世界是安住虚空之中。故佛经说有的世界安住在佛菩萨或神的身中,这也不无可能。

  关于各种世界的形状,华严经说有无数种,经上说:“或圆或方或非圆方、无量差别,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树形,或如花形,或如宫殿形,或如众生型,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以今日天文学的观测,宇宙中很多星系或星云,其形状就有圆形、扁平形或螺旋状等。又例如寄生于树上的寄生虫,其世界就是树形;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其世界即人形。因此,《华严经》所说相当合乎科学所说。

  关于构成各种世界的体性,也就是世界由什么所构成,在华严经中有说:“以宝庄严为体、以宝光明为体、以种种色光明为体、以不可坏金刚为体、以佛力持为体、以妙宝相为体、以极细宝为体、以香为体、以宝焰为体,以一念心普现境界为体、以佛音声为体等”。由这段文字可知,世界可由光、音、宝、金刚、火焰、香,甚至心力为构成之体。例如经中的偈说:“或有诸剎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或是净光明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或有诸剎海、从于愿力生。犹如影像住,取说不可得”。在今日科学上所观测到的星云中,就有见不到实体的X光或无线电波星云,这些很类似经中所说的以“光明为体”的世界。又例如天文学上所观到的极高密度星球,如中子星之类,就类似“金刚所成,坚固不可坏”。而像地球等,就是“诸微细宝所成”。像高温的太阳等恒星,就类似以“火焰”、“光明”等所成。因此《华严经》对世界组成的开示,与科学所知也大致吻合。

  至于世界转变(也就是变好或变坏、由存在转变而消失等)有无数多的原因,其中包括:“法如是故,世界海无量成坏劫转变”,这一项就包括我们物质世界转变的原因,这是“法如是之故”,可以说物质间作用法则使然。此外,本经中还强调居住其中众生的精神力量会改变其世界,例如经中所说:“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这是说众生心染污而住在此世界,则此世界就转变成染污。又说“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庄严劫转变”等。佛教常说世间的好坏、社会的和或乱都是其中所住众生的“共业”,《华严经》在此即说明这种道理。

  三、《华严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

  《华严经》在卷八第五品中,就叙述华藏世界的状况。经中说此华藏世界是世尊毗卢遮那如来,在无数劫长时间行菩萨道,亲近无数佛修清净业所成就者,如经中偈说:“世尊往昔于诸有,微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此华藏世界是风力所持,于虚空中安住,且是清净无垢的世界,世界中之一切皆是毗卢遮那如来之神力而现出庄严、清净及光明之相。故可说是“华藏净土”。经上说此世界,是由风轮在虚空中支持一个“普光摩尼香水海”,海中有一朵大莲花,华藏世界海就安住在此大莲花之中。华藏世界海周围有“金刚轮山”围绕。轮围山内所有大地皆金刚所成、清净平坦、众宝分布其中,此大地中有无数的“香水海”与“香水河”,皆妙宝所成,香水流于其中,香花遍开其畔,处处有佛演妙音,宝树宝林各种光明庄严处处普现,皆是佛力所显现。在这些数量众多的“香水海”中,有很多“世界种”安住其中,每一世界种之中,有无数“世界”安住其上。依笔者所了解,“世界种”是指由某些因缘而集合的一些世界,这是毗卢遮那法身佛所化的报身佛所住的世界;其上的各个“佛世界”,则是毗卢遮那应身佛或其他有缘的应身佛所教化的世界。而此“华藏世界海”全体,则是法身佛毗庐遮那如来无数劫清净菩萨行愿所化之净土。

  这些“世界种”有如前面文章所说的各种不同安住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体性、不同庄严方法、不同劫住时间及不同转变因缘等。依本经所说,华藏世界大轮围山内的香水海无数,本经中例举110个香水海,其皆有名称。海中有无数“世界种”与“佛世界”,经中也举很多例子,说明在其世界种或佛世界中住世渡生的佛及其特性。经中提到在华藏世界所住的大莲花中央,有一香水海名叫“无边妙华光香水海”,其上有莲花,花上有世界种,名叫“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有无数佛世界安住其中,此世界种由下往上有20层,无数的佛世界分布其中,这些世界有不同形状,不同依住及不同性质。其最下层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围有“微尘数佛世界”围绕。其第二层中央有一佛世界,周围有“二微尘数佛世界”围绕,如此往上,直到第二十层,其周围有“二十微尘数佛世界”围绕。依笔者了解,所谓“二微尘数佛世界”就是有两团、两堆或“两群”,每一群中有很多佛世界所集合而成;就如同今日星团或星云,由很多星体集合成群。在此世界种的第十三层,有一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周围有“十三微尘数世界”围绕,其佛即毗卢遮那如来世尊。由于这一段文字,使很多人认为毗卢遮那如来与释尊是同一佛,其实这是误会;依笔者所知,此第十三层含周围十三群佛世界,全体是应身佛毗卢遮那所教化的世界,而其中央佛土才是释尊所教化的娑婆世界。毗卢遮那佛以净土之相现此娑婆世界,而释尊则为教化刚强顽劣众生,以秽土之相现此中央的娑婆世界。

  又在《华严经》卷十二第七如来名号品中,对释尊的名号有如是之说:“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或名一切义成,或名狮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此四天下东或名金刚……,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其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此娑婆世界东,次有世界名密训,如来于彼,或名平等……,或名大仙师……,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东方百千亿不可数世界,如来名号种种不同,南西北方上下四维亦复如是”,这一段经文中也提到释尊亦有时名号为毗卢遮那,因此,有些人就认为释尊即毗卢遮那佛,二者相同(即有同一如来藏之义);但依笔者所知,此为误会,此段经文只是说释尊以各种名号,在各世界依众生根器不同而为其说法渡生,只是有时亦叫毗卢遮那佛,如此而已,不是指二佛为同一佛。依笔者所知,此乃当释尊要对与毗卢遮那佛因缘较深的众生说法时,会以此名号较为方便。此段经文亦说明一个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一百亿是1010,而三千大千世界有109个四天下(即小世界),因此,娑婆世界的大小大概是“三千大千世界”的10倍。但依笔者所知,此娑婆世界是指华藏世界中央世界种之上第十三层所有的国土,不是只指中央释尊所化的国土;释尊所化娑婆秽土的范围,大概有百个中千世界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在《华严经》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我们所住娑婆世界的详细情况,此在《长阿含经》与世亲的《俱舍论》中有详述,下文再予说明。

  至于世界转变(也就是变好或变坏、由存在转变而消失等)有无数多的原因,其中包括:“法如是故,世界海无量成坏劫转变”,这一项就包括我们物质世界转变的原因,这是“法如是之故”,可以说物质间作用法则使然。此外,本经中还强调居住其中众生的精神力量会改变其世界,例如经中所说:“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这是说众生心染污而住在此世界,则此世界就转变成染污。又说“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诸菩萨云集故,世界海无量庄严劫转变”等。佛教常说世间的好坏、社会的和或乱都是其中所住众生的“共业”,《华严经》在此即说明这种道理。

{/PE.ContentPage}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PE.Label id=" 通用信息列表_普通式" titleLength="48" linkOpenType="0" displayCommentLink="false" displayEditor="false" displayPropertyPrefix="0" displayDateTime="" displayTitlePrefix="false" displayHits="false" displayTips="false" displayInputer="false" displayNodeName="false" displayHotSign="false" displayNewSign="" optionalExtend="" queryCond="SELECT TOP 7 * FROM PE_CommonModel CM WHERE CM.Status = 99 AND CM.NodeID IN (1174,2350,2351,2352,2353,2354,2355,2356,2357,2358,2359,2360,2365,2366,2367,2368,2369,2370,2371,2372,2373,2374,2375,2376,2364,2342,2343,2344,2345,2346,2347,2348,2349,2318,2319,2320,2321,2322,2323,2324,2325,2326,2327,2328,2278,2279,2280,2316,2281,2282,2329,2330,2382,2383,2384,2314,2315,2283,2379,2380,2381,2377,2378,2335,2336,2337,2338,2339,2340,2341,2332,2333,2334,2271,2272,2273,2274,2275,2276,2277,2317,2331, 0 ) ORDER BY CM.GeneralID DESC" page="false" /}
{PE.Label id=" 通用信息列表_普通式" titleLength="48" linkOpenType="0" displayCommentLink="false" displayEditor="false" displayPropertyPrefix="0" displayDateTime="" displayTitlePrefix="false" displayHits="false" displayTips="false" displayInputer="false" displayNodeName="false" displayHotSign="false" displayNewSign="" optionalExtend="" queryCond="SELECT TOP 7 * FROM PE_CommonModel CM WHERE CM.Status = 99 AND CM.NodeID IN (1175,2198,2200,2201,2202,2213,2203,2404, 0 ) ORDER BY CM.GeneralID DESC" page="false" /}
{PE.Label id=" 通用信息列表_普通式" titleLength="48" linkOpenType="0" displayCommentLink="false" displayEditor="false" displayPropertyPrefix="0" displayDateTime="" displayTitlePrefix="false" displayHits="false" displayTips="false" displayInputer="false" displayNodeName="false" displayHotSign="false" displayNewSign="" optionalExtend="" queryCond="SELECT TOP 7 * FROM PE_CommonModel CM WHERE CM.Status = 99 AND CM.NodeID IN (2207,2399,2208,2209,2210,2239,2390,2211,2216,2237, 0 ) ORDER BY CM.GeneralID DESC" page="false"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